機器人除了幫助我們省時省力,還能如何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在東京有一家超特別的咖啡館,就在用“化身”機器人做到這一點。
這些機器人乍看並不像其他機器人那樣high tech,因為它們不是用來提高效率的那種,而是讓身體殘疾人士可以在家遠端工作。這些機器人就像殘疾人的分身,可以煮咖啡,還能跟客人聊天互動。在這家咖啡館,科技和人類情感碰撞出火花,讓那些行動不便的人也能重新連線世界。這不僅僅是工作,更是一種全新的生活體驗。
這是不是顛覆了你對機器人的認知?咖啡館用一種簡單但非常革命的方式告訴我們,機器人不只是冷冰冰的機器,它們還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真正彌合社會的鴻溝。而這個科技創意的作者Ory Laboratory CEO吉藤織也,也有著獨特的故事——
“一旦長期臥床,就無法過上充實的正常人生活。”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感受。吉藤織也在高中時發明了一種新型電動輪椅機制,並作為日本代表在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ISEF)獲獎。由於在10至14歲期間因醫療原因無法上學的個人經歷,吉藤織也開發了通訊機器人OriHime,旨在幫助像他一樣的人透過機器人化身積極參與社會。
吉藤織也說,自2012年以來,Ory Laboratory一直朝著一個目標努力:用科技消除人類的“孤獨”。
“我們與身體殘疾人士合作,探索如何創造一個即使長期臥床或被困在家中,也能與人相遇、工作並以自己的方式生活的社會。在一個人類壽命前所未有地延長的時代,我們每個人在人生的某個階段都可能會長期臥床。但社會中缺少關於長期臥床後如何繼續生活的榜樣。我們相信,與臥床者共同尋找突破束縛的生活方式,能夠開創一種全新的生活可能性。”
2020年,整個世界按下了暫停鍵,許多人被限制在家中。無法去那些我們曾經習以為常的地方,使得我們中的許多人失去了社群感。結果是,新的邂逅和發現變得稀缺,人們開始尋找新的生活方式。而這些困境,正是臥床病患一直以來所面對的。殘疾人士是否可以以自己的身份參與社會,認識新朋友,並獲得薪資?無論是殘疾人士還是健全人士,能否在被困在家中時找到新的社群並積極參與其中?

因此,我們用臥床病患的“化身”機器人的技術做出嘗試。咖啡館和科技人的融合,背後的開創性理念是:在這裡,化身機器人讓身體殘疾人士能夠遠端工作。這些機器人由使用者在家中操控,作為他們的延伸,這些機器人不同於為了效率設計的高階機器,而是以一種簡單卻革命性的方式促進包容性,提供透過“輔助現實”體驗世界的新方式。從煮咖啡到有意義的互動,這家咖啡館顛覆了我們對機器人的認知,讓我們透過創始人的採訪看看機器人如何突顯它們賦能和彌合社會鴻溝的潛力——
Ory Laboratory Inc. 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的採訪:
畢業於早稻田大學創意科學與工程學院,在校期間開發了OriHime化身通訊機器人,以應對孤獨問題。他榮獲“人類力量獎”(現為TOYP獎),並於2016年被《福布斯》雜誌評選為“亞洲30位30歲以下精英”(30 Under 30 Asia)。
基於自己未能正常上學的經歷,他致力於開發一個讓人們能夠隨心所欲與他人相見、即使臥床也能參與社會的未來。因身體虛弱,吉藤織也無法上學,在醫院中輾轉3年。如果沒有這段經歷,也許不會進入設有機器人程式設計課程的高中,並在2007年加入早稻田大學的機器人研究計劃。他的目標是利用技術緩解無法正常參與工作或社交活動人群的生活困難。

在化身機器人咖啡館中,顧客由遠端服務員招待。透過名為“Avatar Guild”的人力資源平臺,使用者可以申請成為服務員,並透過OriHime或OriHime-D等機器人遠端為顧客提供服務,而無需親臨現場。
化身機器人咖啡館以創新的方式探索並展示瞭如何利用技術工具,讓因心理或身體疾病或障礙而行動受限的人能夠更好地參與工作或社會生活。該機器人支援多種輸入方式,包括眼控、滑鼠和智慧手機輸入,能夠適應各種身體殘疾。在與化身機器人咖啡館專案經理鈴木美沙(Meiza Suzuki)的採訪中,我們進一步瞭解了這一咖啡館背後的宏大計劃,以及化身機器人OriHime的獨特之處。
化身機器人咖啡館的理念是什麼?
鈴木美沙:化身機器人咖啡館是一個社會實踐專案,旨在為患有疾病(如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一種無法治癒的嚴重神經系統疾病)的人士提供工作機會。這些被稱為“駕駛員”的員工,透過遠端操控OriHime和OriHime-D化身機器人完成工作。咖啡館的目標是為那些因醫療或身體限制而無法工作的人員創造並分享就業機會。我們希望向大家展示,藉助適當的輔助裝置,即使是行動不便的人,也能透過機器人化身在家中參與體力勞動和客戶服務。透過咖啡館的實驗,我們得以測試化身機器人OriHime,以幫助那些因重度殘疾、住院或距離等原因難以工作的群體。
這一想法是如何產生的?
鈴木美沙:吉藤的秘書板田裕太在四歲時因頸椎受傷而癱瘓,直到加入我們時,他已經臥床20年,脖子以下無法活動。然而,他成為了OriHime和Ory Laboratories開發的重要成員。雖然身體位於距離東京數百公里的盛岡市,他透過OriHime每天“來到”辦公室。他利用下巴操作機器人,與吉藤一起在全國各地演講。這不僅為他帶來了第一份薪水,還使他在公司和OriHime使用者之間起到了重要的紐帶作用,不斷推動機器人開發以滿足使用者需求。

“某天,在聽吉藤的另一個冷笑話時,板田實際上奠定了OriHime-D的基礎。”那天吉藤說:“既然你是我的秘書,能不能至少給我衝杯咖啡?”板田回答:“好啊,那你給我造個身體吧。”於是,2016年,OriHime-D的開發正式開始。這個機器人高120釐米,配備機械手臂,可完成如客戶服務和搬運物品等“體力勞動”。2018年夏天,我們成功完成了世界首次全遠端操控實驗,由ALS患者透過眼控操作化身機器人送咖啡。
是什麼讓OriHime如此特別?
鈴木美沙:我們的機器人在許多方面都很獨特。它們不僅是同類產品中的首創,還顛覆了通常的機器人概念。它們沒有人工智慧,只有在使用者操控下才會“活過來”。它們是使用者身體的延伸,為使用者擴充套件世界並帶來新的體驗。OriHime的特別之處在於它的作業系統和外觀設計。設計與使用者合作完成,並融入了日本文化元素。作業系統則由一支充滿熱情的工程師團隊開發,他們相信世界可以比現在更美好。使用者可透過眼控、滑鼠和智慧手機等裝置作業系統,甚至可以利用任何能模擬電腦滑鼠功能的裝置,如下巴。
如何定義“殘疾”?
鈴木美沙:我們將“殘疾”定義為無法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是是否持有殘疾證明。因此,OriHime的“駕駛員”不僅包括因重度殘疾而行動困難的人。例如,在一次咖啡館活動中,我們接待了一位來自澳大利亞墨爾本的駕駛員。她並沒有傳統意義上的殘疾,但因為需要在家照顧年幼的孩子,無法外出工作。她在接待外國遊客時幫了我們很大的忙。這正是我們所追求的“人盡其才”的理想社會的體現。

吉藤織也:在Ory Laboratory,我們的敵人是“孤獨”。透過技術開發,我們旨在解決上述自由的缺失。在此過程中,我們將幫助創造一種全新的社會參與方式,為我們所有人帶來更加光明的未來。Ory Laboratory的產品是幫助那些在正常社會參與中受到某種阻礙的人克服這些挑戰的工具。透過技術,我們將“不可能”轉變為“可能”,並擴充套件社會本身的可能性。
Avatar機器人OriHime是一種通訊工具,旨在實現生活和工作的常規社會功能,特別是為了解決因住院、身體殘疾等造成的“行動受限”問題。OriHime配備了攝像頭、麥克風和揚聲器,可以透過網際網路操作。將OriHime放置在希望去的地方,例如學校、公司或遠在他方的家庭。作為使用者,可以觀察周圍環境,並對聽到的對話做出反應,從而實現如同“就在現場”的交流。儘管是遠端操作,但它在雙向互動中給人以“在場感”。

OriHime眼控裝置是為僅能移動眼睛、手指尖等有限部位的重度肢體殘疾患者設計的通訊裝置。透過簡單的作業系統,可輕鬆實現PC操作,這是一種在螢幕上重現透明模擬鍵盤的軟體。該裝置結合ALS患者和其他難治性疾病患者共同開發的視線輸入裝置(即眼動追蹤系統),透過透明撥盤可以用眼睛輸入字元並朗讀出來。使用者不僅可以選擇基本輸入(如平假名或身體部位),還能定製快速響應功能和輸入撥盤。此外,還可以連線OriHime機器人並透過網際網路操作它。

吉藤織也:“OriHime”名字的由來——
“OriHime”這一名字融合了因摺紙愛好得來的暱稱“Ory”和假名“Hime”。此外,這一名稱也呼應了織女星的傳說。織女星和牽牛星的愛情故事,儘管歷經波折,但仍然得以在每年七月七日鵲橋相會。這一傳說成為了七夕節的由來,人們在這一天祈求好天氣以實現二人團聚,同時在竹枝上掛滿寫有願望的彩紙。我們的願望和希望是,OriHime能夠幫助人們建立更廣泛的社交圈,為對抗當今世界瀰漫的孤獨貢獻力量。

像OriHime這樣的機器人分身之所以能夠為科技帶來溫度,併為殘障人士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消除孤獨,增強社會參與感
孤獨是許多殘障人士面對的最大挑戰之一,尤其是那些因身體原因無法自由行動或參與社會活動的人。OriHime透過遠端操作和即時互動,讓使用者能夠“在場”,參與課堂、工作甚至家庭活動。這種技術不僅提供了功能性的支援,還傳遞了溫暖與關懷,使人與人之間的聯絡更加緊密。
2. 為殘障人士創造更多可能性
傳統的技術解決方案往往侷限於功能性,但OriHime超越了這一點。透過提供從基本對話到物理勞動的多種能力,它幫助殘障人士重新融入社會,恢復個人價值感。例如,使用OriHime Eye的使用者甚至可以透過眼動控制完成遠端工作,展現了技術在擴充套件殘障人士能力方面的巨大潛力。
3. 提供個性化、體貼的解決方案
OriHime的開發過程深入與使用者合作,例如與ALS患者共同開發眼控裝置,確保產品真正貼合殘障人士的需求。這種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方式,讓技術不僅實用,更能傳遞出對個體需求的尊重和關注。
4. 減少身體限制對人生的影響
殘障人士的身體限制往往導致他們錯失許多重要的人生瞬間,例如家人的婚禮、孩子的成長等。而OriHime透過遠端操作,幫助使用者突破空間和身體的限制,讓他們即使無法親臨現場,也能“親身”參與到這些重要時刻中,保留更多珍貴的記憶。
5. 將科技與人文關懷結合
相比傳統冰冷的機器,OriHime的設計初衷就是“用科技打敗孤獨”。這種帶有溫度的理念讓它不僅是一個工具,更是一種能與人產生情感連線的存在。無論是幫助孩子上課還是為成年人提供就業機會,OriHime都在重新定義科技的社會價值。

尤里卡社會影響力SEP專案

如果你也有獨特的社會影響力活動靈感,歡迎檢視尤里卡官網的SEP專案介紹:https://www.eurekaprogram.com/social-entrepreneurship-program
在激烈的ED競爭中,幾位優秀的同學成功被世界頂尖學府錄取,展現了他們在各自領域的卓越才華與不懈努力:
-
哈佛大學:2位同學成功被哈佛大學錄取!A同學熱愛性別研究,Z同學做過抗生素藥物的發展研究,他們從不同角度展示了對社會議題的深刻思考。
-
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WashU):祝賀生化研究領域的C同學成功被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錄取!
-
康奈爾大學:恭喜M同學成功被工程學院錄取!
-
東北大學(Northeastern):恭喜M同學成功被東北大學錄取!
在此,我們向他們表示最熱烈的祝賀,並期待更多學生的捷報!
過去幾年,我們看了很多學生的科研案例,從而相信以人為本的科研教育是很重要的。科研的過程不是要拔苗助長,而是希望讓學生在能力上真正得到提升。我們希望家長和學生能有相同的理念,腳踏實地學習,發掘自己真正熱愛的領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有克服種種困難的動力,獎項才會是水到渠成的結果。這不僅是為了贏得比賽,更是為了培養學生在未來學術和職業生涯中的堅實基礎和持久熱情。
尤里卡專案



尤里卡官網
eurekaprogram.com
“尤里卡科研"——讓每位學生獲得兼具趣味性、學術性、社會影響力的定製化專案。2017-2024年,累計650多位學生參加過尤里卡科研專案,31%的校友收到藤校offers,90%的校友獲得TOP 30大學的offers。尤里卡有豐富的原創課程設計,適合7-12年級學生以及大學生參加。尤里卡全年滾動招生中,新增微訊號“eurekaprogram2”諮詢。報名官網:http://www.eurekaprogram.com

瞭解更多尤里卡科研專案資訊,
請瀏覽官網:
https://www.eurekaprogram.com/(英文)
https://www.eurekaprogram.com/zh(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