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影相隨—— 《只此青綠》專場
2024年10月27日,由中國心理衛生協會主辦的“電影中的心理學“系列科普活動——《心影相隨》在北京中影國際影城天天中影店舉辦,本期放映的電影是《只此青綠》,反映了當代展卷人與宋代畫師王希孟心意相通,穿越時空進行對話的故事,整部影片沒有一句臺詞,透過舞蹈展示宋代美學與主人公王希孟的心路歷程。
觀影結束,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女健康與發展專業委員會委員,註冊德國舞動治療師徐青林、彭紫焱登臺,與觀眾互動,一起分享影片中的動作的意義、動作隱喻和心理學元素。兩位舞動治療師從動作分析的角度談及到了不同舞蹈動作質感的心理意義,比如有些動作表達了好奇、吸收和滋養,有些動作表達出喜悅和被滋養的滿足;還有部分片段呈現了高強度持續努力和投入的狀態,直到最後克服艱辛達成目標,在舞動治療中這是一種“分娩”的節奏。兩位舞動治療師還分享了共同節奏、動覺空間(動作佔用空間的大小)的心理象徵意義。


現場觀影嘉賓,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常務理事楊鳳池說:影片非常好,帶有自然意向性。有時語言帶有欺騙性,離開語言的表達反而更客觀,讓人 “心中有江山,眼中有江山”。影片透過音樂和美術畫面等非語言的表達,讓我們感受到青山碧水、天地靈氣。舞者與自然合二為一,自然脈動與人體舞動的節奏相吻合。主人公突破壓力超越自我,一種內在的健康向上的動力透過舞蹈動作表達出來,被我們看到和體會到。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女心理健康與發展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肖利軍表示:身體舞動是情緒情感表達最豐富的形式,負性情緒透過舞動釋放出來,可避免軀體化,所以舞蹈可以用於心理治療。千里江山圖不是王希孟一個人的作品,而是工匠們集體智慧的結晶。影片呈現的不只千里河山,還有勤勞勇敢的人民,讓我深刻體會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北京舞蹈學院 趙妍)
北京舞蹈學院的趙妍有感而發:當舞者踏著自然的節奏起舞,觀者也感受到內在的和諧與自然之美。影片由兩位女性擔任導演,影片中女性舞者的動作既柔美古雅,又堅韌俊逸,表現了時代新女性的精神風貌。在談到舞蹈與舞動治療的區別時,她說舞動治療是自我內在的表達,不需要參與者具備舞蹈功底,舞動治療需要有專業舞動治療師的帶領,創設安全抱持信任的環境,協助參與者表達內在的情感和狀態,促進心理的成長和發展。

(註冊德國舞動治療師 彭紫焱 徐青林)
兩位舞動治療師徐青林、彭紫焱和觀眾進行了提問互動,她們表示:《只此青綠》有一個獨特視角,叫做“看見“。用具身化的方式來看見,舞者們以身為筆,透過豐富而細緻的動作讓我們看見畫,看見創作過程,看見創作者的情感。影片見證的不僅僅是十八歲的王希孟,也見證了織絹人、篆刻人、尋石人、制筆人、淬墨人等隱身在千里江山圖身後默默付出的平凡人,透過舞蹈讓他們的辛勞和心血被觀眾“看見”。王希孟與當代展卷人透過舞蹈動作的映象、互動隔空對話,也都是“看見”的過程,他們的存在得以確認,他們的精神得以傳承。
我們因這種“看見”而感動,也把自己渴望“被看見”的情感投注其中。每一個人,被看見和被共情是生命中的重要需求。
參與討論的幾位觀眾表示,影片不但畫面唯美,還有深厚情感的表達,看到動情時幾度流下熱淚,體會到了中華民族人文的賡續、文化的傳承。


最後,輕鬆歡快的音樂響起,在徐青林的帶領下,心理學專家和觀眾在座位上隨之起舞,盡情體會音樂舞蹈帶來的身心放鬆。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歷來關注學生心理健康,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副秘書長範燁、大學生心理專業委員會主委馬喜亭、秘書處辦公室主任張瑞美和多位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部的同學們參加了活動。

舞
動
治
療


動作是人類最基本的交流形式,身體不會說謊,它表達著我們的活力、自我和情感體驗。
舞動治療是表達性、創造性藝術治療中的一個分支,以身體為載體、動作為媒介的心理治療流派,有著獨特的評估和干預體系,舞動治療為我們整合身心智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舞動治療中建立信任和安全的關係,經由身體形狀、韻律和動作節奏、動作對話、動作隱喻等豐富的方式理解個體、對個體產生積極修復和創造性的影響,促進個體情緒、情感、身體、心靈、認知和人際等層面的整合。舞動治療不是簡單的舞蹈,它需要專業舞動治療師的帶領。

歡迎關注中國心理衛生協會自媒體矩陣,後續的《心影相隨》活動通知將經過這些自媒體發出,歡迎參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