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喜歡看電視劇的女生都很low?

今天繼續昨天那個話題,為什麼在與他人溝通中,應該少點偏見,多點好奇?
事情是這樣的,前天有個讀者朋友反饋認識一個女生,突然說自己不喜歡某個歷史人物,他很高興,認為終於結識了一個有知識核心懂歷史的女性,結果畫風一轉,說的是看言情劇認識的,對歷史一丁點都不瞭解,這個就讓網友很失望。
我昨天的文章《為什麼男性特別厭惡膚淺的女性?》寫的是,最好多瞭解她人,多傾聽,不要輕易下評價。
今天再補充一下。
在個人觀點方面,其實自古以來,一直分兩個派別。
一個叫原本派,
一個叫啟發派。
原本派就是要追根溯源,正本清源,透過考古,歷史,多處比對,試圖還原出最接近事實真相的東西。
啟發派就是完全無所謂,只要自己得到啟發了,哪怕原本是錯誤的,只要啟發可以自圓其說有道理,就可以了。
你會覺得啟發派就是胡說八道,感覺很無聊,是不是?
但實際上,啟發派就是當今世界的主流。
很多人喜歡講論語,王陽明教的做人道理,各種感悟。
這些道理,感悟,真的是王陽明和論語的本來意思嗎?
論語在古代沒有標點,也就沒法斷句,斷句沒有就會出現各種不同的意思,截然相反,怎麼去還原孔子本來的意思?
即便還原了,孔子是3000年以前的人,他本來最真實的意圖,還能適應如今這個時代嗎?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是一個意思,顯得孔子很壞。
加個斷句: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百姓可以正常行動,就隨便他們,不能正常行動,要教化他們。
立刻就截然相反了。
這兩句到底哪句是最接近孔子本意的?不確定,不好說,沒法講。
而且哪怕最後確定了,孔子就是很壞的意思,愚民政策,客觀事實真的如此,也要遵守嗎?
這個就是原本派和啟發派的區別。
很多人會以是否熟悉原本,作為一種自我優越感的來源。
一個人看史書,就說明這個人厲害,
一個人看電視劇,就說明這個人膚淺。
其實還真不一定如此。
發牢騷的那位網友自己也說了,他身邊的女性朋友,不少世俗上的確很成功,高職位,高收入,但就是讓他覺得可惜,並沒有所謂的知識深度和文化內涵。
好了問題來了:
她們膚淺文盲沒有知識文化,但是她們職位高收入高。
你深刻有知識有文化有思想,但是你職位低收入低。
這個時候就形成了微妙的諷刺感。
反而你在褻瀆侮辱你掌握的知識文化。
這是不是拜金主義呢?
不是。
古今的社會生態不同。
古代有知識有文化的人,可能真的貧困,比如徐渭,唐伯虎等人。
因為古代沒有「文化產業」這個東西,他們就算有經世之才,寫了書,畫了畫,也不能改善經濟狀況。
但是現代不同,你真的有文化有才華,能畫出徐渭,唐伯虎那樣的畫,寫出李白陶淵明那樣的詩,出版類似的書。
那絕對是震驚中外的大事,絕對不可能讓你貧困。
莫言餘華賈平凹這類人,有一個是收入低的麼?
好了,既然如此,為什麼有人掌握了知識文化和思想深度,卻收入就是不行,就是沒有世俗上的成功呢?
說明他其實就壓根沒有知識文化唄,畫不了畫,寫不了書。
他的個人優越感,遠遠超過了可以拿到的實際成果。
這種人其實比只懂看電視劇的人,要可憎多了。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
看史書的人,是不是真的比看電視劇的人高明呢?
這個得看兩個人產出的結果。
看史書,給不出見解,只有死記硬背,迂腐刻板,這樣的人就很低階,一丁點也不高明。
一個看電視劇的人,發表的觀點和見解非常深刻,這樣的人往往非常聰明。
所以我才強調,不要著急給人下評價,聽到對方說看電視看的,就失望了。
你應該問一句:
哪個電視劇啊,
具體什麼事啊,
為什麼覺得這人不行啊,
你欣賞什麼樣的人啊。
從這些問題,你才能敏銳的看出來,對方的真實水平如此。
而不是僅僅看文藝消費,就判斷一個人的高下。
很多人的表現非常SB,並不是因為ta們閱讀觀看的東西很差,
而是ta一張口,表達的觀點和措辭,讓你覺得非常sb
現實中這樣的人其實並不算太多,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故事,獨特的閱歷,獨特的見解和觀點。
耐心傾聽,你會有很多收穫。
-end-
更多精彩觀點,歡迎點選關注
歡迎大家把我設定為星標置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