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奴隸社會的第 3779 篇文章
本期嘉賓:蔡皋,繪本畫家,中國繪本界拓荒人之一,被稱為“寶藏奶奶”。近期,已年過七旬的她名列“國際安徒生獎”短名單,是唯一入圍的一位中國插畫家。
本文節選整理自《做大自然的“野”孩子》主題直播,整理人:張濟坤、千尋。
01
快樂是一種能力
一諾
蔡皋老師的繪本、散文都非常美好。看您的書和採訪,我有一個特別大的感觸,您對生活有非常細小的、美的敏感度。
我覺得大部分年輕人或中年人是沒有心境去感受的,或者說感受力下降甚至是缺失的。大家的生活壓力很大,非常地忙碌。
但是您身上有一種源源不斷的感受力,能夠為各種不起眼的小事雀躍,您能把一地雞毛的生活過成一團錦繡,能跟大家講講您是怎麼做到的嗎?
蔡皋
面對生活裡的不愉快、挫折,這是一個不能迴避的事。有些時候一個樂意後面總有一個不樂意在那裡,是相對的。小時候讀泰戈爾的詩,幸福的姊妹是不幸。就如一個錢幣的兩面,總有一面是你喜歡的,一面是不喜歡的。
當到了一定年紀的時候會知道,快樂就是你的念頭,你瞬間就可以把不愉快化解,每個人都有這種能力。我們的智慧是刻在生命 DNA 裡面的,在我們的原始記憶裡,需要我們去覺醒去召喚,最好的是你有能力喚醒生命那種奇妙的東西,去壯大它、呵護它、認可它,你會發現生活中真是喜悅連連。
生活的喜悅有些跟物質有關,有些根本就無關。我們這代人經歷了很多苦日子,中國人說“知足者常樂”,不是讓你平庸,我們誤會了我們的傳統。知足為什麼可以常樂?知足是一種真正很深層的吸取之後精神的滿足。那個滿足感是物質不能代替的。
古代很多名人在流放期間創造出最華美的作品,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記》《永州八記》、屈原的《離騷》等。透過他們的創作,我們從古人身上了解到讀書之樂,瞭解到他們對明月、對人生、對萬物的那種態度。
我的個人體驗也告訴我,生活的滿足和愉悅感,不一定是在物質生活得到滿足之後的,而是跟我們去讀書,我們的思想得到提升,我們有了感知快樂的能力有關。
快樂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從哪裡來?就是深層吸收。我們有深厚的文學傳統,讀文學作品,讀歷史,都能受到鼓舞。發呆也是好事情,你發呆的時候,是自己沉浸在一種美感裡。看上去是在發呆,其實是內在的很豐盈的狀態,是進入到深度審美的狀態。
如果你對生活中那些平常事情很淡然的話,你哪有能力去遠方呢?你哪裡能夠悠然見南山,因為你的腳力不夠。你的南山、你的種豆、你的採菊,你可能遇不到。你要在具體的俗事上做功,做事,才可以一揮手,發現那些美好,發現生活中帶給你很多的小驚喜、小確幸。
我初中時有幸遇到最好的老師,他也吃不飽,但是他一進教室,就能完全入境,他自己就像文學、像詩,層層遞進,理性而豐富地表達他的感知力,透過他的表達,把課堂變成了藝術。
藝術就是我們的創造,有創造的眼光和創造的能力的時候,我們營造帶有創造力的藝術氛圍。這個很重要,我們全體營造這個氛圍很重要,學校很重要,家庭更重要!

▲蔡皋《桃花源的故事》插圖
一諾
蔡皋
最好的農民是愛土地的農民,所以我不理解,如果不愛自己的專業,怎麼能夠投入到自己的專業?不愛田地的人怎麼去種田?不愛花的人怎麼能種花?它是情感,是雙向的選擇,它選擇我,我選擇它,萬物有靈,可以交流,是非常奇妙的。
我外婆在做家務事的時候,難道沒有跟她的罈罈罐罐有交流嗎?如果沒有的話,她做的臘八粥不會那麼好吃,她做的胡椒也就不能夠治病。
有一種人我很欽佩,就是那種吃苦能吃出甜味的人。我爸爸、我外婆、我奶奶都是一杯白水都能喝出甜味道。
02
家庭教育難在“簡單”上面
一諾
蔡皋
我是求新求變的,唯有變才好。我們每個家長都有一個期待,就是小孩變而你自己不變,那可不是聰明人。
我的審美和我的行為跟我的家人有關,是我外婆和家人在日常生活中教了我,他們並不是特意想去教的。
比方說我外婆那個年代,頭髮很長,盤成一個髮髻,都是梳這樣的頭。我早晨起來,看她梳頭:一頭青絲,挽成一個髻,用她的簪子把它穿過,很好看。這是她的習慣,她喜歡清澈、乾淨。有茉莉花的時候,她會買茉莉花或者梔子花別在胸前。花有一種清香,頭上也會簪幾朵茉莉花。她的生活就教會了我這樣的清澈、清秀。
我看她下廚,我也跟她下廚,我什麼時候都跟著她。她會用手勢教我們:包子這麼大,卷這麼長,荷葉這麼寬。她說,看事容易做事難。這個動作看上去很容易,我琢磨了好久才協調。
小時候我不懂“看事容易做事難”這句話。成年以後才體會到,看人家做事很容易,但是你做起來不一定,有時候會很難。這個的過程是不容易的。但在這些日常裡面,外婆就把最美的事情教給了我。
她的審美趣味在裡面,她的故事、她的判斷,她覺得美的事物都在裡面了。她有這種審美,她要求自己這麼做,她的傢俱擦得賊亮。書不能隨便放,因為她對文字有敬畏。
只有爸爸像爸爸,媽媽像媽媽的時候,自然兒子就像兒子,女兒就像女兒,一家人都看得出來這麼好是有根有源的。人跟種花是一樣的。根、莖、葉、花、果實都有。它就是教育,你說影響,那就是不教而教,無聲勝有聲!

▲ 圖片來自Pixabay
我們只是去做就是了,我們做出我們自己最喜歡的樣子,那小孩就會跟你學。等 ta 長大了就會受你影響,甩不掉,習慣成了自然。不為別的,就是喜歡重複,就這麼簡單。
家庭教育說簡單,它真的是簡單,說難它也難,難在簡單上面。你簡單,你就自然做得好,如果是刻意去做就很累。
我們要孩子美,我們自己要先美。我們要孩子輕鬆,得先讓自己輕鬆,我們輕鬆了,孩子就可以輕鬆;我們沒早起,孩子就不會早起;我們有了好的胃口,孩子就會有好胃口。
你吃完飯把自己的碗筷收拾好,那跟你一起吃飯的小孩子也會這樣子。這個習慣形成了,那做大廚的人就會輕鬆很多。你家庭廚房的清潔,碗是碗,筷子是筷子。家裡習慣好,全家都好,每個人都好,你會很輕鬆,你也會喜歡,孩子也會喜歡。
外賣不能替代自己的勞作,你不能完全依賴外部,一個家庭要保持一個整體,你還得要有家庭生活。你說是不是?沒有家庭生活,是你沒有組織家庭生活。做父母的不能放棄了這一塊。你沒有組織一次春遊,你沒有組織一個秋遊,你也沒有組織一頓團圓飯或者一個週末的聚會。
現在是忙,再忙再累,你覺得為了一餐飯很難。其實就是一個菜,兩個菜,兩雙筷子,你的飯放好,桌面清潔,也可以搞一點小浪漫,有一盆花放那裡就可以了,也就是一種感覺。
所以我還是說大人先做起來,因為小孩還小。如果小孩已經大了,也還來得及。如果是年輕人,你也可以教自己的爸爸媽媽,你爸爸媽媽一定會受教,一定會受到影響,因為他愛你,他會因你而改變。
一個人為家庭所愛的人做改變不難,會越變越好,創造一個比較有趣的家庭生活,畢竟我們很多時間都在家庭裡,是以家庭為單位來做的。很多事情離不開你的房間,離不開你的小家庭。
不管是幾口之家,至少還是一個家,還得有家庭的景象。不然的話,家就不像家了。家庭裡不那麼求利,但是也要求美好。
一諾
您講的是一個很深刻的道理,底層是一種對自己生命的認知和智慧,對生活有智慧的態度。這種智慧每個人都可以帶到自己的生活裡,就從一個眼前的小空間開始。

▲ 圖片來自Pixabay
03
流動性是一切的起點
一諾
蔡皋
魯迅先生寫《傷逝》裡子君與涓生的故事。兩個人成家,沒有做到從一加一突破到二,結果分道揚鑣。他在小說裡寫道:“愛情必須時時更新,生長,創造。”
生活也一定要更新,一定要有變化。你不能說我就這樣,我就吃外賣了,我沒辦法,我忙。我小時候讀書時學到一句話:時間是海綿裡的水,要擠總是有的。
但是你要做到合理,不累,它不會成為你的負擔。你打理一次書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生活不會那麼亂,都很有序,這個世界就是因為有序才美麗的。
家庭本身也是一個世界。你心裡有了這種要求,你就會有時間,你心裡沒要求,永遠沒有時間。就從你身邊的一件小事開始,當這件小事弊多於利時,為什麼不變呢?
你剋制一下你的不適應,它有一個週期和限制點,你越過了這個點,它就舒服了。我們都有習慣,我們成就好習慣不好嗎?從最容易的地方開始,很有意思的,像做遊戲一樣。
一諾
您講生命帶有流動性,隨時可以更新。而不是說,我就這麼一塊木頭,我就在這,我就這樣,我就不想改。
這個流動性我覺得是一切的起點,就是我們對待自己的流動性,對待生活的流動性,會延伸到對待我們做的事情,對待我們的孩子,對待我們的家人。
大家在講藉口的時候,每個人在內心都是知道這件事情是自己想做的,但是又認為自己沒有足夠的動力去做,所以就會說沒時間。其實是他自己想做又不想做,他需要一個自我對話和越過某個障礙的過程。
所以遇到問這種問題,我會說:這事兒很難,那你就別做了。然後你會發現,他就會開始給自己想理由。我說,我不負責給你提供一個理由,你要給自己找到一個理由。
蔡皋
你就是始作俑者,你一輩子好像都在跟世界斡旋,你最大的對手其實是你自己!
一諾
蔡皋
生活到處都有你的態度,到處都有你的手藝,你的手藝沒有高下之分,沒有好不好,你反正都在創造,何必浪費材料。
每個人都可以畫畫,在畫中能看出你的個性、修養、性格。我們每個人都具備這種畫畫創作的能力,做任何事情都是這樣的。
我畫一朵花,我就對著實物來釋放能量。你不用去上畫畫的學習班,也不用特別幹什麼,就用你的原始力、認識直覺能力來畫,憑感覺畫,你會很放鬆、很解悶,而且能夠重新發現自己。
人在表達的時候是很愉快的。我想你看到我在傳遞快樂、傳遞我的感受,我的感受你看見了,我的創作就是這麼回事。
畫畫的時光是很幸福的。你太功利了,你想畫成什麼樣的作品肯定畫不好。完全是無心比較好,就是我說的天真比較好。
– END –
推薦閱讀

一諾對話張靜初:如果這條路走通了,其餘的都是贈品

一諾對話梁永安:最好的戀愛年齡是 40 歲……

一諾對話金惟純:怎樣才能活好?
各位讀者朋友,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歡迎點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們呀。投稿或者商業合作的朋友,請郵件聯絡([email protected])。
記得點一下在看和星標哦,期待每個清晨和“不端不裝,有趣有夢”的你相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