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閆俊文
編輯|張曉迪
頂級機構對AI的判斷越來越趨向一致。5月14日,騰訊一季度財報會透露了對AI趨勢的判斷,稍早前的5月初紅杉資本也釋出了類似的看法。紅杉資本的合夥人在判斷,應用層才是價值最終的匯聚地,第一批AI的“殺手”級應用已經出現,比如ChatGPT等。
在今年的一季度財報會中,AI成了高頻詞。騰訊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說,AI能力已經對騰訊效果廣告與長青遊戲等業務產生了實質性貢獻,“我們也加大了對元寶應用與微信內的AI等新AI機遇的投入。”
一季度,騰訊實現營收1800.2億元,同比增長13%,實現淨利潤478億元,同比增長14%。與此同時,2025年第一季度,騰訊的資本開支持續猛增,主要用來繼續佈局AI業務,買GPU卡,建資料中心。
一季度,三大核心業務,增值服務、營銷服務、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收入與利潤齊增。其中,增值服務業務當季收入921億元,同比增17%,《王者榮耀》《和平精英》等大DUA遊戲繼續長青,《三角洲行動》等新產品也展現了一定的吸金能力;營銷服務業務收入319億元,同比增長20%,連續10個季度實現兩位數增長,這主要得益於微信生態內廣告的強勁增長;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收入549億元,同比增長5%,其中,企業服務收入的增長受雲服務收入及商家技術服務費的增長驅動。
本次業績電話會上,外界對騰訊元寶帶來的使用者行為改變,以及微信生態內Agent能力釋放充滿好奇。
騰訊總裁劉熾平回應道:“在微信生態系統內,我認為我們有機會創造一個非常獨特的Agent,即AI與微信生態系統特有的內容相連線,包括社交、通訊和社群能力以及內容生態系統,比如公眾號和影片號,以及數以百萬計的小程式。實際上你可以接入各種資訊,以及許多不同垂直應用程式的交易和操作能力。”
劉熾平表示,目前,從騰訊元寶看,分析AI給使用者行為帶來的改變為時過早,但伴隨著產品形態的進化,騰訊會將獨特的生態與元寶連線,“當你試圖為使用者執行一項複雜的任務時,它可能會變成一個專案,而不僅是AI聊天。”
《中國企業家》記者注意到,騰訊元寶正在試水社交功能,從騰訊元寶APP轉發問答介面至微信等其他APP,在介面的右下角會出現一個“問得好”的點贊按鈕。
騰訊的上述判斷與5月初大洋彼岸的頂級投行——紅杉資本的看法不謀而合,紅杉資本也重點押注了Agent方向。
而像微信這樣的超級應用,不僅擁有通訊、小程式、搜一搜、朋友圈、公眾號、影片號等產品形態,同時也擁有拼多多、京東、滴滴、美團等超級產品的資料埠。毫無疑問,微信將是誕生超級Agent的絕佳之地。

微信:從超級應用到超級Agent
就在騰訊財報披露的當天,微信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第一,成立電商產品部,負責微信內交易模式的探索,加速交易基建及交易生態建設,發展運營交易新模式。第二,將開放平臺基礎部更名為開放平臺部,負責微信公眾號和小程式產品的策劃、研發和運營。
騰訊有關人士告訴《中國企業家》,為更好地支援商家及創作者成長,促進微信小店、公眾號、小程式等業務發展,微信開放平臺對組織架構進行內部最佳化,設立開放平臺部及電商產品部,相關團隊工作職能不變。

來源:視覺中國
不過業績會上,在回應這項業務的調整時,劉熾平表示:“這只是一個小的調整,不必做過多解讀。”
實際上,微信生態進化很快,《中國企業家》注意到,在“微信派”釋出的騰訊財報相關內容,“微信小店”排在第一位,其表述為:“我們為微信小店商家提供更多的入駐支援,以擴充品牌商品庫,為微信小店交易額同比迅速增長作出貢獻。”
在底層原子元件上,微信實現了通訊社交到電商、娛樂、資訊等產品全覆蓋,但這也讓微信在具體的使用中變得複雜甚至臃腫,使用者需要不斷點選按鈕,跳轉與切換。如果有了Agent,這些複雜切換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業績會上,劉熾平認為元寶在規模上已經有足夠大的使用者數量,“已經到了我們真正留住這些使用者的階段,接下來我們還有很多功能可以新增,這將幫助我們更好地激發使用者活躍度,同時吸引新使用者”。
騰訊同時也認為,元寶還可以新增很多功能,比如微信生態系統,連線社交、內容、小程式,以區別於市場上的其他人工智慧產品和聊天機器人。
在紅杉資本的峰會上,紅杉資本的合夥人也指出,AI時代的OS,將不再是裝機軟體,而是任務排程系統。
任務排程,意味著記憶、理解與行動,而這也將引發“入口爭奪戰”,因為每家公司都想成為“排程者”而不是被排程,因為排程者掌握了最多使用者的入口。
紅杉資本指出,智慧體經濟時代將面臨諸多技術挑戰,第一,持久身份。包括智慧體自身需要具備永續性以及對使用者的持久理解,這意味著智慧體要穩定以及有記憶功能。第二,通訊協議。比如實現資訊、價值和信任傳遞的MCP等協議。第三,安全問題。
一位位於杭州的Agent創業者告訴《中國企業家》,像小紅書或者大眾點評等大公司並不開放MCP埠,這需要第三方公司來解決利益分配的問題。

Agent浪潮將消耗更多token。今年3月,英偉達CEO黃仁勳在GTC大會上預測,Agentic AI的崛起,將推動計算需求暴增至少100倍,他甚至斷言,“未來每個AI智慧體都將成為算力黑洞,這才是真正的AI工業化開端。”
以當下大火的Manus為例,根據中泰證券的一份報告,Manus一次標準複雜度任務執行預計消耗20萬token。目前,Manus在海外上線並開放使用者註冊,訂閱費檔次分為每月39美元和199美元。這比大部分大模型產品的收費都要高。
騰訊等科技大公司也正在增加資本開支,主要用於建設資料中心。

來源:AI生成
2025年第一季度,騰訊的資本開支持續猛增,當季資本開支274.8億元,同比增長91%,此前的4個季度,騰訊資本開支曾保持同比三位數增長,2024年第四季度,資本開支達365.78億元,同比增長386%。2024年全年資本開支更突破767億元,同比增長221%,這些錢主要用來買GPU卡,建資料中心。
今年2月,阿里CEO吳泳銘宣佈,未來三年,阿里將投資3800億元用於建設雲和AI硬體基礎設施,總額超過過去十年的總和。
谷歌方面,第一季度,谷歌的資本支出為172億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120億美元,谷歌預期,2025年資本支出將達750億美元,相較2024年的530億美元大幅增加。谷歌的資本開支也將重點投向AI和雲基礎設施。
Meta則將2025年全年資本開支增加至640億至720億美元,比預期的600億~650億美元顯著增加。
使用者層面上,根據QuestMobile資料,截至3月底,DeepSeek、豆包、騰訊元寶的月活規模分別是1.94億、1.16億、0.42億。
2月份,元寶率先宣佈接入DeepSeek,它基於MaaS提供DeepSeek免費呼叫服務,由此實現了使用者量的快速增長,而這也意味著算力需求的急劇增加。
而無論是從算力還是人力,騰訊都已全面加碼AI創新。騰訊相關人士稱,公司高層已在內部明確表態:“只要業務團隊能證明其專案是在產品中實現AI賦能,或是開發獨立的AI工具產品,在資源保障的前提下,公司將不設算力和人力限制。”
新聞熱線&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END。
值班編輯:郭立琦 審校:張格格 製作:姜辰雨
關注“中國企業家”影片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