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季度營收創下三年多以來的最快增速。
作者|連冉
5 月 14 日,騰訊釋出 2025 年第一季度財報。一季度,騰訊實現營收 1800.2 億元同比增長 13%,毛利 1004.9 億元同比增長 20%,經營利潤(Non-IFRS)693 億元同比增長 18%;微信及 WeChat 合併月活躍賬戶數增至 14.02 億。
毛利與利潤增速雙雙跑贏營收,已是連續第十個季度,反映出騰訊在提質增效方面的長期定力和短期成效。
不僅如此,騰訊在 AI 基礎設施和應用生態上的投入也顯著提速:一季度資本開支同比激增 91% 至 274.8 億元,研發投入達 189.1 億元,同比增長 21%。AI 正成為撬動公司全業務系統進化的核心槓桿。
管理層在財報電話會上大篇幅談及「Agent AI」,明確釋放出公司在下一代 AI 形態上的戰略意圖:不僅要構建通用型智慧助手,更要打造深度融合微信生態的「特有型 Agent」,將社交關係、小程式體系與 AI 連線,形成騰訊獨有的產品體驗。
01
騰訊的 AI 戰略進入深水區,從模型訓練和通用問答的底層能力構建,逐步向產品與生態的深度融合邁進。
儘管財報未披露 AI 業務的具體營收資料,但管理層在電話會上大篇幅談及 Agent AI(代理式人工智慧),釋放出明確訊號:騰訊正在推進一套更具長期想象力的 AI 路徑。
騰訊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在電話會上指出,目前 AI Agent 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通用型 Agent,另一類則是深度繫結微信生態的「特有型 Agent」。

元寶已入駐微信|圖片來源:騰訊財報
「特有型 Agent」則依託微信的社交關係鏈、小程式體系和內容生態。馬化騰談到,「在微信生態系統中,我們有機會建立一個非常獨特的 Agent AI。它可以連線微信生態系統以及數百萬個小程式。這些小程式涵蓋了各種資訊以及跨多個應用領域的交易和操作能力。因此,與更通用的 Agent AI 相比,這將是非常獨特的,屬於騰訊的一種差異化產品。」
目前,AI 應用的發展重心目前仍集中在聊天互動,但未來形態正在悄然發生變化。騰訊總裁劉熾平表示,隨著更多功能的上線,使用者介面和互動方式將不再侷限於傳統的簡單對話方塊。
「當我們嘗試幫助使用者完成更復雜的任務時,單純的聊天介面已經難以滿足需求,使用者需要更長時間的深度參與,這就要求我們針對不同功能設計專屬的使用場景和體驗。」他強調。
目前,騰訊的元寶 AI 正處於擴充套件使用者規模和提升使用者活躍度的關鍵期。過去已證明,元寶能夠留住使用者,帶給他們足夠優質的體驗,促使使用者反覆回訪。下一步,將透過增加更多實用功能,啟用現有使用者的使用頻次,同時吸引新使用者加入。
更重要的是,騰訊將依託獨特的社交、內容、小程式生態,嘗試打造與傳統 AI 聊天機器人截然不同的綜合體驗。與此同時,騰訊持續強化「混元」雙模型架構,不斷提升底層 AI 能力,為未來的多樣化應用場景提供技術支撐。
這意味著,騰訊未來的 AI 不僅是「聊天工具」,而是一個多場景、多功能的智慧助手,能夠在社交、創作、工作等多領域實現無縫連線和高效支援。
與此同時,在底層資源層面,騰訊在晶片和算力方面也展現出更強的戰略主動性。劉熾平透露,公司已提前儲備大量高效能晶片,優先用於廣告、內容推薦等具備短期 ROI 的應用場景,同時訓練大模型仍是第二優先順序。
劉熾平提到在過去幾個月裡,「我們擺脫了美國科技公司所謂的「擴充套件定律」,不再依賴不斷擴充套件訓練叢集。現在我們發現,即使使用較小的叢集,也能取得非常好的訓練效果。訓練後的最佳化潛力巨大,不一定需要非常大的叢集。這讓我們有信心,現有的高階晶片庫存足以支援我們未來幾代模型的訓練。」
在推理階段,騰訊也在透過軟體最佳化、自研小模型、使用合規國產晶片等方式降低成本、擴充套件能力,這意味著騰訊的 AI 戰略正在從「能力準備」向「規模化部署」過渡。
整體來看,騰訊的 AI 戰略正在從「能力準備期」過渡到「部署執行期」,從通用 AI 走向更貼近實際需求的生態型 AI。
02
「雙軌並行」,
在 C 端市場,AI 已全面滲透騰訊使用者場景,呈現出「雙軌並行」的態勢。
原生 AI 產品元寶藉助混元+DeepSeek 雙引擎驅動,使用者規模顯著增長;同時,騰訊的核心產品也紛紛藉助 AI 技術升級,微信、QQ、騰訊文件、QQ 瀏覽器、騰訊會議、理財通等產品已透過 AI 能力深度整合,智慧化體驗持續升級。
在微信生態內,AI 應用正加速落地。搜尋場景不再侷限於關鍵詞匹配,而是向「理解使用者意圖+生成深度內容」的複合型搜尋體驗演進;公眾號與小程式引入 AI 助力,提高內容創作與服務開發效率;影片號演算法不斷最佳化,分發更精準、使用者粘性更強,同時始終紮根在微信「熟人社交」土壤之上。
而在產業端,騰訊也正將 AI 能力系統化輸出。騰訊將混元模型與自研算力、知識引擎打包為 API 和 SDK 向外輸出,覆蓋從零售、汽車到醫療等多個行業。典型案例如一汽豐田透過 AI 客服提升解決率至 84%,大參林構建醫藥行業首個 AI 知識庫,已經體現出大模型在企業端的實際應用價值。
從底層能力來看,騰訊 AI 也在持續進化。今年推出的深度思考模型 T1 和快思考基座模型 Turbo S,在多項國際基準測試中取得優異成績。同時,騰訊混元在生成式 AI 領域持續創新,圖片、影片及 3D 生成模型迭代升級,最新版本 3D 模型在幾何表現與建模精度上提升超過 10 倍。
而 AI 技術也為騰訊自身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業績回報。在廣告業務中,騰訊基於 AI 最佳化的投放系統,讓廣告主與使用者之間的匹配更精準,多個垂類行業(如電商、本地生活、網際網路服務)投放意願明顯上升,推動一季度網路廣告收入同比增長 26% 至 265 億元。

圖片來源:騰訊財報
馬化騰在財報中強調,「一季度,AI 能力已經對效果廣告與長青遊戲等業務產生了實質性的貢獻。我們正在加大對元寶與微信內 AI 功能的投入,相信高質量收入所形成的經營槓桿,有助於消化這些 AI 相關投入產生的額外成本,保持財務穩健。我們預期,這些戰略性的 AI 投入將為使用者與社會創造價值,併為我們產生長期、可觀的增量回報。」
03
在大盤穩定、AI 佈局深化的同時,騰訊也沒有放鬆對遊戲這一長期業務線的打磨。
騰訊遊戲業務在 2025 年一季度延續強勁勢頭,收入 595 億元,同比增長 24%,成為營收增長的重要支柱。
其中,本土市場收入 429 億元,同比增長 24%,國際市場收入同比增長 23% 至 166 億元,連續三季度創歷史新高。得益於「長青戰略」深化和國際化佈局提速,騰訊在全球遊戲市場展現出強勁競爭力。
騰訊的「長青戰略」在一季度再顯威力。《王者榮耀》《和平精英》《穿越火線:槍戰王者》等旗艦產品不僅穩住基本盤,還創下流水新高。以《王者榮耀》為例,春節期間推出的新版本內容引發熱潮,Sensor Tower 資料顯示,1 月收入同比增長 94%,創近 42 個月最高紀錄。《和平精英》則透過引入 DeepSeek 大模型,推出 AI 助手與隊友功能,為玩家提供個性化指導和對局陪伴,QuestMobile 統計顯示其 3 月使用者時長同比增長 16%。

圖片來源:《三角洲行動》官網
新遊《三角洲行動》成為一季度黑馬,平均日活躍賬戶數位列本土市場第六,是近三年國內遊戲中 DAU 最高的新作。
FPS 品類的崛起是背後推手,劉熾平在財報電話會上指出,中國玩家對 FPS 遊戲的偏好已從過去的 10%-20% 市場佔比躍升至與全球接軌的 40%-50%。新模式「提取射擊」在《三角洲行動》和《和平精英》中大獲成功,吸引了大量年輕玩家,顯著擴大了市場邊界。
端遊《無畏契約》同樣火爆,一季度網咖熱度排行射擊品類第一,4 月線上人數峰值突破 200 萬,6 月還將推出手遊版《無畏契約:源能行動》,進一步拓寬使用者群體。
國際市場方面,《PUBG MOBILE》《荒野亂鬥》《部落衝突:皇室戰爭》表現搶眼,驅動收入增長提速。166 億元的國際收入已接近本土市場四成,顯示出騰訊全球化佈局的深遠成效。儲備新作如《異人之下》《沙丘:覺醒》蓄勢待發,預示著國際市場的更大潛力。
生成式 AI 也在逐步介入遊戲內容創作。騰訊正在嘗試用 AI 提升內容型遊戲的製作效率,探索中長期下的使用者生成內容(UGC)潛力。
劉熾平坦言,AI 在競技遊戲的應用尚處早期,但潛力巨大,未來可能實現動態內容生成,讓遊戲體驗隨玩家選擇而變。這種前瞻性嘗試,正為騰訊的長青戰略注入新的生命力。
04
一季度,騰訊資本開支達 274.8 億元,同比增長 91%,佔營收 15%;一般及行政開支同比增長 36% 至 336 億元,此增長主要由於一筆 40 億元的海外收購,以及為支援 AI 相關業務而增加的研發開支。
此外,騰訊在一季度加大了對元寶的推廣,在部分營銷投入增長被新遊戲釋出的廣告開支減少所抵消的情況下,整體銷售及市場開支增長 4% 至 79 億元,佔收入的百分比從去年同期的 5% 下降至 4%。
回顧去年,騰訊全年資本開支達到了歷史最高的 767 億元。今年 3 月的財報電話會上,騰訊總裁劉熾平宣佈將在 2025 年進一步增加資本支出,研發方面將繼續投資於自研模型,並加速各業務集團 AI 應用的開發,同時也將加大市場營銷投入,推動「元寶」的使用者認知與使用轉化。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資本開支上升的另一面,是 AI 人才戰略的持續升級。資料顯示,截至一季度末,騰訊員工總數同比增長 4627 人,總人數達到 109,414 人,其中大部分增量來自技術崗位的擴張。
值得注意的是,在財報釋出的前一天,微軟 WizardLM 專案建立者徐燦在 X 平臺上發文表示已經和團隊離開微軟,加入了騰訊混元(Hunyuan)大模型團隊,「我們將繼續我們的使命,推動大模型技術的發展,構建更強大的 AI 模型。」
這一訊息在科技圈引發了廣泛關注——WizardLM 專案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高階大模型的研發,在自然語言處理(NLP)領域表現尤為亮眼。徐燦及其團隊在微軟期間,參與了多個 AI 專案,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和技術儲備,這次轉投騰訊,或許將為混元大模型注入新的活力。
而在更廣闊的人才佈局上,騰訊也在同步提速。此前在 4 月 17 日,騰訊宣佈啟動史上最大就業計劃,三年內將新增 2.8 萬個實習崗位並加大轉化錄用,其中僅 2025 年,就將迎來 1 萬名校招實習生,其中約 60% 為技術崗位。
騰訊方面表示,隨著大模型快速推進,騰訊加大了人工智慧、大資料、雲計算、遊戲引擎、數字內容等技術類崗位的招聘力度,技術類崗位更是「擴招」力度空前。



熱點影片

更多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