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給你13篇行研+1檔播客,祝你開工大吉

今天開工,我們想和你分享13篇行研文章和1檔播客特輯。這些內容所涉及的領域包括宏觀經濟趨勢、AI、前沿生命科學,以及消費與全球化。
就像DeepSeek在2025年春節給全球大模型帶來了新敘事,我們相信2025年還會有更多創新成果湧現。期待新一年,希望能繼續跟你一起觀察思考、積極行動、共同進步。
祝你開工順利,將來勝過往!
互動福利
歡迎你在文末留言說說你的新年願望,或者想要實現的小目標~截止至2月10日17:00,留言最走心的5位讀者,將獲得峰瑞行研手冊一份+豐叔推薦的書一本。
豐叔曾提到,“作為早期投資人,以前我更多想去搞清楚‘我們將去向何處’。過去一年多,我更深的感悟是,要回答這個問題,應該先搞清楚‘世界何以至此’。”
2025年,我們仍然需要深入瞭解這個愈加複雜多元的世界,更好地釐清來路,看清去路,並勇敢地投身其中。
我們將《高能量》宏觀漫談春節與年終特輯這兩期節目分享給你。在這些節目中,豐叔和商業作家李翔回顧了2024年,展望了2025年。
歡迎你移步小宇宙APP / Apple Podcasts,搜尋並訂閱「高能量」收聽我們的系列播客。
2025年新春,DeepSeek(深度求索)推出的大模型引發熱議。據Sensor Tower及Appfigures等機構統計,2月3日,DeepSeek在全球140個市場移動下載量排行榜中位列榜首。甚至有行業觀點認為,這是中國AI的“ChatGPT時刻”。
關注AI的最新進展,掌握相關工具,或許已經成為大多數人學習與工作的常態。2024年,我們輸出了一系列與AI有關的行研,從AI行業整體格局、AI for Science、具身智慧、AI NAS等多個角度理解AI帶來的變化與創新機會。
2025年,我們將持續關注AI行業的創業投資機會,也期待與更多AI領域的創新公司同行。
我們聚焦AI行業的核心問題,探討未來AI行業有哪些新的可能性。本文關注的問題包括但不限於:不少科技公司斥巨資押注算力,但投入與產出成正比嗎?在AI這條產業鏈上,哪類角色真正掌握話語權,只有少數派盈利的產業鏈能維持平衡嗎?做面向C端的AI應用,真的是一條捷徑嗎?
當人類再次站在科研正規化的轉折點,新浪潮洶湧而至,這背後挑戰將與機會並存。物理學、數學在內的基礎學科一直在為AI的發展提供理論基礎與方法論支援,而AI強大的資料處理能力和模式識別能力也在越來越深入地應用於科研中。當低垂的果實都被採摘殆盡,AI正幫助科學家解決更具挑戰性的難題。
在大模型浪潮持續湧動的同時,具身智慧賽道也步入了快車道。這份報告主要討論瞭如下這些問題:具身智慧到底是什麼?是哪些技術的進步,驅動著具身智慧發展到了今天的水平?大模型給具身智慧帶來了什麼?具身智慧之路還有多遠?人形機器人是未來的終局嗎?在具身智慧的技術演進路徑中,創業者還有哪些機會?
隨著人類突破極限變得越來越困難,運動領域也變得越來越卷,未來會有更多的創新機會出現。同樣值得期待的是,有些創新可能會賦能其他行業,碰撞出全新的科技應用 “火花”。比如,在運動數字化層面,感測器會產生大量新資料,加上影片積累的結構化資訊,再進行大資料分析和一些 AI 最佳化,可以幫助運動員和運動愛好者找到更適合自己的訓練方法。
在資訊嚴重過載的時代,隨著個人儲存需求的激增和變化,以及個體對資料隱私和安全性的日益重視,外加AI的技術加持,一種新型儲存解決方案——NAS迎來了發展機遇。NAS是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的簡稱,直譯為網路附屬儲存。它有一個更好理解的稱呼“私有云”。這個曾經被視為技術愛好者的“專屬玩具”,如今開始走進普通消費者的家庭和工作室,成為人們數字生活中的“新寵”。
我們持續關注生命科學領域的前沿趨勢在宏觀層面,我們在思考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複雜性與潛在的創新方向。在微觀層面,我們把視角聚焦在人本身的健康需求上,研究如何抵抗衰老、揭開大腦奧秘、科學認知體重。
在本篇報告,我們梳理了不同國家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探究其機制設定背後的影響因素。我們也回顧了中國40餘年的醫改歷程,從中我們看到醫療衛生體系與醫改的複雜性。面向未來,我們試圖思考中國醫療市場潛在的創新方向。
近年來,得益於科學研究的深入和生物技術的突破,很多關於衰老的謎題得以破解。我們也開始把注意力從老齡化相關的疾病,轉移到衰老過程本身,以及那些試圖抵抗衰老的創新方法。
春節假期結束,如果“每逢佳節胖三斤”的魔咒不小心應驗了,或許這篇能幫你更好地認知體重、管理體重。我們從科技、醫療以及消費這三個不同方向的交叉視角,研究了大量與減重相關的權威論文、臨床試驗報告,以及相關書籍,並把其中的觀點和思考總結出來。
腦機介面技術是跨學科創新融合的成果。從腦科學、神經科學到材料科學、心理學,再到計算機科學,腦機介面已經成為多學科交叉的前沿陣地。在腦機介面的開發過程中,我們不僅在掃清大腦與機器之間的障礙,更在逐步揭開大腦奧秘的同時,推動著人類智慧進一步發展。
2025年,春節檔總票房超過92億元,成為中國影史春節檔冠軍。央廣網評論認為:“春節檔電影市場‘開門紅’為2025年中國經濟開了個好頭。”
面向2025年的中國消費市場,一些問題仍待深入探討:消費零售還有哪些機會?消費降級和消費升級,誰佔主導?各年齡段人群的消費行為受哪些因素影響?
放眼全球市場,根據聯合國和發展會議釋出釋出的《全球貿易更新》報告,2025年全球經濟持續增長與通脹壓力進一步緩解,將有利於全球貿易進一步回暖,然而,地緣政治挑戰和貿易關係緊張等因素也使得2025年的全球貿易前景充滿不確定性。其中,美國的關稅政策將是影響2025年全球貿易的關鍵變數。
那麼,對於創業公司而言,出海和全球化還是必選項嗎?全球供應鏈正在發生哪些變化?這些變化將對中國產生什麼影響?對於那些“生於中國,面向全球”的企業來說,如何尋找機遇,又如何面對挑戰?
分享部分主要結論:
  • 當我們討論消費在升級還是降級時,需要釐清:是我們被迫選擇品質不好的低價白牌或無牌產品,還是主動選擇了更高的供應鏈效率所帶來的高性價比產品。
  • 中國老中青三代人的人群特點和消費行為是不同的,因為消費能力主要取決於對未來的預期和資產負債表。值得一提的是,在社媒上被貼上“死氣沉沉”標籤的年輕人,依然是消費趨勢的主要創造者和引領者。
  • 零售業在服務化,而服務業在零售化。
作為將五洲四海的供給與需求都聯絡起來的巨大網路,全球供應鏈的動態變化,一直是各界矚目的焦點話題。它關係到不同經濟體的競爭與起落,也深刻地影響出海企業的戰略佈局與發展前景。
文中關注的核心話題包括:從漫長的歷史維度來看,全球化程序是否在持續增加?全球化經歷了幾個階段,分別是由哪些國家主導的?中國正在經歷的科技戰和貿易摩擦,是必然嗎?過去發生過類似的事嗎?在全球化放緩的週期裡,中國的機會是什麼?
李翔和豐叔梳理了中國遊戲行業的發展脈絡,思考其中的規律與新變化。他們聊到的部分問題包括:從2000年至今,中國遊戲行業經歷了哪幾波浪潮,其中誕生了哪些創新機會?在遊戲發展歷程中,不同的遊戲型別起起落落,背後反映著什麼樣的使用者偏好和市場的變化?為什麼說“遊戲既承接著 AI 技術落地的需求,也承載了文化出口的重任”?
互動福利
歡迎你在文末留言說說你的新年願望,或者想要實現的小目標~截止至2月10日17:00,留言最走心的5位讀者,將獲得峰瑞行研手冊一份+豐叔推薦的書一本。
星標峰瑞資本微信公眾號
一手商業思考及時送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