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直有朋友追著問,“大J,什麼時候講一講數學啊。”
問得最多的就是,要不要去學奧數,什麼時候開始學,怎麼學?

好像大家都模模糊糊覺得,奧數是能夠鍛鍊孩子數學思維的。
很多雲閨蜜計劃著寒假給娃抓一抓,但到底能不能鍛鍊?怎麼個鍛鍊法,鍛鍊了這個思維,就一定比別人數學成績好麼?大家的困惑還是蠻多的。
所以最近一次出差,我就專門帶著這些問題,堵到了海淀奧數名師、有近20年一線教學經驗的,“天天練”數學教研負責人——周淵明老師,詳細聊了聊。
這次談話收穫蠻多的,周老師也特別提到,學奧數有一個“性價比最高”的關鍵期。今天就趁熱分享一下我的筆記,文章挺長的,但內容絕對乾貨。

奧數到底在學啥?
奧數,到底學的是什麼?——相信每個接觸奧數的家長心裡都會有這樣的疑問:

是比我們正常教材上更難一點的數學麼?
是學一些模型和套路,解決特定問題的麼?
還是專門教怎麼鍛鍊思維,如何舉一反三的?
淺奧跟普奧又有什麼區別?要怎麼選呢?
首先,周老師澄清了一個概念:奧數里面沒有一個課是學習如何遷移思維,更不是所謂的提前學。
奧數中確實會不可避免地更早出現一些課內的數學知識點。比如,在四、五年級的上學期,我們可能會教給孩子六年級才學的“分數的加減乘除”。
這是因為孩子在做奧數題時,難免遇到一些難度更大的內容。當有需要,而孩子現階段還沒有這個工具,那麼就會鋪墊一點。
但奧數的體系,跟校內數學是完全不同的。
要回答奧數到底是什麼,周老師給我舉了一個例子:
比如下面這道題,第一個是課內典型的雞兔同籠,後面兩個則是課外奧數會做的思維延伸👇🏻

我們就會發現,知識其實就是那些知識,本質還是在解雞兔同籠,但最後一個把腦袋和尾巴的數量都變了,這就非常考驗孩子對這個知識點的理解和活學活用。
奧數的意義就在於,透過拔高思考的複雜度,讓孩子在課內知識的基礎上“跳一跳”,幫助他們學會拓展思維,應用數學去解決問題。
可以說,課內是知識點的掌握,是工具;而奧數,就是不斷呼叫學到的這些工具,去積累思維能力的過程。
當然前提是孩子得先有這個工具,這就是為什麼奧數要在孩子學有餘力的基礎上進行的原因了。
小學奧數具體可以分為7大模組:計算、幾何、應用題、組合、數字謎、計數、數論。

知道了這些模組,再來說“淺奧”和“普奧”的區別。
淺奧就是7大模組裡的下面3個:計算、幾何、應用題。
光看模組的名字,我們就知道,這些課內也學,淺奧這部分主要就是跟課內掛鉤,在基礎上做拓展思維。相當於課內的附加題、選擇思考題之類的。
而上面4個模組,就完全不一樣了,至少小學初中是完全不會碰到的。它其實就是一個綜合的練習,既包括了課內的擴充套件,同時也包括了課外的延伸。這7個模組的整個體系就叫做奧數。
所以淺奧和普奧,主要區別就在於拓展的維度👇🏻
學淺奧能幫孩子拿下課內附加題、思考題;
但更高層次的:如何從一個長文字中提取資訊,如何去對一個新定義進行轉化,如何去進行資料結合,這些能力就是普奧的範疇。
說到這裡,周老師特別強調:
“學奧數,我一般建議是都學,像天天練的數學思維版塊,我們是不分淺奧的,直接是小學奧數。因為我們的目標是鍛鍊思維,那凡是孩子能練到的都給孩子練。”
比如天天練一年級的數學思維裡,就出現了組合數學、數字謎、計數等模塊👇🏻

“但如果你時間緊張,就下面3個模組(計算、幾何、應用題)多學一些,上面4個簡單過一下。學一點就有一點的收穫。”

所以,學了奧數就一定能提高數學成績嗎?
老師的答案是肯定的。主要體現在4點:
第一,課內能夠輕鬆碾壓。
這個不難理解,小學課內數學內容比較簡單,對數學思維的拓展和深化也是有限的,那麼學過奧數,再回過頭來做課內的題,就是降維打擊的。
第二、考試的附加題、最後的大題不會吃虧。
孩子們在課外稍微吃一點,考試中就更加輕而易舉了。
比如常見的兩端不植樹問題,在奧數中,還會透過不斷舉例引導孩子總結規律,推理出解題思路。那麼在考試中再遇到這類題,數字和東西都變一變,孩子也不會慌。

第三,有助於後面中學的起跑。
小學學過奧數的孩子,到高年級就已經積累出一定的綜合能力了,這對將來中學的理科學習,邏輯思維,綜合應用能力,都是有幫助的。
第四,功利點說,雖然課內不教,但高考會考。
周老師舉了一個24年高考壓軸題的例子:

這個題目的挑戰就是,它給了一個新的定義,叫做可分數列,然後讓孩子利用這個定義去解題。考驗的就是孩子對知識的遷移應用,很多孩子拿到題直接傻眼了,因為教材上沒有教過啊,他沒有別的辦法。
而學過奧數的孩子,第一次看這個題,就會去思考,我用既有的工具怎麼去解。
可以說,奧數就像是一個思維體操,透過不斷地去呼叫知識的方法,讓思維更有韌性和延展性,讓孩子在面對難題時更有解題的自信,也更加靈活。
當然,這類能力越早練越容易,等到小升初,時間精力就不夠,也很難跟上了,所以中低年級開始抓很重要,也是最有價效比的。

怎樣的孩子適合學,不同年級怎麼起步?
前面說到,奧數的門檻不高,孩子基礎紮實的情況下,就可以引入了。
所謂的紮實,就是課內的知識理解,但不需要掌握到非常熟練。可這個界限,父母常常不知道怎麼衡量。

要怎樣可以確定,我家娃有這個基礎,可以引入奧數了呢?
周老師分享了一個方法:藉助工具定位。
大家如果平時有帶著娃整理錯題本習慣的,或者有精力陪著學習的,我相信,一般都知道孩子的基礎在哪了。
但問題是,大部分家長其實是沒有這個精力去盯著孩子,再把孩子學的東西自己都學一遍的,而問老師呢,老師也因為要照顧一整個班,很難去具體地判斷這個孩子是哪一塊知識沒掌握 。
那麼就需要有一個工具,去幫助家長定位了。
比如,天天練裡的數學就是一個很好的定位工具。
它裡面的【同步數學】板塊,知識點分得很細,孩子可以配合課內節奏去學習,學完還有配套的練習。
看到孩子每個知識點刷到的星星數,就可以知道,具體哪個知識點掌握了沒有。

如果沒有天天練,那麼用任何網課、練習冊也都可以,重點是知識點要細分,我們才能準確判斷地出來。

之前都沒學過奧數,要怎麼起步呢?
這也是留言區很多家長會問到的問題:“我家孩子之前都沒學過,要從頭開始學麼?”,比如小D現在五年級了,現在再來學,又要從哪一級開始呢?
周老師表示,這一點就要分年級段看了。
如果孩子現在是二年級,不需要從頭開始,直接從本年級的開始就行。
但是三年級之後,奧數的難度就開始上一個臺階了,到四五年級才來學,那麼至少要降一個年級去學。

線上、線下淺奧學習路線,怎麼選
說到選奧數班,大家會糾結到底是報線上還是線下,線上又分用工具和影片課。問這些問題的朋友也挺多的。
不管怎麼選,我的觀點一直以來都是,先捋清楚自己的需求。
首先,雙減後,國家已經明確禁止開展小學階段的奧數競賽了,如果你是衝著什麼信奧賽去的,那直接報相應的信奧線下課效果可能會更好,但就不在我們今天討論的範疇之內了。
咱們學奧數不是為了卷孩子,而是回到本質——鍛鍊思維。而且作為一個未來幾年都要持續學的內容,“保護興趣”是很重要的。
在這個基礎上,周老師的建議是:
如果擔心奧數門檻比較高,先用一個門檻低的形式先進去。比如像天天練這樣的工具,成本非常低,3分鐘一個影片,堅持起來也非常容易,應對小學是足夠的。
如果考慮在外面報個奧數班有老師盯著孩子學,那麼課餘也可以搭配天天練作為預習和複習,比如課前先預習,上完課回來,再用天天練鞏固一遍,效果也會更好。

最後呢,周老師也分享了幾個選擇的標準,給大家做個參考:
第一,看名師;
因為當年盃賽的關係,好的奧數資源比較集中在北京,如果你接近源頭的話,相對會更能夠找到靠譜的線下機構。
但如果你在其他城市,最好朋友圈裡瞭解下,哪些是口碑比較好的。但凡有好的履歷或者好的成績,機構也不會藏著,這些資訊稍微瞭解下,都能找到。
第二,看流程是不是科學。
也就是去看,學習的模式是怎樣的?
這裡周老師特別提醒:如果這個課程把記公式,或者背題型當成主流的事情去做,那肯定是不對的。這與我們學奧數鍛鍊思維的初衷是違背的。
同時,也要注意學完是不是有反饋。科學的學習流程,一定是不能繞過練習和反饋這個環節的。
舉個例子:

第三,也是最關鍵的,孩子能不能認真聽?
帶娃去試聽,或者使用一下,孩子有沒有興趣,就能看出來了。
周老師說,如果這三條都能做到,那麼具體是哪種形式,就完全不重要了。
以上就是這次和周淵明老師的聊天中關於奧數的主要內容了。
當然,逮住機會採訪了數學名師,肯定不可能只問了奧數啊,因為篇幅的關係,剩下的筆記之後再跟大家詳細分享。
另外也跟大家說一個好訊息,周淵明老師在寒假會有一個直播課——天天練私房數學思維訓練營。
這次線上課其實蠻難得的,要知道在北京,周老師的線下課一小時2000塊起步,還都是“一課難求”的程度。
而周老師這次的私房直播課折算下來,每小時居然只要50左右的白菜價!

外面隨便一節奧數課都不止這個價格了吧。
“私房”說白了,就是周老師親自授課,沒有假手於人,犧牲的也是他的週末時間。因為本來是針對天天練內部使用者的,所以名額很少。
這個含金量你們懂的,我前不久去北京出差剛知道這個訊息,就趕緊分享給你們!
一次課的時長是2小時哦

但我也先說明下,奧數不是適合所有孩子,一定是學有餘力,且基礎打好了,再給孩子一些機會去爬爬高的。
當然了,我也和天天練的團隊打好招呼,一定要讓我們的雲娃娃先試聽,所以也讓天天練安排了周老師的免費體驗課(這個真的是福利,單獨給我們孩子申請來的)。
進群后老師們會給安排測試題,根據孩子水平分配相應年級的體驗課。
大家如果感興趣,或者對於奧數、小學數學還想了解更多,可以掃下方二維碼進入天天練的諮詢群👇🏻

長按圖片掃碼,即可入群諮詢
這段時間,群內會有周淵明老師親自坐鎮,有每日解題思路分享,學習乾貨、分級評估,電子版密卷福利,還有周老師的線上直播,跟大家詳細聊奧數學習的規劃,如何學好小學數學。
還是那句話,不管買不買課,都值得聽一聽的。當然前提是你和你家孩子都有時間精力。
周老師就是我說的,我能接觸到的“稀缺教育資源”,如果覺得有幫助,也歡迎分享給周圍的朋友,畢竟優秀且性比價高的教育資源,越來越難得了。
今天文章很長,不知道多少人看完了,也希望大家多多留言轉發點贊,我會繼續做大家的“第三隻眼睛”。
👇 點選【閱讀原文】
搜尋歷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