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磋商縫合分歧,以改革充實談判底氣

2025.05.14
本文字數:1697,閱讀時長大約3分鐘
作者 | 一財評論員
中美用對話協商開啟了癒合分歧的合作之旅。
12日中美雙方釋出《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宣告》,美方承諾取消根據4月8日第14259號行政令和4月9日第14266號行政令對中國商品加徵的共計91%的關稅,修改4月2日第14257號行政令對中國商品加徵的34%的對等關稅,其中24%的關稅暫停加徵90天,保留剩餘10%的關稅;相應地,中方取消對美國商品加徵的共計91%的反制關稅,針對美對等關稅的34%反制關稅,相應暫停其中24%的關稅90天,剩餘10%的關稅予以保留。中方還相應暫停或取消對美國的非關稅反制措施。
同時,中美雙方建立經貿磋商機制,繼續就經貿關係進行協商。這一系列實質性進展,邁出了透過平等對話協商解決分歧的重要一步,將中美經貿拉回到正常軌道。
貿易戰關稅戰沒有贏家,尤其是過去一個月發生在世界第一、二大經濟體之間,對雙方乃至全球經濟的破壞力顯而易見,雙方分別高達125%和145%的關稅,幾乎給中美經貿按下了暫停鍵,其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破壞也直接影響到全球經濟的穩定和發展。
中美日內瓦會談取得實質性進展,反映出雙方都有管控分歧、尋求共識的動機,以保護兩國經貿關係不偏航。這源於中美經貿關係的互利共贏本質,也揭示了中美兩國“合則兩利,鬥則俱傷”的客觀現實。
當然,國情不同必然會存在不少分歧,關鍵是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協商解決方案;而且,中美間的一些結構性矛盾和深層次分歧,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解決起來很難一蹴而就,需用長期視角審視之。這也是這次雙方會談能取得實質進展的基礎。
坦誠對話、平等協商本身就奠定了雙贏底色。中美經貿磋商機制已經建立,如何在合作博弈中最大化自身利益,拓寬合作空間,以便讓各方都能獲得最大限度的邊際改善,考驗著談判團隊的專業能力和攻堅克難的堅定信念。
這需要我方在談判中暢通國內受影響群體的利益訴求表達渠道,真實瞭解和精準量化企業和居民邊際損益機率分佈、邊際扛壓能力。
同時,中美經貿談判,博弈的不僅是關稅,還包括非關稅壁壘等。當前美國打出的是對外加關稅,對內減稅,去監管、簡政放權等一套組合拳。
這方面我方需引起足夠重視,因為如果關稅抬高美國市場準入成本,那麼減稅、去監管及DOGE的簡政放權等改革,將進一步降低美國國內的邊際成本,改善其國內商業活動的相對價格,提高美國對其中意的高階製造業的吸引力,同時最近特朗普簽署行政令猛砍藥價等,將為其減稅提供支援,並緩解美國財政壓力,進而抬高美國在對外經貿博弈中的耐受力。
因此,當下開啟的與美國的經貿磋商談判,並非是單一的關稅貿易磋商,更是一場綜合實力和全面經貿治理能力的較量。在此我國還需透過加快全面深化國內各領域改革,以提高談判中的抗擊打能力和可選擇空間。
這方面我國政府正在積極展開,最典型的是4月16日國家發改委等多部委聯合釋出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25年版)》,嚴格落實“非禁即入”,積極拓寬市場主體在國內市場的自由發展空間,打破妨礙市場競爭的壟斷。這種內部市場化改革全面加速,不僅向美國展示了中國日益走低的市場準入門檻,而且發出警示,一旦美國邊際關稅讓中國貿易部門無利可圖,中國企業有斷臂求生離開美國市場的選擇空間和底氣。
當然,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等只是一個方面,中國還有更多全面深化改革的空間來充實談判籌碼,改善中國在談判中的相對價格,如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推動國企改革與社保改革,加快推進以增值稅為主的間接稅向所得稅為主的直接稅轉型等。全面深化改革這一看似中長期的戰略安排,在行則將至中都將能轉化為中美談判籌碼。因此,中國各領域改革的進度推程序度和決心,都將潛移默化地在未來談判中發揮作用。
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過去一個多月美國單方面挑起的關稅戰,向雙方發出了謀“變”求同的警訊,唯有變才能找尋到雙方更為廣泛的合作空間,為溝通與談判奠定基礎。對我國而言,這不僅是應對外部衝擊的迎應之變,更是三省吾身的內生之變。而唯有透過全面改革打通經濟內外迴圈的卡點堵點,不捨晝夜地求變圖強,才能讓自己更強大,從而增強中美經貿博弈的底氣和籌碼,用實力管控好中美間分歧。
微信編輯 | 七三
推薦閱讀

“降低30%至80%”,特朗普突然宣佈降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