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
一切源於一所學校的擴建。
浙江省紹興市稽山中學原為紹興府學。2023年9月26日,稽山中學改擴建專案施工中發現大型木材,紹興市文物考古所現場確認有戰國黑陶豆、印紋硬陶、原始瓷杯等遺物,初步推斷地下可能存在越國木構建築遺存。
2024年2月,經浙江省文物局報請國家文物局批准,紹興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開始對該遺址進行發掘。
目前發掘面積近3000平方米,至7月初,考古工作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

7月12日,在國家文物局舉行的“考古中國”重大專案重要進展工作會上,紹興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館員李龍彬介紹了目前取得的成果。
此次發現大型建築基址5處,水井18口,灰坑23個,重要遺物850餘件。考古發掘確認,這裡地下密集分佈木結構建築基址,漢代建築疊壓越國建築。
李龍彬介紹,戰國時期遺存主要為越國建築基址,位於漢代建築基址之下。遺蹟主要為方形木柱、矩形墊板、筏狀地栿、木構水井等。

紹興-六朝時期磚砌水井
漢代遺存則主要為建築基址、水井、馬坑,其中最為重要的發現是確認了4組建築基址。
李龍彬表示,
此次考古發掘,首次在紹興古城內確認存在戰國時期越國的大型建築基址。
碳十四測年顯示,
相關遺存距今約2500年,實證了文獻記載的勾踐建都歷史,是越國都城考古的重大發現。
該重大發現填補了古城內沒有越國時期遺存的空白,為探尋越國都城格局提供重要線索。

紹興-漢代墨書木刺
考古發掘還首次在紹興地區發現兩漢高等級官署建築,出土“會稽”“山陰”“如律令禮”等墨書文字,與會稽郡山陰縣密切相關,是兩漢郡縣考古的重要發現,對研究會稽郡的郡域變遷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在“考古中國”重大專案重要進展工作會上,還發布了三個專案最新考古進展,包括江蘇省鹽城市鹽業考古、河南省開封市北宋東京城景龍門遺址、江蘇省淮安市城市考古。
更多詳情
學校擴建 考古團隊在紹興市中心挖出了越國遺存
編輯:劉義陽
稽核:張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