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小事,我堅持了一整年

今天,是2025年3月3日。一個對我來說,有點特別的日子。

一年前的今天,我做了一個決定。我決定,每天都要在我的商業社群“劉潤·進化島”上,更新一篇“日課”。
一眨眼,一年的時間,就這麼過去了。進化島日課,也即將邁入第二個年頭。
等等。等等。
什麼是進化島日課?為什麼要更新進化島日課?
今天,請允許我用5個故事,與你分享。

不斷進步的核心,是建立一套無限迴圈系統

2024年,3月28日。
這一天,我有幸將國內研究精益管理的實戰專家,胡光書老師請到了辦公室,並向他認認真真地請教了一個晚上。
幾十年來,大量的製造企業,都至少曾經將“精益管理”作為過管理標杆。但是,很多人一提到精益管理,想到的可能就是“打掃衛生”,是“死摳成本”,是“把人變成機器人”。我自己也一直很少有機會,能從系統的層面,來學習精益管理。
在胡老師的耐心講解下,我終於開始明白,精益管理的核心,其實是一套無限迴圈系統。
什麼意思?
舉個例子。你是一個工程師,在工廠裡擰螺絲。請問,你覺得下面的四個動作,哪一個是浪費?
A)找螺絲;B)拿螺絲;C)放螺絲;D)擰螺絲
哪一個?
答案是:有可能全是浪費。
找螺絲,拿螺絲,放螺絲,我都能理解。現在機器都能做。可是,最後那一下擰緊的感覺,應該是必要的吧?為什麼“擰螺絲”也是浪費呢?
因為我們真正需要的,其實並不是“擰螺絲”這個動作,而是“緊固的那個效果”。
緊固,為什麼一定要用螺絲?榫卯結構怎麼樣?或者來點膠水?這樣一來,擰來擰去的這個動作,是不是有可能就省了?
精益管理,本質上就是要減少這些“不產生實際價值的浪費”。
怎麼減少?
首先,當然是發現這些浪費。比如,透過5S管理。也就是,整理、整頓、清掃、清潔和素養。但是,這5件事本身,其實並不是重點。重點是,透過這5件事,培養髮現問題的眼光。
胡老師服務過的華興玻璃,在剛開始做諮詢合作的時候,整個模具倉庫亂成一團。每次都需要在山一樣的模具堆裡反覆尋找,才能找到要用的。透過5S的流程,華興玻璃就發現了大量之前沒有意識到的問題。
比如,有的模具,其實已經棄用了。留下來,也是白白浪費空間。比如,有些模具,需要配套使用,卻分別放置在了不同的地方。比如,有些模具,容易傾倒,但擺放極不合理。
這些問題,只有被發現了,才有機會被解決。
怎麼解決?
鼓勵每一個員工,提出自己的改善提案。哪怕是一個很小很小的改善提案。
比如,在案板上切肉,應該用什麼樣的案板,用什麼型別的刀,戴哪種手套,從什麼角度下刀。比如,給顧客上菜,應該用什麼樣的容器,放在身體的哪一個位置,走哪一條路線。
只要經過實踐驗證,證明確實能減少不產生實際價值的浪費,那就確立為操作規範,並獎勵提出改善提案的員工。
發現問題。改善提案。提升改進。
這就形成了一個推動你不斷進步的無限迴圈系統。
只要這個系統不斷向前,哪怕再慢,也終會追上停步不前的人。
其實,個人的成長進步,也是如此。
不斷發現問題,思考並調整自己的行動,透過實踐獲得改進。這也是一套無限迴圈系統。

至於這個系統,是叫精益管理,是叫5S管理,是叫6 sigma,還是叫PDCA,也許並沒有那麼重要。


(點選圖片檢視日課)

想躺平,是因為激勵迴圈被打破了
2024年,6月15日。
這一天,劉潤進化者欄目,有幸邀請到了彭凱平老師。他是清華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系教授,清華大學全球產業研究院院長,也是國際文化心理學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之一,把積極心理學引入中國的第一人。
對於這個難得的請教機會,我期待已久。
為什麼?
從2006年開始,我就陸續在一些企業傢俬董會里,擔任教練的角色。
每次私董會,參與的企業家們,都會提出自己最近最擔憂的問題。這些問題,一般都和他們在做的“事”有關。比如,企業戰略問題,經營問題,以及一些組織管理問題。
但是,最近兩年,我能明顯地感覺到,很多企業家擔憂的問題,開始從“事”,變成了“人”。
有位企業家說,他已經創業二十多年了。這二十多年裡,他每天都像打了雞血一樣地去工作。極其自律。天天如此。但是,不知道從哪一天開始,他變得特別害怕去上班。一想到要走進辦公室,一想到要面對一大堆事兒,一想到要見到同事,他就特別煩,特別想要逃避。
這還不是個例。
有位創業者,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國內的加盟店,都已經幹到好幾百家了。但是,不知道從哪一天開始,他滿腦子都在想,怎麼才能退休,怎麼才能找到接班人。
是的。這兩年,很多人好像不約而同地遇上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這場創業的仗,這場工作的仗,甚至這場人生的仗,我不想打了。要不乾脆,躺平算了。
為什麼會這樣?在向彭老師請教之後,我對這個問題,終於有了一些更深刻的理解。
人之所以想放棄,想躺平,是因為自己的激勵迴圈被打破了。
什麼意思?
人性,總是想要即時滿足的。能坐著,就不站著。和目標的距離,越近越好,一伸手就能夠到最好。
在過去的10年,20年,30年裡,很多創業者之所以能夠不知疲倦地工作,就是因為和目標之間的距離,足夠短。所以,你能在克服一個困難之後,很快又克服下一個困難。在拿到一次成就之後,很快又拿到下一次成就。心力還沒消耗完,你就走到了下一個目標。
但現在呢?不要說克服困難,取得成就。能保持現狀,可能就算不錯了。心力,早就消耗殆盡。
那怎麼辦?
一方面,要重新建立起自己的激勵迴圈。比如,取得一點成果,就小小地慶祝一下。比如,遇上開心的事,就獎勵自己吃頓好的。如果世界不能給自己提供成就感,那就自己給自己提供成就感。
另一方面,也要試著擴大心力的容量。比如,找一個練習場,在一些不是那麼大的事情上,讓自己好好練習,然後爭取把這些事情做成,透過一件一件的小事情,增加自我效能感。當你能輕鬆完成這些小事情的時候,再試著去做一些有一些難度,但只要花費時間,透過努力,也能做成的事情。最後,再去挑戰那些看起來很難,對你來說很有挑戰的事情。當你克服重重困難,做成這些事情的時候,你就能增加自我效能感。如果你相信自己能做成,你就願意去嘗試更多有挑戰的事情,而不是呆在舒適區裡。
你有多高效的激勵迴圈,有多強大的心力,就能走多遠的路。


(點選圖片檢視日課)

哪有不需要用心鑽研,就能做好的職業
2024年,9月。貝碧嘉颱風過境後的第二天。
這一天,我戴上我的小頭盔,騎上我的小電驢,開始在上海送外賣。
為什麼要去送外賣?
因為可能在很多人心中,外賣小哥,是一個純體力的勞動。無需大腦介入。只要會“取餐,敲門,開小電驢”,就能幹。所以,很多人會說,“大不了,我就去送外賣”。但是,我有種隱隱約約的感覺,這不對。哪有一個職業,是不需要用心鑽研,就可以隨便幹好的?送外賣,肯定沒那麼簡單。
坐在辦公室裡拿頭想,肯定是想不明白的。於是,我請了一位師傅,一邊教我,一邊帶著我實踐了一次。
果然。真不簡單。我覺得我已經很努力,學得很快了。但是,6個小時下來,只賺了55.4元。這麼算下來,一個月也就兩三千。肯定是不及格的。
我問師傅,那你呢?師傅說,還是能比較穩定的超過一萬的。怎麼做到的?
我們先來算一筆賬。看看如果想要一個月掙一萬塊,每小時要送多少單。
首先,假設你比較勤奮。一天工作9-10小時。尤其是不能錯過午高峰和晚高峰。一週工作6天。每月大約就是26天,260個小時。每單的配送費,按平均6-7元來算。那麼,想要一個月掙一萬塊,你至少需要每小時送(10000元/260小時/7元≈)5.5單。
這怎麼來得及呢?
師傅說,那你得學會“連送單”。就是同時接2單、3單,甚至10單,然後一起送。但這就意味著,你必須非常非常熟悉道路。
你想想看,你在騎車的時候,智慧頭盔告訴你,您有一個新的訂單,從A送到B。接受訂單,請說“確認”。如果你把車靠邊停下,然後開啟地圖看看是不是順路,那訂單早就被搶走了。
所以,你自己,就要變成導航本身。耳朵聽到“你有一個新的訂單”時,腦子就要自動“重新規劃路線”。能順路,就說“確認”。不順路,就不說話。但無論如何,車不能停。一邊送貨,一邊規劃。一邊規劃,一邊判斷。一邊判斷,一邊確認。這樣,你的手上就始終有好幾個訂單在“滾動”,但是沒有任何一個會超時。
頭腦地圖。滾動記憶。智慧接單。我突然意識到,外賣,本質上是一個關於“瞬間判斷”的職業。
是的。師傅說。外賣做得好,不是因為體力好,而是因為“瞬間判斷”能力好。
下午你在古北1699門口等訂單的時候,看到了它有好幾個門。有一個門口,停了大量的外賣小哥。這個時候,你是不是能瞬間判斷,那可能才是進出路徑最短的門。
你在等紅綠燈的時候,有沒有四處觀察,瞬間判斷,目的地是不是就在你的目距範圍之內。而不是到了導航提示的終點之後,再到處去找。
你看到兩個訂單的時候,是不是可以瞬間判斷,知道其中的一個訂單其實更好。因為它是從一個商圈,送到另一個商圈的。一單送到,可能就是下一單的開始。
你在蓮花路上找餐廳的時候,來回走了好幾遍,都找不到那家餐廳。這個時候,一個外賣小哥從巷子裡走出來。外賣小哥肯定是不會平白無故走進巷子的。你是不是能瞬間判斷,你找的那家餐廳,可能就藏在巷子裡。
瞬間判斷。瞬間判斷。瞬間判斷。
任何一行做久了,高手和普通人之間的差別,可能就是這種瞬間判斷的能力。如果你的瞬間判斷力沒有提升,那麼送了1萬個小時的外賣,你也只是個新手。
聽師傅說完,再想想自己這6個小時的表現。嗯。我可能連個新手都不算。
唉。這個世界上,哪有不需要用心鑽研,就能做好的職業。一個都沒有。
向所有的外賣小哥,致敬!


(點選圖片檢視日課)

波士頓創業者的夢想,可能是拯救世界
2025年,1月20日。
經歷了日夜顛倒的漫長飛行,這一天,我終於落地了波士頓,一頭扎進了亂哄哄的美國。
其實,就在幾個月前的9月份,我就去了一趟矽谷。但這次來波士頓,我的感受,又截然不同了。
如果說,矽谷創業者的夢想,是改變世界。那麼,波士頓創業者的夢想,可能是拯救世界。
比如,一位創業者,是做蛋白質合成的。
他們創造了一種全新的蛋白質合成方法,透過基因編輯技術,把期待生產的蛋白質基因,編輯進了雞的體內,從而得到了一批“基因編輯母雞”。然後,這批基因編輯母雞下的雞蛋的蛋清中,就會大量含有這種蛋白質。透過分離、提純,就能得到最終產品。
這位創業者說,他們的這種方式,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前景。目前,他們已經在美容行業常用的膠原蛋白中,大量使用了這種技術。未來,這項技術可能還會被應用到更多的行業,比如醫療行業,從而造福人類。
比如,一位創業者,致力於解決戶外手術時的衛生問題。
因為客觀原因,很多時候,一些手術,只能放在戶外進行。但是,這樣一來,患者感染的機率,就會大大提升。
於是,他們發明了一種簡易的手術裝置。這種手術裝置,就像一個便攜的透明罩子,可以罩在患者身上。罩子上有類似於手套的設施,可以讓醫生把手伸進去,從而隔著無菌手套進行手術。同時,還配有一臺類似於鼓風機的裝置,透過氣壓的調節和細菌過濾膜,確保進入罩子的空氣處於無菌狀態。
再比如,一位創業者,正在打造一種“遞送平臺”。
簡單來說,就是確保藥物進入人體之後,準確抵達希望治療的部位。
於是,他試著研發出了一種新的機制,將藥物放置在一個個微小的泡裡,讓這個小泡直接抵達目標“靶點”。
是的。波士頓,是科學家們創業的樂園。
我忍不住開始好奇,這種文化,是怎麼建立起來的。這些“科學怪人”,都是從哪裡冒出來的。
走進校園,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在麻省理工,不少學生,以成為聰明且動手能力極強的工程師為目標。而他們展現這一點的方式,就是……實現一個又一個充滿奇思妙想,但又難度極高的惡作劇。比如,把校長的辦公室入口用佈告欄偽裝起來。比如,把遠在四千多公里之外的,加州理工學院的鎮校之寶偷走運回麻省理工。比如,把警車、消防車搬到麻省理工標誌性的建築“大圓頂”上。
在東北大學,大量的學生,會故意延遲畢業時間。他們會申請半年,一年,甚至更久的實習時間。而學校也樂意見到這種行為。因為找工作,僅靠GPA4.0分是不夠的。河對岸的哈佛和麻省理工裡,滿地都是4.0。你不能和他們拼大腦。所以,多實習,拼自己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
在西點軍校,你會看到,即便在零下十幾度的低溫下,也有女孩子穿著軍裝短裙。你會看到,冰天雪地裡,也有人在路上跑步,也有人在升降旗。你會看到,“服從”和“對抗”,是可以同時存在的。
是的。教育。教育決定一切。

(點選圖片檢視日課)

電影行業的挑戰,依然巨大
2025年,2月10日。
這一天,我正等待著一個,向資深從業者請教的機會。
請教什麼?唉。還不是因為,《哪吒2》,實在是太火了。
春節以來,我的朋友圈,都被《哪吒2》霸屏了。幾乎每天都在創紀錄。這也是我春節唯一一部去電影院看了的電影,的確很激動人心。就像網友評論那樣,《哪吒2》不論從哪個角度,都妥妥稱得上國產動畫電影之光。
關於這部電影的藝術性鑑賞,或是電影影評,相信你已經看了不少。但是,我依然特別好奇,從商業的視角來看,《哪吒2》的爆火,到底意味著什麼?
在和這位資深的從業人士聊完之後,我的好奇心,被極大的滿足了。尤其是當我知道,票房,並不是《哪吒2》的主要收入的時候。
哪吒和泡泡瑪特聯名的官方正版盲盒玩偶,69元一個。你想湊一對哪吒和敖丙?可以。那就是得買至少2個。138元。這個價格,已經可以吃頓火鍋了。可即便如此,它還是被搶破了頭。你要是之前沒買到,那麼,得等近半年。小小的盲盒,上線沒多久就售罄,8天銷售額就破了千萬。
這還只是冰山一角。
集卡社和哪吒聯名的電影收藏卡和周邊,輕輕鬆鬆就賣了一個小目標。根據Tech星球的報道,導演餃子親筆簽名的卡遊卡牌,全球限量10張,一張已經炒到了10萬元。這是一輛入門小轎車的價格。
還有還有。哪吒和蒙牛的廣告合作。
其實不僅是哪吒。現在的中國電影,已經不僅是靠電影票房的收入了。靠的,還有後續的周邊產品、版權授權、廣告合作、文旅發展。甚至,專門弄一個主題樂園。
這種商業模式,非常的“好萊塢”。電影,只是個引子。後面,還有一條長長的產業鏈。
而在其中,動畫電影,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為動畫人物,不會塌房,更不會去世。電影的生產,也更可控。衍生品的想象空間,也更大。
但即便這樣,電影行業的挑戰,依然很大。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電影行業,是一個典型的贏家通吃的行業。只有最最頭部的,才活得下來。
就像這次春節檔,也是一樣。根據燈塔專業版的資料,春節期間的總票房,大約是130億。其中,哪吒就佔了80億。唐探20多億。但有新聞爆料說,唐探甚至沒有回本。其他的,就更不用多說了。
一部電影的製作成本動輒數億,週期長達數年,一旦失敗,損失慘重。雪上加霜的是,觀眾口味變化太快,宣發效果不太受控制。更別說,在國內拍敏感題材,處處受限,創作難度又加大了。今年春節檔,哪吒一出來,其他幾部電影,就只能哀嘆。他們唯一做錯的,可能就是選錯了檔。
所以,電影行業,簡直就像是在賭博。
看上去,光鮮亮麗。但資料卻在說,90%的中國電影都沒法盈利。


(點選圖片檢視日課,圖片來源於微博)

呼。5個故事,講完了。感謝你看到這裡。
現在,讓我們回到最開始的問題。
什麼是進化島日課?為什麼要更新進化島日課?
每年,我都會研究很多的課題。會閱讀大量的報告、書籍。會參訪中國、乃至世界各地的企業。會求教不少專業的老師、從業者。每次,都會有大量新鮮、一手的收穫,忍不住想要分享給你。
但是,透過微博、朋友圈,怕三言兩語講不清楚。寫成文章,可能又有些來不及。
所以,從去年的3月3日開始,我決定,就以“日課”的形式,在“劉潤·進化島”每日更新,以保證時效性。
這件小事,我堅持了一整年。未來,我還會繼續做下去。
因為我相信,日拱一卒,總會抵達你嚮往的彼岸。
如果,你也對這樣的形式感興趣,那麼,歡迎你加入“劉潤·進化島”,和我們一起學習。
在“劉潤·進化島”上,你可以打包帶走過去365天的日課,也可以在未來的日子裡繼續追更;可以直接向我提問,也可以認識2.84萬名創業者朋友,提升自己的商業認知;可以回看商業訪談,也可以聽大咖講書,收穫更多的思路和視角 ……
更多詳情,歡迎你點選下方圖片進行了解。
我在島上,等你。
同時,今晚19:00,我會在劉潤影片號直播間,與你聊聊這一年來的心路歷程。歡迎你點選下方“預約”按鈕,來直播間坐坐。
我們,不見不散!

觀點/ 劉潤 主筆二蔓編輯 / 二蔓  版面 / 黃

這是劉潤公眾號的第2527原創文章

品牌推廣 培訓合作 | 商業諮詢 | 潤米商城 | 轉載開白
請在公眾號後臺回覆  合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