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刻,彷彿又回到了2020年 2025-05-12 08:22 起點財經 作者:碧樹西風 來源:記憶承載3 文章已獲授權 今天這個不平凡的星期一全球正在發生什麼,很多人都看到了,有些人正在親歷著。 不少人留言,訴說著自己的故事。 其中有個讀者留言的段子很搞笑,他說,他本想著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裡,結果兩輛車,A車和C車,載著他的雞蛋迎面相撞。 …….. 你這個搞笑的功力,真的是,我想笑,又不好意思笑。 想笑是本能,不好意思是因為我覺得不禮貌,這對你本人,可能是個悲傷的故事。 你的本意應該是腳踏兩隻船,在A和C之間做一個風險對沖,結果沒想到,應了紫霞的那句話,你猜中了開頭,沒猜中結局。 很多讀者都在問我,一個人,一個普通人,一個那天講財富底層邏輯裡面定義的在30%池子裡攪馬勺的普通人。 是怎麼才能儘快進入67%的? 那我也來講一個普通人的故事。 我是2008年開始做投資,我最初是撿菸蒂的,就是格雷厄姆式撿菸蒂,最原始那種。 具體撿的是烏龍指,就是非常傻的蹲守,誰敲錯了單,吃到烏龍指,就正常價格平倉。 最開始我都很傻的,連做空都不會,就是單純等買入的烏龍指,回頭正常價賣出平倉。 我花了很久的時間,才領悟到其實可以雙向。 就是對於某些長期向上的品種,你非常低位吃到的烏龍指,可以暫時不賣的,作為底倉持有。 回頭你就用這些倉位去吃反向的空單領域裡的烏龍指。 不然的話,吃麵不吃蒜,味道減一半,你盈利少了一半。 就是多單烏龍指撿來的,不需要正常價格平掉,可以空單烏龍指平掉,只要你有耐心等。 因為你也不怕等,如果你選的是長期向上的品種的話。 如果沒有這個屬性的品種,那就只能吃單邊了。 這算是比格雷厄姆最原始的方式更進一步。 再後來,我發現無法及時平倉的問題,才學會了如何跨平臺鎖倉。 現在想想都很好笑,什麼常識都不知道的一個人,一個學計算機出身的金融世界的外行。 用這麼簡單的辦法,也賺到了錢。 而且多年以來,我的投資體驗蠻好,最大回撤沒有超過5%。因為是做日內交易的。 要麼就平倉了,要麼就鎖倉了,而且鎖的都是利潤不是虧損,想擴大虧損也沒機會。 無非就是蹲烏龍有些耗耐心,其他也沒啥。 如果我對金融領域的認知始終就這點水平,也許今天過得也蠻好。 就是一個每天淨賺3000塊,在甲方當架構師,被一群供應商恭維著,到出參加專家會議的生活狀態。 但後來我的慾望越來越大,去創業,然後全職做投資,不再滿足於最原始的模式,而是希望把高頻交易正規化。 那麼在這個過程中,就遇到了山頭問題。 俗稱你找不到足夠的菸蒂了。 拾破爛的還劃地盤呢,你撿兩個菸蒂沒人管那是你規模小,規模大了你必然遇到丐幫。 因為別人眼裡,你已經是宋江了。 一入江湖深似海,從此就像陳浩南一樣成天跟人搶地盤。 那搶不過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閒置資金的問題。 就是說你的本金相對於你的地盤,有得多。你想要更多的菸蒂,搶不到。 有資產荒,就有菸蒂荒。 搶不到的那部分錢,就只能去做保值類投資。 現在回頭一看,這些年拿去做保值類投資的閒置資金,最後也都抄在了大底部。 所以我說體驗蠻好,無論看哪部分,是日內交易這部分,還是保值類這部分,都沒啥回撤。 這種方式的缺點是什麼? 是有些錢你是賺不到的。 你比如價值投資的錢就賺不到。 一個東西你看好,你覺得未來幾十年能賺三五十倍,你寧願買入,跌30%,50%都能忍受,這種交易模式的錢,我就賺不到。 這就是我後來跟讀者分享的那句話,我說人只能賺到自己明白的那部分錢。 你練的是劍宗就是劍宗,是氣宗就是氣宗。劍宗的人你也掙不到氣宗的錢。 那麼我的故事為啥管它叫做普通人的故事? 因為如果時光停留在十幾年前,停留在我還在甲方做架構師的那一年,我就是玩票的,就是個業餘的,談不上專業性。 就是每天賺點菸蒂錢,回頭錢積累多了,菸蒂找不到了,就拿出部分去做資產配置了。 這種生活對一個人,對一個投資人的影響是巨大的。 你有個基本盤。 起碼你有一部分投資收益,撿烏龍指的這部分收益是很可觀的。 如果你資金小,比如只有幾百個W,那你的回報是很驚人的,那些操作幾百個小目標的大投資人,是沒法和你比回報率的。 有這部分回報率,你這個人就是很容易開心的。 儘管我們都知道,如果你本金這麼小,你回報率再高有啥用,在巴菲特這種數量級的人眼裡,你簡直是在搞笑。 但是,對於散戶來講,你有個高回報率,你就安心,你就不會覺得自己拿不住錢。 那麼另一方面,這點錢這點回報率,對你個人的生活而言,也是非常有效的。 一個人如果只是為了生活,根本不需要多少錢,你每年哪怕只有幾百個的穩定收入,這點錢足夠你全家在任何城市買房定居,安穩生活。 那麼當有了上面這兩個好處,精神上,物質上的好處之後。 你去做資產配置也不太容易被套。 因為你有大量的經驗和時間。 人為了撿菸蒂,會不得不去了解,參與大量的投資品種。 因為你很快就會發現守株待兔如果只是守一個樹樁,利潤太低了,你為了擴大利潤只能守整片樹林。 這個大量的實踐過程中的副產品,是你對全世界絕大多數投資品,都會有基本認識和親身體驗。 你看,你有經驗了。 而且你撿菸蒂相當於有個正經投資渠道,你的錢本來就在生錢,你內心也不著急。 有經驗,有時間,那你在長達十幾年的時間裡,就會很容易蹲到很多底部機會。 資產配置這一塊,你也會很容易做。 所以我說,如果把我人生當中2011年以前的那段時間段截取出來,就是非常適合普通投資者,個人投資者,小投資者。 你反過來看很多新手投資人,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基本盤。 你上手就沒有一個讓你持續穩定盈利的地盤,讓你不斷撿利潤。 那你持幣就持不住,你總覺得錢在貶值,你心慌。 心慌亂出手,你就容易買在高位,高位被套,你又容易割。 錢沒保值,還丟了不少,你更慌。 我想,這就是為啥投資對很多人是個非常糟糕體驗的根源。 你們是瞭解過很多技巧,包括什麼雞蛋與籃子的技巧。 但是你們很少去思考,這些技巧對使用者本身情況的要求。 2006年我還是個實習生的時候,躺在出租屋的床上,我也看過很多你們看過的那些金融世界裡大佬們的故事。 我當時唯一多想的一點就是彼此的情況,一不一樣。 我覺得是不一樣的。 用我們那天財富底層邏輯裡的那個比方,很少人佔據了大部分的地,很多人是無地的。 那麼作為一個無地的,作為30%,你上來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是搶地麼? 你搶不到的。 因為你連隔夜糧都沒有,沒有隔夜糧,你都沒力氣,拿啥堅持? 你堅持不下去,那可能最後別說搶地,你自己都未必屬於你,你可能會負債,會賣身。 這就是我在20多歲的時候想明白的一個很粗淺的道理。 所以你需要一個支撐點,這就是為啥當年的我執意這麼開局的用意。 如果資金小的時候,我能夠有很高的回報率,且能夠有很不錯的持倉體驗,幾乎沒有回撤的話,那我就可以安心。 錢也安心,回報率也安心,我就可以有時間慢慢了解,慢慢和老67%們耗。 耗著耗著,找到一個機會,耗著耗著,找到一個機會。 人家都笑曾國藩結硬寨,打呆仗,可是,結寨是要做很多工作的呀。 很多30%之所以世世代代都脫離不了原生的環境,是因為他始終是流民的狀態。 無寨可守,無糧可依,你又能堅持多久呢? 67%們不恰恰是一代代,都算準了你們這樣麼? 這就是那天第九個話題裡我提到的反過來思考。 2006年的時候,我躺在出租屋的床上,望著天花板,想清楚了我最大的弱點,正是此。 於是,我選擇了彌補它。 那麼後來的事兒,就變得順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