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請為澳洲華裔候選人Andy Yin投上寶貴一票)
注:本文綜合整理媒體資訊,無任何立場!
2025年4月21日清晨7點35分(羅馬時間),天主教第266任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經歷腦中風與心臟驟停後,於羅馬安然離世,享年88歲。
他的一生,是信仰、慈悲與改革的縮影。

全球數十億信徒心中的精神象徵,就此“回到了主的懷抱”。全澳降半旗,全美降半旗,巴黎埃菲爾鐵塔熄燈,鐘聲88響,哀悼這位溫和又堅定的宗教領袖。
最後的復活節,最後的身影
就在逝世前一天——復活節(4月20日),他出現在聖彼得廣場(St. Peter's Square),緩緩地向群眾揮手致意。這是他生命中的最後一次公開露面。
當日,他的助手代他讀出復活節文告,他呼籲——“實現加沙停火。”而僅僅幾個小時後,他便告別了這個世界。

這是一個深具象徵性的謝幕。
來自拉美的“第一人”
方濟各,本名豪爾赫·馬里奧·貝爾格里奧(Jorge Mario Bergoglio),1936年出生於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2013年,當選教宗,成為:
-
首位來自拉丁美洲的教宗
-
首位耶穌會出身的教宗
-
首位以聖方濟各·亞西西命名的教宗
從他身上,我們看到一位打破傳統桎梏、將“關懷”作為根本教義的精神領袖。

改革,從未止步
在任12年,他以行動描繪信仰的邊界:
-
提高女性在教會決策層的地位
-
推動神職人員多元化
-
反對高階神職人員特權化
-
關注貧富差距、環境危機
-
積極介入國際和平呼籲
在俄羅斯與烏克蘭衝突中、在以巴衝突之中,他都不曾缺席和平的聲音。
他也被譽為“最親中的教宗”,多次表達“想要訪問中國”的願望,並強調“中梵對話成果良好”。
2024年9月,他結束亞太之行時再度表示:“我敬仰中國,尊重中國。它的文明厚重,遠超政治結構。”這樣的言語,展現了他超越宗教的理解與溝通願景。
悼念如潮,從澳洲到世界
澳大利亞總理安東尼·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身著黑西裝、神情哀慟地發表演講:
“教宗方濟各,用慈悲擁抱全人類。今天,無論信仰為何,都有人為他祈禱。”
他隨後取消原定行程,前往墨爾本St Patrick's大教堂出席悼念彌撒。
反對黨領袖達頓(Peter Dutton)也表達哀思。澳洲政壇在這刻不分黨派,共同尊重這位“人民的教宗”。

全球鐘聲,跨越宗教邊界的悼念
各國紛紛以國家級禮儀致敬:
-
加拿大總理卡尼(Mark Carney)表示:“他的精神遺產將影響幾代人。”
-
西班牙全國哀悼三日,鐘聲88響,紀念他88歲辭世。
-
巴黎聖母院與埃菲爾鐵塔同步致哀。
而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回應稱:
“中方願同梵方共同努力,推動中梵關係持續改善。我們對教宗方濟各的去世表示哀悼。”
一個時代的終章
教宗方濟各的離世,是一個宗教符號的謝幕,也是一種精神傳承的延續。在他留下的遺產中,有關於和平的期許、有對正義的堅持、有對邊緣群體的深切關懷。
他的教宗生涯,並不僅屬於信仰者。他是這個時代少有的,能打動信徒與非信徒心靈的人物。
如今他離去,世界不再喧囂,而是靜靜緬懷。
願這位屬於全人類的教宗,安息。

今日話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