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眼間,2024 迎來尾聲,親愛的Bioware,請查收你的年度成績單吧!
在前兩天公佈的 TGA 2024 提名列表中,共 25 個提名獎項。
由您親自開發的年度大作《 龍騰世紀:影障守護者》,憑藉實力一舉拿下了 1 個提名的優秀成績。果然,所有努力都值得被認可!

首周銷量上,截止至 11 月 14 日,您的遊戲已經賣出了 62 萬份。別灰心,明年有望突破百萬大關!
在 Steam 的 24000+ 條評價中,您的成績為 多半好評 ,要不要考慮出個 DLC 來提升口碑?


兄弟們,真樂了。
作為大名鼎鼎的龍騰世紀新作,生軟今年開發的影障守護者,翻了個大車。
猶記得,2014 年那會兒,龍騰世紀:審判還曾是 TGA 的年度最佳遊戲。
如今時過境遷,10 年後的它獲獎提名兩手空空。
唯一的一個提名,還不是年度最佳 RPG、年度最佳敘事等含金量獎項,僅僅是個最佳無障礙創新獎,而且估計還打不過其他幾個遊戲。
銷量方面更是慘淡,在前作千萬銷量的承託下,這一代甚至在賣出幾十萬份就出現了增長疲軟。
從發售到現在,整個過程比太空歌劇,還充滿戲劇性。

其實,論遊戲質量,影障守護者並沒有多麼不堪。
至少對比今年其他的幾個重量級選手,生軟還是在遊玩內容上下了些功夫。
比如可圈可點的戰鬥系統,各種職業流派依然豐富,打起來也爽感十足。除了劇情方面實在對不起龍騰世紀的招牌,整體還算說得過去。
但最為人詬病的,就是遊戲內根本無法忽略的 DEI 政治正確元素。
遊戲 PV 宣發階段,就給所有人當頭一棒。
什麼消光 2 女主再就業、黑人精靈族、臉上長滿雀斑的女矮人,沒有一個不是重量級。

臨近發售,IGN 還在 X 發過一段關於捏臉的介紹影片。
由於角色形象太過抽象,又被國內外玩家狠狠羞辱了一波。

其實生軟的 RPG,在捏臉方面自由度一直很高。
只是這次,捏臉系統裡又出現了經典的 They/Them 性別選項。選擇身體圖案時,還有“ 上胸手術疤痕 ”這種變性手術相關印記。
放到中世界魔法背景下,就像北歐神話裡出現黑人一樣讓人難繃。

遊戲發售後,更是爆出了遊戲史上最經典的“ 兩分鐘硬控 ”。
玩家在劇情中,有 NPC 會因為對其他人使用了“ She ”這一稱呼指代,而羞愧地做起俯臥撐,並立馬改口成“ They ”。
種種指向性明顯的設計和橋段,在如今的大環境下,算是給遊戲宣判了死刑。
來源 B 站:迪亞哥布蘭度 SBR

加上經歷過今年星戰亡命徒、星鳴特工等重磅 DEI 作品的洗禮後,玩家們多少都有點創傷後應激障礙。
於是,龍騰世紀自然成了下一個被集火的物件。一番玩梗與吐槽後,影障守護者徹底被釘在了系列恥辱柱上。

奈何,最苦的是龍騰世紀老玩家。
一方面,博德之門 3 剛剛重振 CRPG 雄風,拉高了大家對同類作品的期待;
另一方面,又是久違的龍騰續作,說不定能再次成為年度遊戲有力競爭者。
結果卻端上來這麼一坨,粉絲們心裡肯定有些不是滋味。

畢竟曾經的 Bioware,可是遊戲圈名副其實的頂級開發公司。
博德之門 1&2,質量效應三部曲、星戰:舊共和國武士、龍騰世紀系列,無論哪個拎出來都是實力的代名詞,銷量與口碑的保障,多少有點生軟出品,必屬精品的意思。
也正是這些優秀的遊戲,才讓 EA 打起了收購生軟的算盤。
但繼 2017 年的質量效應:仙女座,被譽為“ 醜女座 ”,引來玩家大量不滿後,生軟的風評就一路下跌,七年的時間,始終沒能支稜起來。

聊到這,大夥肯定會認為,生軟有今天的下場全是因為政治正確玩脫了。
可事實並非如此,因為只要是生軟老玩家,都知道它一向如此。
是的,論起在遊戲內加入“ 政治正確 ”要素這事,生軟其實早就幹了。
早在 2003 年,生軟開發者們就嘗試在《 星球大戰:舊共和國武士 》中加入女同性戀角色——Juhani。

從此以後,生軟就開啟了在遊戲中加入 LGBT 元素的傳統,只是會若有若無地在遊戲中隱藏起來,或是用其他方式規避。
比如 2005 年的翡翠帝國中,玩家就可以選擇和遊戲裡的同性成為伴侶。

只是涉及到同性接吻的畫面時,鏡頭會立馬移開。
後來有玩家透過 MOD 調出了接吻畫面

不僅如此,2007 年的質量效應 1 中,也出現了女同性戀的配對選項,不過後期官方宣佈角色 Liara 是無性別外星人,所以不是同性戀,以此迴避爭議;
而龍騰世紀:起源的編劇 David Gaider,也在遊戲發售初期,直接公開表示正在作品中嘗試同性劇情,並在矮人族的對話裡有所體現;
到了 2011 年的龍騰世紀 2,每個角色都有多種雙性戀選項。

後面的質量效應 3 與星戰舊共和國,都將 LGBT 元素上毫不掩蓋地加入到遊戲內。甚至,後者還專門推出一個付費 DLC,搞了個同性戀星球。
10 年前獲得 TGA 年度遊戲的龍騰世紀:審判,更是首次展示了主流遊戲市場中的第一個“ 正統同性戀 ”可操控角色多里安。
這哥們在最新的影障守護者裡也有出現

說到底,生軟的衰敗不但與政治正確無關。反而,這些特殊要素還是它的立身之本之一,畢竟算起來,生軟也算是遊戲圈 LGBT 元素的開創者了。
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生軟這家工作室內部出了大問題。
早期的生軟,其實也不像大夥想象中的那麼穩定,往往都是臨近遊戲發售,才火速加班趕工完成遊戲。

其實就跟我們快開學了,才補假期作業,是一個道理。
但無論過程多艱難、最後剩多少爛攤子,他們也能在發售前幾個月搞定一切。在公司內部,他們稱這種工作形式為 Bioware Magic,也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了各個好評如潮的經典作品。

可是這種開發節奏,只說明瞭生軟的專案管理混亂,能達到今天的成就,可能只是開發者能力強,加上運氣好。
而這個模式,也成為了日後問題爆發的伏筆。
因為在質量效應:仙女座,和聖歌這倆專案初期,他們也信心滿滿,覺得現在不管多亂,在發售前一定會船到橋頭自然直。
但這次情況明顯不同,先是加拿大和美國的兩間工作室,因為專案競爭等問題,導致關係變得緊張,合作很難推進。
這使得研發週期長達 7 年之久的聖歌,直到最後 18 個月才開始製作,期間經歷了各種推翻重做,劇情直接從背景設定層面大改,無數的 BUG 根本來不及修。

然後,大量遊戲開發經驗豐富的核心老員工,因為受不了工作壓力而離職。
據某位前員工透露,當時不少人忙著忙著,就要去辦公室關門痛哭一會,直到在醫生的建議下進行短期休假,然後就再也沒回來過。
最離譜的是,一個遊戲內的設計,有時候要過個一兩年才能敲定,因為沒人願意拍板,就純拖著。
人員大量流失,專案一團糟,EA 還要進來摻和一腳。
如此程度的動盪,讓生軟已經不再是六年前的生軟了。


經歷過這番折騰,整個工作室算是徹底土崩瓦解。
直到這次的龍騰世紀新作,仍然經歷了推翻重做、改名、延期,開發過程看上去就像是在一片廢墟上修修補補。
儘管遊戲質量還行,但又趕上了玩家集體抵制強行 DEI 的高峰期。
天不時,地不利,人不和,遊戲能賣出去才有鬼了。
總之,論經歷,隱約感覺現在的生軟和暴雪有點難兄難弟,殊途同歸的意思,誰也沒比誰好到哪去。

至於下一個備受期待的 Bioware 作品,無疑就是質量效應 4 了。
本來,小發還幻想著新作能不能重鑄老三部曲的榮光。
但看現在這個架勢,我還不如期待 EA 和生軟聯手,端上來一個帶官方中文的質量效應 1-3 重製版。
什麼都不用動也不用改,就像死亡空間重製那樣,我真就滿足了。
撰文:赤膊朋克
編輯:莽山烙鐵頭
美編:
圖片、資料來源:
LGBTQ Video Game Archive:Romance options in Jade Empire、
YouTube:Jade Empire [Epilogue 1] – All Romance Scenes、
Fandom:Juhani、X:IGN、B 站:迪亞哥布蘭度 SBR、
Spellhold、Star Wars: The Old Republic, the gay planet and the problem of the straight male gaze、
Dragon Age Writer On Characters' Bisexuality、A Brief History of BioWare’s LGBTQ Inclusion、
How BioWare's Anthem Went Wro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