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沒辦法,又被刪文了,沒想到分享開啟 USB 除錯、一鍵安裝第三方 App、停用系統桌面的教程都不允許發。

TV 端的東西咱們以後還是謹慎對待吧,辛苦 2500 字,又是截圖,又是分流網盤的,到頭來還沒活過 12 個小時,真的是無語了。
吐槽 Yes,教程 No,想一想,其中的區別大概就是掀不掀開遮羞布了。
說起「遮羞布」,其實除了廠商給系統里加層層限制,還有一個標籤是死死貼在手機上的——
手機效能差,遠不及電腦。
其實跨端如隔山,拿手機和電腦直接對比有些耍流氓,但小小的晶片,是限制手機軟體發展的原罪嘛?
最近極客灣在 B 站發的那個影片,可以幫咱們解惑,一顆 8Gen3 晶片,甚至能執行起來《賽博朋克 2077》。
不是串流遠控的雲電腦,也不是多方魔改的移植版,直接用手機去硬碰電腦大作。
聽起來挺高階的,到底是怎麼實現的呢?今天我們來一起吃個瓜好了。
原理
高通晶片的手機,能不能跑 Windows 系統?答案是可以的。
Windows 本來就有原生的 ARM 版本,微軟 Surface 筆記本用的就是高通的處理器,其中的不少驅動拿到手機上也是適用的。
所以早幾年,給安卓機上刷一個 Windows 系統就已經不是什麼難以想象的事情了。
手機上玩 Windows 遊戲,聽上去很不可思議,但系統都能裝了,運行遊戲也在情理之中。
只是 UP 主這次並沒有選擇這條給 Android 裝 Windows 的技術路線,而是選用了另一個方案——
給手機裝一個 Linux 環境,在 Linux 環境裡搭建 Wine 這個 Windows 的執行環境,實現跑通 Windows 電腦遊戲的目標。
聽起來很複雜,想講清楚原理確實也很複雜,但實際上,「手機跑 Windows 程式」這件事,比「手機裝 Windows 系統」要成熟得多。
直觀表現,就是 ExaGear、Winlator、Box64、Termux-box、FEX-android、MoBox 等等「安卓端 PC 模擬器」的出現。
Mobox
UP 主這裡選擇的是 MoBox(和 Termux-box 同一個作者製作的整合包)。
具體操作上,幾乎就是小白點點點了,給手機安裝一個「Termux」的 App。
這個軟體我們以前寫的教程裡用到過,是一個免 Root 即可搭建完整 Linux 環境的安卓終端 App。
但 Termux 是個命令列工具,執行不了圖形介面,所以需要再裝一個配套的 Termux-X11 作為虛擬螢幕。
有了這倆 App,命令列裡輸入安裝 Mobox 的指令,就可以搞定 Mobox 這個模擬器了。
啟動 Mobox,就可以安裝 Steam,安裝遊戲了。
整個過程,也就安裝兩個 App、輸入一行程式碼這麼簡單,從簡化操作流程,降低折騰難度的角度說,Moxbox 確實給力。
但你要說有沒有門檻,當然有——
硬體上的限制是高通晶片,至少驍龍 845 以後的裝置;
軟體上你手機得能成功訪問 GitHub,畢竟折騰開源專案,經驗告訴我,90% 的問題都是網路問題。
關於不同工具的具體操作,我幫大家整理了 B 站各個 UP 主的教程——
極客灣(Mobox):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jr421h7in
東雪蓮OfficaI(Box64):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bh4y1A7Ut
充滿遊戲君(winlator):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94y1y7FW
chuai神(安卓玩 Switch 的教程):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gb4y1F7hn
Neew21(PC 模擬器整合包大佬):https://space.bilibili.com/470546807
效果
這麼折騰一圈下來,手機是能跑 PC 端的遊戲了,那表現怎麼樣呢?
別急,先來看個跑分。
UP 主用驍龍 8Gen3 測了下,在安卓跑 Linux,Linux 跑 Windows 的層層折騰下,8Gen3 相當於 i5-4590,亦或 8265U 的水準。
那 4 代 i5 能跑什麼遊戲?
22 年虛幻四引擎打造的貓貓模擬器能玩:
卡普空的鬼泣五,720P 解析度可以跑到 50 幀,甚至 60 幀:
戴森球能執行:
《星球大戰 絕地:隕落的武士團》,穩定在 30-40 幀:
《最終幻想 7 重製版》甚至能跑到將近 60 幀:
手機上的《GTA5》,2400 × 1080 的原生解析度下,還能穩定在 30 幀以上,開場動畫甚至有 80+ 幀的表現。
至於《賽博朋克 2077》,不僅能執行,手機上還能跑出 PC 級畫質,雖然幀數掉到了 10 幀,但能執行本身已經很厲害了。
結語
這些遊戲,官方可沒有任何針對手機端的適配,純本地執行。
雖說測的是 8Gen3 這顆晶片的上限,但說實話,層層轉譯後的 PC 遊戲,不說降維打擊的玩法,畫質也好,流暢度也罷,比某些原生支援的擺爛手機遊戲要強。
至於折騰一圈的實際作用,手機暢玩 3A 大作,可能還有一段路要走,但對於存在你記憶中的老遊戲、效能要求低卻死活不做適配的遊戲,那不手拿把掐嘛。
當然,其中也包括黃油。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受,像手機這樣的裝置買回來,最後給人的感覺就是掃個碼,聊個天,逛一逛各家全家桶的廣告。
實際上它已經能做到更多,也應該做到更多,掀起效能不足的遮羞布,咱們對手機或許能有新的期待。
PS:點名批評 Android TV,對它已經沒啥期望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