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學者統計,中國每年有約1.9億人次乘坐順風車通勤出行
文| 《財經》實習生 蔣雨彤 記者 王靜儀
編輯|王靜儀
不少人發現,今年春運,坐順風車回家的人明顯多了起來。
火車票不好買、飛機票有點貴,順風車成為划算、省心的新選擇,悄然改變春運的出行方式。
有人覺得,順風車方便,相較於拖著大包小包往返機場高鐵站,“門到門”接送明顯更省心省力;有人要帶著自家寵物回家過年,寵物可以放在私家車後座,這是公共交通無法提供的服務。
據三方調研資料推算,2025年春節順風車全行業出行需求將有約1.2億單。出行平臺哈囉對《財經》表示,預計今年春節假期,將會有超6000萬單順風車合乘出行需求,較去年有上漲,創平臺有史以來的新高。
當然缺點也是明顯的。順風車的用時一般比高鐵、飛機更長,隨之安全風險也稍高,比如從廣東到河南,坐高鐵是六個小時,春運考慮到堵車和休息,司機和乘客共處車廂的時間要超過20小時。
“今年沒買到火車票,第一次坐順風車回家。長途開車確實比較辛苦,我們一兩個小時就要休息一次,路上一共花了18個小時,開車和坐車的人都很累。不過順風車便宜,兩個人只花了一張高鐵票的錢,感覺省了不少。”乘坐順風車從上海返回河南洛陽的張女士告訴《財經》。
不僅是春運期間,順風車早已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有學者統計,中國每年有約1.9億人次乘坐順風車通勤出行,日常同行需求已超1/3,順風車對於國人日常通勤出行的服務被低估了。

一年伊始,“地球上最大的人口遷徙”如期而至。2025年的春運,全國人員流動量預計再創新高,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預計超90億人次。
其中自駕出行居於主體地位,預計跨區域自駕人員出行規模達72億人次,佔80%。順風車作為一種新興的出行選擇,開始成為人們的“第二張車票”。
滴滴順風車提供給《財經》的資料顯示,1月25日是節前首個“預約出行高峰”,其中重慶、上海、北京、深圳是使用“預約順風車”出行人數最多的四城。滴滴順風車推出的“超值路線”更受歡迎,預約出髮量相比春運前上漲31%。

圖源:視覺中國
據高德順風車資料顯示,春運首周全國順風車需求增長近八成,願意共享空座的自駕車主也增長了近七成。
為何今年春運順風車出行如此火熱?
哈囉對《財經》分析道,一方面是因為公共交通資源確實有壓力,有少部分人暫時沒訂到票;一方面是乘客有個性化需求,例如乘客希望能夠省點事,一站直達到家,或者帶了小寵物,用不了公共交通工具。順風車相比之下,很實惠,一站直達,乘客帶著行李不用中轉。
面對春節期間激增的出行需求,多個平臺響應市場熱潮。滴滴發放超2000元的順風車獎勵、高德推出車主春節獎勵日曆、哈囉則啟動公益行動“順風團圓·順路送老鄉回家過年”……
不僅是各大網約車平臺展開優惠力度,鼓勵司機和乘客選擇搭乘順風車返鄉;各省份、各地區都在積極相應號召,提出“捎上老鄉一起回家”等倡議,甚至還幫助車主、乘客釋出資訊,線上聯絡。
範先生因為要帶寵物狗回到老家,選擇了自駕從上海前往河南洛陽,他捎上了張女士等兩名乘客,一共收費700元,“路上油錢都掙回來了。”他覺得挺不錯。
在“一票難求”成為春運常態的今天,順風車為無數人打開了一條歸家的新路,為傳統節日增添了一份現代化的溫度。
東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顧大松認為:“跨城順風車出行的升溫,與我國居民生活品質提升有關,一些人更傾向於門到門的出行方式。像粵港澳大灣區的一體化發展非常快,更有彰顯這一特徵和優勢的土壤。”

2010年前後,社會上開始出現“春運順路帶老鄉回家”的公益倡議。2014年,《北京市交通委員會關於北京市小客車合乘出行的意見》出臺,標誌著基於移動網際網路的順風車行業開始起步。
以“效率和互助”為核心賣點,順風車如今已然成為現代化交通的一部分。
於司機而言,順路帶上幾名乘客能幫自己分擔一部分油費。於乘客而言,在長距離旅途或者跨省交通中國可以享受比打車更便宜的價格,還能一站到目的地。於平臺而言,順風車屬於輕資產經營模式,運營成本也較低,更容易實現盈利。
目前來看,中國順風車行業競爭格局高度集中,被三大企業主導。
諮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統計,按2023年順風車搭乘次數計,市場前三名佔據了行業96.1%的市場份額,分別為哈囉出行(47.1%)、嘀嗒出行(31.0%)和滴滴(17.2%)。
順風車業務佔到95%的嘀嗒出行,在2024年上半年就實現了2.96億元的毛利潤和73.3%的毛利率,淨利潤達到1.3億元。
在這個看似飽和的格局中,新玩家的加入正在重新劃分市場。
2024年10月14日,高德順風車業務正式在全國範圍內上線,覆蓋了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在內的65個城市。緊隨其後的T3出行,也開啟順風車業務,加入這場競爭之中。

圖源:視覺中國
曾經下架了順風車業務的企業為何又會重返競爭格局?業界觀點認為,順風車市場再次迎來混戰拐點,主要是強勁市場需求的拉動和“三足鼎立”的格局被打破。
順風車市場仍然有很大的增長潛力。哈囉對《財經》表示,目前的順風車認證車主數佔國內汽車保有量、佔有駕照的車主數比例都還很低(約10%)。順風車順路合乘這個服務形態普及率還不算高,像春節這種需求爆發節點,供給是不足的。
截至2024年6月底,全國汽車保有量達3.45億輛。相比網約車而言,順風車對車型、出車時間、車牌等都沒有太大的限制,還能支援異地接單,准入門檻較低。其中不少私家車主願意透過順風車分攤油費,甚至形成職業順風車司機群體。

在中國,每年有約1.9億人次乘坐順風車通勤出行,日常同行需求已超1/3,順風車對於國人日常通勤出行的服務被低估了。這是華南理工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副教授張全團隊釋出的《順風車出行特徵調研報告》的統計。
“正是由於順風車在通勤、城鄉客運體系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多元,以及隨著其服務公共性的日益顯現,順風車正逐步被賦予新的定位——準公共服務產品。”報告中說。
順風車的經濟價值正在不斷釋放。有機構預測,2028年市場交易總額將達到1039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29.4%,從2021年至2026年,順風車的滲透率將從0.25%增至0.65%,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張全說,東部沿海地區顯示出強烈的同城出行需求,中部地區的跨城順風車出行較為高頻,這反映不同區域間的經濟聯絡與人員流動特性,可為精準施策提供依據。珠三角和長三角區域,順風車服務主要集中於住宅小區、商務區及日常生活區域,這揭示出其對日常通勤與生活出行的巨大作用,可給予相應的引導與支援。
在這個未穩的格局中,順風車行業面臨的是機遇與挑戰並存的局面。一方面,其輕資產模式與共享經濟理念相契合;另一方面,安全問題與規範化發展成為了其能否持續壯大的重點。
在順風車市場,競爭從來都只是其中一個側面,安全與合規才是永遠當守住的紅線。誰能更好地持續打好安全牌,或許將會成為未來主導市場的關鍵。
新的一年將至,順風車市場想要趁著春運的東風而上,還要考驗運營功夫。

責編|張雨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