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成功的B端產品,需要經歷MVP共創、PMF產品市場契合點、GTM產品商業化契合點等階段,而這前三個階段,只要闖過去了,不出意外就會生存下來。本文作者從這三個階段,分享如何在實踐中打造一款又一款成功的產品,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 / BEGIN / ————
這些年非常幸運主導完成幾款成功的B端產品,經歷過產品從0到1的呱呱墜地,也經歷1到N的成長髮展歷程,不斷覆盤所經歷的一切,踩過很多的坑同時讓自己在實踐中成長。
一個成功B端產品是規劃出來,但更多是在實踐中成長起來,需要經歷過MVP共創、PMF產品市場契合點、GTM產品商業化契合點、SU規模化增長、DP成為市場領導者……
B端產品只要闖過前面3關,不出意外就會生存下來,透過建立可複製模式,推向一個個細分領域,佔領一個個細分市場,有機會實現規模化增長,成為市場領導者。
最近看《啟示錄2》的書感觸良多,就是要產品不斷成功中才能塑造出成功的團隊,藉此機會把經驗分享給大家,透過一個好的產品規劃後,能在實踐中打造一款又一款成功的產品。
十月懷胎:MVP+共創
前面講了如何做B端產品規劃,透過看客戶、看市場、看競爭、看自己、看機會形成產品規劃線路圖,這時候急於根據產品規劃進行落地研發嗎?要看產品所處的生命週期,對於全新0-1階段,部分基礎性工作是可以開展的,如產品技術架構搭建、一些基礎功能的研發問題不大,更重要的是基於產品規劃找共創客戶,或基於共創企業進行產品規劃。
對於在1-N發展階段,要找到產品新的增長點,基於原有產品線上找新產品共創企業,透過共創企業來設計產品。對於共創開展工作如下:
1. 找到合適的共創企業
共創最難的一步是找到合適的共創客戶,第一個共創客戶來源非常特殊,可能是老闆信任的夥伴、公司靠譜的夥伴等等,非常幸運的是,幾個產品建設初期都找到了合適的共創客戶,有了共創客戶就能開啟B端產品落地最佳開局。
這時候很多小夥伴苦惱是如何去尋找共創客戶,建議把共創理念灌輸給老闆、領導,藉助他們資源尋找合適的共創客戶。
在產品擴張中,產品經理要自己學會建立共創使用者、共創客戶,在現有客戶中找到認可產品理念的使用者,學會利用公司資源和利用自己專業能力贏得客戶信任,建立朋友關係,從而成為您的共創使用者。
如在做某產品時,要新擴充套件預算管理功能,走訪了多家企業調研,從中發現其對產品發展理念非常認可,又對公司信任,企業的預算管理功能正好是我們發展的新功能,利用我們專業能力與之建立關係,成為了共創企業,事實證明該企業預算管理是相對完善,後面推廣中能滿足不少類似客戶,讓我們產品得到一個比較好飛躍的發展。
建議B端產品有意識地培養5-10個核心共創使用者,這5-10個使用者代表產品的典型客戶,一般情況下核心使用者也是共創企業的關鍵決策人KP,產品經理與之建立朋友關係,產品經理能親自為之服務。如果是內部產品,產品經理這時候要跟使用部門建立共創關係,與部門負責人做朋友,才能打造出時候公司管理要求的產品。
2. 圍繞共創企業進行產品規劃,輸出MVP方案
有了共創客戶後,我們要圍繞共創企業進行產品規劃,產品規劃要有明確目標,雙方能達成一致的目標,目標儘量的可衡量,應滿足SMART原則(S=Specific、M=Measurable、A=Attainable、R=Relevant、T=Time-bound)。
共創搭建場景功能,幫助企業解決的問題,專案上線計劃,產品投產後達成的效果等。
有了雙方目標,成立共創工作小組,召開共創專案啟動會,建議雙方關鍵角色啟動會都要參加,後續推廣才更有效,明確雙方角色及分工、制定詳細的共創計劃,具體參照如下:
-
需求調研:2周,負責人:***,配合方:***
-
需求確認:1周,負責人:***,配合方:***
-
產品研發:2個月,負責人:***,配合方:***
-
UAT測試:2周,負責人:***,配合方:***
-
投產:某某時間,投產負責人:***,驗收負責人:***,配合方:***
-
上線試執行:2周,負責人:***,配合方:***
-
全公司推廣:2周,負責人:***,配合方:***
需求調研階段是產品共創能否成功關鍵階段,產品經理要制定詳細的調研計劃、調研物件、調研問題等,與企業關鍵決策人、經辦人員等進行訪談,瞭解企業的管理模式、業務流程、關鍵業務扭轉的業務單據等。
透過訪談有了對企業基本認識和了解就完成了嗎?
共創企業是遠遠不夠的,產品經理還要能駐紮在客戶現場,觀察客戶是如何辦理業務,有需要甚至可以參與企業業務的實際操作,才能對企業有更深認識,才能洞察出產品不一樣的地方,透過產品來提升企業管理、幫助企業降本增效。
調研完畢後輸出產品原型、流程圖、解決方案等,向客戶講解,是否達到客戶預期,與客戶業務是否一致等。沒有太大問題情況下,可以制定雙方溝通機制,如何周例會機制,基本上按計劃推進即可。
共創是一個開始,產品經理工作不止於此,客戶共創肯定能獲取一個結果,但這個結果是否達預期,怎麼衡量結果的質量,需要提前明確,如使用新產品能為客戶節省多少時間,節省多少成本,為產品推廣做好鋪墊,輸出產品價值主張。
接下來是還有一項很重要的工作是考慮MVP產品推出後如何在市場中推廣,需要制定產品北極星,檢驗產品推廣的效果。
3. 共創注意事項
1)避免被共創企業所左右,被共創企業的個性化需求所拖累,讓團隊陷入泥潭之中
產品經理要對邊界把握清楚,我們產品最小MVP可行性方案的邊界在哪兒,個性化需求應該如何解決。一般情況下,我們會為共創企業提供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而產品最小MVP是解決客戶最痛的地方、解決業務最難點問題,其他地方可沿用之前模式保持不變。
2)避免以偏概全,瞭解不深就著手啟動研發
與共創企業調研時,沒有清晰瞭解其目標後調研不夠充分,我們提供解決方案沒有得到客戶認可,這時候產品經理要不斷覆盤總結,與客戶充分溝通了解,還要去閱讀相關業務、行業、管理等書籍,瞭解企業管理模式是什麼樣子,未來管理動向是什麼樣子,才能為共創企業提供合適的代表未來的解決方案,從而贏得客戶信賴。
好的方案包含整體方案解決說明書、互動原型設計、業務整體流程、組織架構模式、產品應用架構、統計報表分析等。
3)要深入一線調研
B端業務比較複雜,涉及很多方面,甚至有的業務涉及企業上下游,產品經理要深入一線調研,才能瞭解企業全貌。如之前做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系統,涉及企業結算部、財務部、信貸部、投資部,還包括集團成員企業,為了更充分了解企業管理痛點,我們還深入去了解成員企業資金管理模式,滿足集團管理同時也符合成員管理要求,集團上線資金管理後,向成員企業推廣遇到阻力就不會那麼大,系統也是能滿足其管理訴求。
由於深入一線調研涉及多方,一線調研成本和時間都較高,前期準備要充分,形成相應的調研計劃,調研過程要詳細些記錄,有必要還可以跟一線業務人員跑跑業務,看他們是怎麼做的。
4)產品經理要深度參與上線後各項工作開展
研發完成是完善產品的起點,產品經理要深入參與上線後各項工作,如專案上線實施,瞭解上線實施過程中的卡點、斷點,或使用不便的地方,為後面產品最佳化提供有力支撐。
上線後問題解答,瞭解客戶實際使用情況,哪兒會出現問題,哪兒出現了BUG,能透過解決問題與產研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為形成團隊協作模式提出寶貴意見。產品投產是一個起點,我們要與客戶做朋友,與客戶保持良好的合作,為產品擴張提供需求來源基礎。

02 產品推向市場:PMF+謹慎擴張
共創企業上線投產,有了第一個客戶使用,先恭喜下我們,取得了階段性成功,為以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是踏上征程的起點,進入PMF產品市場契合點階段。
PMF階段是產品從1到N的初始階段,產品已得到共創客戶認可,需要推向市場,以獲取更多市場份額。隨著產品和市場的不斷推進,客戶需求會蜂擁而至,我們這時候要做的是剋制,要謹慎擴張。
-
繼續圍繞我們的核心功能打造有競爭力產品,做深做透,一個優秀產品不是靠增加更多功能而打動客戶使用我們產品,而是讓我們核心功能不斷提升競爭力,能解決類似企業的痛點;
-
在細分領域站穩腳跟,讓公司有一定收入來源,公司有收入才能生存,公司有收入產品才能得到發展;
-
驗證我們的商業模式,證明公司具備規模化的潛力,特別是SaaS產品經理,要不斷總結覆盤,驗證我們商業模式是否有擴大銷售的途徑,驗證商業模式是否符合公司發展需要;
-
監控產品北極星指標,產品功能哪些是適配我們的市場、哪些銷售、市場、運營動作是有效的,能幫助我們產品在有序擴張。

隨著產品和市場的不斷推進,產品經理儘量要圍繞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和資源,進行相關的多元化,更多是要剋制、擴張還是要謹慎。
核心功能相對完善情況下,產品經理要分我們使用者行為資料、與使用者進行交流,瞭解客戶想要的產品,對收集需求要進行評估,與產品定位、方向是否一致,然後進行有序的擴張。
我們可往兩個方向嘗試:
1)向相同需求,不同領域的客戶擴張
如向不同行業、企業規模等方向擴張,某CRM產品開始是透過軟體行業切入,軟體行業中已立足,陸續也收到某醫藥行業的訴求,透過深入瞭解醫藥行業CRM管理與軟體行業差異點,判斷切入第二個細分醫藥行業領域的可能行,進行產品擴張,面向中小型企業產品會建議往這方向擴張會合適一些。
2)向相同客戶,不同需求擴張
如某企業我們從CRM切入,與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企業希望能為企業提供更多服務,瞭解到企業希望向供應鏈上下游擴張,為供應商企業提供客戶關係管理,一樣產品經理也是要進行評估,相同客戶的需求是否符合產品定位、產品發展方向,評估切入的機會等,對於大型企業產品,相對適合往這方向擴張。
不管那種方式擴張,產品經理都要看市場環境、競爭對手等情況,一個市場再大,如果已有強大競爭對手,我們進入都要小心謹慎。在細分領域市場,可能市場份額不大,如果公司有獨特資源,我們也可以考慮進入,成為某個細分領域中的大魚。

產品經理在找商業契合點時,不能只埋頭幹活,產品如何規劃同時要深入公司一線,與市場經理一起解決如何賣產品的問題,如產品價值主張是什麼、能為企業降本增效的效果、能為企業帶來銷售提升的效果等,才能更好驗證我們商業模式是否與市場匹配。
要與市場一線跑跑客戶,我們產品是哪方面打動客戶的,我們銷售模式怎樣的,我們如何跟市場一線協同等。具體如下:
1)產品賦能,解決賣什麼的問題
產品經理參與推廣策略的制定、解決方案的包裝,共同討論出產品的發展方向,從根本上解決“賣什麼”的問題,告別閉門造車。
2)賦能銷售和市場,解決怎麼賣的問題
對於銷售的賦能,行業內早就形成了比較通用的框架可供參考,即銷售工具包+培訓,銷售工具包也便向於全面、標準、即插即用,銷售直接開啟工具包-找到客戶需要的內容-傳送就行了。工具包也需要給銷售自由發揮的空間,配置專屬方案。
對於市場的賦能,主要集中在內容營銷、品牌和活動,核心在於把控好市場宣傳的方向和角度,如產品價值主張,能為客戶創造什麼價值,提升效率多少,解決什麼問題等。

打造護城河:GTM+引流拓客
先恭喜一下產品經理,我們跨越PMF階段,進入GTM商業化契合點,就像升級打怪一樣,不斷往前一關,考驗的是產品經理的毅力,知行合一最好的體現。
進⼊市場策略是⽤於將產品或服務推向市場的營銷階段,它的前提是我們對我們所要進⼊的市場、⾯向的⽤戶、解決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式都已有了充⾜的瞭解、分析和準備。
並透過內容、渠道、內部賦能等多項設計,多⻆⾊配合,有節奏地將產品與服務推向市場。
產品經理要做的是圍繞產品核心功能打造護城河,與外部建立連線,為產品引流拓客,在市場中攻城掠地,為拿下一個個細分行業做好鋪墊。
以下需要注意:
1)產品經理根據產品定位、價值主張建立起“以客戶為中心、為客戶創造價值的客戶成功理念”
產品經理要把產品理念很好傳導給各方,產品適合客群是什麼、適合什麼樣的行業、適合什麼規模的客群,把合適的產品賣給合適的客戶,避免與產品主航線很遠的客戶營銷過來,容易迷失產品發展方向,過早進入個性化開發的泥潭。
2)產品經理深入參與各方合作流程的建設
產品如何銷售、產品出問題如何解決、客戶成功如何建立,如何做產品實施等,產品經理能參與到各方中,能清楚瞭解客戶為什麼買我們產品,客戶為什麼續約我們的產品,對產品規劃都有很大幫助,還能要參與客戶成功的工作,能與核心客戶建立良好的合作,為後續產品共創做好鋪墊。

產品經理能從哪些方面進行引流拓客呢,加速拓客增長?可以以下方面考慮:
1. 開放引流
好的產品設計對產品引流會有很大幫助,我們要清楚瞭解獲客來源有哪些地方,每一個地方獲客關鍵路徑有哪些,每個關鍵節點漏損如何,這樣才能幫助我們更好改進產品設計。如要從公域流量獲客,搜尋引擎SEM/SEO獲客,要做好各個關鍵節點埋點,特別是官網的埋點,透過資料分析,我們哪方面可以做的更好,才能設計出符合產品的引流獲客的最佳路徑。
也可以把產品與釘釘、企業微信、飛書等整合,如CRM產品應用能上架到上述平臺中,能借助平臺公域流量獲客。還有私域流量、傳統渠道獲客等,一樣要建立引流獲客模式,瞭解每一個渠道客戶的來源情況,不斷最佳化產品體驗,提升客戶簽單率。
2. 產品行業標準化
相同行業在相同領域內,大部分情況下痛點是一樣,在GTM時,產品經理是最懂客戶的人,能為市場拓客提供標準化的動作,哪些手段可以促進獲客、成交和客戶的續約,進而帶來更快速、更高質量發展。
成為一個細分行業的領頭羊,然後切入到下一個細分行業,圍繞核心功能不斷打造完善我們的產品,適合一個又一個的行業。如CRM產品,可定義出B2B2B銷售模式、B2B2C銷售模式,適合不同的行業,為各個行業提供標準化的解決方案。
3. 實施標準化
產品經理要參與產品實施,特別是共創客戶,才清楚瞭解到我們實施中遇到問題,對於簽約客戶,我們要降低實施門檻,讓實施標準化、輕量化,能快速扶客戶一把,讓客戶早點用上我們的產品,體驗到產品價值。
可藉助建立實施標準化文件,客戶成功團隊按實施標準化快速完成實施,建立培訓機制,客戶成功團隊按相應培訓機制教會客戶。也可透過改進產品設計、體驗、功能來降低實施門檻,讓客戶實施配置簡單化,能快速實施使用。

產品經理在GTM階段,還是要繼續圍繞核心功能完善我們的產品,結合公司的關鍵資源、市場競爭格局等,保持克制同時,我們可以更加大膽向兩端擴充套件。
一是向不同行業擴充套件,透過行業標準化,向相同需求不同客戶領域擴充套件;二是向相同客戶不同需求進行擴充套件,以獲取更多客戶願意為我們產品買單。
如我們在做資金管理系統時,在公積金領域方向擴充套件,開始以某客戶打造標杆,加上解決公積金客戶痛點功能,實現不同行即時提取公積金資金資金結算難題,把該客戶打造成樣本案例,後面我們向各地公積金客戶推廣,贏下不少份額。

小結
B端產品從0到1推向市場,會經歷MVP、PMF、GTM、SU、DP等階段,產品經理可以看作玩遊戲一樣打怪升級,闖過一個關卡就是一次完美升級,在升級過程中我們要不斷覆盤總結,哪兒取得了突破、哪兒踩過了坑、學到了什麼、為企業解決了什麼問題,在打怪升級中學會成長。
做產品不止需要理論知識,更重要是在實踐中成長,只有做過才能體會到真正背後的邏輯,只有參與客戶的業務才能理解是什麼樣的,只有觀察客戶業務管理才能理解客戶管理是什麼樣的,書上知識能給我們很多理論知識,實踐就是要理論結合實際,才能做到融會貫通。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管理模式、管理痛點,雖然可以藉助經驗複製到不同行業,但還不夠,要實踐中才能洞察到事物本質,祝願大家實踐中不斷成長,做出一款又一款成功的產品。
———— / E N D / ————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簡單有道,作者:簡單有道
👇 想第一時間掌握AI動態、工具乾貨?掃碼加入共學交流群,一起偷跑不掉隊!

———— / 推薦閱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