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大陸面積遼闊,但非洲國家卻一直以來面臨著糧食短缺的問題。阻礙非洲發展農業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若有機會去非洲種地,成功的機率有多大?一起來看看答主們的回答吧。
非洲土地肥沃,為什麼很多非洲人寧可捱餓也不種地?
|答主:浮生倦客
少看點什麼中國人在非洲種地的爽文。那地方就是傳統農業的噩夢。
沙漠土、寒漠土、磚紅壤土壤一個賽一個的貧瘠。撒哈拉就不說了。熱帶草原雨旱分明,旱季湖都給你曬乾還種地?人要喝水就得跟著雨水走,那別人遊獵遊牧,你要遊耕嗎?
熱帶雨林更是極其恐怖,雨水大蒸發更大。看過荒野求生的知道。別看一天下半天大雨,地皮以下都是乾的,你甚至能在地面撿到乾柴。你的作物放在離水遠的地方全給你旱死,稍微離水近一點一天淹好幾次。當地人的傳統水稻杆都得三米長才淹不死。天上降水對你的唯一作用就是把土壤養分都淋溶走。其他什麼高原、什麼大湖區、什麼鹽湖,個個難度逆天。
能在這地方活下來的生物更是個個能給你驚喜。野草竄的比竹子快,地底下根能長几米長。害蟲種類多到你記不過來。大象、河馬、獅子、斑馬等野獸,要是沒槍,能輕易對付得了它們嗎?
這還只是對作物的危害,疾病情況更是糟糕。瘧疾、登革熱、黃熱病、埃博拉、痢疾、傷寒……還有各式各樣的寄生蟲。一旦農業人口聚集,就等著用原始生產力抗疫吧。
這就陷入了死迴圈:
你為什麼不種地?
——技術不行,這地伺候不了,靠種地人沒法活。
那就去提高技術啊!
——我不種地怎麼提高種地技術?
那就去種地啊!
——我技術不夠,這地伺候不了,種地沒法活。
這還只是農業技術。還有更多的呢?鐵器需要工業吧?水利需要政權組織吧?曆法需要天文吧?沒有農業發展帶來的社會大分工,這些都不會出現。沒有這些,你憑什麼跟地獄副本對線?
這種事情在中國歷史上就很明顯了,但凡在山溝溝裡開墾梯田,在降水稀少的旱地挖水窖,得是多麼頑強聰明的人。之所以戰天鬥地,全是因為鬥不過人,從成熟的農業區被趕出來的。
這些人都帶著農業區的技術來的。從民族規模看,例如遭受「趕苗拓業」的苗族;從家族規模看,如南下的客家人;從家庭規模講,如闖關東、走西口的家庭。如果將其比做打遊戲,就是一群「十里坡劍神」去挑戰當地難度逆天的新手村boss,而真正的當地土著呢?躲在一邊被小怪錘爛,吃不到一口經驗。
網上中國人在非洲種地的爽文,本質是社會主義的工業化人口,藉助世界第一工業國的化肥和農機,運用世界第一農業國的農業技術,直接跳過了最艱難的技術積累階段。這完全就是「機械降神」的解決方案,跟「帶著倉庫回大明」是一個原理。
至於大部分非洲人的老祖宗,那只有漁獵採集能活下去。技能點全在漁獵採集了。說他們懶,就是發達地區特有的傲慢。
真以為採集是那麼簡單的?現在對非洲狩獵採集者的研究表明,一個熟練的狩獵採集者需要熟識上千種植物和昆蟲,每天至少要走五小時以上的路。需要在短期內不走回頭路的情況下,把自己變成幾十甚至上百平方公里內的「活地圖」,從而合理規劃路線。還要熟識各種毒蛇猛獸的行動習慣。總得來說,一個狩獵採集者需要在記住大量龐雜繁瑣,遠超尋常本科生的知識的同時,還得有兩條腿跑過四條腿的身板。這一切,都是在沒有文字書籍幫助記憶,沒有現代營養學養身體的前提下完成的。
其實,何止是狩獵採集者呢?儘管我們華夏的農業、農村和農民被光榮的民族主義者們拿去嘲笑非洲人。但是在這種問題下贏得勝利之後,轉頭他們就會將農村視作「魔窟」,把農民視作「活該窮一輩子的懶漢」,把幾千年的農業經驗看做「無意義的垃圾」。
他們在唸誦中國人怎麼在非洲種地的時候,對這些種地同胞,哪裡有半點真心實意的讚美?他們的讚美,全都給了那些承包並控制農場、發了財的農場主的。
資本家孵化民族主義,小市民崇拜民族主義,古今中外莫不如是。今日種種正如這些人的精神祖先——三角貿易的奴隸商人把西非迦納、馬裡、桑海三代帝國留下的法官、醫生、大學教授、歷史學家、天文學家、數學家、文學家通通拉去北美種棉花一樣。
|答主:鵬哥在阿爾及利亞
我在北非阿爾及利亞有 375 畝地。
從買地到完成建設,大概花了 400 萬人民幣。其中買地及辦地皮過戶手續等,花了100 萬人民幣。地契是 40 年的,到期了可以在阿爾及利亞政府那邊繼續免費續約。 後續投入 300 萬人民幣。(基礎設施建設+工人工資)
農場主要種植石榴 、橄欖、蘋果和梨。沒有選擇用糧食, 因為收益低。 也沒有種多少菜,因為人工成本太高。
目前當地工人工資在每月 1300 到 1500 人民幣,每天工作8小時,還算能幹。農場抽水澆地,水泵比較多。電費大概6分錢一度電,還行。 目前這個電力成本,我還是比較滿意的。
為啥非洲人寧願捱餓也不種地?
呵呵,因為投入大了。
比如說,如果你沒錢,你買地的100萬人民幣哪裡來?哪怕你祖上傳下來了土地,那後續的開發費用呢?去哪裡搞?
我這個農場,一開始沒有電,光是安電的費用,2 公里的電線( 1 公里的高壓線 + 1 公里的普通電線)就花了500多萬第納爾(大約17萬人民幣)。後續的買樹苗、買灌溉裝置、水泵、滴灌管子等,還有工人工資,都是大筆的投資。
按照北非阿爾及利亞老百姓的收入水平,一個月 1300 到 2000 人民幣的工資,這要攢上十輩子吧。


去年試種的石榴,今年已經開始掛果了。
這邊的氣候,還是適合石榴和橄欖的生長。


生長了 14 個月的突尼西亞軟籽石榴。

有關於電費為啥那麼便宜?
北非阿爾及利亞這邊是產油國,還有很多光伏電站,這個國家的電價享受政府補貼。不僅是電價,汽油、柴油也有政府補貼。汽油 1 塊 5 人民幣一升,柴油 9 毛錢人民幣一升。麵粉、食用油、白糖的價格,跟國內比只有 30%。
但是很多其他的東西,跟國內價格都差不多,甚至比國內貴一些。
北非阿爾及利亞人民工資不高的,一個月也就 1300 人民幣到 2000 人民幣左右。(這是我所在的第二大城市奧蘭的工資,偏遠地方,可能只有 1000 人民幣) 物價太高的話,老百姓受不了。
還有就是阿爾及利亞的居民用電,是階梯電費。三個月一交,不超過 500 度時,6 分錢一度。超過 500 度,就是 1 毛 5 人民幣一度。商業用電也是這個價格。
我農場那邊接的是 160kva 的高壓電。跟這邊的工業用電一個電價。每個月有租金,不是很貴, 200 人民幣左右。我用的是 42 號支付方案。每天 17 點到 21 點是用電高峰,電費是接近 3 毛人民幣一度電。其他時間 6 分錢一度電。 當然也有其他的支付方式,還有的支付方案是,白天 1 毛 5 一度電,晚上 3 分錢一度。此外,用電量大的,還能申請大客戶支付,比我目前這個價格還便宜。
另外,大家不要看見阿爾及利亞的電價和油價低,就興沖沖地想過來開廠。北非阿爾及利亞這個國家,入局門檻高,法律嚴格,從辦理入境簽證,到後續的營業執照註冊等,都很難辦,價格還高。
之前有的國內朋友來這邊開工廠, 從開始到申請營業執照,到稅務、銀行、海關、進口機器、安裝除錯以及進口原料,這一大攤弄下來,耗時 1 年半到 2 年!非常艱辛。
想來北非旅遊的,建議去摩洛哥,突尼西亞和埃及。這些國家的人種、文化、氣候,都跟阿爾及利亞差不多,並且對中國,要麼免籤,要麼落地籤。

《槍炮、細菌與鋼鐵》中認為「地理環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和不同文明之間的差異。」除了以上回答之外,還有哪些解讀角度呢?
答主 @執傘者孫羽 認為:要說清楚是哪個「非洲」這個問題才有意義。
答主 @小霸王 從地理位置和氣候的角度,客觀分析了非洲的種植條件。
答主 @王師北定中原 從問題本身出發,質疑「非洲土地是否肥沃」這一問題的合理性。
點選【閱讀原文】檢視更多精彩回答吧!
題圖來源:《走出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