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後進生”創業:不想賺快錢的球館老闆|小城創客

“羽毛球塑造了我,讓我的內心越來越強大。我能有今天,都是在球場上拼出來、球館裡站出來的。”
|《中國企業家》記者王文彤
編輯|馬吉英
圖片來源|受訪者
“先做活動跑,都跑起來,活動開才不會受傷!”陳明宇站在羽毛球球館的一塊場地中央,衝正在訓練的孩子們喊道,時不時還會調整孩子的跑步姿勢。
陳明宇是這家球館的老闆,正在熱身的幾十個孩子是球館的大課培訓學員。
這是臨近春節的工作日下午,瀋陽的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但在陳明宇的球館,綠色的場地、藍色的標語、灰色的招牌、紅色的國旗,一切都維持著開業時的樣子。

球館內,幾個學員正在練習。攝影:王文彤

在他33年的人生中,羽毛球陪伴了他22年。他11歲進入鞍山體校,開始練習羽毛球,算是一名羽毛球的“後進生”。
2019年,他以教練身份從遼寧省羽毛球隊離職,加入朋友的球館。2021年,他在瀋陽市砂山體育場開設了自己的球館,命名為“文宇青訓”——這個名字從他和妻子趙文倩的名字中各取了一個字。
創業後,他並不把自己看作商人,不希望自己因為廣告、噱頭而突然爆火,更希望靠自己的專業贏得孩子和家長的認可。在他看來,從訓練專業運動員到面對家長和孩子,是從一種專業到另一種專業,既要讓孩子們聽懂,又要讓家長滿意,這中間也需要不斷練習。
他把老家的親戚都接到身邊,在球館裡安排工作;球館的教練有他做專業運動員時的教練、師姐、隊員。對待員工,他習慣在晚上一起吃飯時開會,從不以老闆的身份壓人,最大的願望是“每年團建的人能越來越多”。
今年,他計劃增加培訓班的人數,但也不希望一口吃個胖子。他並不急於擴大規模、賺快錢。“我也沒想過一天賺1萬元,那肯定會被人騙。人不能賺到自己認知之外的錢。”
以下為陳明宇口述整理:
從一種專業到另一種專業
2019年我從省隊退出後,想先學習一下如何運營球館,去了朋友球館教球,以技術入股,佔30%的股份。我有好的技術,他有營銷宣傳的能力,我們每天都在一起討論怎麼招生、訓練。短短一個假期,館裡的孩子就從5個人漲到了108個人。
人數陡然增加之後,場地、教練和裝置都應付不過來了。就像去飯店吃飯,菜都挺好的,但是廚師少,吃一個菜得等20分鐘,那肯定得被投訴。這也教了我一課,後面再遇到類似的情況,我就知道得先招教練了。
2021年,機緣巧合之下我得知了砂山體育場要重新開放,幸運地拿到了使用權。砂山體育場是瀋陽市內現存最早的體育場,建成於20世紀50年代,很多人都在關注它的動向。球館的租金一年幾十萬,加上前期裝修一共花了120萬,我跟朋友借了一半。
2021年5月27日,球館開始裝修,一年後球館正式開業。但是在2023年3月1日之前,球館一直斷斷續續營業,不斷有儲值會員來退卡。
2023年3月1日,球館重新開業時,還有一百多個培訓學員,都是相信我的專業技術,決定繼續跟著我練的學員。到現在為止,我們重新開業即將滿兩年,欠的錢都已經還完了。
現在球館一共有約400個培訓學員,相比其他球館,我們的學員增長速度很慢。原因是,我和妻子不習慣新的營銷方式。兩年間,剛開始我們沒有專業的運營、招生團隊、售後人員,都是靠我和妻子自己發一些宣傳內容和學員們的口口相傳。
後來,我們嘗試過地推發傳單,但效果也很差,發出的傳單沒人看。去年,一位員工想給我和妻子拍影片,運營抖音的“個人IP”,但我倆實在是不適應,看到鏡頭渾身難受,只能接受拍點照片,最後又作罷。
今年年初,我新招募了一位助理,她提出以拍攝孩子們的訓練日常為主,減少我和妻子的出鏡,這個方向說服了我。我也覺得,至少先把抖音和小紅書做起來,不能光想不做。
這兩個月,兩個平臺各有十多個轉化的學員,超過了我給員工定下的目標。我覺得這就挺好,至少沒賠錢。

陳明宇在輔導學員打球。攝影:王文彤

相比招生,招教練更困難一些。會打球不一定會教球,會教球也不一定要打得多好。自己打球時只需要執行,但教練需要溝通很多事情,還要幫助運動員排解壓力、發揮實力。
教專業運動員和教小孩子又有不同。專業的運動員都會聽你的,也能聽懂你說的,但是教小孩子需要把你的專業知識轉化成他能聽懂的東西,要耐心、有責任心和親和力。
教小孩子還要跳出原來的思維慣性。以前在省隊,最終目的是練出成績,但現在小孩子練球的目的是強身健體;以前我一個眼神過去,運動員就得動起來,現在我看到小朋友的鞋帶開了,我需要幫他們繫鞋帶。
另外,要讓陪著孩子的家長也聽出來這個教練是有水平的,一直在指導、糾正孩子,沒有磨洋工。
我總跟教練們說,你們的專業技能不叫專業,能夠融入市場,讓學員和家長滿意,這才叫專業。也有一些喜歡打球,或者之前跟我練過球的人想來我們這教球,也可以,但是要先試崗。
我會先讓他們旁觀老教練上課,學習如何指導學員,逐步上手輔助發球,再看他們跟孩子溝通時是否能做到耐心、細緻。經過這段時間的招聘,現在我們球館的教練人數已經超過了15人。
今年是一個全新的開始。球館的教練已經足夠,我計劃增加培訓課,一天分出四個時間段訓練。我想把培訓做大,每天場地裡都是孩子,我就非常開心。

我沒想過一天賺1萬元
競技體育的經歷培養了我的適應能力。做運動員時可以血氣方剛,但融入市場需要學會放下、學會改變。
剛開始創業的時候,不僅要面臨資金的壓力,員工們也都沒有經驗,每天要處理很多類似燈泡壞了這樣的瑣事。
那時候有個學中醫的學員看了我的手相,發現我比較焦慮,想的事情太多。他說,有些事情你扭轉不了,不如去適應,說不定會有不同的結果。他的話觸動了我,讓我慢慢不再那麼焦躁。
從創業到現在,我的心態平和、釋然了很多,遇到什麼事情我會提醒自己,先想清楚了再回復別人。
我知道球館裡的小教練也有自己的壓力,他們每天都問我能不能多給排一些課。但我不想給他們太大壓力,只要他們對工作負責就好。
我們球館的教練也有我的師姐、我在國家隊時的兩個教練和我之前的隊員。我的兩個教練原來帶過奧運冠軍,教學經驗沒的說。當年我決定創業的時候,兩位老教練都非常支援我,一個電話打過去,第二天倆人就過來幫我了。這可能也是老教練的性格吧,合得來最重要。名義上我是老闆,但私底下我們更像是朋友。
跟其他的球館相比,我對員工的管理可以用“鬆散”來形容。
有朋友問我,你怎麼跟員工開會?我告訴他,我都是晚上跟他們一起吃飯的時候順便聊聊。我跟員工的溝通不止於球場,員工犯了錯誤,可以當面糾正他,但是不能拿老闆的姿態壓他。
現在好員工非常緊缺,我開的工資也不是最高的,怎麼留住他們?我就希望他們在我這能待得舒服,想掙錢的員工可以身兼數職、拿幾份錢,喜歡打球的員工不忙的時候就可以打球,每一年團建的人數都能越來越多。
跟員工們一起積累經驗、明確分工、梳理主線的過程,也像升級打怪。一個問題前幾次需要我來處理,等到再發生時,員工自己也就知道怎麼做了。慢慢地,彙總到我這裡的工作量越來越少,工作主線也越來越清楚了。
陳明宇的課表。他每天上完這些課程後,還要與家長溝通、處理球館瑣事。攝影:王文彤
還有朋友問我,明宇,你這個球館就這麼點學員,能掙錢嗎?說實話,這個球館我一年只掙幾十萬,肯定沒有別人的球館賺錢。瀋陽每年都有新開的球館,我們的基礎設施沒有別人新,場地費也稍低一些。
另外,有的球館恨不得每塊場地都塞滿孩子,但在我這,我要保證每個孩子都能練到。我做培訓就是賺小錢,足夠支撐自己和家裡我就很知足。
從鞍山市體校走到今天,是羽毛球塑造了我,讓我的內心越來越強大。我能有今天,都是在球場上拼出來、球館裡站出來的。
現在也有很多運動員創業,我總結了兩條創業經驗,一是專業,二是用心。運動員都爭強好勝,但我們不是商人,我們對市場也不夠了解,貿然闖進去、投入大筆錢財只會被騙。
有句話叫“人不能賺到自己認知以外的錢”,就算是冠軍也只是一個名字,創業時還有好多領域都不懂。人人都想掙100萬元、1000萬元,但我知道我沒有那個能力和頭腦。如果說現在我一天能賺100元,我就沒想過一天要賺1萬元。如果我有100萬元,我更願意休息,多陪陪家人。
我做球館的初心,就是讓幫助過我的人和我的家人、朋友都能開心。
很多從小一起長大的快二十年的朋友,現在還能每天在一起打球;我賺到的錢能自給自足,每天都能陪伴家人,是我最大的幸福。有時候遇上難事,跟球館裡同樣在創業的哥們聊聊,有他們陪著我,也能監督我少走彎路。這些人陪在我的身邊,就是我最大的財富。
新聞熱線&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END
值班編輯:郭立琦審校:吳瑩  製作:姜辰雨
→點選下圖直通“未來之星全球領航計劃”
關注“中國企業家”影片號
看更多大佬觀點和幕後故事
[ 推薦閱讀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