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十家最會做青年導演“搭子”的公司,是怎麼煉成的

作者|阿Po
2025年,劇集導演正在迎來更多的行業關注。
從《墨雨雲間》《春色寄情人》不同型別熱劇中透出調性各異的氛圍感,到《九重紫》《永夜星河》黑馬劇掀起的“名場面”“人生畫面”的觀眾熱議,劇集導演的身份似乎已經不止是幕後工作者,甚至開始成為作品傳播的第一張名片。
一個專案由誰執導,會有怎樣的視聽風格,誰會成為下一個爆款導演,成了從粉絲圈到行業內都被密切留意、反覆思考的問題。
2017年網劇精品化,無疑推動了許多新銳導演、青年導演挑起影視劇拍攝的大梁。相比看中資歷經驗的傳統影視劇導演來說,網生時代的新銳導演,他們的成長路徑也在逐漸成型。
到如今行業格局八年變幻,如果說才華依然是突圍的根本,那麼導演的才華應該如何被看見、如何持久表達,正在成為新的課題。正如檸萌影視副總裁顧潔慧所說,“我們這個行業,還是願意為有才華的人買單的。”但也正因為如此,平臺與影視公司在導演成長鏈條中的角色,就變得越發明確且重要。
與此同時,影視公司與導演之間的合作方式也在不斷進化,比如有的公司試圖搭建成熟的導演培養體系,有的公司則傾向透過專案找到氣質契合的導演,也有公司在一次次協作中建立起穩定的合作關係。
此次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特別梳理出十家正在與青年導演深度合作的影視公司,並且與其中部分頭部影視公司、青年導演進行了對話。
他們未必勾勒出行業的全貌,卻共同組成了當下導演成長路徑的幾個典型橫截面,也是劇集行業探索導演與公司如何協同共創優質作品的一種行業側寫。
#本文已採訪七位相關人士,他們也是「娛樂資本論」2025年採訪的第383-389位採訪物件 
基層成長,誰在“看見”劇圈新導演?
有的導演,是在片場一點點“熬”出來的。
郄國偉做過欄目劇、紀錄片,也當過別人的B組導演;國浩從場記做起,一步步拍到獨立掌鏡;許宏宇則從《十月圍城》《建國大業》的剪輯師做起,帶著對節奏的敏銳感和鏡頭的控制力走進導演位。他們不是一畢業就有專案,也不靠資歷包裝,而是在劇組一線“站穩了”,才慢慢走到監視器前。
在大體量專案日益收緊、專案篩選更看重落地執行的當下,劇集導演的選人邏輯也在悄然改變。平臺和公司開始傾向於選擇那些既有創作銳度、又能穩定落地的導演。風格與執行力,不再是二選一,而是同時被看重的能力標籤。
正是有了實操經驗和判斷力,一線成長期來的導演成為劇組最穩定的中堅力量之一。而在內容迴歸現實、節奏不斷加快的當下,他們也成了最容易被行業看見的一群人。
歡娛影視簽約導演國浩新作《臨江仙》
“我會把理論上的導演知識和自己這種‘土法煉鋼’的經驗結合在一起。”歡娛影視簽約導演國浩為自己的經歷總結了一個很有趣的方法論名字。
國浩的導演路徑是“非典型性”的,因為想做演員入行,自稱“明星夢碎”後從劇組最基層的場記崗位一路做起,逐漸成為執行導演,以執行導演的身份先後參與了《延禧攻略》《烈火軍校》《鬢邊不是海棠紅》三部歡娛影視的作品之後,終於有機會獨立拍攝綜藝IP改編劇《珍饈記》後,得到歡娛影視創始人於正,和創始人、總經理楊樂的認可,正式成為簽約導演。
以往在大部分作品裡更偏執行崗位來實現導演想法的國浩,在簽約歡娛之後嘗試到了更多主導和表達的機會。
他在拍攝《拾光的秘密》時,有一場全天只需要拍攝0.1頁內容的戲,從拍攝計劃上來看沒有壓力,但在國浩導演的回憶裡,正是因為有足夠的時間,他大膽嘗試了相對複雜的電影質感拍攝手法,全程用了將近七個小時打磨這一場戲,從排程、美術、攝影、表演到拍攝,每一環都精準配合。
“這是電視劇裡非常少見的安排,但公司都在全力配合我的想法。這讓我更堅定地認為,作為導演最重要的是先把自己準備好,當你有表達和判斷力時,機會自然會來。”與此同時,國浩感受到的還有來自公司的尊重。
澤潤影業簽約導演郄國偉也有類似經歷,他的成長路徑,也展現了很多公司在導演培養上的“老帶新”傳統。從校園時期話劇舞臺的經驗,到傳統影視時期做紀錄片、欄目劇導演,長期獨立的編與導經驗促成了楊磊導演在合作中對他的信任。
楊磊導演邀請郄國偉成為醫療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B組導演時,是郄國偉第一次真正走進工業體系下的國產劇拍攝組,“以前我們是大家說的‘草臺班子’,完全沒有進過這樣的專業大組。”
澤潤影業簽約導演郄國偉新作《他為什麼依然單身》
當有了楊磊導演和澤潤影業的背書後,郄國偉終於迎來首次獨立執導的作品,由霍建華、朱珠主演的都市愛情劇《他為什麼依然單身》。原本片方希望邀請楊磊與郄國偉這對老搭檔,在楊磊導演的極力推薦下,郄國偉用200多頁的PPT以及向平臺方製片人的多輪闡述,最終贏得了所有人的信任。
“平臺製片人們如何相信一名青年導演?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從我們面對面、一對一聊內容開始。至於如何有這樣的機會直面平臺製片人?青年導演除了自己要不斷尋找各種機會,一點一點磨礪自己之外,能有一名成熟的導演或者團隊去幫助你獲得一些資源和機會,我覺得都是蠻重要的。”郄國偉說的就是他與楊磊導演、澤潤影業的關係。
與此同時,影視公司也開始更主動地儲備這類基層成長型人才。
以恆星引力發起的人才培養計劃“恆星計劃”為代表,總裁張宇成表示,在選擇合作培養的導演時也並不侷限於年齡,更看重創作心態的年輕化與創新勇氣,比如敢於突破傳統敘事框架、對新技術有敏銳嗅覺,或能將東方美學與現代視聽語言融合的創作者。以及我們會希望看到創作者擁有突破行業慣性的銳氣,即使作品履歷尚淺,但具備獨特的審美表達,也會是恆星引力希望培養的“潛力股”。
另外,“熱愛”和“適配”也很重要,“首先得熱愛內容,這樣才能深刻理解IP的價值觀核心。其次是適配度,能不能在創作個性與團隊協作之間找到平衡。”
“恆星計劃”簽約導演趙一龍執導《永夜星河》
這種以創作適配度為核心的合作模式,從《永夜星河》《蒼蘭訣》到《淮水竹亭》《狐妖小紅娘王權篇》,讓過去可能只是幕後的一環,在選人邏輯更新、平臺更願意信任實操能力的今天,能夠被公司和行業“看見”。在“恆星計劃”的培育體系下,已向市場成功推出多位優秀創作者,趙一龍導演、杜林導演、李南導演、伊崢導演、錢敬午導演都是恆星計劃與全流程支援下成長的優秀創作者。
鼓勵風格,誰在激發劇圈導演?
有的導演一開始就顯露出風格鋒芒,有的則是在幾次合作中逐漸找到了自己的表達方式。
程亮從短片跨入網生時代,在《繁花》劇組得到王家衛指導,找到了更廣闊的表達方式;曾慶傑用《九重紫》展現出了從短劇市場積累的新經驗;黎志導演對現實主義的理解,在與檸萌影視合作後不斷加深。風格的形成,從來不是一方塑造另一方,而是導演與公司之間共同除錯的過程。
導演在進入了與影視公司合作階段,得到激發或者賦能,都很可能成為職業路上的新拐點。有更多的專案來沉澱經驗,有更大的專案參與開發,有更多元的主創資源可以配合,這些經歷,也常常是導演從拍好一個專案,邁向形成鮮明作者氣質的關鍵過程。
從執導《上海女子圖鑑、《繁花》聯合導演,再到去年熱播的口碑劇《春色寄情人》,程亮的導演路徑,是一個從文藝視聽成長到更大眾視聽的過程。原本擅長都市劇題材的程亮,在跟隨王家衛導演拍攝《繁花》後,學習到了不一樣的東西。
“我學到最關鍵的或許不是影像,而是導戲的方法,這對我的影響很大。於是我很急於將《繁花》學到的東西,在下一作品《春色寄情人》中進行了實踐。”
以程亮導演的說法,更偏現實題材質感的《春色寄情人》與其過往的都市劇不同,帶著更濃郁的鄉村風格,他用很新鮮的視聽語言、在《繁花》劇組時向王家衛導演學到的“人物神采抓取”,迅速塑造出了網友極為好評的“氛圍感”。
當他與騰訊影片、海棠果影業合作《女字旁》時,這一次又選擇了一條更具有突破性的創作路徑,融合女性視角與懸疑風格,講述女性掙脫父權枷鎖、破繭而出的故事,在人物複雜性與情節推進中尋找導演的新表達,走入更具質感的精品劇賽道。
“如果我的拍攝手法停留在了老的狀態,那我就會有下降的風險,只要我的精神面貌和工作效率都保持在了很新的狀態,那我一直都會是一名新銳導演。”程亮一直在試圖找到更新自己,而不是定義自己。
這類風格逐步顯現、不是一開始就“強標籤”的導演,恰恰是目前公司更願意投入的群體。
在檸萌影視的專案體系中,導演往往就是在這樣被重視的創作者,而不只是執行者。檸萌影視副總裁顧潔慧提到與《二十不惑》的導演黎志合作,就是喜歡他的細節表達,既保護了編劇的肆意飛揚,又兼顧現實題材的落地性,整合出了一種非常奇妙的“毛茸茸的生活質感”,這恰恰是“檸萌現實主義2.0”想要探索實踐的方向。
檸萌影視簽約導演黎志作品《問心》系列
“選擇合作導演,我們比較看重創作銳度和使用者洞察力,就是作品是否具有鮮明的個人風格或創新表達,以及是否能精準捕捉年輕代際的情感和審美需求,能穿透特定人群。”檸萌影視想要的,是每一位內容創作者都可能既有自己堅守的“母題表達”,又有表達形態上創新突破的需求。
導演風格的生長週期是緩慢的,它需要從一次次合作、一個個專案的細節中得到驗證,而影視公司是否支援這些“堅持”,不挫其銳氣,助力其生長,就是導演風格能否立得住的基礎。在新導演成長的早期階段,合作公司的信任與輔助常常決定了他們的表達邊界。
也有公司透過“前置開發”的方式,引導導演找到表達自我與服務作品之間的平衡。在多個專案中,導演會在劇本階段就深度參與,包括節奏拆解、角色氣質設定與整體視聽風格規劃,他們不再只是拍攝階段的執行者,而是真正參與到內容搭建與風格塑造的全過程中。
對這些導演來說,拍出一些被看見的、極具個人風格的鏡頭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有一些可以讓他們不斷嘗試的新空間,這也恰恰是行業逐漸成熟的表現。
當選擇導演的思路從看重執行能力走向期待導演的表達潛力,當平臺與影視公司開始圍繞導演風格進行專案匹配與創作支援時,國產劇才真正進入了“讓導演生長”的階段。
成就共贏,誰在託舉劇圈導演?
當導演進入創作成熟期後,真正吸引他們的,往往不是資源的堆砌,而是有沒有人願意和他們一起把內容往深裡做。平臺和公司不再只是“提供專案”的那一方,而是能不能聽懂導演想說什麼,能不能在創作上彼此成就的“同行者”。
作為鮮少設有導演經紀部門的頭部公司,耀客文化近年來在導演儲備和合作方式上不斷加碼。從與曾慶傑、侶皓吉吉等有突出作品的外部新銳導演持續合作,到成立導演經紀團隊,從不同渠道簽約青年導演,嘗試打破傳統選才框架,讓導演人才庫更多樣化。
看得出耀客正在透過一套更成熟的工作方式,逐步建立導演與公司之間的長期信任關係。
“尊重創作熱情,放大核心優勢。”耀客文化副總裁孫昊向小娛表示,這是公司在選擇合作導演時最看重的兩大核心。
耀客傳媒與曾慶傑導演合作爆款劇《九重紫》
到了具體操作層面,導演經紀部負責人荊晨通常會先讓導演列出“創作興奮點清單”,比如有的導演痴迷懸疑推理,有的導演對家庭倫理有獨到觀察。這種創作衝動最終成為專案差異化的關鍵。
“比如曾慶傑在《九重紫》專案籌備時,就反覆強調想用短劇領域積累的‘碎片化敘事’重塑古裝劇節奏。”孫昊向小娛補充了在與外部導演曾慶傑合作時的例子。
而在創作之外,孫昊還向小娛解釋了在和導演合作時耀客的賦能助力思維,“在專案推進過程中,新銳導演最需要的是系統性護航。同時,荊晨表示導演的製片人思維尤為重要,他需要有整體預算概念,這種‘創作規劃即成本控制’的能力,本質上是把藝術表達拆解為可量化的生產要素組合,這是新銳導演最能證明自己的能力。”
AI作圖 By娛樂資本論
在這一過程中,公司不僅是資源提供方,更承擔著賦能、協調與託舉的多重角色。
檸萌影視副總裁顧潔慧同樣強調,“檸萌會透過全鏈路的綜合實力,為導演守住較高工業化水平的‘生產基準線’。同時,我們會想盡一切辦法去支援和滿足導演的創新需求,去夠‘創作的高線’。”
恆星引力總裁張宇成也提及,公司團隊會對導演做到全流程、全生命週期的支援,包括劇本改編、拍攝、概念設計、後期特效、原聲音樂等環節。
這樣的流程優勢就在於能夠在創作的各個環節保證IP價值觀的一致性,我們的一些想法也可以和團隊明確溝通找到可以落地的地方,所以在後續《永夜星河》《淮水竹亭》等專案開發中也繼續沿用了這一流程。
從行業層面看,這種“導演共建”策略也回應了平臺與影視公司在內容質量上的新訴求。 
一方面,行業越來越重視內容品質與風格穩定性,期待導演主導的專案具備更明確的氣質標籤;另一方面,隨著內容儲備壓力上升、題材細分化加劇,行業也更傾向於與有長期合作關係的導演與公司協同開發。
新麗傳媒與導演鄧科合作大劇《與鳳行》
這種導演合作生態的轉變,不僅改變了導演成長路徑的推進方式,也正在重塑劇集行業的人才使用邏輯。
導演不再是專案啟動後的“匹配物件”,而是從選題伊始就能參與內容建構的合作伙伴;導演與公司之間也不再是單次買賣,而是基於共同願景與長期共贏的深度繫結。這背後,是行業對於內容質量的更高要求,也是對創作者價值的深度認可。
更重要的是,這種“託舉型合作”正在讓更多導演不止於被看見,而是能夠持續獲得機會,在穩定合作中拓展創作邊界、實現能力躍升。
這或許正在成為當下劇集導演與影視公司之間,最理想的合作起點。
話題互動:
說說你喜歡的劇圈導演吧~
推薦閱讀

愛奇藝應聘指南:
AI IP卡牌 微短劇高薪招人!
點選觀看
↓↓↓
如需商務合作後臺回覆【商務】
如有轉載需求後臺回覆【轉載】
更多文娛產業背後的經濟邏輯,來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