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止不可抗力因素導致的失聯,歡迎大家加我的個人微信好友。

2025年3月28日,緬甸中部實皆省發生了一場7.9級強震,不僅讓緬甸損失慘重,而且中國和泰國也有一定損失。
相信前幾天倒塌的曼德勒王宮、斷裂的阿瓦大橋、曼谷在建高樓的廢墟,已經震撼了很多人,也讓所有人都非常關注緬甸的災情。
不過,眼下除了抗震救災,真正值得警惕的,是地震後的緬甸政壇變局。
1 巨大打擊
說實話,緬甸實皆發生地震,並不奇怪。
因為這裡,恰好處於實皆斷裂帶(Sagaing Fault)上。
實皆斷裂帶是緬甸的一條主要斷裂,主要是印度板塊和巽他板塊之間的大陸右旋走滑斷裂。
它將安達曼海的離散型板塊邊界與喜馬拉雅逆衝前緣大陸碰撞帶連線起來。
全長約1200多公里,是緬甸活動性最強、規模最大孕震斷層。
1800年至今,7級以上的走滑型強震多達十餘次。
不僅實皆、曼德勒,就連現在的緬甸首都內比都都處於斷裂帶上。
事實上,這個斷裂帶的南段北段都發生過很多強震,這個區域卻比較少,成為區域地震風險最高的區域。
果然,不震則已,一震就是一串。
3月28日實皆地震後,3月29日,緬甸首都內比都發生里氏5.1級地震,誰也沒跑掉。
不得不說,這次緬甸地震的位置,太“寸”了。
咱們都知道,地震的位置越靠近城市,損失越大,越偏遠,損失越小。
以2023年土耳其南部的7.8級大地震為例。
震中城市至少都有30公里距離,地震波經過傳遞,已經發生了一定衰減,但仍然造成了5萬人遇難。
這次緬甸地震呢?
震中在曼德勒省首府曼德勒與實皆邦的首府實皆之間!
兩個都是大城市,直線距離,只有12公里!
這次地震,震級7.9級,屬“毀滅性”級別。
震源深度30千米(後更正為10千米),屬於淺源地震,破壞程度會嚴重。
你看,這次地震震級高,震源淺,震中位於人口稠密區,這能造成大量傷亡的buff幾乎疊滿了。
稍微有點判斷力的都知道這次緬甸要吃不了兜著走。
雖然曼德勒的很多受災資訊沒傳出來,但沒訊息就是壞訊息,說明曼德勒受損絕對不輕。
不得不說,這次地震這對緬甸來說,絕對是個足以動搖國本的巨大打擊。

為啥?
因為曼德勒的地位太重要了。
——曼德勒是緬甸過去的王都,是緬甸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之一,也是緬甸的第二大城市, 人口有200萬。
——曼德勒是緬甸佛教聖地之一,有許多寺院、寶塔和紀念碑。
——曼德勒是緬甸中部軍區司令部所在地,也是抵禦民地武攻勢的前線。
——曼德勒是為緬甸中部物資集散地和內地最大的交通運輸中心,是溝通上緬甸和下緬甸的關鍵通道。
上面這隨便一條,都不得了,更何況疊加在一起?
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的預測模型估計:
死亡人數1萬以上的可能性有70%+、10萬以上可能性35%+,預計損失將超過緬甸一年的GDP。
按道理來說,既然處於斷裂帶上,那就應該做好抗震工作吧?
並沒有。
受限於緬甸孱弱的經濟,緬甸工業製品非常貴。
所以在曼德勒,60%的房屋都是採用未加固的磚木結構的居民自建房,基本沒啥抗震能力,甚至大量房屋為了省錢,竟然用竹筋替代鋼筋!
這種房屋,不地震還好,地震就要出大事。
而且緬甸軍政府長期忽視的防災體系,自2021年政變以來,軍政府將50%的財政投入內戰。
導致地震預警系統形同虛設,救援物資調配機制趨近於無。
考慮到緬甸軍政府與國際社會關係緊張,無論是救援物資還是救援資金都難以順暢、足量地進入緬甸。
所以真實傷亡資料恐怕還會更大。
2 敏昂萊的困境
說實話,這次地震,有點“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專找苦命人”的意思。
讓本身就內亂不斷的緬甸,再次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連帶著敏昂萊政府,也遭遇了巨大打擊。
首先,從軍事上看,這次地震徹底扭轉了緬甸內戰的局勢。
還記得去年下半年的時候,緬甸軍政府腹背受敵的狀態嗎?
那時候,在緬軍西北線,實皆省只有一個師的兵力分散駐守,也沒啥戰鬥力。
所以被克欽獨立軍一個一個據點地啃了下來,佔領了實皆省大部分地區,已經可以用火箭彈襲擊曼德勒城區了。
東北方向的昔卜呢?
是德昂軍在打。
在民族團結政府NUG的協調下,德昂軍一戰而下昔卜。
昔卜一丟,北撣邦除了中緬邊境的木姐以外,就再也沒有一個緬軍了!
東北和西北方向都被克欽軍、PDF和德昂軍控制,曼德勒事實上就已經處於一座孤城了。
還好,敏昂萊很懂事,抓緊時間訪問了中國。
以全面配合皎漂港和中緬鐵路建設為條件,換取了中方發動自己的影響力,說服了果敢同盟軍與緬軍停火。
中國還在邊境舉行了大演習,震懾德昂軍和克欽獨立軍。
靠著中國的幫忙,緬軍才在今年稍微緩過來一些,得以把兵力從撣邦調到主要作戰方向,才慢慢奪取了戰場上的優勢。
比如,在北邊,緬軍死守八莫,把克欽軍打得傷亡慘重。
在若開邦那邊,緬軍也收復了大量失地。
還有一支緬軍已經打到了德昂軍控制的瑙丘,德昂軍已經快妥協了。
總的來說,形勢對敏昂萊是有利的,再給敏昂萊兩年時間,差不多就能平息內戰。
但萬萬沒想到,現在突然來了個大地震!
而且不偏不倚,剛好震在了緬族的核心區——曼德勒!
曼德勒是緬甸中部的鐵路樞紐,所有北方戰事現需要調撥的物資,都要從這裡往北運。
實皆省的銅礦和翡翠礦(緬甸軍政府的財源),需要從這裡往南運。
現在好了,曼德勒的鐵路樞紐被擰成了麻花,甚至連伊洛瓦底江上的阿瓦大橋都塌了。

這也就意味著緬甸軍政府根本沒法再有效向北部緬軍提供足夠後勤補給。
現在打仗就是打後勤,補給一斷,別說上緬甸的幾個師了,就算曼德勒的中部軍區司令部,都難以為繼了。
如果北邊民地武趁機發動反撲的話,缺糧少彈的北部緬軍可能面臨整體崩潰的局面。
到時候,緬甸政府沒準會徹底丟失上緬甸,只能龜縮到下緬甸與民地武南北而治了!
更可怕的是,因為交通斷絕,緬軍軍政府處於軍隊主力孤懸在外、內部空虛的局面,一時半會前線的部隊根本沒法調動。
如果神出鬼沒的PDF發動攻勢直插首都,緬甸軍政府就有覆滅的危險。
想當年果敢同盟軍一支小力量都敢試探進攻曼德勒,誰知道有沒有哪個PDF部隊想趁機建奇功?
其次,從政治上看,這次地震會極大影響緬甸軍政府的執政合法性。
這次地震,毫無疑問,是對緬甸軍政府的一個大考。
為啥?
因為就在地震前一天的3月27日,緬甸軍政府舉辦了緬甸國防軍建軍80週年閱兵儀式。
敏昂萊大將在檢閱地面受閱部隊的同時,宣佈了一個重要訊息:
預計在今年12月開始舉行多黨民主制大選!
說實話,敏昂萊之所以遭遇現在內外交困的局面,得位不正是很大一部分原因。
畢竟當年他政變的時候可是承諾半年就大選的。
現在呢?6個半年都過去了!
現在,民族團結政府NUG和民地武勾結在一起,已經佔據了全國一半的地盤。
緬甸軍政府無論是財力還是軍力,都已經撐不住這場內戰了,所以才出了個大選的主意。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敏昂萊認輸,而是維持權力的另一個手段罷了。
在敏昂萊的計劃中,先透過軍事打擊,壓縮民地武的控制區,然後利用NUG(緬族)和民地武之間的矛盾,來坐收漁利。
最後“合法”地贏得大選。
但是這次地震,打亂了敏昂萊的計劃。
既然是民主選舉,那肯定是誰能贏得民心,誰就能贏得選票。
所以,背後有美國支援的克欽獨立軍第一時間宣佈介入救災。
派遣攜帶攜帶衛星電話與液壓裝置進入災區,比軍方救援到的還早。
克欽獨立軍在霍馬林鎮設立臨時醫療站,並向國際社會傳遞災情影像,呼籲國際援助。
還有最擅長輿論戰和造勢的NUG。
透過Telegram頻道發起“公民救援”行動,不斷曝光軍政府救災不力的現狀。
某種程度上來說,軍政府這次表現得的確不太好。
地震發生5小時後,軍政府才釋出首份宣告,內容也乏善可陳,顯然對地震資訊的瞭解和掌控有很大不足。
隨後,對救災力量的調配上,效率也非常低。
地震救援的黃金72小時,眼看就要過去了!
3月29日上午,敏昂萊搭乘直升機抵達受災嚴重的曼德勒省視察地震災情,並要求當地加快搜索、救援和救濟行動。
但光命令,沒人沒物資,也沒法救災啊!
在NUG的造勢下,外網社交媒體上流傳著仰光醫院傷員躺在露天廣場、而敏昂萊穿著整潔衣服慰問的對比影片。
這種撕裂式的傳播,徹底點燃了民怨。
所以,最近這一個月非常關鍵。
如果敏昂萊能調集全部力量參與救災,自己的政權可能還有救。
如果再像過去那樣拉胯,那12月份也別大選了,直接認輸流亡算了。
第三,從文化上來看,這次地震可能導致敏昂萊政權在意識形態的潰敗。
咱們都知道,緬甸是以佛教意識形態立國。
緬甸憲法就規定,緬甸是以緬族為主體,以佛教為國教的國家。
之所以這樣寫,是因為緬甸歷經千年,九成民眾信奉小乘佛教。
堅守正統,賦予緬族人獨特優越感,這是大緬族主義的深層心理基礎,也是緬甸軍政府打壓少數民族的“心理合法性”來源。
所以,作為代表緬族基本盤的軍政府,哪怕再窮,也要扶持佛教。
每年支出預算中不少於5%的款項作為對佛教事業的財政援助。
即便在內戰最激烈時,敏昂萊仍耗費巨資在內比都修建99米高的巨型佛像。
但是,扶持宗教的好處是可以拉攏人心,但壞處就是容易遭遇反噬。
在地震中,曼德勒的Ma Soe Yane佛寺坍塌、因瓦古城黃寺化為廢墟。
這些被視為“國運象徵”的宗教建築倒塌,再加上NUG的推波助瀾,“敏昂萊暴政遭天譴”的訊息不脛而走。
說起來也不怨老百姓瞎想,3月27日閱兵,3月28日就地震了,這也太巧了!
不是天譴是什麼?
要知道,緬甸也屬於中華文化圈輻射的一部分,中國的“天人感應”理論,在緬甸也有不少人相信。
當年,董仲舒提出,“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害以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警懼之,尚不知變,而傷敗乃至。”
所以在此後的兩千年,哪怕帝王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在發生重大火災等災害後,也要釋出“罪己詔”,檢討自己的言行。
那麼問題來了,緬甸這次遭遇這麼大的地震,是不是敏昂萊導致的?敏昂萊應不應該下臺?
雖然這屬於迷信,但對於信教的老百姓乃至軍隊來說,毫無疑問會進一步加劇信仰體系的崩塌。
更嚴重的是軍隊。
本身緬甸軍隊薪資就少,而且最近一直欠發,地震後的補給中斷更讓軍隊陷入普遍飢餓狀態。
如果PDF和NUG再大肆宣揚“天譴論”,那緬甸軍隊還有沒有心思作戰?
如果敏昂萊忽視這個問題的話,恐怕緬軍倒戈也不是不可能。
第四,從外交上看,這次地震給了美國滲透的好機會。
地震後,孤立無援的緬甸軍政府罕見地請求了國際社會提供幫助。
對此,中國的動作非常快,地震13分鐘內啟動應急響應。
東航MU9003航班搭載37名救援隊員和5噸物資,於29日清晨抵達仰光,成為首支抵緬的國際救援隊。
此外,中國還提供了1億元的救災資金。
雲南邊境儲備的234頂帳篷、3330張摺疊床迅速調撥,還有數支地方救援隊和民間救援隊奔赴緬甸。
這更體現了應對災難的中國速度。
但問題在於,僅靠中國自己,是不夠的。
目前,不僅聯合國已經提供了援助物資,就連一直縮減預算的美國,也宣佈要提供援助和救援。
那麼,以美國人的作風,是絕對不會放過在這次地震中渾水摸魚的。
比如,藉著援助物資的藉口,向克欽獨立軍和NUG提供更多的物資、器材乃至武器裝備。
甚至在救援地點的選擇上,也一定會傾向深入軍政府的基本盤統治區。
原來這些地區針插不僅水潑不進,現在總算有了名正言順的理由進入了。
對此,緬甸軍政府很頭疼。
不讓他們來吧?會被扣上一個阻撓救災的帽子,丟失人心。
讓他們來吧?誰知道美國人來了之後會幹什麼事情?
本身緬甸已經夠亂了,再把美國人放進來,還有沒有好了?
3 中國的應對
說實話,中國之所以下這麼大力氣去緬甸救災,主要也是因為這次地震,對中國的影響也非常巨大。
這種影響,並不只是地震波波及了中國,更關鍵的是其引發的政治地震,可能影響中國的西南戰略。
首先就是民地武趁勢翻盤。
其實對中國來說,中國對緬甸的想法很簡單:
第一,西南你要給我搞個出海口;
第二,不能反著來,西南方向有個印度已經夠糟心了,絕對不能再增加一個緬甸;
第三,你要穩定,不要影響我做生意。
這才是中國對緬甸一切工作的出發點。
在這個出發點的指導下,無論是受美國遙控指揮的NUG,還是緬北那幫只知道搞電詐的民地武都靠不住。
所以中國只能支援敏昂萊。
你看,並不是中國喜歡緬甸軍政府,主要是別無選擇。
這也是為什麼中國費了那麼大力氣,說服緬北民地武與緬甸政府軍停戰的原因。
可是現在呢?
地震一來,局勢劇烈變化。
緬甸軍政府遭受重創,北部民地武卻基本完好無損,雙方實力對比必然會產生變化。
過去,中國能壓住民地武的野心,現在嘛,可就不好說了。
哪怕現在,NUG已經明確表示將重新審查中緬油氣管道條款,並要求中方支付“歷史環境補償費”;
克欽獨立軍也公開要求重新談判中緬油氣管道過境費;
德昂軍則在中緬邊境設立“特區海關”,對跨境貨物徵收5%“安全稅”。
那麼,一旦民地武趁亂席捲上緬甸,使得地方武裝獲得前所未有的議價權,就會給中國帶來很大麻煩。
過去中國和緬甸軍政府一家打交道就行,現在要跟無數個勢力打交道,他們也必然提出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要求。
那麼中國怎麼辦?難道還真要出兵打嗎?
第二,敏昂萊可能扛不住巨大壓力,選擇下臺。
說實話,政變以來,敏昂萊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權力,但也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內戰極大消耗了緬甸的國力。
為了籌集軍費,緬甸軍政府又不得不濫發鈔票,導致嚴重通脹。
根據緬甸自己的資料,緬甸外債佔GDP比例已經從2020年的12%飆升至41%。
2024-2025財年,緬甸平均通貨膨脹率將達到13.65%。
但事實上,物價早已經翻倍了,民怨沸騰。
這也是很多老百姓轉而投靠PDF的原因之一。
不僅經濟面臨崩潰,緬甸內部也不穩定。
去年,緬甸軍政府突然宣佈抓捕東北軍區司令吞吞敏准將,莫喬圖准將、55師師長佐妙溫、第12旅旅長昂佐林、第14旅旅長埃敏烏、第16野戰旅旅長哆興烏等人。
雖然理由是作戰不力,但外界紛紛猜測,這和他們密謀與中部軍區司令基凱少將聯合發動政變有關。
雖然政變並沒有發生,但足以說明緬甸軍政府並不是鐵板一塊,敏昂萊的統治也並不穩固。
內憂外患之下,敏昂萊不得不尋求外國幫助,在去年年底訪問了中國,拿到了不少好處。
不過,敏昂萊這個人三心二意。
一邊用港口鐵路吊著大國胃口,另一邊轉頭又跟俄羅斯籤軍火協議。
緬甸窮得叮噹響,哪來的外匯買武器?
根據初步協議,是讓俄羅斯投資在緬甸搞核電站,用核電站的盈利來支付軍火貨款。
這真是一個智障的操作。
緬甸有著很豐富的水資源,完全可以依靠水力發電。
而且中緬關係還不錯,我們完全可以對口支援水利發電技術。
為啥不讓中國幫忙搞水電站,而是把俄羅斯勢力引進來搞核電站呢?
顯然,敏昂萊只是想平衡中國在緬甸的影響力而已。
這樣既能給自己續命,還不至於讓中國一家獨大。
但現在這麼一個大地震,恐怕就算敏昂萊同意,緬甸老百姓也不敢建核電站了!
前文說了,無論是曼德勒還是內比都,都在實皆斷裂帶上。
只要建核電站,肯定要在城市附近。
萬一幾年之後核電站建設好了,再地震,那麼就是一個巨大的核洩漏事故。
所以,這次地震之後,核電站專案肯定是完蛋了。
再加上美俄關係回暖,緬甸在俄羅斯眼中的價值大大減小。
中國又專注於和緬甸的經濟和基建和做,對緬甸的軍火需求響應並不是那麼熱切。
這樣一來,敏昂萊辛苦找來的外援也會大打折扣,政權陷入難以為繼的窘境。
這時候,如果NUG再做個政治讓步,表示既往不咎的話,那敏昂萊可能真的會放棄權力。
此前宣佈的12月大選,沒準就是敏昂萊的投石問路。
但這樣一來,中國前期在敏昂萊身上投入的資源不就前功盡棄了麼?
如果親美NUG重新掌權,中國的西南戰略也基本上就廢了。
第三,難民潮。
長久以來,中國人都習慣了中國救災的高效率,但問題在於,並不是所有國家都擁有中國這樣的效率。
哪怕像日本這樣的發達國家,地震後幾個月災民仍然衣食無著,那麼緬甸又能如何?
敏昂萊政府的救災時間只有一個半月。
一旦進入五月,緬甸將迎來長達五個月的雨季。
如果災民無法得到有效安置,那大概50萬平方公里的區域就是人間煉獄。

別忘了,大災之後必有大疫,潮溼的雨季也為疫病滋生提供了完美條件。
一旦疫病蔓延開,周邊的人群本能就是逃難,往哪裡逃呢?
周邊具有良好衛生條件的國家能有誰?
只有中國!
屆時,中國就會面臨洶湧的難民潮,邊境上那道鐵絲網,是根本攔不住難民的。
難道你真要拿機槍掃射難民麼?
所以,對於這些地震帶來的地緣風險,中國一開始就必須高度警惕,做出應對。
一方面,全力支援緬甸抗震救災,樹立中國的良好形象。
中國這次救援緬甸,網上很多人都在抱怨,緬甸人搞電詐,幹嘛去救?
說實話,這顯然是對緬甸不太瞭解。
首先,搞電詐的以地方軍閥為主,緬甸軍政府控制區反而沒太多電詐。
其次,電詐園區的建築質量相對來說普遍較好,大機率不會受很大損失。
相反卻可以利用地震帶來的困境招攬更多電詐人員。
如果緬甸軍政府垮了,各路民地武打來打去的話,無論是邊境安全還是難民問題,對中國都是一個頭疼的事情。
中國西南出海口戰略,還少不了緬甸的配合。
所以,救緬甸就是救中國,救災也是展現中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的好機會。
另一方面,中國也有必要便宜行事。
在過去,中國一直強調尊重他國主權,不干涉內政什麼的。
但問題在於,現在緬甸內政,緬甸軍政府已經管不好了!
難道中國要眼睜睜看著局面崩壞,然後花費幾倍乃至幾十倍的資源去彌補嗎?
所以,不等局面崩壞,中國其實就可以提前介入。
比如,曼德勒周圍的緬北地區生活著大量華人,曼德勒省有至少30萬華人。
中國完全可以以救助同胞的名義,深度入局,在震後災區建立一定的救援指揮體系。
這樣,一方面可以在緬甸北部形成一個緩衝區,把難民潮消除在萌芽狀態,減輕中國邊境壓力。
另一方面,也是拿到一張對付敏昂萊軍政府的籌碼。
敏昂萊想拿回曼德勒,不是不可以,不過那就必須專心和中國合作,不能再三心二意更不能想著向西方妥協了。
注意,中國的行動,並不是趁火打劫,而是人道主義的光輝閃耀。
2008年汶川地震之後,中國發生了國家救災動員體系的全面升級。
這次緬甸地震,或許也會倒逼出中國更為成熟的海外利益保護機制。
對中國來說,真正的政治智慧,從來不是隻關注地殼運動,而是將震後的廢墟,重塑為有利於國家發展的更穩固的地基。


閱讀全文,歡迎掃下方二維碼,訂閱貓哥的知識星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