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紅柿打滷麵、拌麵、湯麵……這些大多數中國家庭都會做的普通菜餚,近年來在美國吸引當地人紛紛排隊品嚐,很多粉絲成為常客。這些家常的中國味道,為何會受到美國民眾青睞?
一個名叫“君子食堂”的地方提供了一種答案。2015年,一群耶魯大學的中國留學生打造了這個新的中式休閒快餐品牌。10年來,君子食堂在美國市場站穩腳跟,受到當地消費者特別是年輕一代歡迎。

中國家常味道紐約受追捧
美國紐約,眾多摩天大樓勾勒出的天際線下,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熔爐,也是一個彙集世界風味的美食熱門地。
在哥倫比亞大學附近,分佈著中國、韓國、法國、義大利等多國風味的餐飲門店。在眾多門店中,有一家餐廳顯得有些不同,它沒有華麗的裝飾,大門上寫著簡潔的白色字型——“junzi君子食堂”。午餐時間,附近寫字樓、大學裡忙碌了一上午的人們陸續走進這裡,享用一份來自中國的家常味道。

君子食堂
來自中國大連的留學生小陳是君子食堂的常客。一碗西紅柿雞蛋打滷麵是她的最愛。當她選好菜、下單,只見工作人員將提前料理過的刀削麵在沸水中焯水,三五秒鐘後迅速盛出,淋上香濃的西紅柿雞蛋滷,攪拌均勻,加入各種配菜,再撒上一把嫩綠的香菜,一份香味撲鼻的西紅柿雞蛋打滷麵便做好了。
“我第一次吃的時候眼淚都快掉下來了,它的味道特別像小時候姥姥給我做的麵條。”小陳說,打滷麵可以根據口味選擇蔬菜,四季時節不同,菜品也不同,還有好喝的茶飲,“味道家常、上菜速度快、菜品新鮮健康,是我選擇這家餐廳的重要原因”。
別小看這碗西紅柿雞蛋打滷麵。它在當地一年曾賣出近19萬份,平均每天約賣出520份。《紐約時報》《福布斯》等多家美國媒體點贊,還曾入選年度“紐約最佳美食”。
“打滷麵是我們店一個標誌性菜品。大多數中國家庭都會吃西紅柿打滷麵,幾乎每個中國媽媽都會做西紅柿雞蛋滷,花10到15分鐘就能做成,非常快。”君子食堂聯合創始人之一趙勇說。
在店面設計上,君子食堂採用原色木材、金屬原色,搭配整潔線條、充滿個性的藝術畫作,體現出現代、簡潔的裝修風格。其設計師是當時紐約貝聿銘工作室的員工張旭輝。他對於現代主義建築設計的理解與君子食堂“真誠、好奇心、共情”的願景十分契合,其設計的門店快速被當地消費者接受,還獲得了當年美國室內設計雜誌和紐約設計周最佳餐廳設計獎提名。
“現在用餐的食客70%是美國人,30%為亞裔,一些粉絲甚至一週幾次來光顧。”君子食堂聯合創始人之一張琬婷說。

用標準化方式做中餐
一份中國的家常味道,為什麼在美國這麼受歡迎?“我們的菜品味道家常,但我們團隊所有商業執行和決策的背後都是基於科學化的管理模式。”趙勇這樣總結成功的秘訣。
2015年,這群愛做飯的耶魯大學中國留學生,抱著在美國也能吃到中國家常菜的想法,在耶魯大學創業創新基金支援下開辦了君子食堂首個門店。
快速是君子食堂的第一個特點。他們透過對美國人飲食習慣分析,與當地民俗融合,採用了流行的流水線視窗點餐方式。顧客可自主選擇面前的食材,食物在點餐時同步製作完成,全程不超過1分鐘。“我們借鑑美國休閒快餐的模式,把拌麵、蓋飯、湯麵等中餐放在一個組裝線上,使用烤箱和炒菜機做菜,確保了上菜速度。”張琬婷說。
君子食堂的另一個特點是味道。趙勇說,團隊希望找到合適的中國菜品,既符合外國人口味,又要便於製作。為了繞過只有中國人才能做中餐的難點,團隊做了很多實驗。比如,在裝置和熱源選擇上,避免使用講究火候的炒鍋,而是採用美國人熟悉的蒸烤一體機和從中國引進的自動炒菜機,將火候控制轉化為可量化的溫度、時間引數。在菜品上,避免使用需要仰仗廚師手藝的菜,而是研發醬牛肉、醬豬肘、炸醬麵、紅燒獅子頭等流水線作業配方。
流程化研發的一個好處是便於形成嚴格、細緻的標準化體系。張琬婷介紹,由於員工大多來自美國當地,團隊提供的指導菜譜中,從糖、鹽的比例,西紅柿、雞蛋的尺寸,到選用的調料品牌和使用的容器,都會有詳細說明,確保每一份打滷麵味道都非常接近。“透過這種方式,君子食堂運營模式具備了高度可複製性,當地員工並不需要對廚藝烹飪有很深刻的理解,經過一段時間培訓就可以穩定出餐,實現了一種標準化的中餐模式落地推廣。”她說。

用美食搭起溝通的橋
自19世紀中期以來,中餐已成為美國最普及的餐飲之一,中餐館數量達數萬家。隨著趙勇、張琬婷等年輕一代中國創業者投身海外中餐行業,走進美國社會,一種更新、更現代的中國餐飲文化與當地民俗文化正在實現相互融合。
近年來,人們對休閒快餐的需求越來越大。在美國,墨西哥菜、義大利菜、中東菜等都出現了知名的休閒快餐品牌,君子食堂正是瞄準了在休閒快餐市場打造一個現代中餐品牌。“中國人覺得這裡的味道非常正宗,美國人特別喜歡我們菜品的健康。我們將美國現代快餐的形式和傳承的中國家常味道結合起來,逐步將中國現代餐飲文化和生活方式推廣到美國和其他國家。”趙勇說。
“以前,在很多美國人認知裡,美式中餐就是中餐。”張琬婷介紹,團隊曾做過測試,發現美國客人進入中餐廳後可以不看選單,直接下單點菜。像春捲、芥蘭雞、蛋花湯這些菜,他們認為,只要是中餐廳就一定會有這些菜,“但其實我們還有更豐富的、體現中國現代餐飲文化的菜品”。
基於當地消費者對中餐的認知習慣,近年來團隊在繼續打造君子食堂品牌的同時,推出二線品牌好日子中餐廳,透過收購當地一些中餐廳,進行菜品、裝置和品牌的現代化改造。來自山東的廚師王志海,移民加拿大後自己做過廚師、開過餐館。加盟好日子餐廳後,他將主要精力用在菜品改良上。“比如麻婆豆腐,為了照顧當地人口味,我進行了減麻、減辣、加點甜味的調整;為了方便美國員工掌握,我改用烤盤烹製。”如今,好日子餐廳菜品以西蘭花炒雞片等傳統菜品為主,融入小籠包、麻辣香鍋等被美國人逐漸接受的新式中餐,還推出珍珠奶茶、湖南小炒肉等新菜品。
目前,君子食堂團隊約100人,其中管理團隊7人,門店8家,員工基本為美國當地人和其他族裔。在運營中,這樣的人員組合出現了一些奇妙的“化學反應”。由於管理人員多為耶魯大學“學霸”,他們的管理方式更像是一種研究過程。“我們每一個新的選址都會進行完整的人口分析,研發和操作都會進行完整的成本分析等一套資料分析。”張琬婷說。
員工安東尼來自美國,他對中國大廚像跳舞般的顛鍋控火技巧驚歎不已。“我對中餐製作過程很感興趣,但以前覺得這個過程太專業了,而我的同事來自各個族裔,大家經常需要使用兩三種語言交流。對我來說,這是一個瞭解中國文化的視窗,大家一起討論製作中餐的過程非常有趣。”
未來,團隊準備在美國將君子食堂開到200家,好日子餐廳開到3000—5000家。“食物是文化的載體,是連線中美兩國文化、溝通兩國人民情感的媒介之一。”趙勇說,希望透過君子食堂,讓更多美國消費者認識一個更現代的中餐文化品牌;同時也讓更多美國民眾對中國飲食文化、中國文化產生更濃厚興趣,促進中美民心相通。
來源 :海外網

今日文章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