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按即可參與👆
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作者:進入擊球區
來源:雪球
黃金當下可謂熾手可熱。 我也不免來湊一腳, 索性對此有一些興趣。 黃金的投資需要解決的基本問題是?
1.黃金的價值在於? ( 換句話說, 黃金的價格為什麼持續上漲? )
2.能持續嗎?
首先來回答第一個問題:
問: 黃金的價值在於?
答: 黃金是現代全球的儲備資產。
問: 那麼什麼是儲備資產?
答: 儲備資產是指一國貨幣當局為了平衡國際收支、 干預外匯市場、 維持本國貨幣匯率穩定以及應對各種緊急支付等情況而持有的各類資產。
1.貨幣黃金: 也就是各國官方所持有的黃金儲備, 其作為一種具有內在價值、 被全球廣泛認可且穩定性高的資產, 是儲備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美國、 德國等眾多國家的央行都儲備有大量黃金, 在關鍵時刻能發揮重要作用。
2.特別提款權: 這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創設的一種儲備資產和記賬單位, 它依據成員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的份額進行分配, 成員國可在一定條件下使用特別提款權向其他成員國換取外匯等, 用於平衡國際收支等用途。
3.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 指成員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普通資金賬戶中可自由提取和使用的資產, 它體現了成員國在該組織內擁有的儲備資源情況, 可用於滿足短期資金需求等。
4.外匯儲備: 這是儲備資產中佔比較大且最為常見的部分, 主要是由各國貨幣當局持有的外國貨幣及其資產, 像美元、 歐元、 日元等國際主要貨幣及其相關的有價證券等, 能用於對外支付、 干預外匯市場穩定匯率等操作。
這裡面就看第一個就好, 通俗的講, 就是關鍵時刻的維穩工具, 定心丸, 你看, 我家還有超多的國際認可的餘錢, 如果貨幣貶值什麼的, 不值錢了, 黃金都認的吧。
黃金能夠成為儲備資產由於以下幾個原因:
價值穩定性
物理化學特性穩定: 黃金具有良好的化學穩定性, 不易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不會像其他金屬那樣容易生鏽、 腐蝕或變質, 這使其能長久地保持自身的形態和性質, 從而保障了其價值在長時間內的相對穩定。 例如, 即使歷經漫長歲月, 存放的黃金依然可以維持原有的品質和價值。
內在價值堅實: 其本身蘊含著實實在在的價值, 不依賴於任何單一國家或機構的信用背書。 與紙幣等信用貨幣不同, 紙幣的價值依託於發行國的經濟實力、 貨幣政策等諸多因素, 而黃金自身就具備被廣泛認可的價值, 無論國際經濟形勢如何變幻, 它都保有一定的購買力, 這使得各國將其作為儲備資產來穩定自身財富規模。
全球通用性
國際認可廣泛: 在世界範圍內, 黃金被各個國家普遍承認和接受, 不存在因國家間貿易政策、 國際關係變化而出現不被認可的情況。 無論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 在進行國際貿易、 國際結算或者應對國際債務等事務時, 黃金都可以作為一種有效的支付手段, 在必要時刻發揮關鍵作用。
跨越貨幣體系: 在不同的貨幣體系更迭過程中, 比如從金本位制到如今的信用貨幣體系, 黃金始終保持著其作為重要儲備資產的地位。 即使當前主流是信用貨幣流通, 但黃金依然能在國際金融市場中作為一種通用的 “ 硬通貨” , 不受特定貨幣興衰的影響, 可隨時用於兌換貨幣或直接參與交易。
避險功能突出
應對經濟危機: 當全球出現經濟衰退、 金融危機等動盪情況時, 如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 金融市場上各類資產價格大幅下跌, 股票市場暴跌、 債券收益不穩定等, 而黃金卻因其避險屬性凸顯, 價格往往會逆勢上揚, 成為投資者競相追逐的物件。 各國央行持有黃金儲備, 就能在類似危機時刻穩定本國的金融體系和經濟形勢, 避免資產過度縮水。
應對匯率波動: 匯率會因國際貿易收支、 各國貨幣政策等多種因素頻繁變動, 而黃金儲備可以幫助一個國家調節自身貨幣的匯率。 當本國貨幣面臨貶值壓力時, 透過在國際市場上動用黃金儲備進行適當操作, 能夠增強本國貨幣在國際上的信譽和價值, 起到穩定匯率、 維持國際收支平衡的作用。
歷史傳承與傳統觀念影響
長期的儲備傳統: 從歷史上看, 長久以來黃金就一直扮演著財富儲存和重要儲備資產的角色, 從古至今, 各個國家都有儲備黃金的習慣。 這種歷史傳承下來的做法使得現代各國依然重視黃金在儲備資產中的地位, 並且在構建自身儲備體系時, 自然而然地將黃金納入其中。
民眾認知與信任基礎: 不僅在國家層面, 在普通民眾的認知裡, 黃金也代表著珍貴、 穩定、 可靠的財富象徵。 這種深入人心的觀念也從側面影響著國家對黃金儲備資產的重視, 因為它契合了大眾對於財富安全和穩定的期望, 更易於被整個社會所接受和認可。
通俗的講: 一是黃金的物理特性, 穩定, 稀缺( 貨幣天然是金銀) ; 二是長久以來形成的認知, 都認黃金。
所以第一個問題解決了: 一句話: 亂世黃金。 尤其是美元信用體系在這種令大家都擔憂的情況下。 這感覺就像是坐在一個火藥庫上, 手裡拿著一根著火的火柴從裡面經過。
下面就要回到一個點: 美元信用體系是否足夠強大? 那要看美元信用體系的構成是什麼了?
一、 歷史協議與國際體系奠基
1.佈雷頓森林體系( 1944年)
二戰後, 美元透過該體系與黃金掛鉤( 1盎司黃金=35美元) , 成為全球貿易和資本流動的核心貨幣。 儘管1971年美元與黃金脫鉤, 但其主導地位因路徑依賴和既有網路效應得以延續。
2.石油美元協議( 1970年代)
美元與黃金脫鉤後, 美國透過與沙特等產油國達成協議, 要求石油以美元結算, 形成“ 石油美元” 迴圈: 石油出口國賺取美元后迴流美國金融市場購買國債等資產, 鞏固了美元在大宗商品交易中的壟斷地位。
二、 經濟實力與金融市場優勢
1.全球最大經濟體與開放市場
美國GDP佔全球約1/4, 擁有全球最大、 最開放的債券和股票市場, 吸引國際資本持續流入。 標普500等資產的長期收益率( 過去50年年化10%) 增強了美元資產的吸引力。
2.流動性壟斷與避險屬性
美元佔全球外匯儲備的58%、 國際貿易結算的40%, 其深度和廣度賦予其無可替代的流動性。 美聯儲透過美元互換機制為全球提供緊急流動性, 進一步強化其“ 避風港” 地位。
三、 政治與軍事霸權支撐
1.地緣政治影響力
美國透過軍事存在( 如保護沙特王室) 、 外交制裁( 限制他國使用非美元交易) 及馬歇爾計劃等, 推動美元滲透全球經濟體系。
2.金融基礎設施控制
美元主導SWIFT支付系統, 並透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 世界銀行等機構維護其金融規則制定權。
四、 信用與價格雙“ 錨” 機制
1.信用錨: 美國國債
美債被視為“ 無風險資產” , 全球央行和投資者持有超8.67萬億美元美債( 截至2024年9月) , 構成美元信用的核心背書。
2.價格錨: 美元指數
美元透過歐元、 日元等六種貨幣加權形成的美元指數保持對外定價穩定, 長期波動率低( 1973年以來僅貶值約2%) , 增強了國際投資者對美元資產的信心。
五、 網路效應與制度慣性
1.路徑依賴與轉換成本
全球貿易、 大宗商品定價及金融交易長期依賴美元, 形成類似“ 微信生態” 的網路效應, 各國切換貨幣體系的成本極高。
2.制度信任慣性
儘管面臨債務膨脹( 2024財年聯邦債務達1.9萬億美元) 和數字貨幣挑戰, 但市場對美國法律體系、 透明監管的信任短期內難以被替代。
從這一點, 其實很清晰, 美元信用體系的強大, 本身是全方位的。 若美元信用體系崩潰, 註定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就如同他最初建立的過程是一樣的, 各國心中最信任的是誰? 誰就是下一個信用貨幣體系的主導者。 這個和上海灘當年的霸主黃金榮所遭遇的跌霸一樣, 老大不行了, 換新老大也是一個過程, 尤其是美元信用貨幣體系本身是由一個本身追求全方位強大的美國作為信用保底的。 這裡面, 我想說的還是長期綜合實力中樞, 也就是用衡量企業一樣, 去衡量各國的長期綜合實力, 你認為哪一個國家最終會成為長期綜合實力中樞遠超其他國家的存在?
從目前的情況看, 答案不言而喻, 就倆。 學霸和學霸的追趕, 就是互抄作業的過程, 邊走邊看了。 科技是一個科目, 經濟是一個科目, 金融是一個科目, 軍事是一個科目, 文化是一個科目, 政治是一個科目。 來吧! 這個事兒就看你我的認知了。 我的看法很簡單, 未來註定拼的是一個主流價值觀, 無論在誰, 都需要解決這個問題, 這應該也是全球人類共同體提出的原因。
棋手已就位, 目前棋局已在半程。 經濟暫時比完了一場, 科技還在比, 金融正在比, 軍事還沒大張旗鼓的比( 但輻射範圍開始有點兒微妙變化) , 文化一直在比, 政治近些年開始比。
咱們回到黃金, 否則該被說, 談黃金, 扯那麼多幹嘛? 沒辦法, 從這個角度看, 黃金其實是美元信用體系的補充, 美元信用體系越差, 黃金越嗨!
黃金本身不產生價值, 但本身具備避險價值, 是信用貨幣的替代和補充, 所以黃金的事, 其實也很明瞭, 美元信用體系的走勢, 大機率決定了作為補充品的黃金的走勢。
這就是第2個問題的答案: 能持續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就留在各位心裡了。

雪球三分法是雪球基於“長期投資+資產配置”推出的基金配置理念,透過資產分散、市場分散、時機分散這三大分散進行基金長期投資,從而實現投資收益來源多元化和風險分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