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雖具神話性,但是仍屬世俗,不敬神明;
電影雖具世俗性,但是野心勃勃:它不惜一切追求神話化。”
——伊芙特·皮洛《世俗神話:電影的野性思維》
2025年高開高走的春節檔,讓我想起了《世俗神話》導論中的這句話。
自2013年《西遊降魔篇》開創中國電影“春節檔”票房冠軍,這一闔家團圓的檔期就被剝離出“賀歲檔”成為獨立檔期,在每年電影票房市場中佔領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截至2025年2月7日上午,《哪吒之魔童鬧海》票房已超63億元,登頂中國影史票房榜。在其猛烈“虹吸效應”下,春節觀影人次超1.87億,過95億的總票房也重新整理多項影史紀錄,極大提振了2025年中國電影市場。
為何今年春節檔有如此強大 的市場反應?為何國人的觀影熱情如此高漲?通觀今年6部上映影片,也許我們可以從題材和製作共性上找到一些答案。

抓住IP的“救命稻草”
YIQIYINGCHUANG
今年的春節檔與往年最大的不同是,上映影片無一例外都是“IP電影”。
《哪吒之魔童鬧海》《封神:戰火西岐》都改編自古典著作《封神演義》,也分別是同名系列的第二部續作。
《唐探1900》和《熊出沒:重啟未來》分屬“唐探”、“熊出沒”原創IP,已穩定產出十年之久。
《射鵰英雄傳俠之大者》來自金庸原著,同名影視改編作品已影響了幾代人。
《蛟龍行動》延續《紅海行動》,在同一導演指導下,仍在講述主旋律軍事題材故事。
如此罕見的“IP大戰”,與2024年蕭條的電影市場高度相關。
2024年,中國電影總票房為425億元,春節檔80億元,佔比18.8%。據“燈塔研究院”調查資料,2024年“只去1次電影院”的觀眾上升至57%。也就是說,許多觀眾一年中僅有一次走進電影院的機會,可能就給了春節檔。
在投資和回報越來越不確定的預期下,各大電影集團將一年中最重要的時機都壓在了春節檔;而這一時間上映什麼電影能夠起到投產比最優效果——已累積觀眾基礎的“IP電影”,就成了頭部影業集團的共同選擇。
不同型別之下的同一價值觀
YIQIYINGCHUANG
“IP電影”是可見的表象。春節檔各個影片看似分屬不同型別和系列,但細看它們的故事脈絡,核心價值觀也是趨同的。
《蛟龍行動》的主角目標是保衛國土安全。
《哪吒2》的主角目標是保衛陳塘關。
《射鵰》的主角目標是保衛襄陽城。
《封神2》的主角目標是保衛西岐。
《唐探1900》的主角目標是“救中國”。
故事無一例外落在“戰”和“守”。家園是最重要的,親人是最重要的,保護小家的“大家”也是最重要的。
“家國情懷”成了春節檔的最大公約數,引起觀眾共鳴——在這個舉家進入線下影院的時刻,要看一個怎樣的故事才能得到全年齡段、各個層次觀眾的喜愛?堅守中國傳統價值觀的講述無疑是最保險有效的選擇。

在《哪吒2》中,哪吒與父母,申公豹、申小豹兄弟,熬丙一大家子,他們都為各自家族守護。或許用不同的方式,申公豹像極了“小鎮做題家”一步一步腳踏實地跨越階層,哪吒與熬丙貴為“二代”,利用各自的天賦異稟和通天人脈,但他們的出發點和引起觀眾喜愛的點都是一致的:守護親人,守護家園。

《封神2》中,姬發從第一部揭竿而起的反叛者,蛻變為西岐城的守護者角色。如何在殷商大軍來襲時保護西岐人民的安全,成了他和姜子牙同盟的共同命題。這也貫穿整部電影的戰爭策略,相對激進的“攻”,被動的“守”成了英雄角色的使命。

而《唐探1900》中,相較“唐探”前作焦點落在各國探案(冒險),引入周潤發飾演的白軒齡一角,為整部電影增加了濃厚的家國情懷。白軒齡既是一位疼惜兒子的父親,也是華人命運共同體的代表,他的言談舉止指向保護自己家人的同時,也指向保護自己身後的國家和民族——唐人街各方勢力在白軒齡處彙集,華工後代、清廷官員、進步人士,他們的目標最終指向一處:“救中國”。

可以看到的是,儘管2025年春節檔電影披著不同的型別外殼,但各部大片在故事創作上都做了價值取捨,重新整理了情感指向。就連《射鵰英雄傳》主角郭靖的故事也捨棄了大眾習慣的部分,徐克沒有把重心放在郭靖習得“降龍十八掌”成為武林高手,而是取原著最後七章,展開一個民族英雄的故事。儘管這本就是金庸原著的結尾,但在新的時代語義下,如此改編也體現了創作者的價值選擇。

工業化水平的大比拼
YIQIYINGCHUANG
IP電影不會錯,家國情懷不會錯,今年的春節檔還疊加了一層保險:“量大管飽”不會錯。
今年6部電影,平均時長137分鐘,重新整理了檔期電影的時長紀錄。《射鵰》《蛟龍行動》最長,146分鐘;《封神2》《哪吒2》144分鐘,《唐探》136分鐘,都超過了2個小時。
如此長的時長必須以大場面、大製作填充。各方巨頭使出渾身解數,要讓觀眾看得過癮、看得爽、看得物有所值,也一致以高科技的戰爭場景提升口碑。

《哪吒2》從陳塘關打到海底煉獄,《封神2》從岐山深處打到西岐城“十絕陣”,《蛟龍行動》的深海潛艇亮出了高精尖的現代戰爭,《射鵰》重頭戲在蒙古大軍兵臨城下……不管是古戰場、現代戰場還是打通天地的仙魔戰場,春季檔對高度工業化的要求顯然提升了,目前交出的大片也證明了一件事:中國電影在工業化程序上達到了新的階段。我們可以看自己的大片,並且有如此多的選擇。

《哪吒2》歷經5年時間的打磨,總共1900多個特效鏡頭、10000多個特效元素,角色達到第一部的3倍……這背後是極大擴充的創作隊伍,從前期籌備、劇本創作、角色設計、場景搭建,到中期動畫製作、特效合成,再到後期剪輯、配音、調色等環節,實現了高度工業化,展現了國產動畫的技術實力。

《唐探1900》吸取前三部在外國拍攝的經驗,乾脆在中國復刻一個1900年的美國唐人街。100多年前的舊金山熱鬧街景在山東樂陵縣1:1重建,不僅還原了從街頭巷尾至戲院舞臺的諸多歷史細節,也為電影高效拍攝提供了堅實基礎。

無獨有偶,《蛟龍行動》全片採用IMAX攝影機拍攝,也1:1製造了長120米、寬11米、高16米的“龍鯨號”潛艇模型。《封神2》的西岐城也是實體打造,在《封神之路》紀錄片中,我們看到中國的能工巧匠和電影工作者們共同還原三千年前殷商古城的全過程。

不能忽視的還有《熊出沒》。這一國產動畫系列,早已穩穩走上了工業化之路。自2014年起,它以每年一部的速度,守在春節檔和觀眾見面。其背後製作公司“華強方特”內部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團隊化和工業化創作流程,策劃中心、編劇中心、臺本中心、美術中心、動畫中心等全套製作生產環節,保證了《熊出沒》的集體化創作。
而這一系列與科幻題材的緊密結合,也讓觀眾連年對比看到國產動畫在3D技術上的進步。每新出一部,特效升級都為故事大幅擴充套件廣度、深度提供可能性——“光頭強”早已不是那個只會砍樹的“光頭強”了,他能上天入地穿越時空,去無盡的多維空間冒險。

在這步調一致的氛圍之下,2025年春節檔的觀眾得到了幾乎一致的選擇——儘管各個電影型別有所不同,但在場面、核心價值上,它們都十分趨同,也共同形成了堅實的重工堡壘。
我們無需像前面幾年春節檔,擔心某部作品的題材不合長輩胃口、某些故事不適合與小孩共同觀看,2025年春節檔無一例外使用中國文化中最為普遍的文化符號——神話體系,或最為人所知的英雄角色,共同引發大眾的家國情懷。

當然,這樣的選擇可以為票房注入一劑猛藥,大幅提振行業信心,但它背後也隱藏著某些問題——即實際上我們能看的大片都會保守選擇講述相同的故事,未來,留給新人、原創、小製作的空間,在春節檔肯定不會太多了。
當《哪吒2》創新影史票房紀錄時,我想為其歡呼是眾望所歸,是大眾對國產電影崛起的期待。但我們同樣也需要正視這些大片面臨相似的問題:製作是大了、特效是多了,但在劇本打磨、角色塑造上,仍有許多改進的空間。
如果一味追求“大而全”、“閤家歡”、“零出錯”,這將真正動搖觀眾走進電影院的決心。畢竟,我們不想看到所有的大片都在講同一件事——如果不講這些,還可以有好的電影、高工業化的國產電影嗎?2025年,我們期待新的狠角色。


作者 | 李婧
自由撰稿人
排版 | Amethyst
「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豆瓣及網路,
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絡我們。」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豆瓣及網路,
更 多 課 程 介 紹 | 專 業 幹 貨 分 享
關 注 【 益 起 映 創 學 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