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記:短影片、高利貸與賽博拜佛

五一假期回老家鄉鎮待了幾天,那地方本來快要荒廢了,不過這幾年我們那一帶也在搞旅遊,搞的有聲有色,本來已經逃離的那些人這兩年每到節假日也經常回去,一些本來已經搬到縣城的五六十歲的人夏天也會鎮上避暑,這次就見到不少人,聊天過程中發現不少有意思的事,跟大家聊聊。
1、
我小時候鎮上人是很多的,從小學到初中都有,現在回去已經沒小孩了,主力是老人,年輕人幾乎都是帶編的,在鄉政府上班,國家電網在那邊有個電力樞紐,那裡邊的工作人員也在鎮上活動。
甚至已經沒有小鎮青年了,只有中年和老年。某音在老家那邊已經接近基礎設施的存在,很多中老年人幾乎只要是醒來,就開著直播,他們在那裡瞎嘮嗑的時候,直播也在繼續,一方面解悶,另一方面他們要搶福袋。
啥是福袋我也不太瞭解,大概就是免費領小禮品。但線上時間久了,老鄉們本來只想領福袋,但看到划算的東西也管不住自己的手,慢慢家裡到處都是在直播間買的東西,從紙巾到綠植再到菜刀碗筷,都從上邊買,而且都巨便宜。
可能有小夥伴納悶,他們的流量夠?
運營商在村裡有比較特別的套餐,他們流量費超級便宜,每個月百八十,流量幾乎無限。
而且他們現在極度熟練,意識很強,可能是對錢敏感的緣故,去縣城飯店都要搜一下有沒有團購券,甚至有些去大城市看孩子,機票也是在某音上買的。還有一些有養老金的時髦人已經把國內很多旅遊景點逛了個遍,也是從平臺上團了老年團的票到處溜達,非常便宜。
那有啥毛病沒?很多咱們從來沒見過的主播,在這種下沉市場混得風生水起,主要話題也是中老年人的最愛,迷信、反智、養生等話題非常密集,順便賣保健品。
小時候經常看到一群老頭坐在太陽下曬太陽,有一搭沒一搭閒聊,這次回去看到他們都開著直播,順便圍觀每一個路過的人。
另一個感觸是鄉鎮變小了,但同時也變大了。
變小是因為小時候覺得那地方很大,現在回去發現很快就能逛完,所有記憶裡的東西都變小了。但可能是因為家家有車的緣故,我們那一大片都連在了一起,小時候去趟縣城挺難得的事,現在發個訊息,一會兒就從縣城過來了。
然後發現以前的小夥伴都分佈在以我們鎮為圓心一兩百公里以內,他們也跟京城“貴婦圈”似的,形成幾個圈,每個圈都有一個核心人物,這個人一般混得比較好,大家儘管不住在一個地方,但一個電話就聚一起喝酒釣魚打麻將什麼的,或者十幾輛車組個車隊去內蒙甘肅或北京玩。感覺像是三分之一個省變成了一個大縣城。
2、
年輕人混成什麼樣,確實極度依賴父母,父母直接決定了大家的上限,這倒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意料之外,是因為我一直覺得,我們這代人在拼爹方面其實還好,拼爹的主要是晚一些出生的人。這次回去,才反應過來,這主要是我被北京那邊的情況給影響了。
我畢業之後就進了大廠,身邊的人幾乎都是透過考大學然後在北京上班,慢慢我就有點覺得,這是社會的常態。考大學,去大城市,上班,攢錢結婚生子。周圍的人都是這樣,慢慢就以為大家都這樣。
這次回到老家,感覺從一個次元掉到了另一個,或者說掉回了本來屬於我的那個次元。
在這個次元,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我是“85後”生人,我們那個時候,一年出生2500萬人,這些人當中,大學錄取了500萬左右。20%的錄取率乍一看還不錯,不過當時各個省會和地級市的錄取率要高很多,導致我們鄉鎮和縣城就低很多,可能不到10%,印象中我初中老師說咱們班60個人,能有六個考上大學就不錯了。絕大部分初中一畢業就不讀了,其他的可能去讀專科了。
也就是說,當時能透過讀大學離開老家,其實這才是少數,絕大部分人的路並不是這樣的,那他們發生了什麼呢?
最主要的決定因素就是父母。
這次回來,正好小學同學做了隔壁鎮的鎮長,假期他也回來了,沒少聊,把以前的人挨個問了下現狀。
我小時候那些人,每個班除了班級前幾名一直讀了下去,其他的都在初中之後就不念了,我們這邊去南方的不多,大部分都去陝西和內蒙,這倆地方發展的一般,所以這些年的經濟狂飆,老家那邊的人普遍都沒多少的受益。學歷不行,自己打拼,混出來的非常少。
但如果父母混的不錯,兒女們如果不太作,日子普遍過得還可以,而且普遍都跟“公家飯”有關。
比如我小時候關係還不錯的一個哥們,他家境不錯,也沒考上大學,專科畢業後去做村官,這幾年儘管也不是大富大貴,但是現在依舊很不錯了,因為其他幾個同樣考了專科的、父母卻幫不上忙,如今就不咋樣了。
比較離譜的是我的一個小夥伴,他連專科都沒考上,近二十年前家裡花了十來萬,給他找了個月入1000不到的工作,這事我一直覺得很離譜,你不吃不喝需要十年才能回本,這事到底有意義沒?
這次回去終於有了結果,確實有意義,因為從那以後,他就開始了一場非常漫長的爬升過程,如今也不是大富大貴,但確實已經完全不是當初那個樣了,在當地也是人人羨慕的角色。當初那十萬塊相當於給他買了張門票,後續也沒少投錢,整體效果還不錯。
這也決定了他們的觀念和大城市裡相差極大。
比如在老家那幾天正好是董小姐那事發酵的時期,吃飯的時候聊起來,他們幾個都很驚訝,最驚訝的是為啥大家這麼驚訝,難道這事不正常?當爹的有資源不給孩子用,難道給別人用? 
比較意外的是,一個幼時夥伴他去一個修車廠當學徒,後來娶了修車廠老闆的閨女,現在接收了那個盤子,順便還回收垃圾,做二手車,他們都感慨,這哥們應該是當初那一大批人當中混得非常可以的。
儘管有些混得不錯,有些一般,但是大家這些年好像心態都不錯,該吃吃,該玩玩,甚至覺得比待在大城市裡的還要舒服很多。
整體來講,混得最好的,就是那些能吃到體制飯的,還有一些自己吃不到,但他們的父母有退休金,他們也非常好。不過不管過得咋樣,幾乎家家都有車,只是價格問題。就跟美國人似的,人人都有愛好,盤串的,釣魚的,打麻將的,而且社交非常密集,比大城市的要密集的多。
3、
好幾個已經因為詐騙進去了。
整體來講,因為詐騙進去是很難的。
單純借了別人的錢不還,警察是不管的(本來就不是他們的職責範圍),你得去法院告他,法院判了你贏,然後可以把他的財產給執行了,但如果他名下沒啥資產,那就沒啥招了,幾乎不可能把他抓起來。
如果非要怪誰,那就怪你當初為啥會借錢給他,這也是為啥這兩年流傳著一句話:你借錢給別人的時候,一定要想清楚,如果對方不還,這錢對你影響到底大不大,如果影響很大就別借了,借出去的時候就做好對方不還的準備,你也拿他沒辦法。
老家那邊有不少人已經掉到了這個坑裡。
大家知道吧,做生意那幫人,他們長期負債經營,壓貨什麼的,都得借錢操作。但是他們一般不會去銀行,銀行主要是是貸款給有國企背景那些,這些小老闆們就得從周圍的人那裡借,這個利率是非常非常高的,咱們平常說“年化利率跌破了2%”,但是民間短期貸款經常月利率高達5%以上,10%都有,換算成年利率高達60-120%了,當然了,他們都是短期債,極少有一年的。
這利率聽著就挺嚇人,但是老家那地方,大家互相知根知底,只打個借條,然後就把錢借給當地的大哥,大哥壓貨、售賣、回款,再把大家的錢給還上,這種玩法已經持續了二三十年。
直到這些年,很多大哥紛紛暴雷,然後欠的錢就打水漂了,而且都是很親近的人。
至於怎麼暴雷的,原因也很複雜,有些是大哥被人給騙了,他也有很信任的人,對方給他介紹“大生意”,他投錢之後沒然後了。還有一部分是大哥自己用自己的眼光看中了大生意,剛開始還可以,等膽子大起來,一把賠光,一起賠光的,還有這些年大家對他的信任,已經借錢給他的那些人的錢。
出乎我意料的是,這些賠光並且欠了一屁股債的人,基本上還留在當地,乾點別的什麼活,房子什麼的肯定是沒了,別人找他要錢,總是說錢反正是要還的,只是現在還沒。
不過這種依舊不會做牢,真坐牢的,是那群立下合同,然後拿了別人錢去幹別的,法律程式上認定為詐騙。這種很少,但是確實也有,有個哥們不是我以前的同學,但之前認識,已經進去了。還有更神奇的,在當地的小賭坊裡放高利貸,也進去了,不過也是前些年的事。
反正大家看完這一段留意一些,儘量不要借錢,尤其不要投資當地大哥。
4、
不少人“出馬”了,包括我一個小學同學。
很多人不知道啥是“出馬”,就是算命。老家人對算命這事,是真剛需,我經常很納悶,你說小地方的人,幾十年的日子過得都差不多,成天算啥命?
後來跟我這個小學同學一起吃飯,他說那不是,越是窮,越渴望有所改變,但普通人是很怕風險的。
所以就有個很糾結的心態,希望生活有所改變,又生怕今年自己面臨的情況進一步惡化,花百八十塊錢,去算個命,儘管可能改變不了啥,但心態確實能好很多。
而且他還開了個新業務,這我是沒想到的。他考慮到大家沒法按時去拜佛,比如佛誕日、觀音文殊生日、佛成道日什麼的,類似五臺山這類地方堵得要死,你根本去不了,而且也不一定有時間。
又考慮到現在的網路這麼發達,於是想出來了“賽博拜佛”,也就是你給他錢(一般是五六百),他把你名字和生辰八字都寫在一張紙上,然後帶著這張紙去替你拜佛。
然後繼續帶著那張寫有你生辰八字的紙,去那些可以點火的廟裡燒元寶,順便全程直播。元寶是需要額外掏錢的,一袋子一兩百。我還納悶這貨平時專門在家折元寶?後來他說他是在某多多上買的,我去搜了下,一袋子大概五六塊。
當然了,我也是酒桌上才知道,五臺山是不讓虛擬代拜佛的,只是這事不太好管,大家不要學習他們。
喝了幾杯他又說其實也不是他想出來的,搞迷信這事,還得是沿海地區,他之前看短影片,普陀山和靈隱寺都有“代上香”和“代買串”業務,而且買了串之後還要“開光”和“過香”。不知道啥是“過香”?就是拿著串去香爐上順時針繞三圈。
他得到啟發後說幹就幹,窮算命,富燒香,他一個人把兩個業務都佔了,現在也在小地方屬於過得不錯的那批了。這兩年也有不少人想模仿他,不過他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入行早,攢了大量的關係,形成了一定的護城河。
尾聲:
跟他們聊天過程中,大家都有個感觸,說前些年這些小鎮一度都變得空空落落,大家都忙著在外邊打工賺錢,誰有功夫回這鳥不拉屎的地方。
這些年又人多了起來,主要也是發現到了中年,努力的價效比開始大幅下降,而且大家幾乎都找了一個自己的坑。小地方和大城市不一樣,很多時候你想忙都忙不起來,於是開始到處溜達,搞搞自己的愛好,他們的愛好基本上都是三件套,吃喝,麻將,還有釣魚。
不管咋樣,大家都覺得現在應該是最好的時候。這種“好”,不僅僅指的是有某多多上便宜東西,有車可以到處溜達,更關鍵的是一種心態,年輕時候正好攤上國家的上升期,總想發財,這兩年終於消停了,知道發不了財。知道了這一點反而生活好了很多,尤其是意識到自己的青春馬上要結束了,很快想溜達也溜達不動了,就該吃點好的輕鬆一些,頓時覺得天地寬。
全文完,評論功能沒恢復,暫時依舊沒法評論,喜歡請三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