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1000億產業基金投AI

本期導讀:

聚焦AI產業,杭州再出重磅舉措。

作者丨FOFWEEKLY

本期推薦閱讀5分鐘
年初以來,圍繞“杭州六小龍”引發的份額爭奪戰,引發各界廣泛熱議,杭州也再度出圈。
尤其是DeepSeek、宇樹等現象級技術的突破,讓市場真切感受到中國科技創新自信的強勢迴歸,市場的發展潛力也進一步推動行業對AI和機器人賽道的佈局熱情。
值得關注的是,近日杭州在人工智慧產業佈局上又推出一項重磅舉措,擬引導產業基金群撬動社會資本,投向人工智慧的產業基金規模超1000億元,還提出加快推進具身智慧行業應用中試。
1000億,投AI
聚焦AI產業,杭州再出重磅舉措。
據杭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網站訊息,日前,杭州市發改委同有關部門研究起草了《杭州市建設人工智慧產業發展高地實施方案(2025年版)(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實施方案》提出,目標到2025年,全市培育形成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基礎大模型2個,具有行業重大影響力的行業應用大模型25個以上。建立人工智慧概念驗證中心3家,培育人工智慧高新技術企業50家以上。全市投向人工智慧的產業基金組建規模突破1000億元。人工智慧在製造、醫療、金融、教育、消費、文創、科學、城市治理等領域的應用滲透度顯著提升,形成一批具有引領性、標誌性的“人工智慧+”高價值示範場景。
《實施方案》提到,要建設對標國際頂尖水平的開源社群。依託“魔搭”模型開源社群建設國際領先的人工智慧開源社群,匯聚國內外優質人才、機構、場景、資金,圍繞深度求索、通義千問等開源模型,研發開發框架、資料集、工具集、智慧體、軟體 應用等原創性技術產品,打造自主可控的AI開源技術生態。
在應用方面,《實施方案》還提出,加快推進具身智慧行業應用中試。謀劃推進國傢俱身智慧行業應用中試基地建設,打造人工智慧企業、機器人企業、行業應用企業等多元優勢主體共創發展的創新聯合體,強化大腦、小腦、本體等關鍵技術的研發、測試與驗證,推進人形機器人和具身智慧標準建設,加速“具身智慧+人形機器人”的軟硬體綜合整合方案在真實應用場景的規模化落地。
此外,《實施方案》對核心技術攻關、支援模型研發、支援開源技術研發等方面分擔提供分層級政策支援,其中支援基礎大模型研發,最高可獲5000萬元補助。
《實施方案》還提出加大人工智慧人才招引力度,大力引進人工智慧頂尖人才,給予連續三年頂格支援。其中對外籍高階專家給予每年最高60萬元年薪資助;對高層次留學回國人員創新創業專案給予最高500萬元資助,並開展 “FIND HZ” 行動吸引海外人才。
2025年開年以來,人工智慧、具身智慧賽道的行業熱度持續攀升,相關領域專案的市場關注度顯著提升。此前,創投圈投資人圍繞 “人形機器人” 的商業化路徑等核心議題也展開了激烈的討論,還引發一系列爭議。
但不可否認,AI、機器人賽道依然是今年最火的賽道之一。而伴隨著國家層面的高度重視,為人工智慧等未來產業的發展注入新動力。近期,國家級人工智慧基金已落地,規模600億。
工業和資訊化部規劃司副司長、國家人工智慧基金籌備組副組長張建華介紹稱:“基金將圍繞人工智慧全產業鏈開展投資佈局,覆蓋算力、演算法、資料和賦能應用等各環節。基金遵循行業發展規律,適度投早、投小、投前沿。國家人工智慧基金既有產業投資屬性,也有一定創業投資屬性”。
各地積極佈局未來產業
近兩年,市場對人工智慧領域的探討熱度持續升溫,資本端與產業端對相關賽道專案的關注度呈顯著上升趨勢。
據IT桔子資料顯示:近十年中國人工智慧行業一級市場融資整體規模從2015年的300.7億元擴張至2024年的1052.51億元,實現3.5倍增長。
隨著人工智慧、通用大模型的高速發展,AI對所有產業的衝擊愈發強烈,人工智慧及相關的數字經濟成為市場熱度最高的行業賽道之一,也是國家戰略部署的重心之一。各地陸續設立人工智慧相關基金或政策,尤其是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一線城市。
杉域資本近期釋出的《AI&數字經濟GP圖譜》指出:2024年AI&數字經濟行業總髮生融資1946起,從地域上來看北京市發生融資387起、廣東省融資360起、上海市融資274起、浙江省融資225起、江蘇省融資207起,長三角佔比39%、京津冀佔比21%、珠三角佔比18%。
頭部區域集聚效應顯著,形成以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為核心的產業集聚帶;此外,四川、安徽兩地依託成渝雙城經濟圈、合肥科學中心等戰略,吸引專案落地。
據我們觀察,行業對人工智慧等未來產業的發展信心持續增強,一眾頭部LP持續聚焦人工智慧領域GP。僅4月份,就有浙江、湖北、河南、四川、安徽、廣東等地相繼釋出母基金遴選GP公告,均將 “人工智慧” 納入核心投資方向。
而值得注意的是,日前浙江省科創母基金(三期)完成備案。據悉,浙江省科創母基金(三期)全面圍繞“315”科技創新體系,落實全省科技創新戰略,主要圍繞三大科創高地及未來產業,重點突出對“人工智慧+製造”、“人工智慧+能源”、“人工智慧+醫療”、“人工智慧+海洋”、“人工智慧+空天”、“人工智慧+新材料”等人工智慧相關產業領域,以及智慧物聯、生物醫藥、高階裝備、新材料和綠色能源五大產業生態圈進行投資。
此前,在母基金週刊舉辦的“2025中國產業資本峰會”上,不少嘉賓認為:“2025年極有可能成為中國創投的新起點。”
建發新興投資總經理蔡曉帆表示:“市場信心已然迴歸。事實上,從去年 9 月底開始,市場情緒便已觸底。” 在他看來,DeepSeek 的出現讓市場重拾科技自信,“2025 年將是中國創投的新起點,也會湧現新機遇,應以更飽滿的熱情擁抱這個新時代”。
越秀產業基金董事長、管理合夥人盧榮表示:“我覺得我們可以全面擁抱DeepSeek和AI,因為它們將帶來中國科技資產重估和投資邏輯正規化的變化。”
當前,國家與地方對人工智慧等領域的戰略佈局持續深化,正為產業發展注入全新增長動能。
結語
2025年,或許是創投行業的新起點,市場的復甦跡象愈發明顯。
隨著中國在前沿科技領域全球競爭力的持續增強,政策的強力加碼和資本供給的修復,都在為股權投資市場的復興鋪路。儘管內外部挑戰猶存,不可否認的是行業發展正迎來新機遇。
對接需求請掃碼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