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生成式人工智慧應用發展報告(2024)

來源: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
物聯網智庫 轉載
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CNNIC)在第五屆中國網際網路基礎資源大會上釋出《生成式人工智慧應用發展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基於“發展歷程—政策環境—技術生態—應用探索”的分析框架,對生成式人工智慧的產業發展、投融資、使用者使用等情況進行研究分析,展現社會各界對新興技術的探索實踐,力圖為政府部門、國內外行業機構、專家學者和廣大人民群眾瞭解我國生成式人工智慧的應用發展現狀提供參考。
《報告》展現了當前我國生成式人工智慧相關產業的發展全景。一是高標準產業初步形成。截至目前,我國初步構建了較為全面的人工智慧產業體系,相關企業超過4500家,核心產業規模已接近6000億元人民幣,產業鏈覆蓋晶片、演算法、資料、平臺、應用等上下游關鍵環節。生成式人工智慧的蓬勃發展和加速迭代,已經在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等領域嶄露頭角,成為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推動力。二是高水平產品加速演進。以大模型為代表的人工智慧產品正在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加速演進。截至2024年7月,我國完成備案並上線、能為公眾提供服務的生成式人工智慧服務大模型已達190多個,為使用者提供了豐富的選擇空間和差異化體驗。從文字生成、影像生成到數字人、影片剪輯等,生成式人工智慧產品已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像普通軟體一樣融入工作和生活。三是高質量使用者快速發展。截至2024年6月,我國已有2.3億人使用過生成式人工智慧產品,佔整體人口的16.4%。其中,生成式人工智慧產品在中青年、高學歷網民中的使用率最高。同時,有40.6%的未成年網民表示對人工智慧技術很感興趣,越來越多的未成年人開始關注人工智慧。
《報告》分析了當前我國生成式人工智慧產業的區域發展優勢。北京、上海、廣東等地充分發揮在融資機會、專業人才和政策支援等方面的優勢,推動當地生成式人工智慧產業蓬勃發展,形成了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叢集。從國家網際網路資訊辦公室釋出的《生成式人工智慧服務已備案資訊》中的產品備案屬地可以發現,截至2024年11月,北京、上海、廣東三地的生成式人工智慧備案產品數量佔比分別達到31.1%、27.2%和11.7%。

《報告》反映了當前我國生成式人工智慧與各個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態勢。一是以“智慧製造”賦能新型工業化。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規模大、涉及面廣、場景豐富,是人工智慧融合應用的重要領域。在工業製造領域,生成式人工智慧產品可以進行自動化資料分析,輔助企業進行生產決策,提升企業的智慧化控制與決策能力。二是以“智慧農業”助力鄉村振興。在農業生產領域,生成式人工智慧產品可以回答使用者提出的農業知識問題,同時支援多模態互動,在育種、種植、養殖、遙感和氣象等多個農業實踐場景下得到應用,推動“智慧農業”向深向實應用。作為新質生產力在農業領域的應用拓展,人工智慧正以其不可小覷的力量推動農業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三是以“人工智慧+”助力服務業提質增效。在“人工智慧+千行百業”的發展浪潮下,科技企業成為服務業數智化的助推器。透過技術、平臺開放,助力服務業 “數智化”轉型升級,透過技術和解決方案的開放助力行業降本增效,同時新技術也帶來新的消費體驗,讓文旅消費、生活消費煥發出新活力。《報告》認為,隨著生成式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將打造“人工智慧+千行百業”的產業新格局,形成現代化、智慧化的產業體系,促使傳統生產力向新質生產力轉型。最後,《報告》還針對生成式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的算力晶片、資料資源、產業引導、人才培養和安全體系等五個方面提出了相關建議。

以下為報告原文:

新增“iot102a”獲取報告完整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