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午,看到一條熱搜看哭了,一個9歲就榮升6段的天才圍棋男孩,因為輸棋後遭受父母的毆打,最終跳樓輕生了。

根據一些圍棋專業人士評價,9歲達到業6段,對於學圍棋的孩子來說,絕對是天花板級別的存在,在全國範圍內也是隻有數十人。
而且他的圍棋天賦極為突出:2023年才7歲的他,以九戰全勝的成績獲得“渾南杯”全國少兒圍棋公開賽幼兒組冠軍,併成為福建省圍棋協會年齡最小的選手。並且破格以幼齡提前入讀相當於中學的杭州智力運動中等專業學校。
哪家父母,要擁有這麼一個天才娃,不得天天拜佛燒香,感謝上天恩賜、祖墳冒青煙。可這個孩子的父親,對孩子卻是非打即罵,輸棋了,打;贏了比賽,有失誤也打,甚至在比賽場就直接抽孩子耳光,不分時間場合。

讓孩子自殺的導火索是,在五月的一場比賽,雖然他獲得小組第一,但仍然輸掉其中一局。殘暴的父親在賽場外,當著所有人的面,一腳踢孩子身上,娃很長時間爬不起來。接二連三的毒打,讓他失去了對生存的希望,當晚就跳樓自殺了。

聽說孩子決定輕生前半小時,還在電腦上練棋,這麼努力又有天賦、從小被光環籠罩的孩子,有多絕望才會選擇輕生?有的父母是父母,有的父母是畜生!
悲劇發生後,有圍棋協會工作人員表示:“孩子(輕生)應該是跟他家庭關係有關,他家庭破碎父母離異,他父親對待孩子可能粗暴了一點。”
也聽到這樣的聲音“家長太捲了”“杭棋的孩子在棋盤上戰鬥力特別強,訓練壓力太大了”。搞不懂,難道內卷、壓力大就要把捱打抗揍也當成訓練的一部分?
求求了,別因為是父子,就用“雞娃”、“內卷”、“家暴”來和稀泥。兩個成年人互相毆打還極有可能受傷甚至死亡,何況是力量懸殊的兒童和成人,說白了,這就是赤裸裸的故意傷害、謀殺!
這個父親也不是出於什麼“望子成龍”,而是把自己當成當權者,去控制孩子。根據我國反家暴專家陳敏老師的觀點,家暴施暴者往往是透過暴力解決婚姻/親子關係中的控制權,就是你該做啥、不能做啥,否則暴力伺候,哪怕把你打死。
就算孩子圍棋能獲得更高的成就,滿足父親變態的慾望,他就能快樂長大了嗎?並不會!除了圍棋,孩子還有學習、生活、但凡有點不如意,他也能把孩子打死。
而且根據陳敏老師的觀點,這類人不可能靠心理治療解決,也不可能透過諮詢師來解決,能做的只有第一時間遠離施暴者。
孩子的媽媽可以選擇離婚,但孩子呢?他才9歲,沒有辦法選擇自己的人生,也沒辦法像成人一樣去報警、收集家暴證據、向婦聯求助等行為進行自救。
甚至可能在他一次次被毆打後,還因為父親的一句pua“打你是為你好”“要不是當初打你,你哪能這麼優秀”就堵住他所有逃跑和求救的念頭。人都是求生的,沒有人會求死。對他來說,比死亡更恐怖的,是看不到生的希望。
這樣的男人不配擁有這麼好的孩子,希望孩子下輩子能投到好人家,有人能真正愛他,不是拿他作為證明自己的雞娃工具。
唏噓的是,這起悲劇不是個例,在5月8日晚,浙江一個44歲的母親在教育9歲女兒時,打罵致其受傷死亡。5月18日晚,青島一個35歲的父親,在管教打罵9歲孩子,導致孩子受傷,送醫搶救後無效死亡。

為人父母不需要考試,真的太可怕了。很多人因為從小沒有從父母身上得到正確的愛,所以當他成為父母后,也不會用正確的方式去撫養孩子。孩子無法選擇父母,但既然我們選擇成為父母,就有責任和義務改變自己,養育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根據這幾起悲劇,聊聊在孩子教育上,作為家長我們可以汲取哪些教訓,能做些什麼改變?
01
“棍棒底下出孝子”“棍棒底下出天才”“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些傳統的觀念都給家長一種錯覺:吃過苦的孩子,抗壓能力更強,更能出人頭地。
所以很多人小時候應該都經歷過,不管你多努力,都不會得到肯定。還有些家庭,沒有挫折也要給孩子製造一些挫折,甚至在孩子享受成功和快樂時,擔心孩子會驕傲,各種打壓。
不是毆打謾罵才是傷害,貶低、打壓,都會讓孩子從小變得自卑又擰巴,習得性無助。什麼叫習得性無助?美國心理學家賽麗格曼解釋:
當個體在面對反覆的失敗和挫折後,開始相信自己無法透過努力改變結果,從而產生這樣的心理狀態,積極面對→消極抵抗→放棄抵抗。
壓力不會轉化成動力,只會轉化成病歷。不信,去精神科看看就知道了,擠滿了抑鬱、心理有問題的孩子。長期遭受這種教育的孩子,即便能順利長大,也是滿身傷痕的。
02
常常聽到這種話“你是我生的,有什麼我管不得?”孩子是由你帶來世界,但卻不屬於你。他們是獨立的個體,需要父母的尊重。有困難,我們可以給予幫助,但不是指手畫腳,甚至給孩子做決定。

當我們感到不開心時,要學會暫時遠離孩子,調整狀態,孩子不是我們的情緒垃圾桶,讓孩子去承接大人的情緒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即便真的不小心發脾氣了,過後一定要記得跟孩子道歉,並解釋當時的情況。
03
我們這一代,有部分父母是靠“知識改變命運”,覺得只有好成績才有好未來。有部分父母現下生活一般,歸咎於自己當初沒有吃讀書的苦,如今要吃生活的苦,所以不想孩子重蹈覆轍自己的老路,希望孩子讀好書,找一份好工作。
但人生的奇妙在於有很多種可能,我們不能去決定孩子走的路,父母要做的是給到孩子力量和愛,讓他自己去探索,相信孩子有向陽而生的能力。成績也不代表一切,不是沒有好成績,就是失敗的人生。
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長大後從事相關工作,即便不是父母眼中的“體面”,但他感到快樂,並滿足自己工作帶來的勞動報酬,這也是快樂無憾的人生了。

回看這起悲劇時間,很多網友都說,身邊這麼多人知道這個9歲男孩長期遭受父親毆打,連圍棋協會也知道,卻無法阻止,眼睜睜地看著悲劇發生。那些我們看不到卻深陷入困境的孩子,如何才能保護自己,防止這種悲劇發生呢?
看到一個網友分享的看法~

願天堂沒有傷痛,願這樣的悲劇不再發生!
大家平時在孩子教育方面有問題,或者在中年路上遇到什麼困難,可以加我微信,拉你進姐妹群,大家一起討論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