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棋神童、“下一個吳清源”,他選擇去死的時候才九歲啊!!

9的圍棋神童朱宏鑫因為不堪忍受父親的打罵,選擇了跳樓輕生。
這幾年青少年抑鬱和自殺率日益增高,我之前已經聊過好幾次這個問題。但是當我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震驚程度遠遠超越之前。
一則是這個孩子才只有九歲,跟我兒子同齡,光是代入這一點,眼淚就忍不住往下掉。這個年齡的孩子,明明還應該撲在爸爸媽媽的懷裡撒嬌,在樓下傻玩傻瘋。他是怎麼有勇氣推開窗戶,縱身一躍讓自己粉身碎骨的。
二來圍棋是淡人的專屬,只有能坐得住的人才能下得好。一個能坐上一天下一盤棋的孩子,如果不是被逼到極限,絕不可能產生死的衝動。
朱宏鑫在圍棋上擁有極高的天賦,2023年,年僅7歲的他就拿下了"渾南杯"全國少兒圍棋公開賽幼兒組冠軍,是福建圍棋協會中年齡最小的選手。

7歲就能躋身業餘6段,這在圍棋圈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成績,他被很多圈裡人看好,甚至有人看好他是“下一個吳清源”。

據當地圍棋圈的人說,孩子是單親家庭,和父親一起生活。父親對他極其嚴苛,只要一輸掉比賽,就是一頓毒打,而且不分場合,甚至直接在比賽現場就拳打腳踢,孩子也不敢吱聲。

5月份的明仕賽,即便在輸了一盤的情況下,他仍然是兒童C組第一名。
但哪怕是贏了棋,下的不好還要捱打。有網友說孩子所在的培訓機構甚至報過警,但仍無濟於事。
學圍棋對大人和孩子都是一項巨大的考驗,大聖當年也學過兩年,我看他實在不是那塊料,對圍棋也沒有什麼熱愛,放棄了。放棄後,我們倆都感到非常輕鬆。
這是一個特別費時間的專案,學會規則很快,但是要想學好很難,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正式比賽光一盤棋就要下好幾個小時,還得反覆覆盤研究,想出成績必須有足夠的天分。
也正是因為如此,投入特別大的家長會對孩子有更高的期待——幾乎所有的業餘時間都搭在上面了,如果不靠這個闖出一條路,轉戰其他領域相當於從零開始,成本非常高。
再攤上一個喪心病狂的家長,那完全就是孩子的噩夢。
我常常想,普通有時是一種福氣,就如同莊子筆下的樗,看似毫無用處,才能置身曠野獲得逍遙自在。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越是天才少年,越容易活在家庭的高壓下,而他們的抵抗方式也會越激烈。還記得上個月那個16歲跳樓的信奧高中生吧,孩子沒了,發癲的爹還在用魔丸、靈童寫小作文。
恰恰是因為他們的“有用”,才承載了更高的期待,父母才想要讓他們把“用”發揮到極限,美其名曰為了他們的前途。
2019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資料顯示,超常兒童群體抑鬱傾向檢出率達32.7%,是普通青少年的2.3倍。這些數字背後,是無數個被"天才"稱號綁架的靈魂。
當代父母需要的,不是雞娃,而是清醒一點。
如果孩子不是那塊料,你逼他也沒用。
如果孩子是那塊料,根本不需要你雞。你更需要的,是關注他的心理健康和抗挫折的能力。
這個抗挫折,絕不是打壓辱罵孩子,給他們的人生平白無故製造坎坷。而是在他們每一次遇到困難時,都能陪伴他,鼓勵他,把這道坎邁過去,向更高更難的事情發起挑戰。
我時不時就會推薦一些專給青少年看的心理讀物,除了給孩子看,我真的很希望父母們沒事也多去看一看教育類,心理類的書。你只有蹲下來,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世界。比起孩子,有些父母自己才是需要成長和獨立行走的那一個。
大聖現在已經開始有了叛逆意識,小嘴像淬了毒,常常把姥姥懟得啞口無言,偶爾也會懟他爸,但是從來不懟我。跟我一起,就秒變小綿羊,我說什麼他都會說好。
後來我想了想,是因為我從來不指責他。他跟我,是可以完全放下戒背,不需要分勝負輸贏的。
他早上磨磨蹭蹭,眼看要遲到了,我媽急了說像你這樣將來指定幹不成大事。他委屈,氣鼓鼓:你不磨蹭,也沒見你幹成什麼大事,每天就知道說我。
兩個人眼看又要吵起來,我出來半開玩笑地逗他,誰說我兒子幹不成大事了,答應媽媽一件事,咱要爭氣,這輩子都不能讓人指你的腚!我邊說邊比劃,他笑得前仰後合,委屈就這麼化解了。
他睡前偷偷跟我說悄悄話,問能不能關上門假裝哄他睡覺,讓他寫十分鐘故事。
我說當然沒問題,我給你“把風”,寫完記得讓我當第一位讀者。
只要不違法犯罪,不傷害自己傷害別人,他想做的事情我都會在能力範圍內盡力去支援。
關於教育,關於為人父母,每個人的成功標準都不同。有的父母覺得把孩子送進清華北大算成功,有的覺得把孩子教育得孝順父母算成功,有的覺得孩子能掙大錢算成功。
而我對成功的標準只有一條,孩子心理健康,身體健康,親子關係良好,在遇到任何挫折的時候,都絕對不會想到自殺。就夠了。
我們選擇為人父母,生下孩子,不是為了讓他報恩,而是讓他來延續生命,感受這個世界美好的。
你的手是用來牽著他往前走的,不是用來衝他揮鞭子的。
經常有人把“不婚不育保平安”這句口號掛在嘴邊,誰要是想不明白這個道理,還真就不如選擇丁克。
任何天賦和成就都是後面綴著的“0”,生命才是那個1。沒有了1,有再多0有什麼用呢?
我只要我的孩子開開心心地活著。
也只有活著,未來才有無數個可能。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