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府掠影】“蛋痴”飯店

2023年7月30日。在參觀了兩個展覽會之後,今天中午我們就在展會附近的這一家別緻的餐廳吃午飯。這是一家奇怪的飯店,它的名字叫“蛋痴”(Egg Holic ),也就是對雞蛋有一種痴迷的狂熱。我也喜歡吃雞蛋,於是我們便進了這家“印度美食”(Indian Street Food )飯店。
這也是一家不大的街邊餐飲店,十來張大小桌面,一覽無餘。前店後廚,現燒現賣。特別是中午的時候,也有“午餐特價”(Lunch Specials)優惠酬賓。特別吸引人的是它的廣告:“每道菜都有一個故事”(Where Every Dish Tells a Story ),好似中國的“麻婆豆腐”也有它的故事一樣。
店堂裡的佈置富有印度色彩,掛著的畫作看似印度風格,寫著的印度文字我們也看不懂。在座的顧客都像是印度人的面孔。中間的一家子人,祖孫三代。邊上坐的那三個年輕人,怎麼看都像是印度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裡的大學生。
哈哈,印度菜總不離“咖哩”(Curry ),既是“蛋痴”(Egg Holic ),就離不開雞蛋,於是我們要的第一道菜就是這“綠色咖哩雞蛋”(Green Egg Curry )。這雞蛋似乎沒有特別的做法,只是水煮雞蛋縱切成瓢狀,加上一些綠色時鮮蔬果,配以咖哩,調和成糊狀,撒上少許香菜即可。有意思的是,它的容器居然是香蕉樹的一張葉子,如同中國人用荷葉包粉蒸肉一樣,使有植物的異香。
這是另一道菜,“特製咖哩雞”(Chicken Kadai ),味道感覺與別的印度菜式差不多,都是濃濃的咖哩味。而且形體也都是糊狀物。唯一不同的是內涵的食材。可是因為咖哩的味道重,已經掩蓋了食材本身的味道,所以吃起來感覺都差不多。
這碗嫩黃色的大米飯蠻有特色。仔細看,它的大米形狀是長條形的,比普通大米要長1.5-2倍。而且還被什麼東西染成了黃顏色,令人想起蛋黃。在口感上,當大米煮成熟米飯後,它也不像一般大米那樣富有粘性,而是顆粒分明,也不是一粒一粒的,而是一段一段的。
這是另一道主食,名叫“拉佩替”(Lapeti )。它是一種包餡的蛋卷,包的餡兒可以是五花八門。在西方國家的早餐店裡,也有這種現場製作的食物,名叫“歐姆萊特”(Omelette),又叫“歐姆蛋”。先攤好圓形蛋餅,加上肉末菜丁,然後把蛋餅對摺成半圓形。
“蛋痴”飯店裡的顧客,雖說不是高朋滿座,卻也三三兩兩,絡繹不絕,換了一撥又一撥。世界上每種餐飲都是特定歷史地理的產物,都是一種文化,只是我們還不瞭解這每道菜背後的故事。正當我們尋思不出這“蛋痴”的含義時,無意之中有了發現。
店堂裡的服務生很勤快,跑來跑去為我們送餐。當他轉過身去時,我看到他的衣服後背上,竟然寫著一個困擾人類幾千年的哲學問題,——這個世界上是“先有蛋還是先有雞?”(Who Came First? Egg or Chicken?)。蛋是雞生出來的,但雞是蛋孵出來的,追根究底,這迴圈因果似乎沒有窮盡。哈哈,吃了個印度的“蛋痴”飯,把我們帶入了燒腦的痴迷深思了。
王治平,1952年出生,浙江杭州人。中國人民大學工業經濟系畢業,經濟學碩士。浙江工業大學經貿管理學院經濟學教授。現已退休,目前暫居美國馬里蘭州。喜愛旅行與寫作,撰寫大量圖文遊記。觀光攬勝,與您分享。
↓↓↓ 您的駐足,我們的感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