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修明札記資深讀者:點選上方「修明札記」→右上角選單欄→設為星標

文 | 修明
這幾天我一直在反思我的自媒體生涯,從2020年開始,我就筆耕不輟,但寫到現在也不過十七八萬粉絲,實在算不得成功。而那些同時間段崛起的同行們,卻都飛黃騰達。
今天我就聊聊賽道里最成功的盧克文,以一個媒體人的角度分析下他的受眾為何這麼多。
提起盧克文的受眾,有人想當然認為他們的層次很低,大都是沒見識的中下階層,這是一種刻板印象。火到盧克文這個程度,大多數粉絲必然是“沒什麼文化”的普通人,但這不意味著他沒有高階使用者。
在大廠工作期間,我瞭解到盧克文的讀者中,有很多小企業家和體制內人員,他們是盧克文主要的付費使用者。
一些體制內人員,十分推崇他的文章,經常拿來學習,認為他寫的比社科院、高校的學者好。盧克文還會組團帶著小企業家們四處遊歷,到大企業參觀,盧克文畢竟是頭號大V,大廠pr出於禮貌也要接待下,隨行的小企業主們立即覺得盧克文是個有影響力、有逼格的人物。
說這些是想告訴大家,盧的影響力是遠超旁人想象的,他的粉絲群體不乏有錢有勢、有文化的人。這就引出下一個問題,為什麼盧的受眾這麼多?
首先,國際這個賽道本身自帶流量,中國對國際政治感興趣的人,著實不少。國際賽道火,我認為有兩個原因,一是它的門檻低,看一些段子和文章就能參與。二是它是進入中上階級的一個文化符號,談論國際政治能顯示自己的格局。
之前網上有人說:“月入3000的男人天天討論國家大事,月入5萬的討論賺錢,所以一定要遠離關心國家大事的男生”,這句話完全是bullshit。
在中國這樣一個政策決定行情的國家,要想賺錢,必須懂政治、懂政策,你不關心政治,政治也會找到你,現在中美冷戰再起,政治對經濟的影響更是達到了高峰。
我加了這麼多微信群,越是群友層次高的群,討論政治越多,我加的一個聚集企業家、投資人、企業高管和基金經理的群,每天都要高密度討論政治,越是層次低的群,討論政治越少,不信你就加入一個外賣小哥的互動群,看看有幾個人討論政治?
更何況,中國精英普遍有士大夫情結,士大夫情結就是“先天下之憂而憂“,“俠之大者,為國為民”。談論國事是一個高尚的行為。
之所以有那個段子,是因為大家本能覺得,收入低的人不配討論政治,認為政治是中上階級的特權。
就跟中世紀歐洲普遍禁止偷獵一樣,偷獵者會被鞭打、入獄甚至處死,禁止平民在森林中打獵並不是因為貴族老爺缺那點“野味“,而是打獵是一種貴族身份的象徵,是屬於貴族階級的特權,平民無權染指。在中世紀,一名青年貴族要想混入上流圈子,必須要學會打獵,要不然你就沒法和其他人社交。
國際政治的效果也大體如此,這從女性的地位上也能看出,我參加過不少飯局,飯局上男人們揮斥方遒、大談國事,女性卻很少參與,女性不關注、不討論政治本身就是地位相對邊緣的象徵。
說完人們的需求,我們就來分析下盧克文為什麼火,我認為有三個原因。
1、盧克文的價值觀與官方正統價值觀相差不大,盧克文的文章基本符合政策要求,這是前提,如果不符合,違法違規,盧克文早被封號了。
2、盧克文的文章可讀性很強,像讀一篇武俠小說,門檻不高,適應現代人的節奏,容易被大多數人接受。
3、盧克文有自己的解釋體系,雖然大部分內容不準確,但能告訴你一個明確的結論。而且他能化繁為簡,經常能“一篇文章講清xxx”,對於想要提升逼格,但時間碎片化的精英階層來說,很有吸引力。
我重點說第三條。中國是一個注意力稀缺的社會,中國人普遍是很忙的,每天都高負荷工作,屬於自己的閒暇時間很少,這決定了中國人沒法進行沉浸式的長閱讀,他們根本沒時間看書、看論文。很多人書架上擺了不少書,但一本都沒動過。
尤其是領導,日理萬機,一天要開數不清的會,哪有時間看書,他們獲取知識的時間,也就是上下班路上刷一刷、中午吃飯刷一刷、睡前刷一刷。短影片和單篇文章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leader們最想看到的就是“一篇文章讀懂xxx”,讓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能拿出去和別人說,而那些學者們的著作和文章,進境太慢,花了一天去讀,也看不到明確的結論,都是模稜兩可的話,沒法拿出去裝逼。
這就跟金庸小說裡的內功流派一樣,全真教內功是玄門正宗,根基紮實,但進境緩慢,練個二三十年才能大成,白駝山的功夫雖然副作用很大,但進展迅速,所以楊康寧肯練歐陽鋒、梅超風的功夫,也不願意跟丘處機學。
盧克文的文章恰好是白駝山內功,他告訴你的是一整套體系,一整套世界觀,雖然這套世界觀錯誤百出,越往後謬誤越大,但它能在短時間內“提升”你對一個陌生領域的“瞭解”,而且他的說法,還切合大多數中國人的心理。
盧克文認為大部分國家的問題,都是門閥導致的,一切問題都圍繞階級流動和貧富差距展開。
比如他的成名作《文在寅的復仇》,盧克文告訴你韓國一切問題都是財閥導致的,韓國政治本質就是財閥鬥爭史,文在寅的一切政策,就是要向害死好友盧武鉉的財閥復仇。
再比如《地方門閥崛起》一文,緊扣當時共同富裕的熱點,盧克文認為地方“先富起來的一代”已成為新時代的門閥,成為當今中國最大的隱患,認為中國的當務之急是堅決防止政商之間的“旋轉門”。
在《天啟特朗普,西廠馬斯克》一文中,盧克文認為天啟皇帝和魏忠賢是意圖拯救國家的改革者,並推測天啟帝是因觸動門閥利益而被謀殺(沒有任何史料依據),他認為美國就是當代大明,特朗普和馬斯克的下場會和天啟、魏忠賢一樣慘。
盧的觀點看似荒謬,但他的讀者本就不想真的學習歷史或政治,他們看文章,一是希望有人論證自己已有的觀點。二是提升逼格,讓自己看起來有文化,可以在飯局上吹牛。對他們來說,知識的框架、世界觀的完整性遠比知識的準確性重要,他們追求的不是知識的深度而是知識的廣度。盧克文“無所不知”的人設和“包羅永珍”的文章完全切合他們的需求。
盧克文無疑是時代的弄潮兒,在這個浮躁、人人忙碌、時間碎片化的年代,盧克文站在了風口上一舉成名。而且可見的將來,這一趨勢還會愈演愈烈。
社會壓力越大,人們的注意力越稀缺,就越需要短平快的內容。到今天,網路文章都退出了歷史舞臺,開始讓位給圖片和短影片,現在所有的流量都在湧向抖音,抖音不僅擊敗了b站和公眾號,甚至今日頭條的流量都被抖音吸走。微信公眾號為了挽救衰敗的流量池,也開始學習頭條的推薦演算法。
隨著人們的時間更加破碎、專注力進一步下降,可以預見,未來會誕生越來越多的“盧克文”,他們會比盧克文走得更遠。人們最終將喪失“閱讀原著”的能力,甚至連6000字的文章都嫌長,他們將越來越依賴他人的二次、三次創作,越來越需要他人告訴自己一個“結論”。專注力和長閱讀將成為稀缺技能。
社交媒體剛誕生時,人們曾對其寄予厚望,但現在看,社交媒體似乎放大了人性中的缺陷,並沒有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
原創不易,喜歡請三連加關注,萬分感謝!
歡迎加入我的知識星球
裡面有我專門提煉的政經資訊
讓你用最短的時間瞭解世界政經和產業的變化
加入星球還能與諸多大咖交流,並進入修明會員群
239元一年,續費有優惠
三天不滿意可退款
讓我們擺脫短期、碎片化的視角,看本質,看長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