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在刷頭條的時候,看到一個訊息,自媒體大V盧克文說自己現在寫作不大行了,身體和精神都比較疲憊,大腦累手腕疼,身心磨損嚴重,說不定以後就不寫了。

看到後比較吃驚,一個靠寫作為生做自媒體的大V,突然跟大家要說再見,難道是他的錢掙夠了,已經實現財務自由啦?
有不少報道不知道是真是假,但估計測算的也差不多,說他2024年掙了5400萬,大家也都知道,自媒體最大的成本就是人力,也就是寫者的成本,其他的基本上忽略不計,按照這麼個演算法,他這個利潤即使放在正常企業經營當中,也可以說是非常頂尖了。
不過我想了想,覺著他說的可能是心裡話。
博主從2023年9月開始寫公眾號,截止目前差不多寫了60萬字,中間經歷過他說的所有階段,他是手腕疼,我是胳膊疼了兩個月,還去紮了針灸;寫多了之後腦袋跟他一樣,有一種很木的感覺,啥都想不起來,只想躺著喘口氣。
但盧克文寫作的強度要比我大太多,他連續6年,每年100多萬字的輸出,也就是差不多我的10倍,很難想象他是怎麼堅持下來的。

他自己也聊過,說一個作家的生命週期,大部分情況下就是一生1000萬字的產出,這麼算了下,他這作家的一生過了得有一大半了,當然,可能還不止,畢竟他做自媒體是一個團隊,有時候還有輔導別人。

盧克文的文章大家如果看過就知道,基本上就是大幾千字上萬字起步,聊得很深主要以宏大敘事為主,裡面摻雜著各種情緒糾纏,利益牽扯,這也就意味著要想寫好文章,必須得查閱大量文獻,才能對這方面的東西做到了如指掌。
盧克文在寫美國史的時候,會把書店一排關於美國的書籍都買回去看,確保內容不要失真,這也就意味著一篇文章的出爐至少得一週,還得每天坐在電腦前10個小時以上,中間不停地敲字,然後再修修改改。
我想了下,這是一種什麼感覺,應該是一種坐牢崩潰到要死的感覺,博主肯定幹不了這個工作。
但盧克文他是專職的自媒體博主,而且可以這樣講是頭部中的頭部,幾乎壟斷了國際時政一半以上的話題,欲戴其冠必承其重,既然享受了讀者的信任,也得付出相應的代價。
今天咱們就來聊聊,盧克文的自媒體帝國到底是怎麼搭建起來的,還有後續可能會怎麼發展。
02
聊到盧克文,很多人會提到一個詞“盧中專”,諷刺這麼個沒啥學歷的人,學60歲老太太寫點家長裡短還行,竟然還去寫國際關係,大國戰略,簡直笑死個人,真把自己當“國際棋手”了。
看他的寫的東西就是看個熱鬧,別指望學到啥東西。
不過一個人能有多大的出息,自己說了不算,得市場花錢投票說了算,至少目前來看盧克文的東西,讀者是願意買單的,不然人家的付費專欄根本就賣不出去。
盧克文確實出生於底層,初中成績很好,但是家裡沒人給錢讓他上高中,沒辦法去讀了箇中專,對,這就是他一直被詬病的地方。
中專畢業後去了東莞做了流水線工人,搞過服裝設計又創過業,最後安定下來後,始終沒忘了自己最喜歡的一個事:寫作。
此刻時間也就來到了2018年,當時文字自媒體正火,他決定迴歸夢想,專職寫作看能不能養活自己,果不其然,寫了幾篇文章之後爆火,此後便是篇篇10萬+。
有了這樣的一個讀者積累量,盧克文便開啟了他的自媒體帝國。
首先可以做付費專欄,有一些比較敏感、深度的內容便只開放給付費會員,比如“青雲讀書會”“盧克文知識星球”,同時他還保持著每年出一本書的節奏,另外開通自己的“優選商店”,賣一些酒啊還有日常用品,另外還有接廣告的收入,做影片的收入,平臺的流量補貼等等。
就這樣,透過文字和影片構建起來了一個龐大的自媒體生意模型。
很多罵盧克文說他寫的文章一塌糊塗,胡說八道,只知道吃愛國飯,其實聊到這裡就知道了,盧克文目前做的並不是一個作家生意,而是自媒體運營的生意,意識形態很重要,不用照顧所有人的情緒,只需要有熱度。
作為一個博主,怕的不是被人議論,而是沒人議論。
03
但盧克文似乎並不是單純想做一個這樣純功利性的人。
博主看過他很多文章,可以歸納為幾個方面,首先是國際時政,這裡面的自媒體大V一抓一大把,有人就靠這個為生;另外就是經濟時事分析;還有寫一下比較故事性的文章,比如盧克文會講自己家族、母親、孩子等,透過這個再去做一個解剖,看到時代的一些變化。
當然,盧克文最讓人佩服的不在上面說的這些,而是,他是國內少有的做實地調研的自媒體博主。
寫印度他會去印度,寫俄羅斯會去俄羅斯,寫埃及會去待上個10多天,他自己也聊過,有時候一篇文章算上調研時間、寫作時間差不多得20多天,這在國內自媒體領域基本上是絕無僅有的。

這可能跟他文科生天生的傲氣有關,他覺著自己死後要留下作品,既然要留作品那肯定不能瞎糊弄,得去做調研把深度搞深一點,以後大家想要了解21世紀中國和全世界人民的生活,可以從他的作品中找到記錄。

換句話說,未來盧克文希望大家記住的他,並不是一個博主,而是一個作家身份。
這可能才是他寫作的真正夢想,具有一定的浪漫主義情懷和遠方。
當然他也很務實,該接廣告的時候照接不誤,把他自己所說的“經濟鏈分析法”發揮到了極致。
今天並不想聊他的寫作風格、意識站隊如何,每個人的想法都不太一樣,拋開這些去看他的寫作態度,以及給讀者呈現的內容深度,那絕對是國內頂尖水平。
為啥這麼講呢?
如果把做自媒體看成開公司接業務,其核心的點就是能不能把自己的產品做好,並且賣得出去,很明顯,在中國自媒體領域文字領域,盧克文應該是首屈一指的存在。
可能有人會說,這又怎樣?現在短影片刷起來更方便,誰還去看文字,這可能就誤解了,就跟粵菜和湘菜一樣,有細細品味也有下飯爽口的,只是看自己的選擇。
04
按照目前盧克文的狀態,估計自己還能夠親自專業化寫作的時間不會持續太久,那麼“盧克文工作室”未來怎麼運營呢?
首先基本的寫作領域不會丟掉。
盧克文在他的文章《我養了十個精壯漢子》裡聊過,他在2022年就開始佈局招聘專職寫手,在2023年才稍微成熟,也就是說不用靠他一個人寫東西,其他人也可以頂上,所以現在大傢伙看他的文章,署名很多,比如“星海建賬”、“低調老弟”、“風雨如歌”這些都是他培養起來的寫手。
基本上做到風格、文采、內容深度跟他一致。
當然,這裡面也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也要靠錢和時間精力培養出來,就跟他說的那句話一樣:所有職業頂端人士,都是用時間,用銀子,用錯誤養出來的,所有。

除了寫作之外,還可以跟很多青年作家一樣,比如韓寒這種,搞一些泛媒體內容。
這就可以涉及很多,比如短影片,之前盧克文都不自己親自出鏡的,現在這帥小夥也出來講幾句了,另外直播賣貨搞粉絲經濟,還有寫劇本、影視改編、書籍版權等等。
最理想的狀態就是盧克文作為幕後大佬,只需要幹好管理工作,不用再深入業(寫)務(作)一線,把“盧克文工作室”這個IP做好,想退休的時候就把團隊機制設計好,讓他能夠自運營,自己隨時準備出門溜達玩耍。
這個有點現在“交個朋友”直播間,雖然是羅永浩創立,但目前老羅基本不直播,但也不咋影響人家銷量。
聊到這裡就有點扯遠了,搞到商業化運營上去了。
05
最後收個尾吧。
不出意外,盧克文專職寫作的時間應該不會太長了,博主寫了一年半就有這種醉生夢死的感覺,況且他已經職業化的寫了這麼多年,最長的時間是每天12小時,整整連續3年,簡直比工廠打螺絲的牛馬還要可怕。
對於這種純腦力勞動的活,腦瓜子沒有靈感或者疲憊了,那可就真寫不下去了。
但不管如何,盧克文其實已經做好了這個準備,也培養了不少人出來,未來這種大篇幅的寫作可能不再參與,但是偶爾有時候寫寫碎碎念、生活的感觸應該還是可以的。
他的文章我基本上都看過,對我最大的影響就是寫長文的能力和定力。
為啥這麼說?
寫了這麼久,有一個明顯的感觸是長文對於寫手來說是最難的,當然也是最鍛鍊人的,因為你需要有一定的積累和準備,才可以把內容講得深刻,同時你還需要不受到外界熱點的干擾,靜下心來寫有深度的文章,最後才能留下來一些跟你志同道合的人。
現在的短影片如此風靡,但依然有一群認真看文字、寫文字的人,這本身就是一種執著。
盧克文可能會離開自媒體,但我想這個江湖上會留下他的傳說。
因為一個草根出身的人,透過自己對寫作的愛好,上,可以將國際政治經濟問題通俗化,下,可以洞察普通人的生活產生共鳴,實現人生的逆襲。
這本身就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成就。
全文完,如果覺著不錯,那就請點個關注吧。
作者簡介:網際網路行業從業者,為大家分享所見、所思、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