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著66元走遍中國之後,他決定開一家青年養老院

不知道你刷沒刷到過這樣的影片。

依山傍水的小院裡,時尚靚麗的年輕姑娘,聚精會神地看“和泥巴”,國企員工,盤腿在森林裡打坐。一群青年,把手機關掉,放空式地交流,好像提前進入了退休生活……
這,就最近挺火的“青年養老院”。
(圖片來源於盧柏克)
這家“青年養老院”,不像傳統意義上的“養老院”,是長期看護機構,也和青年旅社有不小區別。
“青年”,“養老”。真新鮮。不光新鮮,要求還挺多:45歲以上不收,沒上過班的不收……於是,一下子引起了很多網友討論。
有人說,光看影片,就覺得放鬆愜意。真好。有人說,現在壓力太大了,休息休息應該的。但也有人質疑:怎麼青年都開始養老了?年紀輕輕就躺平,這真的是好事嗎?不務正業。
也有同學來問我的看法。雖然我是個戶外旅行愛好者,但這種形式的“養老院”,之前接觸的確實不多。
所以,我想辦法找到了一位青年養老院的創始人,盧柏克,請教了一些問題。他也分享了很多,關於自己的故事,關於目前年輕人的狀態。
於是,我也把這次採訪的內容,整理成了一篇文章,分享給你。
這件事,要從2012年,開始說起。

揣著66元,3年,他走遍中國

2012年的某一天。夜雖然深了,但盧柏克翻來覆去,實在是睡不著覺,控制不住地胡思亂想。
而讓他夜不能寐的原因,不是他精力旺盛,而是他創業的草草收場。辛辛苦苦攢的18萬,虧了個底兒掉。
幾年前,盧柏克剛剛退伍。他沒有選擇在家裡找份安穩工作,而是隻身去了北京打工。前前後後幹了二三十份工作,擺過攤,幹過工地,當過保安,省吃儉用,好不容易攢了點錢,於是就試著,和朋友一起做點生意。
可做生意,遠比在無人區當兵複雜。只過去了四個月,辛辛苦苦攢了幾年的錢,賠了一乾二淨。
一時間,盧柏克心灰意冷。這下子,自己在這個社會上,還有什麼勁?哪還有立足之處?
突然,他腦子裡冒出一個大膽的想法:反正都這樣了,出去走走吧。走到哪算哪。想想清楚,自己到底要幹什麼。
把爛攤子盤一盤,還剩幾百塊錢。買了雙好鞋,還剩66元。66就66吧,六六大順,吉利。出發!
於是,盧柏克揣著這66元,走遍中國。這一走,就是3年。
可66元,哪怕是在10年前,也花不了多久吧。3年,怎麼堅持下來的?
盧柏克說,其實他的66塊錢,第二天就因為坐了公交車,買了幾份小吃,所剩無幾。至於怎麼堅持下來的,主要有兩方面原因,首先吃喝住行,基本不用花錢。再者,如果實在需要錢,在路上打打零工就夠了。
先說吃喝住行。
盧柏克背了一個大概25釐米直徑的鋼盆,帶了點面和調料,還有個帳篷,就上路了。
為什麼帶鋼盆不帶鍋?因為鍋太重。鋼盆相對輕巧,又燒不透,更合適。在路上走的時候,就可以順便拾點柴火,方便生火做飯。
路過農田,就跟農民商量,能不能買點菜。他們也很熱情,直接說你摘吧。住,有帳篷。需要長途跋涉,就搭車。誰願意捎一截,就捎一截,能捎到哪算哪。真的不怎麼花錢。
(圖片來自《我的公益故事》41期,盧柏克:從揹包客到帳篷學校校長)
再說打零工。
邊走邊打工,最多也就幹一兩個周。這麼短期,怎麼就能說服老闆,賺到錢呢?
這就要歸功於盧柏克幹過的那二三十份工作了。不光種類多,更是有專長:在一家全國連鎖美容機構,他曾幹到過銷售總監。
豐富的銷售經驗,讓他有著出色的溝通能力和誠懇的態度。
首先告訴老闆,這事我為什麼能幹。比如,之前我當過兵,所以我可以做教官。比如,之前我做過銷售總監,所以我可以提提意見,分析一下你這個店為什麼經營不順利。
而且,態度也很好。我不會訛你,我先給你幹,幹完了你看情況,覺得行就給點錢,不行我就不要錢。
就這樣,他輾轉做過很多很多工作:拓展訓練的教官、服務員、安保、客棧管家,幫人出過策劃方案。
也有不少人說,看你這麼辛苦,這點錢你先拿著,但都被他拒絕了。也有人結錢的時候,說好400,但給了600,多給了200,他就轉手買了兩條煙,又送了回去。
為什麼堅持只要自己賺到的錢?
他說,不要給一個想改變自己的青年作弊的機會。拿不是透過自己的雙手賺來的錢,就是作弊。
就這樣,靠著徒步、搭帳篷、搭車、打零工的方式,他走遍了除港澳臺之外的所有省份的大部分地區。
(旅途中的盧柏克,圖片來自於百度百科)
而在行走的過程中,他也沒有隻是埋頭奔波。
2012年9月底,他在騰格里穿過沙漠,遇到了一座孤零零的土屋,和一個獨自在家照顧爺爺的9歲孩子。盧柏克感到一種責任感油然而生:得做點什麼。
於是,他開始不斷地把需要幫助的老人孩子資訊,發到網上,願意幫助的人越來越多。旅行,也漸漸與公益結合了起來。不斷有人找到盧柏克,想要提供幫助,想要跟著他做公益。後來,他也受邀,去到100多所高校,分享自己的這段經歷。
這次出走之旅,也給了他一個特別大的感受:雖然困難還是要面對,但給自己一點時間,試著擁抱另一種不同的生活,可能一切都會不一樣。
雖然長達3年的旅行結束了,但盧柏克,還在路上。

人不光要奮鬥,也需要休息

自己的旅行結束之後,盧柏克就一直在做公益和青年相關的專案。
比如,成立“柏克旅行公益”,開始帶隊旅行,他去到了小山村,給學校搭建浴室,帶去物資,幫助需要治病的孩子聯絡基金會。又比如,做自由行專案,做舊房改造,幫助青年人創業就業,為遊客提供旅行的落腳處。
(整理公益物資,圖片來源於盧柏克)
以及,最近火出圈的“青年養老院”。
2022年,盧柏克先後收到不少訊息:老盧,有沒有什麼地方,讓我待一段時間?我現在太迷茫了,太焦慮了。想躺躺不平,想忙忙不動。
類似的訊息多了之後,盧柏克意識到一件事:大家的壓力太大了。這個時代,人不光要奮鬥,也需要休息。
一次偶然的機會,盧柏克在雲南西雙版納的曼丟古寨,看到了一個閒置的學校宿舍。
700多平,但租金不高,一年不到10萬。於是,盧柏克就動了念頭:要不,做一個青年社群?讓這些累了,倦了的青年人,有個能休息,能喘口氣的地方?
說幹就幹。盧柏克租下了這個地方,進行了整體改造。收拾出來大概12間房,二樓做了露臺,也有公共廚房,可以自己買菜做飯。就叫:青年養老院。
(青年養老院,圖片來源於盧柏克)
一推出,就被人發到了網上,火了。
很多網友都評論:感覺好自由,也好鬆弛。發呆、社交、做飯,感覺可以做你任何想做的事情。
盧柏克說,想把青年養老院類似的專案做好,讓人真正有鬆弛感,不是有一個房子就可以,一定要有配套。
這裡的“配套”,並不是指硬體設施,而是周邊的環境。
比如,出門步行5分鐘內,你能去森林裡打坐,也能和村民聊天,還有能去天然活水的魚塘裡划船。
(圖片可左右滑動,圖片來源於盧柏克)
真好。但也有不少人說,這是不正之風,是鼓吹“躺平”。那麼,在這裡住著的人,平常的生活狀態怎麼樣?真的很懶散嗎?
盧柏克說,不強制要求大家,但人總有群體效應。於是,他們自己帶頭早起,不斷地組織一些活動。慢慢地,大家就都開始早起,然後參與各種活動,都很開心。
都有什麼活動?
有“固定節目”,比如,學學傣族的語言,在森林裡做瑜伽,打八段錦,去雨林裡盪鞦韆,去瀑布底下泡澡,跟著河流去溯溪。下田耕種,養豬放牛。
更多的,是客人們自發的講課、上課。比如,有的客人做廚師,就教大家做菜。有的客人是律師,就教大家法律。有的客人是創業者,就給大家講講自己的創業故事。
(圖片可左右滑動,圖片來源於盧柏克)
有意思。這間“青年養老院”,人數雖然不多,還真是“藏龍臥虎”。
盧柏克說,確實。很多客人,都很有特點,經歷也很有意思。
比如,有在新疆做棉花產業的,一年就工作兩個多月。又比如,在江西做乾果電商的,做B端服務的,線上遠端工作就好。還有位短影片博主,靠拍影片和直播,就能解決經濟來源。
除了自由職業者和創業者,還有不少上班族客人。
他們平常沒有時間,但如果工作壓力大,感覺很壓抑,想找個不一樣的地方喘口氣,就會專門請1-2周的假過來。比如,有位設計師,常年伏案工作,頸椎出了問題,於是他專門花了一週時間,在這裡休息了一下,感覺就好不少。
真好,聽的我都有點想試試了。
那麼,想在這樣一個地方住一段時間,貴嗎?還有,這麼一個青年養老院,搞得是挺好,賺錢嗎?

很少有人,真的想要躺平

如果想要在青年養老院住下,租金又要怎麼付?
在西雙版納處於旅遊淡季的時候,差不多1500-2300元/月/間。旺季,2800-4000/月/間。
對遊客來說,價格還可以。可是,對老闆來說,這裡一共才12間房,賺錢嗎?
盧柏克說,林林總總的收入,租金加上簡餐,出行的活動,平均下來,每個月能有3萬營收。但扣掉租金成本,扣掉水電網路成本,還有保潔和主理人的工資,也剩下不多了。
這麼看,這個專案成本雖然不高,但收益也同樣有限。
對此,盧柏克說,他一開始也沒琢磨那麼多,要賺錢啊,要做產品什麼的。就是想給青年人打造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把很多有意思的人,聚到一起。
不過,還好。這個專案,也算是一個驗證,驗證這種模式能否跑通。
現在看,無論是盈利情況,還是市場接受度,都沒什麼問題。所以,盧柏克在後邊,也有再開第二家青年養老院的打算。這次,房間數可能會多一點,有80多個,佔地也大一點,有6畝地。
真不錯。衷心祝福盧柏克的青年養老院,能越辦越好。
最後,讓我們把時間再撥回2012那個節點。
創業失敗,積蓄虧完,無立足之地……如果,你也遇到了像盧柏克一樣的境遇,你會怎麼選?
我想,肯定有不少人,也經歷過這些節點。
但在遭遇節點之後,卻沒有幾個人會像他一樣,拋下熟悉的一切,重新開始。
不選擇重新開始,也並不意味著沒有勇氣,可能只是時機還沒到。
不過,就算不重新開始,你至少可以選擇,抽離一段時間。
沒錯,是抽離。而不是躺平。
其實,很少有人真的想躺平。很多人,雖然真的很累,壓力也真的很大,但他們需要的,只是暫時的抽離,讓身心徹底放鬆下來。
於是,短時間內,他們會去一個很遠的地方,過一個完全不一樣的生活。
但休息完了之後,還是要繼續戰鬥。
就像是把頭伸出水面,深深地吸一口氣,然後再回到水下去。
每個人,在遇到巨大的困難和挑戰之後,都會像在水底憋了很久,需要喘上這麼一口氣,需要抽離這麼一段時間。
而這種抽離,不能被叫做躺平。很少有人真正躺平。大家其實只想抽離一下。
別自責,也別愧疚。這是你需要的。
畢竟,成年人的世界,都是劫後餘生。出門,勇敢戰鬥。回家,療愈傷口。
加油。
P.S.
哦,對了。
7月18日,就是2024《進化的力量·劉潤年度演講》倒計時100天的日子了。今年,我們年度演講的主題詞,是:總會花開。
所以明天,我們將會用一篇官宣文章,來正式啟動我們的售票工作。
期待你的持續關注。也歡迎你透過明天的文章,來了解具體的票務資訊。搶先購買,還可以享受到更低的“早鳥價”。
好了。
我們,明天官宣文章見吧~

*文章為盧柏克獨立觀點,僅供參考。

參考資料

1、盧柏克:行走中的公益創客,人民週刊
http://paper.people.com.cn/rmzk/html/2018-06/25/content_1863689.htm
2、盧柏克:從揹包客到帳篷學校校長,我的公益故事
https://gongyi.qq.com/zt2014/gytstory41/?sid_for_share=80217_1
3、公益創業者盧柏克:背起勇氣去旅行
http://zqb.cyol.com/html/2016-07/05/nw.D110000zgqnb_20160705_1-12.htm?sid_for_share=80217_1
觀點 / 盧柏克主筆 / 景九  編輯 / 二蔓  版面 / 黃
這是劉潤公眾號的第2313篇原創文章
品牌推廣 培訓合作 | 商業諮詢 | 潤米商城 | 轉載開白
請在公眾號後臺回覆  合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