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經濟資料出爐,為2025年留下三大懸念

點選圖片▲立即收聽

越是迷茫的時候,越需要從宏觀趨勢中尋找自我增值的可能性。
 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只有瞭解過去,才能瞭望未來。
無論哪個組織,在制訂新年工作計劃之前,都應先知悉上一年的國民經濟執行情況。
昨日,國家統計局密集釋出了2024年的各項經濟資料,首先衝入眼簾的,是第四季度GDP增速5.4%的數值,最終將整年的GDP增速定格在了5%。
此前,財新尋求了15家研究機構的意見,它們對2024年第四季度GDP增速的預測均值為5.1%,因此這個成績被視作“超預期”。
這是樓市、生產端、外貿端共同發力的結果。
◎ 樓市方面,9月和10月密集出臺的房產刺激政策,在第四季度顯現了較好的效果。2024年12月,一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總體上漲,二三線城市環比降幅均收窄。
◎ 從生產端來看,在需求整體改善以及年底消費旺季預期的帶動下,製造業企業繼續保持較強的生產意願。1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環比增速從0.46%升至0.64%、同比增速從5.4%升至6.2%。
◎ 外貿端出現了“一拉一推”現象,政府出臺的利好政策起到了拉動作用,特朗普2025年加徵關稅的預期起到了反推作用。2024年四季度出口增長9.2%,較前三季度加快了2.9個百分點。

2024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43.85萬億元

不過,一些關鍵領域拖了後腿,人口增長和國民消費就沒達到預期目標。
人口方面,2024年本來有三重利好(各級政府持續加大生育補貼力度、因疫情延後的生育、龍年的生育偏好),但帶動效果很弱,全年新生兒數量只有954萬,還不及上一個龍年(2012年)的一半。
消費方面,但居民消費信心依然不夠強。202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只有3.5%,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漲幅只有0.2%。
每一年,無論是企業家、創業者還是個體,我們都需要從宏觀趨勢中尋找自我增值的可能性。2024年的一系列資料,為2025年留下了至少三個懸念:

第一,樓市能否從“止跌企穩”轉向“企穩回升”?
第二,

外貿承壓下,

提振內需還有哪些新舉措?

第三,2024新生兒反彈了52萬,如何刺激生育?
為了讓大家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最新出爐的宏觀資料,小巴諮詢了十位經濟學者,一起來看看他們的解讀,並從中尋找答案吧。
2024
一、GDP增速
魏宏旭
安邦智庫宏觀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
第四季度增速高達5.4%,體現了中國經濟的韌性。這說明,9月末所採取的一系列增量政策,起到了明顯的作用。
當然,換個角度看,從2024年經濟執行的過程來看,實現5%的目標並不輕鬆。主要還是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較弱,尤其是房地產市場持續下行,對投資、消費等方面帶來拖累,需要依靠政策支撐才能最終完成目標。
2025年經濟增長目標預計仍會維持在5%左右。而如果要實現新的目標,可能比2024年更加困難。從需求端來看,一方面房地產市場能否實現“止跌回穩”至關重要,這也涉及消費和投資等內需的穩定。
另一方面,從外部來看,2025年的外貿形勢在特朗普執政的情況下難言樂觀。這樣來看,2025年中國經濟依然是政策驅動的一年,能否實現目標,取決於宏觀政策的實施力度和強度。
陶川團隊
民生證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
全年5%的增速成績實屬來之不易,這背後講述的是舊動能矛盾、新動能崛起的故事。
回顧全年,出口、傳統投資與商品消費成為2024年經濟的三塊拼圖。但這背後既有機遇,也有風險。
出口方面,美方正式加徵關稅前的“搶跑”,帶動了2024年出口增速的上升,但後續海外風險的加劇會為出口施壓。
傳統投資方面,考慮到地產投資拐點未現,製造業和廣義基建成為經濟的中流砥柱。不過債務驅動傳統投資增長的模式已經成為過去時,產業煥新亟需進一步加速。
科技賦能傳統制造業
消費方面,比起服務消費,拉動消費增長的因素更在於商品消費,這也給未來消費留下了更多想象空間,消費結構的最佳化以及財政對消費的助力,都將成為2025年的重中之重。
劉曉博
財經評論員
公眾號“劉曉博說財經”
2024年GDP的名義增速只有4.25%,跟實際增速(5%)有比較明顯差距,說明主要產品價格下跌了。而老百姓的體感,更接近於名義增速。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經濟大省在前三季度增速沒有達到全國平均水平,估計全年也將如此。
例如上海增速的放慢,跟外企產出下滑有關,也跟燃油車銷量下滑有關;廣東則受到廣州、佛山等城市增速放慢的影響,這些城市近年來經濟仍然在轉型之中,科技投入略顯不足。
以佛山為例,在四大地級市(蘇州、無錫、佛山、東莞)中,佛山科技投入最低,對房地產依賴度最高,比如佛山的傢俱、建材、陶瓷等主要產業,都受房地產低迷影響大。
另外,廣東小產權房、城中村體量巨大,這些都是天然廉租房。在經濟低迷期,居民買房意願偏低,因為可以租到廉價的房子,就不急著買房了。
但從長遠看,廣東、上海的經濟仍然非常有競爭力,增速放慢是暫時的。
2024
二、樓市
張波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長
一線城市“止跌回穩”的訊號已經十分明確,從統計局公佈的資料來看,一線城市的房價已經連續3個月呈總體向上趨勢,尤其是二手房價格向上的同時,伴隨著成交量保持高位,是連續的量價齊升。
從安居客線上的資料來看,2024年第四季度二手房找房熱度相較於2023年同期總體上升了50%。這一顯著增長主要歸因於去年樓市刺激政策主要聚焦於一線城市。
看房買房
說完2024年,再來談談2025年新房市場。
我認為,第一,今年新房的成交面積和成交金額,同比2024年會有約10%到15%的下滑。一方面,由於土地供應在2024年大幅下滑,市場的供應量會有明顯減少,另一方面房地產市場還未全面復甦,核心一二線城市的成交量提升並不能改變市場總成交量減少的態勢。
第二,新房市場的回暖不在成交量上,而在於成交價格和計容政策調整帶來的熱度提升。由於不少城市計容調整,會帶來實際得房率的提升和小區居住品質的提升,個別相關專案找房熱度會同步提升,有望形成點狀熱銷。
第三,未來一線城市的房價將有望穩中有升,市場向好的確定性會進一步加強,並帶動部分二線城市共同迎來房價的“止跌回穩”。
郭施亮
鯨平臺智庫專家
財經評論員
萬物皆週期,房地產也不例外,房地產從2021年調整以來,前期庫存壓力大,市場需要有一個漫長消化過程,未來房地產市場仍然處於加速洗牌階段,更考驗房企資金回款能力以及償還能力,頭部房企也面臨較大的經營壓力,房地產調整趨勢可能仍會延續。
薛清和
智本社社長
首席中心宏觀戰略研究所副所長
“9·24”政策明顯提振了市場信心,房地產交易量上升,進而推動價格修復。這是一個好的訊號。不過,當前主要是之前被積壓的剛需、改善型需求集中釋放的結果,2025年一季度後交易量可能將下降,價格修復將一波三折。
劉曉博
財經評論員
公眾號“劉曉博說財經”
2024年銷售面積和銷售金額都顯著下滑,但12月跌幅有所收窄。全年新房銷售金額9.7萬億,銷售面積9.74億平方米。12月,全國新房銷售和價格均有所好轉,但能否在2025年一季度持續,尚有待驗證。
據我的觀察,一線城市在最近半個月樓市的人氣略有下降,估計需要春節之後出臺新的刺激政策。
白袍翁
“白袍翁”公眾號創始人
需要警惕的是,房地產基本面還是鬆散,這波被壓抑的剛需消耗完,成交量走高資料可能會出現斷檔。如果能在產業發展基礎上,提高就業增長和收入改善,就有機會把目前火熱的狀態持續下去。
2025年,個人購房者不能寄希望於房價虛假的財富增長效應,更不能被牽動情緒來推動自己的買房意願,還是應該首先結合自己的剛性需求點做出決、。
2024
三、人口
劉曉博
財經評論員
公眾號“劉曉博說財經”
總人口連續第三年下滑,新生兒比2023年反彈了52萬人,幅度不小。
主要原因是:疫情中有一些家庭推遲了生育;2024年是龍年,中國人喜歡孩子屬龍,會有一些家庭提前生孩子。所以,2024年的新生兒數量反彈不可持續,估計2025年會顯著下滑,數量在880萬人以下。這也說明,目前出臺的鼓勵生育的政策力度有待提高、最佳化。
2024年的新生兒被稱為“龍寶寶”
另外,全國城鎮人口年度增量也有所回落,2024年是1083萬人,是1998年全面房改以來第二低,僅高於2022年,只相當於1998年到2018年平均數的一半。這個資料決定著樓市的潛在購買力,以及勞動力供應量。
梁建章
攜程集團聯合創始人
董事局主席
根據其他國家的經驗,要真正緩解低生育率問題,支援生育的投入至少要達到GDP的3%以上。
為此,我們建議:每個一孩每月補貼1000元,給每個二孩每月補貼2000元,加上社保和所得稅減半,給每個三孩及以上的孩子每月補貼3000元,加上社保和所得稅全免,同時還需考慮到不同地區和不同收入人群之間的差異。再考慮到目前中國經濟急需擴大內需,還可以給每個孩子一次性的10萬元的現金補貼。
當前中國經濟的投資和消費的需求低迷,但如果把幾萬億投入到和小孩相關的家庭消費,可以帶動孩子的相關消費可以帶動房地產,耐用消費品等相關產業。把錢發給了育兒家庭,就可以起到提振需求和抑制通縮的作用,還可以促進就業,形成經濟增長的預期。
2024
四、消費
張奧平
經濟學家
新質未來研究院院長
我個人認為,從去年以來,我們處在長期以來的價格較低位、相對通縮的狀態。這種狀態會制約企業、居民部門、政府的收入以及支出的預期。
整個內需當中,除了投資以外,更多代表人民幸福感的消費,同比增長還是在中低速的水平,我們可以看到疫情之前的2019年,消費同比增長能夠達到8%左右的水平線,近兩年消費的同比增長還是沒有恢復到疫情以前的水平線。
所以,2024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也是將擴大內需作為了2025年九大工作任務之首,那麼擴大內需當中,我個人認為首先是透過促進居民收入的增長,來提升整個消費的增長。
此外,城鎮化率資料值得關注。2023年年底,城鎮化率是66.16%,到去年年底,城鎮化率達到67%。我們也釋出了新型城鎮化的五年戰略規劃,明確要達到70%左右水平。
而城鎮化率每提升一個點,是可以拉動萬億規模的投資,以及兩千億左右的消費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城鎮化率的逐步提升中,圍繞新型城鎮化,還是有一些新投資機會,以及消費商業機遇。比如,農業人口市民化的普高建設、醫院病房改造、城市更新、地下管網改造,等等。
陶川團隊
民生證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
“以舊換新”的含金量頗高。
12月社零走出了電商促銷的錯位效應,其增速基本符合預期。分結構來看,家用電器、通訊器材、日用品等“以舊換新”相關專案依舊是拉動社零增長的關鍵專案,而油價回落拖累石油用品零售。同時考慮到2025年春節時間相對較早,節前消費旺季也可能對12月消費形成支撐。
展望2025年,延續“以舊換新”正反饋的同時,對文旅、養老、托育等服務消費的提振或將是另一政策重心。
如是金融研究院
對於消費,從日本經驗看,消費的“口紅效應”僅能持續較短時間,這主要是由於在一定週期之後,居民資產收縮、收入下降開始顯化並明顯影響居民邊際消費傾向,因此,可以認為中國可能已經在經歷這樣一個過程,並且這一過程將會貫穿2025年。
2024
五、股市
薛清和
智本社社長
首席中心宏觀戰略研究所副所長
GDP增速達到目標有助於支撐股市信心,較強的出口、超預期的人口增長有助於股市信心恢復。不過,整體來說,符合市場預期,股市反應不大。
劉曉博
財經評論員
公眾號“劉曉博說財經”
目前影響股市的的主要因素來自外部,即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不確定。昨天的經濟資料和釋出會透露的資訊,對股市影響可以忽略。
2024
六、對外貿易
魏宏旭
安邦智庫宏觀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
2024年,外貿情況比此前預計的更好。當然其結構還在繼續變化,一帶一路的外貿進一步增長,“新三樣”等新能源產業出口快速增長,反映國內產業轉型升級的效果。
新能源汽車出口
不過,進口增長仍然不及出口,反映出國內需求仍然不夠充足。這也導致貿易順差的擴大。不過,外部環境更加複雜,歐美地區貿易壁壘不斷增高,使得中國向發達國家的工業產品出口,面臨越來越嚴峻的局面。
如是金融研究院
外貿方面,中國要準備迎接“特朗普衝擊”。
我們基於上一輪,即2018年貿易摩擦的徵稅資料,採用雙重差分法(DID)來評估美國加徵關稅政策對我國出口的影響,經測算,在樂觀、中性、悲觀三種加稅路徑之下,對GDP的影響大致在0.49%、0.99%、1.12%。
劉曉博
財經評論員
公眾號“劉曉博說財經”
出口資料的增長,說明了在全球通脹、中國通縮的背景下,人民幣匯率事實上被低估了,中國產品的競爭力很強,生產效率明顯超過很多國家。而出口也成為經濟三駕馬車中唯一超過GDP增速的力量。
本篇作者 饒祖分 | 林波 | 責任編輯徐濤
主編 |何夢飛|圖源|VCG
點選下圖▼立即瞭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