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丨張是之
很多人喜歡投資黃金,覺得黃金很安全。買真黃金太麻煩,那就買“紙黃金”吧。
而你手上的“紙黃金”,很有可能是一張空頭支票。
因為所謂的“紙黃金”,不過是沒有100%實物黃金支撐的黃金債權。
最近根據英國議會披露的資訊,英格蘭銀行黃金交割週期從法定的14天延長至4-8周,這實際上就是違約。
當然,這背後也有一系列原因。
首先,是美國大規模囤積黃金引發的流動性枯竭。
過去兩個月,美國從倫敦金庫運走約3400噸黃金,導致倫敦市場實物黃金庫存銳減。
英格蘭銀行金庫的“自由庫存”僅剩12.9%,約3600萬盎司,遠低於常規水平。
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黃金期貨價格較倫敦現貨出現顯著溢價,套利交易者透過“倫敦買入現貨+紐約賣出期貨”鎖定無風險利潤,加速了黃金向美國的轉移。
僅2024年11月至2025年1月,COMEX庫存就增加2000萬盎司,大約是600億美元。
其次,是黃金供應鏈的技術性障礙。
倫敦金庫儲存的400盎司標準金條無法直接用於紐約交割,需先運往瑞士等地重新精煉為100盎司或公斤規格,再空運至美國。
這一過程耗時且推高成本,導致交付週期被動延長。
英格蘭銀行作為央行金庫,實際上就是一個官僚機構,缺乏商業機構的運營效率,面對激增的提貨需求時處理能力不足,形成“瓶頸效應”。
第三,也是市場對關稅政策的恐慌性反應。
儘管特朗普政府尚未明確對黃金徵收關稅,但市場擔憂其可能將貴金屬納入新一輪關稅範圍。
交易商為規避潛在成本,提前將黃金轉移至美國,進一步加劇了倫敦市場的擠兌壓力。
2025年1月新加坡運往美國的黃金量同比激增27%,創2022年以來新高,也反映出全球交易商的避險性操作。
倫敦黃金租賃利率飆升至4.7%,通常接近零,表明實物黃金短期供應極度緊張。
同時,黃金遠期價格出現罕見的逆價差(Backwardation),顯示市場對即時交割的黃金需求遠超遠期合約。
而英格蘭銀行儲存的部分黃金,屬於各國央行和長期投資者,這些非流通性儲備加劇了可交割黃金的短缺。
全球黃金衍生品市場日均交易量超千億美元,但實物交割佔比不足2%。
所以“紙黃金”的交易體系,與底層資產真實性的矛盾,英國央行的延遲交付被懷疑是“紙黃金”信用崩塌的徵兆。
如果將來美國關稅政策落地,或者黃金儲備審計問題繼續發酵,可能會進一步衝擊倫敦作為全球黃金定價中心的地位。
實際上,自1797年首次暫停黃金兌換以來,它們已經上演過至少6次類似違約。
米塞斯曾指出:"所有法幣體系終將因無限信用擴張而崩潰。"
部分奧地利學派學者認為,必須堅持100%的準備金制度,任何部分準備金制度都是欺詐。
1971年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時,美國同樣因黃金儲備不足而宣佈停止兌付。
羅斯巴德當時就指出:"這證明任何國家信用支撐的貨幣體系終將敗給人性貪婪。"
這次本質上依然是英格蘭央行,透過現代金融工程製造的更大規模騙局,用衍生品和電子記賬替代實物儲備,最終導致市場信心崩潰。
而面對危機,英國政府重拾1797年的套路,透過《銀行管制法案》拖延兌付,同時動員商界領袖製造"一切正常"的輿論假象。
英格蘭銀行的黃金違約不是孤立事件,恐怕是整個法幣體系潰敗的序曲。
正如米塞斯所言:"信用擴張製造的繁榮,終將以更慘烈的危機償還。"
當央行金庫的燈光熄滅時,或許正是誠實的健全貨幣重生前的至暗時刻。
那麼這個誠實的健全貨幣,你覺得會是什麼呢?評論區討論一下。
2025年02月24日

【活動通知】
這週日(3.2)上午10點,線下讀者閉門分享會·北京站,開始報名
報名方式:
1、掃碼成為「奧派經濟學·價值投資圈」的會員,即可免費參加,裡面會有我關於投資的文章分享,以及一些問題的討論,還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另外還可免費獲贈去香港開戶(銀行賬戶和券商賬戶)一對一指導;
2、單獨參加這一場活動線下活動,加我微信私聊。


下面是口碑最好的,謝宗林翻譯的《人的行為》,限量超值附贈四大獨家資源:
資源一:《人的行為》《經濟科學的最終基礎》《自由秩序原理》三本書的思維導圖,原來售價99;
資源二:《人的行為》精讀講解的音訊課程,原來售價199;
資源三:英文原版《人的行為》的書籍朗讀,對應英文版裡邊每一章的小節,並把中英文對照文字放在了音訊下方,可以邊聽英文邊看文字。前兩年做的,工作量巨大,但這次同樣買書免費附贈。
資源四:英文、謝譯、夏譯三個版本混排《人的行為》電子版,下單任意一本書籍或打賞文章,都可以獲贈此電子版。
買一贈四,收穫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