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誠一齣手,就知有沒有”,這句話在投資屆已經是一句家喻戶曉了二十多年的“定理”。
幾十年來,李嘉誠每做一個大動作,後面都會是全球資本市場上的風起雲湧和血雨腥風。
這幾天,已近百歲高齡的李嘉誠風浪再起,又一大手筆讓他再次成為輿論的中心。沒錯,大家聚焦的是他大幅度拋售自家旗下中藥企業的事情。
1
是撤離還是轉移?是陷阱還是時機?
2025年1月1日,沒錯,就是新年第一天,李嘉誠就做出了自己的行動。而行動前的決斷,他肯定早已思慮了一段時間。
元月一日,李嘉誠旗下的和黃醫藥(HK.0013)宣佈出售其在上海和黃藥業45%的股份。這是李氏家族已經持有了24年的資產。這件事被各個自媒體傳得沸沸揚揚,咱們不過二手訊息,而是直截了當——開啟和記黃埔醫藥(中國)有限公司和記黃埔醫藥(中國)有限公司官網。

“2025 年 1 月 1 日,星期三:和黃醫藥(中國)有限公司(“和記黃埔”)(納斯達克/AIM:HCM;香港交易所:13)宣佈已簽署兩項協議,以約 6.08 億美元(人民幣 44.78 億元)剝離其在上海和記黃埔製藥有限公司(“SHPL”)的 45% 股權現金,出售給金山醫療投資有限公司(“金山醫療投資”)和上海醫藥集團有限公司(“上海醫藥”)(港交所程式碼:02607;上交所程式碼:601607)。
和黃醫藥一直在探索將非核心、非合併合資企業 SHPL 的潛在價值貨幣化的機會。這些交易將使和記醫療能夠專注於其核心業務,即發現、開發和商業化用於治療癌症和免疫疾病的新型療法,包括推進其下一代抗體靶向治療結合專案。”

上海和黃藥業成立於24年前,是和黃醫藥在內地合資建立的第一家制藥公司,與上海醫藥全資子公司上海市藥材有限公司各持股一半,所以股權結構一直很穩。
這回交易標的整體對價是99.50億元人民幣。上海醫藥擬定用9.95億元收購上海和黃藥業十分之一股權,且對上海和黃藥業實施並表。金浦健服指定主體擬定用34.83億元收購35%股權,和黃醫藥只剩二十分之一的間接股權。
那麼,這回的交易做完是個什麼狀況呢?
進行完後,上海醫藥將合計持有上海和黃藥業60%股權,進而變為實際控制人。
大家關注的股市又受到了什麼影響呢?
在這個事情的影響下,2025年1月2日開盤後,上海醫藥股價漲了百分之2上下,和黃醫藥漲幅超過十分之一。當天收盤時,上海醫藥跌百分之二左右,市值為764億元人民幣。而和黃醫藥則漲了百分之4上下,市值為204億元港幣。
2
簡單的事情不用想太複雜?李嘉誠的另一條新聞又出爐了!
對於這麼一個事情,我們先來看看一些網友在一些社交媒體上的留言:

除了網友們,現在,各方(自媒體們)對這件事情的解讀已經馬不停蹄地上線了。為了吸引眼球,很多標題和內容都相當聳人聽聞。
其實,無需解讀太多,你把它當成是正常的商業行為就可以了,上升不到各種危言聳聽的層面。在“新媒體”時代,請大家永遠記住,很多驚悚內容不過是為了你的點選而已。
低價買入,高價賣出,這樣的市場行為,每天都有千千萬萬件在上演,只不過金額有大有小,更只不過,李嘉誠從來都是全球投資者的焦點,才會顯得如此特別。
具體到李嘉誠這個人,以及他狠辣的商業眼光,我們無需贅述,因為基本都是盡人皆知的事情了。所以咱們跳過那些東西,直接來看一個他另一條最新的新聞。

“香港李嘉誠基金會向傭工贈送 4200 張迪士尼樂園門票,兩個週日的慈善活動是為了感謝傭工對當地家庭做出的貢獻”。

具體怎麼回事呢?
李嘉誠基金會將向 4200 名香港傭工(絕大多數來自菲律賓)贈送迪士尼樂園免費門票。
這些傭工,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女傭,每人獲得了一張迪士尼一日門票、八達通卡上的 80 港元(10 美元,可以坐港鐵,屬於交通費用報銷)交通補貼和價值 365 港元的餐飲(午餐,零食,爆米花)。這項活動會花費李嘉誠基金會 186 萬港元(不包括門票價格)。

根據迪士尼樂園網站,一張一日門票售價為 669 港元,那麼,這4200張門票的總價值就約為 280 萬港元。迪士尼主題公園和李嘉誠基金會合作開展了該專案。
而且,李嘉誠基金會舉辦的同類活動是一年一度的。
比如,去年 1 月,外籍家庭傭工的福利是李嘉誠基金會為 26000 傭工提供免費乘坐香港摩天輪以及獲得嘉年華遊戲代金幣。除了傭工,受邀的人群還包括來自醫療保健和福利部門的工作人員。
而在2022 年疫情期間,約有 2000 名外籍家庭傭工獲得了免費電影票,而2021年,4000 名傭工被邀請前往海洋公園新開業的水上樂園。
拿到票的菲律賓女傭們當然感覺很開心,她們樂在其中,也促成了社會的良性迴圈。
這些前往迪士尼樂園遊玩完畢的菲律賓女傭們甚至在社交媒體上對李嘉誠表示感謝:

其實呢,這個贈票大機率也不是李嘉誠自己出的主意,應該只是他的基金會想的點子。但為什麼又上新聞,又有社會影響呢?
這當然就是因為,李嘉誠即便97歲了,也還是香港的核心新聞人物,不會褪色。他的一舉一動,都是有分量的,這種分量裡當然也包括著新聞價值。本來就是新聞界的風暴之眼,因此,對於他的商業手筆,很多自媒體當然會有過度的解讀。網友們真的是看看就好了,為那些擔憂是沒什麼必要的。
3
英國和歐洲已經成了李氏家族的重中之重
慫人聽聞的推斷我們可以不聊,但近年來李氏父子有什麼商業趨勢還是可以聊一聊的。
可以說,李嘉誠的商業大本營,或者稱商業帝國現在已經亞洲轉向了英國和歐洲。
幾個月前,福布斯雜誌的一篇文章就專門討論了這一點。

“李嘉誠旗下長江集團大舉收購英國風電場,增資4.5億美元至能源資產組合,這筆交易是長江基建今年迄今的第三次能源收購。”
除了目光狠毒的福布斯雜誌,國內外其他大小媒體當然也早就關注上了李嘉誠父子在英國和歐洲的一些“大作為”。我們就來簡要地整合一下這些商業資訊。

大家都知道,在幾年前,李嘉誠大手筆拋售了很多國內的地產。
而在這個拋售“進行時”,李嘉誠則搶佔了一手歐洲的總體市場,而且投資了歐洲的三大命脈!
這三大命脈分別是:水,電和通訊。

對於現代社會的現代地球人,第一樣自不必說,後面兩樣缺了哪個,人也顯然都並不能活得很舒展,甚至乾脆就活不下去了。
除了歐洲大陸,英國也是李嘉誠父子的主攻區域。
這些年,投資江湖上流傳著這麼一句話:“李嘉誠買下了百分之五十的英國”。
那麼,他在英國又投資了什麼呢?
看後更讓人嚇一跳。
李嘉誠在英國投資的公共事業涵蓋了水務、能源、鐵路、港口與連鎖藥房。
其中,英國四分之一上下的配電市場、三成左右的天然氣供應市場、差不多百分之7的供水市場、四成的通訊市場、33%左右的碼頭、以及五十萬平方米左右的土地資源,已經都姓李了!

沒錯,世界上的巨大變革就是在悄然無聲中發生,當人們意識到時,早已變換了時空。
其實,李嘉誠的沙盤可不止構建了一年兩年,早在二十多年前,他的全球商業“開疆拓土”就已透過“和記黃埔”開展運作。
“潛移默化”中,現在已經儼然形成了牢不可破的資本堡壘。
經過這麼多年的經營,英國和歐洲已經變成了李嘉誠的核心。自媒體博主們可以忽悠,但財政報告水分很小。
那麼,咱們就來看看長江實業最新的財政報告。
截至去年下半年伊始,長江實業在歐洲地區的營收額所佔的比例達到了總營收額的一半,而在佔香港與內地的營收額則分別為百分之7和百分之5。
也就是說,香港與內地的營收額加在一起,也只是剛剛超過了長江實業總營收額的百分之十。具體圖表如下:

當然了,這些“動作”也都是正常的市場商業行為,同樣沒必要解讀過多。
世界之事,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正所謂時勢造英雄,狠辣如李嘉誠,他的眼光與手法也不可能墨守成規,總在跟著時代與世事的變化而變化。
我們可以汲取他的商業知識,讀他的發家史,但也不能完全把這些當做自己起家的參考,因為這個世界早已滄海桑田,時光境遷
宣告:本公眾號文章中的資源源自網路,如果無意中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絡我們第一時間刪除,謝謝!
——End——
文:熱帶耿直
英倫大叔(ID:UK07788915668)
轉載請聯絡公眾號後臺
圖片及新聞資訊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
點選上方卡片關注“英倫大叔”,獲取最新最快的英國資訊。
往期精彩回顧:
英倫大叔,一個有態度、有溫度的公眾號
致力於傳遞最新最快的英國新聞與政策解讀,
為海外華人提供簽證、教育、創業類相關資訊
歡迎關注英倫大叔,及旗下各平臺賬戶

英國內政部移民事務署註冊專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