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裡種花,每一天都可以是春天

春天不只是一個季節 | 第4273

Melanie Parke 作品
春天,適合去江南,賞花、聽雨、讀詩、看園林。而蘇州,恰有一個清雅的千年古鎮,盛放著春日的詩意之美,它就是黎裡。
煙花三月,由「為你讀詩」主辦的“亞子詩會——我在黎裡為你讀詩”在蘇州黎裡古鎮舉行。活動現場,當代詩人歐陽江河,中國詩歌學會會長、一級作家楊克,江南大學人文學院教授黃曉丹,「為你讀詩」首席語言藝術指導朱衛東,「為你讀詩」聯合創始人、CEO張炫與在地藝術家、非遺傳承人共同呈現了本次詩會。詩會由資深主持人、蘇州市朗誦協會會長文靜主持。
屬地領導以及各界代表、本地居民、媒體朋友出席詩會,共度了一個屬於黎裡的詩意春日。
👇點選檢視,無限春光在黎裡👇
👇點選收聽,春天的種子在發芽👇
種子影院1

作者/為你讀詩:歐陽江河
在春天,種子吐出人群和鳥群。
種子破土時,已是人鳥一體,
嘴裡的天空含著鳥叫聲。
土地自眾鳥飛盡的休眠狀態
緩緩降下,種子,潛龍在天。
綠火車停靠在天邊外。
孩子們溜冰去陽光中兜圈,
意外發現種子不是夢,而是
一座影院。地裡的人直接走進電影,
手裡的鋤頭越挖越輕,農事
也輕了些,借天上大風一吹,
書卷被吹得浮生茫茫。
嗓子塗抹了一層重金屬,
詩歌,在曠野上持續吟誦,
但寂靜已滲入脊髓。
春天的髮型如蒲公英般蓬鬆,
春天的廚娘,衣襬一派翠綠。
作者在朗讀過程中,對原詩略有改動與調整
“何處笛聲脆,送來楊柳風”
春天的江南煙雨朦朧,本身即是一首婉約詩詞,與書面文字所不同的是,人可直接置身其詞句之間,用耳朵傾聽,用眼睛觀看,用雙手觸控每一縷春意……
人家皆枕水,小舸任西東。
過巷波犁碧,穿橋蕊獻紅。
心飛瓊鑑外,身在彩雲中。
何處笛聲脆,送來楊柳風。
——何智勇
笛聲醒春風,「為你讀詩」首席語言藝術指導、原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播音指導、金話筒獎得主衛東和笛而誦,用這首《閒泛黎裡古鎮》娓娓道出遊走於江南古鎮黛瓦粉牆、小橋流水間的自在逍遙。
簷外雨聲翠,屋中人語長。駐足蘇州黎裡古鎮的“鴻壽堂”與“洛雅草堂”,“亞子詩會”在資深主持人、蘇州市朗誦協會會長文靜的主持下徐徐拉開帷幕。
“亞子”是誰?熟悉黎裡或近現代史的人會知道,柳亞子先生是著名的愛國詩人,一生與詩詞相伴,他將自己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對理想的執著追求都融入了詩作當中。而黎裡,正是他的故鄉。
如今故人已去,可其詩詞中所蘊含的精神力量,正像古鎮的潺潺流水,滋養著一代又一代黎里人的心靈。
“此刻站在黎裡古鎮,青石板上或許還回響著柳亞子先生披長衫疾走的足音……當我們把新寫的詩稿輕輕放在柳亞子先生常坐的藤椅上,願那些依然滾燙的文字,能成為遞給下一個百年的一盞燈火。
中國詩歌學會會長、一級作家楊克如是說道,他還為此次黎裡之行即興賦詩一首:
微雨輕潤舊時衣衫
青石板傳遞百年書函
詩歌如新綠探出牆頭
喚醒草葉上的河山
“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
詩歌是串接時空的金鑰,透過它,我們不僅可以推開歷史厚重的大門,更得以和前人實現精神共鳴。
弓劍橋陵寂不譁,萬年枝上挺奇花。
雲天倘許同優國,粵海難忘共品茶。
杜斷房謀勞午夜,江毫丘錦各名家。
商山諸老欣能健,頭白相期奠夏華。
——柳亞子
我們推崇詩歌,在欣賞其遣詞造句之美外,更感嘆於它們有觸動人心的魔力。柳亞子先生善作詩,更喜讀詩,他對杜甫、辛棄疾、龔自珍青睞有加,因為他們在各自的時代和生命困境之中,始終堅持創造奇蹟,其詩篇中流淌著磅礴的生命力量。
“二月已破三月來,漸老逢春能幾回?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江南大學人文學院教授黃曉丹此行泛舟黎裡,與柳亞子隔空共享杜甫詩中的春天。她告訴我們:
杜甫一生輾轉漂泊,飽嘗人間辛酸。但令人驚歎的是,在最為艱難的歲月裡,他卻揮筆寫下了一生中最歡快的詩篇。可見即便身處逆境,也能在平淡日常或困苦時局中捕捉到生活的亮色,尋得內心的歡愉。
當代詩人、詩學批評家歐陽江河則講述了柳亞子更改字號的故事——柳亞子號安如,後改字人權,號亞廬,再改名棄疾,字稼軒,號亞子。從中足可見柳亞子先生對辛棄疾的尊崇。
英雄總是惺惺相惜,無論隔著多久遠的時空。“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歐陽江河慷慨激昂地朗讀了這首《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令人再為辛棄疾的壯志豪情而動容。
“我似捕魚翁,來問桃花津”
江南之春,在自然風物的桃紅柳綠間,在字字珠璣的人文詩篇裡,也在蘇繡、評彈、崑曲、花藝中,屬於一場全方位的感官盛宴。
透過非遺蘇繡“點彩繡”傳承人何錚的非遺點彩繡《醉春》,我們看到針線勾勒出江南園林的朦朧春韻;在花藝師強詠梅的作品《梨花溶月》中,梨花彷彿與月光共舞,詮釋著春日宇宙的靜謐心流。

詩可誦讀亦可吟詠,蘇州市評彈團演員、優秀傳統長篇彈詞《玉蜻蜓》蔣派傳人張怡晟和歸蘭以評彈方式演繹了柳亞子先生的《寄毛主席延安,兼柬林伯渠、吳玉章、徐特立、董必武、張曙時諸公》,軟糯的吳語、婉轉的曲調,為詩歌增添了一抹別樣的感動;蘇州崑劇院演員徐超則獻上崑曲《牡丹亭》選段,以優美的唱腔和細膩的表演,讓詩會更加一抹古典的浪漫。
吳江三十里,地號梨花村。
我似捕魚翁,來問桃源津。
花草有靜態,鳥雀亦馴馴。
從無夜吠犬,門不設司閽。
長廊三里復,無須墊角巾。
家家棹小舟,目不識車輪。
——袁枚《黎裡行》
何為不虛此行?黎裡可以告訴你答案。行走在這自南宋形成市集、明清時期達到鼎盛的千年古鎮裡,我們可以看到被完整保留下來的“一河兩街”傳統空間格局,進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柳亞子故居與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鴻壽堂,感受時間的凝滯與流動,體驗南社文化深厚底蘊與水鄉市井的煙火交融。
“春天,不一定非要是陽光正好的三月”
梨花風起正清明。“亞子詩會”完滿落幕之際,“為你讀詩·黎裡會客廳”(鴻壽堂)正式開放。
在這裡,我們將繼續透過展陳、活動、研習等,將作家詩人、文化學者、藝術家、非遺傳人和本地居民、遊客連線起來,共建黎裡“詩意生活場景”。我們相信,把每個詩意的瞬間收集起來,足以續接成為長久的感動。
詩人吉布日洛曾寫道:
春天,不一定非要是陽光正好的三月
當你乾涸的靈魂需要一口山泉滋養
當你想要一塊肥沃的土壤生根發芽
的時候
都可以是春天
時至四月,時間的腳步不休不停,我們仍將繼續探尋詩意,並且創造詩意。一如「為你讀詩」聯合創始人、CEO張炫所說:“願春天常駐心間,願詩意長存黎裡。”
我們用詩歌滋養乾涸的靈魂,當心靈的土地上綻放出永不凋零的鮮花,相信每一天,都可以是春天。
留言
你去過黎裡嗎?
分享你所在之地的春天
撰文 | 一條小路    審校 | 西格瑪 
插圖 | 活動現場照片
配樂 | 顧彬《故鄉的那片雲》
點選上方卡片,關注「為你讀詩」
“人,充滿勞績,仍詩意棲居”
▎詩意禮物
獨屬於中國人的詩意禮物
498元起,定製中書協會員藝術家級精品印章
▎明日預告
4月9日晚10點,聲音碎片樂隊主唱馬玉龍為你讀墨西哥詩人帕切科的作品《不要問我時間如何流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