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留學大軍,帶著一份歸屬感歸國回鄉,對於普通人來說,這個一次性的選擇可能會是一輩子的。
這些海歸大軍,是因為什麼原因回國的呢 ?百萬知乎網友關注話題:“情懷還是海歸的重要因素嗎?”,我們來看看眾位留學生的答案。
—
本文轉自公眾號“WE留學生”
資料來源:知乎
周少爺——家人的陪伴
從記事起就很少見到我爸,因為他在部隊,女王大人(我媽)也有自己的事業。3歲上幼兒園,由外公負責照顧我的飲食起居。6歲上國際學校,開始住宿生涯,一年見父母兩次(寒暑假)。
我的成長軌跡跟一般孩子不一樣,朋友經常開玩笑說我父母的教育方式是標準的放養。就這麼放養到了18歲,高三那年跟爸媽說我要出國讀書,然後就自己去考雅思,公證材料,申請學校,辦簽證,訂機票。

還記得那天在浦東機場,過安檢前還有幾對為子女送行的父母,媽媽們的眼眶都泛著淚光,不停地囑咐孩子要好好照顧身體,不要太辛苦,爸爸們的神情也露出了不捨,孩子有的也哭了。
但到了我們家這裡,畫風就有點不大一樣。在進安檢前,我爸竟然跟我握了握手!搞得好像兩國領導人會談一樣!然後我就搭上了飛往阿姆斯特丹的飛機。
留學期間從未想過回國,我獨立慣了,父母也相信我能照顧好自己,也許這就是我們一家三口的相處方式,所以畢業後我選擇了留在荷蘭工作,但一年後我還是打包了全部家當,搭上了回上海的飛機。
以前我對家庭的概念很模糊,後來我明白了,是我自己太自私,因為我從來沒有想過父母也會有老去的一天,我從來沒有想過我的責任是什麼,雖然在我的成長中他們沒有陪伴我,但是他們卻給了我最好的生活。
所以對我來說,回國跟情懷無關,只是想補回童年缺少的家人陪伴,我正在學會怎麼跟我父母相處,享受家庭的溫暖。雖然每天上下班在交通上要花費將近3小時,但是我不會考慮搬出去住,現在可能是從我上小學後我跟父母相處的最長的時間了,我就是任性地想讓他們多陪陪我。
就在剛才收到了爸媽的簡訊,家人的關心真的很溫暖。
匿名——沒有什麼比失去家,更讓人不知所措
男票已經在坡縣讀到博三了,他身邊同期去的小夥伴們大多都拿到了身份,可他卻絲毫不動心,一心只想回來。
有一天我問他,為什麼你沒有想留在那邊呢?他說,因為我是黨員。

我當時正在喝水,一下就噴了。我以為他在搞笑,於是又認認真真的問了他好幾遍。他說他真的是因為愛他的祖國啊。
但是在我開開心心的嘲笑完男票之後,我想到了曾經我的夢想是好好學習報效祖國,後來慢慢變成了好好努力爭取留在另外一個地方。我想到了隨著我的長大,我開始更加關注我自己的利益,我想要掙更高的工資,享受到更好的醫療,想要留在一個空氣質量不會那麼糟糕的地方。
我想到了高三那一年我的老師對我們說,你們一定要好好的努力,考到國外的名校,接觸到世界最先進的思想與技術,然後回來,改變這個國家啊。想到了我逐漸遺忘了這份情懷,把這情懷餵了狗。

但是如果有一天我的國籍真的改變了名字,當有一天我失去了這份歸屬感的時候,我想我會比自己的夢想破滅掉還要難過。
匿名——今天不談情懷
不談情懷來談談這個問題:
* 個人感覺是家裡條件越好的越容易回國,家裡傾其所有或者付出了很大代價出來的一般都會盡量留下。
* 家在一線城市的更容易回國。
* 國外生活質量真沒有完爆國內多少條街。
一、是來談談這三個分別是怎麼回事,我在某南方一線城市,高中出國的就好多,這些家裡最殷實的同學據我所知認識的幾個都是本科讀完就回來了,並不是混日子,都是名校畢業然後現在在國內金融機構,諮詢和風投都有。
為什麼呢?因為他們要求比較高,都想做一些事業出來。而在美國容易過上輕鬆的生活,但基本沒有什麼發大財的機會,除非你弄了個startup被谷歌蘋果收購了或是拉到千萬風投或是在華爾街高管,但作為華人這些都有很大難度。
這些富二代同學家裡資源都在國內,而且最重要的是,國內和美國比處在一個高速發展期,各行各業掘金機會都不少。

二、是為什麼一線城市容易回來,就我個人感覺看來,我所在的美國新英格蘭某富裕州並沒有比國內一線城市好太多,很多地方還不如。
環境方面可能算,但是我住的某一線城市碰巧是國內空氣質量前十,不下雨基本藍天白雲鮮花大海,來了美國並沒有感覺環境差別有多大。
商業方面的便利國內和國外各有各的好處。吃東西方面就不用說了,在美國呆久了都快喪失味覺了。
至於就業,我所在的城市是目前國內最有活力的創新城市,騰訊華為大疆創新華大基因招商銀行平安銀行星河地產萬科地產還有一眾五百強。前海現在的新金融也剛起步,周圍不缺哥大畢業回來的在基金投行做的有聲有色。
但是房子是一個邁不過去的坎。很多來自二三四線城市出國的而不想回國主要是因為房子壓力,深圳灣一區的房子目前已經漲到12w一平左右了,南山福田均價都在7w以上(2016年)。幸運的是我本人並沒有買房的壓力,所以更傾向選擇回國。
值得注意的是還有兩個最重要的文化歸屬感,認同感的問題和感情問題,注意不是情懷,是感情。
我們畢竟不是在美國長大的,看個周星馳都要動不動開車一百公里,過節的時候只能擠在電腦螢幕前面,車站和機場永遠不會有中文報站,書店不會有三聯週刊,小酒吧裡沒有叫李逼和馬啪啪的民謠歌手,開啟電視都是棒球…..
這些事情不是生活必需品,但我介意嗎?我介意。作為一個文科生,我可能跟樓上那個贊最多的回答思路並不一樣,我並不會只考慮可以計算和量化的東西。

三、是父母和親戚朋友問題,我爸媽不想來美國,他們不習慣,年紀大了。我也沒有辦法繞過父母談個人發展,作為一個女孩,我可能欠些大志。我每次只能翻看我媽的朋友圈,發現她好像又老了些。觸目驚心。我在這頭擔心他們會不會用家裡的電器,會不會下載新的軟體,週末有沒有去鍛鍊身體,有沒有人帶他們去旅遊。
對的,對於我來說最大的幸福就是我們在一個城市,我,我爸媽,和我從小的朋友,我們週末去喝早茶,也聊聊理想聊聊產品聊聊情懷。這樣的日子我可能一百年都過不厭吧。
Anymirror ——先小家,後大家
我在美國已經待了四年,其中兩年讀研,兩年工作,認識往前數比我大三屆的學長學姐,也認識往後數比我小三屆的學弟學妹。幾乎每次聚會,我們都會討論到“是去是留”這個話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主張,但沒有人會非常文藝地提到情懷。
先說幾個一心想要留在國外的朋友的情況:
最終嫁給老外的朋友A:我們的胃最愛國。但朋友A真心喜歡吃西式的沙拉,每次吃得一臉滿足。而在我們另外一些人眼裡,沙拉無論怎樣搭配,嚼起來都像草一樣。
年過三十的從來沒有談過戀愛的朋友B:國外就是她的避風塘,再也沒有催婚的狂風暴雨了。
性別男、愛好男的朋友C:他心目中理想的愛情,就是找一個同性的伴侶,結婚,領養小孩,建立家庭,從此過上幸福的生活。回國就意味著夢碎。
有弱聽的朋友D:弱聽的這位朋友,戴著助聽器就可以正常地工作,正常地生活。他曾在國內工作過一段時間,受過一定程度的歧視,雖然有的歧視看上去並不明顯,但歸根結底還是被人用異樣的眼光看待。
他後來來到美國的聾啞人學校讀研,最後成為一所中學的自然歷史老師,甚至成為我們中最快拿到綠卡的一個。沒有人再揪住他的弱聽不放了。他總是不斷地給我們洗腦,勸我們都留下。他說他現在很知足。而我覺得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再說幾個一心想要回國的朋友的情況:
一直以中國式生活方式生活的朋友E:聽的車載CD是《中國好聲音》的歌,看的影片是國內各影片網站的,學做的菜譜是無辣不歡的川湘菜。他在學校有一堆美國朋友,可以與他們遊刃有餘地交流。但他一離開學校,就立馬回到自己建立的中國城。他是我們中第一個自願回國的,我們都不感到意外。
心思細膩的朋友F:因為愛情,一畢業就回國和男友團聚了。
最後說說我自己:

有工作有簽證也漸漸適應了一個人在異鄉的生活,但回國的念頭越來越強烈。因為父親的身體垮了,他口中說著:“你好不容易才在那邊留下,別輕易放棄。”我聽著他佯裝輕鬆的語氣,每一次都留下無聲的淚水。父母在,不遠遊。先有小家,再有大家,深以為然。我們先顧好小家,再去談大家的情懷吧。
西路 ——珍惜情懷,無論國界
情懷當然還是有的。
有一部分是志氣青年國外吃憋,於是想著回國揚眉吐氣大幹一場。也可理解為一種逃避吧,如果國內事業不成功,他們是最容易最後又回去國外的。
還有一部分人是屬於國內有牽掛的情懷,比如離不開的家庭和愛情,或者單純地對公益事業抱有夢想之類。這些牽掛如果斷了,可能還是會選擇回到國外。
青春的時候無論在哪裡奮鬥,都是一種情懷啊!珍惜青春,珍惜情懷,無論國界。
Niborijiak ——獨立與自由
個人感覺,現在這一代的青年留學生在這樣的問題上基本都是非常務實的態度。
成長在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的環境下,之前那種為國家社會奮鬥的共產主義式的宏大敘事在這一代身上已經褪色。
從不好的方面來說,八十年代時帶有浪漫色彩的理想主義情懷已然蕩然無存;從好的方面上來說,這一代青年更能意識到自己的侷限性並且能明確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在某種意義上來說精神上更加自由和獨立。

如果現在說到回國,海外的朋友們可能更多考慮的是生活質量的優劣,事業上的機會和發展空間,個人的朋友和交際圈,諸如此類。
一方面,現代社會中任何個人的作用都是微不足道的,所以所謂的“報效祖國”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
另一方面,由於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我們更加相信每一個人在不違反社會道德和法律的情況下都完全擁有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權利,而這樣的追求所代表的價值觀本身無所謂高下之分。也就是說,追求雷鋒式的無私奉獻並不比追求享樂的生活更加高尚。

在回國的這個問題上,我同意的觀點是,國家觀念不應該凌駕於個人追求之上。所以哪怕我個人可能仍然會抱有一些傳統的理想,這也並不會成為我要求別人的理由。對於有著各種不同選擇的朋友們,我也都會衷心祝福他們一切順利。
尚尚籤 ——好吃的

你這麼說讓剁椒魚頭,醋溜土豆絲,肉夾饃,魚香肉絲,麻婆豆腐,鴛鴦火鍋,烤腦花,滷豬手,五香牛肉,麻辣兔頭,冬瓜排骨湯,土豆燉雞,蒜蓉蝦,蒜蓉菠菜,彩椒牛肉丁,青椒肉絲,滷雞爪,揚州炒飯,手撕包菜,西紅柿炒蛋,回鍋肉,蘿蔔絲燉牛肉,大盤雞怎麼想?
你的選擇,是留是歸?

正在異國求學或是工作的你,是選擇留在國外,還是迴歸中國?又是為何做出這個決定呢?
孩子遠在大洋彼端的家長們,又希望孩子做出怎樣的決定呢?
閱讀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公眾號並回復相應【編號】:
【46】-《面試官看了6秒就想發Offer的簡歷長什麼樣?》
【45】-《其實,應付100道行為面試題,只需要3個小故事……》
【44】-《別再複述你的簡歷了,自我介紹其實只需要提到這3點》
【43】-《80%留學生都忽略的求職信,怎樣成為獲得面試的關鍵?》
【42】-《中國最富裕的1%,把錢花在了哪裡?》
【41】-《為什麼總是外國人來紀念我們的大師?從周有光刷屏谷歌說起》
【40】-《Google說這是2017年最常被搜尋的一個字,不覺淚目》
【39】-《留學生找工作:教你面試怎麼穿,這些Dress Code你瞭解嗎?》
【38】-《招聘季都過去了,你才和我說要找工作?| 內含求職大禮包》
【37】-《海歸潮真相:能移民的基本不回國,回國的大多都後悔了》
【36】-《家境一般該不該出國留學?》
【35】-《一個老留學生的自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