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寶正在摧毀美國政治家的百年心血

Mar.
4

灼見(ID:penetratingview)
事物的變化有內因和外因兩大原因,內因是變化的根本,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透過內因而起作用。
作者 | 盧克文
來源 | 盧克文工作室(lukewen1982)

時間來到2025年3月,持續三年的俄烏戰爭,就快要結束了。
由於川寶上臺後突然獻媚俄羅斯,使歐洲和烏克蘭在這輪俄烏戰爭中受挫嚴重,現在網路上到處是嘲諷歐洲的段子,大家普遍認為,歐洲黃金時代結束,歐洲即將被端上餐桌。
最常見的觀點是:歐洲人這幾十年好生活,靠的是俄羅斯提供廉價的能源、中國提供廉價工業品以及反向中國輸出中高階消費品、美國的軍力保護,才讓歐洲人過得舒舒服服的。
前面兩條說得大致沒錯,但第三條並不是這樣理解的。
美國確實給了歐洲軍力保護,歐洲軍費開支確實很低,大部分在GDP2%上下,能省下好大一筆錢,用在民眾福利開支上,現在川寶缺錢,不想幹這免費保鏢的活路,這才想逼著他們,將軍費開支增加到5%。
但歐洲其實一直都很想增加軍費開支,並且建立自己的軍隊,畢竟槍桿子握在自己手裡,比握在美國人手裡更讓他們放心。
二戰後這麼多年以來,是美國不允許歐洲各國(除了法國)建立強大的軍隊,說我保護你們就足夠了,你們平時乖乖聽話就行。
所以美國嚴控歐洲各國,尤其是德國的軍費,因為德國工業最強,歷史上打得最猛,一不留神德國就發育成鋼鐵怪獸,突然跳起來就能橫掃歐洲,美國平日裡掐德國掐得最緊。
俄烏戰爭爆發後,為了狙擊俄羅斯,2022年6月美國鬆口允許德國增加一定軍費,德國趕忙修改憲法,將每年軍費增加1000億歐元。
改憲法手速那個快啊,彷彿餓極了的人在生吞食物,顧不上細嚼慢嚥,生怕美國人臨時反悔。
那條新聞影片我到現在還記得,德國議會上上下下一臉喜色,開心得難以掩飾——德國此時僅18萬左右的軍隊,因為工資福利低,士兵素質差,曾經鐵血德軍,現在被媒體嘲諷是“歐洲草莓兵”。
德國自二戰後忍了七十年,一直病懨懨的,現在老子終於可以增加軍費了。
從歐洲軍費開始談川寶的話題,我是想提醒大家,二戰後整個世界體系,是美國一手塑造的,不要佔便宜的時候一聲不吭,準備甩鍋的時候,就指責別人如何如何。
為啥一上來就要講二戰後的世界體系呢?因為川寶現在乾的所有事情,都是要拆掉這個體系。
美國在全球一共有兩大獲利體系,第一個體系是美元。
二戰結束後,美國是全球最強工業國,1950年全球貿易總額僅為610億美元,美國全球貿易順差總額約為20-30億美元,資料看起來不大,已是第二名西德的10倍。
1964年美國貿易順差達到歷史最高峰,約為70億美元。
1965年美國開始去工業化,逐漸從賣東西給別人,變成買別人的東西。
到1970年時,美國全球貿易順差總額降低到26億美元,1971年美國首次出現13億美元貿易逆差,一直到最近這幾年,2022年貿易逆差9481億美元、2023年貿易逆差7734億美元、2024年貿易逆差9184億美元。
一個國家長期貿易大逆差,大量購買國外產品,會壓制這個國家工業。工業發展不起來、間接導致工人失業、國家無法積累外匯、也無法購買先進機器升級、還會在許多關鍵領域受制於人。
這些對別的國家都是致命問題,但對美國不是,美國雖然從1965年逐步去工業化,但人家從二戰後就建立起了全球美元體系,世界人民必須用美元過日子,美國人只需要透過加息減息的潮汐規律收割全球財富,那點貿易逆差算個毛線。
美國人專注發展第三產業就好了,什麼橄欖球、冰球、籃球、百老匯、主題公園、好萊塢、博物館、健身房、音樂節、演唱會、說唱、毒品、止痛藥、大麻、玉米糖漿通通搞起來啊,每天能多嗨就多嗨。
美國人這樣爽了幾十年,慢慢積累起了巨大的內部矛盾和外部矛盾。
內部矛盾是這套全球收割體系,養肥了東西海岸的美國人,但第三產業給不了那麼多就業機會,只能拋棄中部農民和鐵鏽帶的美國工人,被拋棄的紅脖子越來越多,人口逐漸佔據優勢,美國反對美國,群情激憤,推出了川寶作為他們利益的代言人,殺進了白宮。
外部矛盾是這套全球收割體系,1983年、1988年、1994年、1999年、2004年、2015年的六次加息週期都十分順利完成任務,但是2022年加息、2024年減息啟動後,居然沒有摧毀其他國家經濟,割不動了。
割不動,是因為中國在鎮場子。
2023年中國貿易順差5939億美元,外匯管理局經常賬戶順差2642億美元;2024年中國貿易順差7679億美元,外匯管理局經常賬戶順差4220億美元,這些差額都被中國拿去給世界各國平賬去了。
只要大家交出鐵礦石、牛肉、銅礦石、石油、大豆、晶片、天然氣、鋁礦石,美元我們這花都花不完啊,足夠大家對沖美元加息週期,保住各國核心資產。
也就是說,2022年開始,美國最有效的全球美元獲利體系,第一次失效了。
美國的另一大獲利體系,是控制歐洲。
工業革命起源英國,在法國和德國達到高峰時,美國還是個農業國,歐洲擁有大量的資本和科技積累,是因為一戰二戰造成資本和科技大量外逃,流向了偏遠的美洲大陸,超級大富豪和頂尖科學家陸續進入美國,才成就了二戰後的美國。
二戰前,實力尚不成熟的美國,其戰略目標是“拖住歐洲發展,使歐洲陷入戰亂”,德國想復仇,他們就向德國輸入技術和資金,資助希特勒,推搡著德國奔向英法尋仇;蘇聯想強大,美國又主動向早期蘇聯輸入技術和資金,資助斯大林,推搡著蘇聯打爛德國。
德國在一戰後為什麼那麼快爬起來?蘇聯前兩個五年計劃為什麼飛速發育?這一切超出正常邏輯的成長,背後都是美國的運作。
美國那時大宏觀思路,叫“以德克歐,以俄克德”。
二戰後,美國依然害怕歐洲重新崛起後超越自己,畢竟無論是自然資源還是人口數量,歐亞大陸都遠超美洲大陸,生產要素齊全,科技中心在歐亞大陸才是正常情況,在美洲大陸並非正常情況。
一旦歐洲重回巔峰,會造成資本和科技的再回流,美國將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美國為了控制歐洲,在二戰後故意將蘇聯塑造成歐洲兇狠殘暴的敵人,將共產主義塑造成冷血無情的平均主義,使歐洲對蘇聯瑟瑟發抖,乞求美國的保護,美國得以在歐洲擁有300個軍事基地、10萬名軍人。
俄羅斯一直想不明白,為啥蘇聯都解體了,葉利欽和普京對美國一度諂媚到了極點,美國還是咄咄逼人,要致俄羅斯於死地,北約一擴再擴,就差把槍口都頂著俄羅斯的腦袋了。
那是因為美國需要俄羅斯成為歐洲的敵人,美國需要養出一個巨寇,他們才可以做歐洲的話事人。
對美國來說,反俄只是過程,控歐才是目的。
控制歐洲,不讓歐洲(尤其是德國)建立自己的軍隊,可以逼迫歐洲上交科技成果、打壓歐洲關鍵領域發展(比如阿爾斯通)、分化歐洲凝聚力、迫使歐洲成為美國的消費市場,使歐洲在貨幣、軍事、科技上有一定水平,但又無法超越美國。
歐洲是美國既要拉又要打的物件,是美國平衡歐亞大陸的重要手段,反對俄羅斯,是美國對歐洲又拉又打的表現手法。
歐洲其實跟俄羅斯是互補關係,歐洲需要俄羅斯的廉價能源,俄羅斯需要歐洲的技術和資金,當今俄與西歐各國領導人早就沒啥仇恨了,一直想推進合作,如果德法跟俄國深度繫結,從法國到俄羅斯,將出現一個巨大的經濟共同體和利益聯盟,這是美國和英國絕不能忍受的。
以前不是曝光過,美國國家安全域性長期監聽德國總理默克爾嗎?其實就是因為默克爾跟普京關係不錯,兩人都曾在東德工作過,能用德語和俄語溝通,美國怕默克爾跟普京走太近才監聽她。
中國發展這麼快,美國也不聯俄製中,那是因為俄羅斯只能扮演西方敵人這個角色,美國一旦跟俄羅斯親密,那歐洲就名正言順地跟俄羅斯繫結,從法國到俄國,將出現一個極可怕的強大敵人,美國也將失去歐洲的市場、科技、金融主導權,歐元一定會摧毀美元。
反而中國因為擁有大量美元外匯,中國並不希望美國快速衰落,也不希望美元瞬間失去天下霸權,中國的事情可以緩,俄羅斯的事情則不能緩。
所以拜登在任時,常常說:“中國是美國最大競爭對手,俄羅斯是美國當前最大的威脅。”短短一句話,凝聚了美國政治家們上百年的心血,是美國控歐、敵俄、競中的濃縮。
順便提一句,美國控制日本,跟控制歐洲的手段是一致的,是既提攜又打壓,美國給日本一定範圍的發展空間,但如果在經濟和軍事領域膽敢犯上,那就狠狠一耳光抽過去。
而且美國收拾歐洲,多少留點情面,收拾日本根本不用顧忌日本政客的感受,東京地檢特搜部直接帶隊抓人就行,日本人自己會向大眾找個理由解釋。
在美國心目中,歐洲的重要性遠大於日本。
前面提到美國控制全球兩大體系,美元霸權和控制歐洲,使美國在二戰後,哪怕1965年去工業化之後,也能維持80年繁榮,保證全球科技與財富不斷流入美國。
但是,全球財富流入美國後,美國並沒有進行國內的財富再分配,只讓美國東西海岸的人群獲利,不顧鐵鏽帶、中西部地區民眾死活,忽略了他們的生存狀況,預埋了巨大的內部矛盾。
東西海岸的民眾最後彙集到民主黨旗下,鐵鏽帶與中西部民眾彙集到共和黨旗下,兩派在總統選舉上展開針尖麥芒的對決。
美國控制全球體系卓有成效,但因為忽略了財富再分配,也因為這兩大體系需要高額成本維繫,成本又轉嫁到了美國平民身上,致使美國的內部矛盾遠大於外部矛盾,代表鐵鏽帶與中西部民眾利益的川寶,便要求拆除美國的全球體系。
拜登在任時,他們是按照老派政治家們的思路,用俄烏戰爭繫結歐洲,使歐洲繼續敵視俄羅斯,但這套方案造成全球各國大通脹,加劇了美國平民階層的生活困難,所以川寶一上臺,就要求停止俄烏戰爭,並主動獻媚俄羅斯。
我反覆看了看俄羅斯提出的停戰條件,覺得用“獻媚”這個詞並不過分。
俄羅斯停戰條件是:烏克蘭軍隊投降、基輔完全或部分讓出五個地區、烏克蘭宣佈不再加入北約、並且有一個主張“去納粹”的新政權。
拜登在任的美國,跟俄羅斯打生打死,到了川寶這,卻幾乎滿口答應了俄羅斯的要求。
現在美國甚至已反對在聯合國會議中,稱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意圖請俄羅斯重回G8,並邀請俄羅斯銀行重新接入swift,並要求美軍撤出1990年後加入北約的國家,後面川寶與普京見面後,估計還會有許多許多重大讓步。
將俄羅斯視為歐美宿敵,是美元霸權和控制歐洲兩大不可動搖的國際策略之一,川寶現在主動放棄敵俄政策,說明美國內部矛盾更為緊迫,容不得成本開支巨大、同時又傷害到美國中下層的全球戰略繼續執行下去。
那後面俄羅斯也必將跟歐洲,尤其是德國、法國和平發展,極有可能再造一個強大的地區聯盟,美國全球霸權肯定將快速收縮。
美國的全球兩大支柱,即將倒下一柱,另一柱美元霸權,因為中美之間的默契,則會緩緩有序後撤,不至於發生大崩潰的結局。
最後還有一個大家非常關心的問題,美國是否會在跟俄羅斯和解後,一起來制約中國。我個人認為,這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就像當年鄧小平訪美,開啟與美國的和解之路,中國並沒有直接與蘇聯產生任何衝突,只是小小教訓了越南。
凡是稍有智慧的國家領導人,都不會輕易讓國家陷入惡劣的國際環境,俄羅斯與烏克蘭三年苦戰,已經使國家疲憊不堪,現在俄羅斯最為急需的是恢復生產而不是惡鬥,馬上跟德國攜手共進,把北溪二號修復重建才是當務之急。
俄羅斯被美國解除束縛後,俄羅斯向歐洲靠攏,而不是向中國靠攏的可能性更大,倒不是俄羅斯忘恩負義,而是他們的地理位置,已經決定了他們跟西歐合作,開發成本更低、溝通效率更高,中國跟俄羅斯之間有一片茫茫西伯利亞,極大地增加了兩國的合作成本。
所以對於俄羅斯,我們既不能抱太高期待,也不用成天憂心忡忡。
至於美國會不會“先解決烏克蘭的沉重負擔,再要求俄羅斯一起對付中國”,萬斯副總統確實在競選時當眾說過這樣的話(有影片為證),但是,從2017年到2024年,這八年時間換了兩任總統,美國哪年不針對中國?窮盡所有手段,到底是掐死了華為?還是斷絕了晶片?
提出一個想法,就必須有執行方案,八年來,美國有啥有效扼止中國崛起的方案嗎?
這些從冷戰時代活過來的老派政治家,曾經一起推倒蘇聯帝國的人,天天都在白宮辦公桌前對著資料冥思苦想,八年了,頭皮都抓破了,沒有任何一個有效方案阻止中國崛起,中國反而越打越強,機器人機器狗六代機deepseek層出不窮。
沒有方法論,萬斯用什麼辦法去推動聯俄製中?
再說,只要中概股還在納斯達克好好上市,中美之間就絕不可能真正撕破臉。
事物的變化有內因和外因兩大原因,內因是變化的根本,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透過內因而起作用。
無論是德國、蘇聯、美國,他們發生變化的根本原因還是自己,德國因為急於找到殖民地而陷入一戰二戰、蘇聯因為內部僵化而輸掉冷戰、美國因為財富分配不均造成內部大撕裂,被迫讓川寶退出全球戰略,摧毀美國政治家的百年心血。
那麼強大的帝國接二連三地倒掉,外敵固然嚴重,但問題本身,還是出在自己身上啊。

— THE END —
☀本文選自盧克文工作室(lukewen1982),灼見經授權釋出。

MORE

灼見熱文 

◐◑好的人際關係不是請客吃飯、送禮,而是堅持梅拉賓法則
◐◑關於掙錢的意義,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激烈爭吵9分鐘29秒現場!俄方:特朗普沒對澤連斯基動手,簡直是個奇蹟
◐◑央視這部“穿越”大戲,值得收藏再看億遍(全11集,直接看)
◐◑建議睡覺時把手機放1.5米以外?不是因為輻射,而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