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倫坡船運人學院執行長Rohan Masakorala在錫蘭商會斯里蘭卡-韓國商業理事會組織的交流晚會上發表了演講,他表示,"保護主義不是愛國主義。這是為了維護少數人的利益,但如果工業部長的立場是這樣,我們就無法實現出口增長。"
本次交流會討論的主題是 "斯里蘭卡未來的出口前景?挑戰還是機遇?"

Rohan強調說,儘管斯里蘭卡作為南亞首個開放經濟體起步較早,但目前的年出口額仍停留在120億美元的水平,而孟加拉國、越南和印度則大幅領先。
而斯里蘭卡的立場是,"我們是保護主義者。我們不希望外國航運公司在這裡擁有100%的所有權。中國、印度、巴基斯坦、迪拜、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都開放了。但我們說我們不希望他們在這裡擁有100%的辦事處。我們希望他們成為這裡的少數合夥人。"
他解釋說,雖然斯里蘭卡在1977年實行了自由化,但幾十年過去了,斯里蘭卡仍然堅持準關稅、複雜的法規和 “閉關鎖國”的心態,這讓投資者望而卻步。陳舊的勞動法、低效的海關程式、突然的增值稅變化以及令出口商無所適從的繁文縟節,使斯里蘭卡不可避免地失去了投資者。因此,茶葉、橡膠和服裝仍然是該國的主要出口產品,幾乎沒有向其他高價值行業進行多樣化發展。
2010年,時任總統馬欣達-拉賈帕克薩設定了到 2020年出口額達到200億美元的目標,但這一年,該國離這一目標還差得很遠。"可悲的是,我們在 2010年結束了戰爭,15年後,我們距離當時的目標僅有20多億美元。"

政策不一致和領導失誤:
他指出,斯里蘭卡政府不斷辜負國家的期望,未能兌現承諾,政策缺乏連貫性。他指出,2013年投資局(BOI)的《商業中心樞紐法》旨在改變出口和物流業的遊戲規則,但卻從未得到妥善實施。他說,大多數人甚至不知道該法案的存在,因為它沒有得到適當的宣傳或執行。
即使是在歐盟和150多位行業領袖支援下制定的 2018年《國家出口戰略》,其目標也是到2022年達到280億美元。經過兩年的努力和兩屆內閣的批准,該計劃塵埃落定。他說,如今,政府秘書們甚至都沒有讀過或看過該計劃。
"在過去的25年裡,我看到了這種可怕的政策不一致、貨幣壁壘以及對出口商的諸多限制。無論你是月月來,還是年年來,這個故事都在重複。歷屆政府說了很多,但我看不到他們做了什麼來支援出口。如果我是投資者,我會關注國家的這些事情和問題:監管壁壘、稅收政策。"
他強調說,擺脫經濟停滯是可能的。據預測,到2050年,全球經濟總量將達到200萬億美元,而亞洲的經濟總量已達到35萬億美元,斯里蘭卡也可以在經濟增長中佔據重要的機遇和空間。
最重要的是取消準關稅,同時快速跟蹤允許斯里蘭卡進入東盟和非洲國家市場的自貿協定。他還敦促斯里蘭卡需要為出口商提供更多支援。"請告訴我,無論是本屆政府還是上屆政府,政府在支援出口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出口大國,並把投資者吸引進來,我們就需要政策擁護者,每天與出口商交談。"
另一條前進的道路是與印度經濟的融合,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印度預計將成為世界上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他解釋說,印度的經濟增長對斯里蘭卡非常有利,因為其鄰國的經濟增長將促進斯里蘭卡旅遊業、貿易運輸、物流和出口市場的發展,同時吸引更多投資者到斯里蘭卡投資。
"如果我們不抓住這個市場,那這島上的人就完全弄錯了。因為印度在物流方面是V型的,有時與印度的物流對接是一場噩夢,但從斯里蘭卡轉運會更好、更快。可惜的是,我們沒有市場營銷。你見過斯里蘭卡經常在外面推銷嗎?"
在提到迪拜的成功時,Rohan指出,傑貝阿里自由區模式也啟發了斯里蘭卡的BOI自由區概念,該模式創造了約1200億美元的營業額,佔迪拜GDP的33%。他說,相比之下,斯里蘭卡未能充分發展類似的舉措。
他認為,如果斯里蘭卡為物流、倉儲和簡單的增值創造一個開放的、對投資者友好的環境,那麼該國的出口額也有可能達到360億美元。
然而,他指出,斯里蘭卡也沒有跟上全球趨勢,尤其是新興的 “Gen Beta ”一代,他們出生在一個由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技術塑造的世界。Masakorala解釋說,每個人都將生活在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技術的潮流中,但如果斯里蘭卡脫離了這一潮流,結果將是出口部門停滯不前。
此外,斯里蘭卡的教育系統已過時,沒有為工業4.0做好準備,更不用說5.0了。因此,他強調說,教育系統必須與工業4.0和5.0接軌,以吸引高科技投資。"你需要從一年級開始投資教育。斯里蘭卡的教育系統又落後了很多很多年。要成為一個有競爭力的出口目的地,我們需要最好的人才、最聰明的頭腦和最好的技術。否則投資者也不會來,因為人力資源必須升級。"
他強調說:"我們需要在昨天解決我們的政策問題,斯里蘭卡沒有時間去爭論我們的競爭對手和鄰國已經領先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