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強推!每天5分鐘的國寶級紀錄片,終於又上新!

媽媽們,開頭提醒一下,

你們期待了很久的wonderlab益生菌,年前最後一場直播就在明早。這次爭取到了之前別的號從未談成過的減脂瘦身益生菌組合,這個組合我和幾位小夥伴都親自試過了,真的可以不節食不運動無痛掉秤,過年大吃大喝的沒有負擔了。
另外還有日常養護腸道健康的全能菌兒童菌,針對孩子有過敏情況的舒敏菌,以及這次還有專門為老年人設計的銀髮菌等等,福利機制前所未有,贈品也非常豪。
點選下方預約直播


寒假生活即將開啟,讓孩子們吃吃喝喝,玩耍放鬆自然是少不了的。
但現在的電子產品太過吸引人,家裡的娃很容易沉浸在玩遊戲、刷短影片的即興快樂中,一不小心就被帶偏了。
所以,我想著給大家找幾部高品質,有營養,孩子又愛看的紀錄片,剛好寒假可以放給孩子看。
最好是那種,刷刷片子,聽聽故事,順便還能同步課內學習的。
所以今天給大家主推5部寶藏級的“人文”類紀錄片,有央視力薦的“大語文”神作,有口碑炸裂的歷史劇,還有腦洞大開的藝術科普……真正做到娛樂、學習兩不誤。
其中好幾部一集都在5分鐘左右,看起來完全沒有負擔,對娃的視力也很友好。孩子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就能收穫心靈的滋養。
不妨先收藏,寒假陪娃一起看吧。
01
《字從遇見你》
時長:全2季,每集5分鐘,共50集
適合年齡:5歲+
第一部按頭安利的,是央視出品的文化瑰寶級紀錄片《字從遇見你》。短短幾分鐘,解鎖一個漢字的前世今生,家有小學生的趕緊碼住。

24年剛上新了第二季。不管在知乎、豆瓣,還是小🍠,都口碑爆棚,熱度居高不下,絕對值得一看!
有網友看完後更是感慨:“以前覺得漢字不過是僵硬的符號,現在驚覺每個漢字都承載著千年的故事,是文化的活化石。”
更有不少學生在彈幕區刷屏:語文老師點名讓看的。
區別於傳統漢字教學的枯燥無味和死記硬背,這部紀錄片最大的亮點,就在於它反其道而行。
透過動畫模擬、歷史情境再現,搭配幽默風趣的講解,讓漢字徹底“活”了過來。

比如,講解“齒”字時,動畫從“齒” 的甲骨文,就像一張長滿了牙齒的大嘴,逐步演變成現在的“齒”字,就好像上演了一場有趣的變身遊戲,讓孩子看得目不轉睛。
再看 “馬” 這個字,透過動畫呈現了古人用馬交易、戰爭的場景,讓我們明白 “馬” 字不僅代表動物,還和財富、權力有著深厚的淵源。
所以才有了“馬到成功”、“汗血寶馬”、“龍馬精神”這些象徵驕傲和資本的成語。
和OK一起看時,原本坐不住的娃,竟全神貫注地盯著螢幕,常常被驚訝到不由自主地去翻字典求證。
另外,學習漢字的同時,還能學到相關的歷史文化故事。
比如,甲骨上的“中”字,像極了一面隨風飄揚的旗幟。而在古代戰爭中,旗幟往往掌握在王者手中。
所以我們以為中規中矩的“中”字,其實在古代帝王心目中,象徵著王權和統治,代表著公正、不偏不倚的絕對地位。
而這也象徵著“中國”這個民族自遠古以來的自信和恆常。一個五分鐘的影片解說,竟把讓我熱淚盈眶。
在這種多維度的學習認知中,漢字不再僅僅是一個僵硬的印刷字型,而是變成了一段激動人心的歷史和情懷。
這些漢字和背後的精神,自然也深深地刻進了孩子的心中。
02
《中國》
時長:全3季,每集50分鐘,共34集
適合年齡:8歲+
怎樣的一部紀錄片,配得上以“中國”二字直接命名?看完後,真的讓人歎為觀止!
區別於以往歷史片的面面俱到,這部紀錄片直接從歷史人物出發,呈現各個朝代的沉浮變遷。

有網友評價:“歷史愛好者狂喜!”;“我一個學歷史30年的,沒有看出毛病來。”
所以如果孩子還沒看過中國歷史,從這部片子開始看簡直太幸運了!
紀錄片的前2部,追溯了從春秋至辛亥革命的這段歷史中,最具影響力的人和事。
第3部則採用動畫特效,講述了起始於盤古開天闢地、女媧造人等的古老神話。如果孩子年齡較小,推薦從第3部開始看。

對於小學高年級的孩子,可以從前兩部開始看,故事性更強。
整部片子的畫風也足以讓人震驚,極具東方特色的審美,給人看電影般的觀感。
片中,無數鮮活的偉大個體,在孩子面前徐徐展開。

被後人傳頌的詩仙李白,真實的一生卻跌宕起伏。
片中記載,公元 742 年,一生懷揣入仕夢想的李白,終於迎來人生轉機,等來唐玄宗的詔書。
他豪情萬丈地寫下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然而,現實卻給了他沉重一擊。
到長安後,李白雖獲官職,卻只是為皇帝撰寫詩詞、陪侍遊賞,如同一個供人玩樂的角色,與他所期望的治國安邦相去甚遠。
李白深知,這並非他所追求的人生。
於是,在公元 744 年,他毅然向皇帝遞交辭呈,瀟灑地離開。
仕途的失意與對世事的看破,反而促使李白的心境躍升至新的高度,催生出了流芳百世的詩句。
再比如被尊為 “詩聖”的 杜甫,一生的軌跡,都在時代的動盪中,飽受飢寒交迫之苦。
被萬代敬仰的“至聖”孔子,在後人看似“美好”的周遊列國,實則是一段顛沛流離的艱難旅程。
看著看著,情緒真的被深深地觸動了。
原來,無論多麼偉大的靈魂和世人景仰的聖賢,他們也曾有跌倒和困苦的時候。而我們面前遇到的挫折和難題,又何足掛齒。

從小在歷史中閱覽無數偉大的人,偉大的思想,這樣的孩子勢必擁有遠超同齡人的眼界和智慧。
03
《跟著書本去旅行》
時長:每集20分鐘,已更新千集
適合年齡:6歲+
依然是出自央視之手的封神之作不僅在各大教育平臺被老師列為必看課外素材,更是在家長群內被瘋狂推薦!之前我也根據這部紀錄片的目的地給大家梳理過旅遊攻略,這次整理片單回頭再開啟的時候,發現它居然一直堅持在更新,不斷地把祖國的大山河山結合課本里的人文知識介紹給孩子!

所以毫不誇張地講,在這部紀錄片裡,到處都是偽裝在遊山玩水裡的“大語文考點”。對於看不進教材的孩子而言,可謂是語文學習的絕佳替補。
所以有網友評價:“看完紀錄片,相當於把十二年義務教育語文課重溫一遍”。
片中以中小學課本或經典名著為線索,透過走訪、互動、體驗,帶孩子們踏上了一場場奇妙的旅行。

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一集,孩子們來到魯迅的故居浙江紹興。
在三味書屋,孩子們看到了魯迅的書桌,和那個刻在上面的“早”字。
在百草園,孩子們捉蟋蟀、採桑椹、摘覆盆子……體驗到了魯迅的成長環境和童年快樂,書本中的文字一下子鮮活起來。
而“書本里的年味兒”這一系列,特別適合春節時,帶著孩子一起看。
在《多彩年畫》這一集,手藝人張老師帶領大家體驗了木版年畫的製作過程:雕版印刷術。

而後又講述了門神的來歷。
據《山海經》記載,古人用桃木做成門板,寫上“神荼鬱壘”四字,就成了最早的“門神”,寓意著驅邪避鬼。
後來,人們又在桃木板上掛上門神的畫像,成了“桃符”,就有了詩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典故,代表著對新一年的美好期盼。
再後來,門神又變成了唐代名將尉遲敬德和秦叔寶的形象。而這背後,也有著來自《西遊記》的淵源,大家可以去原片觀看哦。
這個春節年味系列總共包含9期影片,還介紹了喜慶故宮、辦年貨、賞花燈、吃年飯等主題,處處體現了中國人過春節的儀式感。
《喜慶故宮》
《必備年貨》
《繽紛花燈》
在每集不到20分鐘的時間裡,孩子們不僅能品嚐到濃濃的年味和滿滿的愛意,還能博古通今,見識大漲。
知道了這些風俗,孩子們再學語文,輕鬆的可不是一點點。

04
《此畫怎講》
時長:每集5分鐘,共30集
適合年齡:5歲+
藝術啟蒙,往往是媽媽們最無力的部分。但這部名畫界的“真人秀”每集5分鐘,就能讓孩子看懂一幅“頂級名畫”。
簡直就是孩子們的美育救星!
片中選取了14幅中國美術史上的傳世人物畫。由開心麻花團隊,透過“情景喜劇”的形式,把它背後的歷史故事演給孩子們看。
原本晦澀難懂的藝術作品,頓時變得通俗易懂,且妙趣橫生。
《果親王允禮像》這一集,待在畫框裡的果親王動了起來,在片中開起了直播。
面對《甄嬛傳》裡,被指與甄嬛有染的傳聞,他在網友面前澄清:
“笑話,史上並無甄嬛。
只有皇嫂熹妃,我與她沒說過幾句話。”
接著他又開啟帶貨模式,細緻入微地介紹自己的服飾、家裡的桌案、佈景……居然還收穫了粉絲送來的大火箭。
但無奈直播技術太菜,一會失焦,一會手機沒電……乾脆擺爛下線了。
這種古今穿越的方式,時不時夾雜著當下流行的網路熱梗,我一個大人都看得津津有味。
《蕉陰擊球圖》描繪的,則是宋代老母親帶娃的故事。
畫中的媽媽一邊帶娃,還要一邊工作,接聽粉絲的各種諮詢。
有粉絲來電:“孩子每天就是打遊戲,我們家長壓力很大……恨不得給他報100個補習班。”
畫中媽媽開導道:“我也給孩子報過繪畫補習班。”
“宋代人提倡教子當在幼,無論是琴棋書畫,詩詞歌賦,茶藝廚藝都有補習班,就連打官司的訟學都有培訓班。
主要吧,我家孩子不愛畫畫,只愛捶玩,後來我也就順著孩子天性。這不捶玩捶到故宮博物院了。”
這不正符合當下最本真的教育理念:教育的本質,是找到孩子心底最赤城的熱愛。
更值得一提的是,片中對古人的髮型、服裝、道具,都力求高度還原。

就連動作、神態都完美復刻。
不太正經,又不失嚴謹地還原了藝術和歷史知識,輕鬆拔高孩子的審美情趣。
05
《餐桌上的世說新語》
時長: 全2季,每集3分鐘,共24集
適合年齡:6歲+
語文裡的文言文學習,一直是讓孩子頭疼的部分。
但如果它以一種Q萌可愛的動畫,搞笑直白的方式呈現出來呢?
這部紀錄片,就是圍繞魏晉時期的餐桌美食展開。以美食為載體,展現那一段時期的歷史典故和文人趣事。
正好匹配孩子會學到的《世說新語》中,各種關於吃的故事。我和OK經常看著看著,就被逗得捧腹大笑。

比如在《鱸魚膾》這一集中,講述古人為了吃上鱸魚膾(指用鱸魚製成的生魚片),不惜辭官回家的故事。
在魏晉時期,運輸不方便,美味的鱸魚膾多在江南,而政治中心在北方。
西晉文學家張翰在洛陽為官,因思念家鄉的鱸魚膾,不由感慨:人生應過得舒服、吃得痛快,不應被官位牽絆,於是毅然辭職回鄉。

巧的是,不久後發生動亂,他以前的同事都不幸被抓,而他因此躲過一劫。
故事的最後,張翰泛舟河上,吃著魚肉,飲酒作詩,還流下“青條若總翠,黃花如散金”的通透詩句。
孩子們看的,與其說是“飲食文化”,不如說是魏晉名士身上特有的精氣神。
雖置身亂世,卻仍保留一份自由不羈、散漫悠然的閒適心境 。
動畫片的很多片段,都配有原文,孩子還可以對照著故事,去進一步理解文言文。
趁著過年吃吃喝喝,正好把這部最接地氣的文言文啟蒙片安排上。
最後,我還給大家整理了觀看資源,在公號後臺傳送“寒假片單”即可獲取。
你們還有哪些寶藏紀錄片單,來評論區說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