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確診惡性前列腺癌後,首度發聲!

前總統喬·拜登(Joe Biden)剛剛在社交媒體上回應了本月初傳出的健康訊息:他被診斷出患有惡性前列腺癌,並已開始接受進一步治療。拜登發文表示:“癌症是我們所有人都可能面對的問題。和許多家庭一樣,吉爾和我深知經歷創傷後,我們將變得更加堅韌。非常感謝大家的關心、愛護和支援。”
拜登辦公室於5月18日公佈,82歲的拜登在一次例行體檢中發現前列腺出現小結節,進一步活檢顯示其為惡性腫瘤,且癌細胞已向骨骼轉移。病理報告中,他的格利森評分(Gleason score)被定為9分(滿分為10分),意味著其前列腺癌屬於高等級、侵襲性強的型別。格利森評分是根據癌組織的顯微結構分化程度來判斷病灶惡性程度,通常評分在7分以上即需高度重視。
這一訊息並非始料未及——拜登自擔任總統以來,定期接受“總統體檢”(POTUS physical),其健康報告一向保持公開。2024年12月的最新體檢中,他被評為“身體狀況良好,適合繼續履職”。不過,當時體檢雖觸及前列腺檢查,卻並未顯示明顯異常。近來,拜登團隊注意到其PSA(前列腺特異抗原)水平輕微上升,遂安排活檢確認病灶性質。
歷任美國總統中,接受過前列腺切除或治療的案例並不少見。前總統約翰·肯尼迪生前亦有前列腺問題;奧巴馬任內也曾在公開報告中提到身體檢查。拜登團隊強調,他將繼續按照醫囑接受前列腺癌的標準治療方案,包括放射療法與荷爾蒙抑制治療,並將在必要時考慮手術或化療。首先,他將在國立癌症研究所(NCI)指定醫院接受全面評估,以制訂下一步治療計劃。
目前,拜登的醫療團隊已與白宮醫務室密切協商,確保既能兼顧治療,也不影響總統與前總統公共活動。團隊計劃:
  1. 放射性治療:利用高能射線精確打擊癌細胞,減少對周邊健康組織的損傷。
  2. 內分泌治療:透過抑制男性激素(睪酮)來抑制前列腺癌的生長。
  3. 定期影像檢查:結合MRI與PET-CT監測骨轉移灶的動態變化。
  4. 生活方式調整:在飲食、運動與心理支援等方面同步跟進,以增強身體抵抗力。
白宮發言人表示,拜登及夫人吉爾將暫時縮減外訪與大型集會行程,但不會中斷必要的公務與全球領導人互動,治療期間的核心決策工作仍將透過遠端與白宮團隊協作完成。
前列腺癌是美國男性中最常見的癌症之一,2024年新診病例約有26萬例,死亡近3萬例。美國癌症協會(ACS)強調,高齡男性、家族史及高脂飲食是主要風險因素。早期前列腺癌往往無症狀,一旦出現尿頻、排尿困難或骨痛,多已進展。因此,50歲以上男性建議定期篩查PSA水平與直腸指檢。
梅奧診所(Mayo Clinic)泌尿科主任彼得·史密斯(Peter Smith)表示:“格利森9分提示病情進展迅速,但透過現代放療與系統治療,仍有機會實現長期控制甚至緩解。”他同時指出,心理支援與家屬陪伴對患者恢復極為關鍵,拜登此時公開病情,也為社會各界關愛老人健康樹立了榜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