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劉躍 《CC情報局》特約撰稿員 藥理學博士
編輯|屈功澤 白金娜
核心提要:
1. 當地時間5月18日,美國前總統拜登發表宣告稱,他被診斷出患有“惡性”前列腺癌,癌細胞已擴散至骨骼。目前,82歲的拜登和他的家人正在與醫生一起討論治療方案。
2. 前列腺癌是指發生在前列腺的上皮性惡性腫瘤,是男性生殖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在西方男性所罹患的腫瘤中,前列腺癌發病率位於第1位,死亡率位於第2位。前列腺癌的發病率在不同種族間有巨大的差別,黑人發病率最高,其次是白種人,亞洲人種發病率最低。遺傳因素是前列腺癌發病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3. 前列腺癌早期可能沒有症狀,晚期可導致排尿困難、尿血、背痛、骨盆疼痛等症狀。目前常見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放化療、激素治療以及最新的免疫治療方法等。前列腺癌大多發展緩慢,但在出現症狀之後多數發展較快,發現時已有遠處轉移的患者,5年生存率只有四分之一。
4. 拜登曾數次查出癌症,他的家族也深陷癌症的困擾。就在他確診前列腺癌前一週,一本有關他的新書《原罪》稱,助手們在大選期間,向公眾隱瞞了拜登在擔任總統時身體狀況惡化的程度。拜登否認了這些傳聞。

拜登卸任總統四個月,爆罹患惡性前列腺癌,已轉移至骨頭
當地時間5月18日,美國前總統拜登辦公室發表宣告稱,他在費城一家醫院進行常規體檢時,診斷出患有“惡性”前列腺癌,癌細胞已擴散至骨骼。

這份宣告稱,5月9日,拜登因泌尿系統症狀加劇而新發現前列腺結節。經過檢查,他被診斷出患有前列腺癌,格里森評分為9分(5級),並伴有骨轉移。
前列腺癌的格里森評分(Gleason Score)採用1到10的等級來衡量癌細胞與正常細胞的對比情況。格里森評分為9 “意味著它是最具侵襲性的前列腺癌”。
當前列腺癌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時,通常會擴散到骨骼。轉移性癌症比區域性性癌症更難治療,因為藥物很難到達所有腫瘤並徹底根除疾病。

目前 82 歲的拜登和他的家人“正在與他的醫生一起討論治療方案”。目前拜登還未決定何時,選擇哪家醫院進行手術。
MD安德森癌症中心放療中心主任張玉蛟教授告訴《CC情報局》:“早期診斷和治療對癌症的治癒至關重要。美國前總統拜登受到轉移性前列腺癌影響這一訊息,令人感到遺憾。”
他建議:“(前)總統先生,該換醫生了”。
在美國,大部分優秀的醫生是不願去首都華盛頓的政府醫院工作的。因為屬於半軍方單位,沒有學術地位,工資也低。而由於保密要求,這些人也不能隨便來其他醫院看病。
顯然,想要治癒前列腺癌,在軍方醫院,可能得不到好的治療。

拜登確診的前列腺癌是一種什麼癌?如何診治?
前列腺癌是指發生在前列腺的上皮性惡性腫瘤。前列腺是男性體內一個核桃形狀的小腺體,可產生滋養和運輸精子的精液。
前列腺癌從病理型別上包括腺癌(腺泡腺癌)、導管腺癌、尿路上皮癌、鱗狀細胞癌、腺鱗癌。其中前列腺腺癌佔95%以上。因此通常我們所說的前列腺癌是指前列腺腺癌。
前列腺癌是男性生殖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在西方國家男性所罹患的腫瘤中,前列腺癌發病率超過肺癌位於第一位,死亡率僅次於肺癌位於第二位。

據國家癌症中心釋出的最新資料,2020年我國前列腺癌新發病例約11.5萬,佔男性全部惡性腫瘤的4.7%;死亡例數約5.1萬,佔惡性腫瘤相關死亡的2.8%。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位居中國男性發病和死亡癌譜的第6位和第7位。
前列腺癌的發病率在不同種族間有巨大的差別,黑人發病率最高,其次是白種人,亞洲人種發病率最低。
遺傳因素是前列腺癌發病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流行病學研究顯示:一位直系親屬(兄弟或父親)患有前列腺癌,其本人患前列腺癌的風險會增加1倍以上;2個或以上直系親屬患前列腺癌,相對風險會增至5~11倍,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患者比無家族史的患者確診年齡約早6–7年。前列腺癌的發病與年齡密切相關,其發病率隨年齡而增長,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高發年齡為65–80歲。此外,據研究,前列腺癌的發病與性活動、飲食習慣有關。性活動較多者患前列腺癌的風險增加。
前列腺癌早期可能沒有症狀,晚期可導致排尿困難、尿血、背痛、骨盆疼痛等症狀。前列腺肥大也會導致類似的症狀。較嚴重的前列腺癌若侵犯身體其他部位,就可能引起相對應的症狀。其中骨痛最常見,多半發生在脊椎、骨盆或肋骨,可能造成骨折而壓迫到脊髓神經,造成下肢無力或大小便失禁。

目前常見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放化療、激素治療以及最新的免疫治療方法等。
其中根治切除術適用於早期的前列腺癌,但術後需住院較長的時間,並且有可能影響性生活。內分泌治療時,大多采用睪丸切除術,或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 (LHRH)類似物,抗雄激素,雌激素等藥物治療。另據研究化療目前對前列腺癌的治療效果不佳,一般採用為最後的方法。但麻煩的是,前列腺手術可能會造成部分患者的尿失禁以及性功能喪失。
拜登的前列腺癌,病理顯示為荷爾蒙敏感型。據美國及歐洲的最新的治療指引表明,標準的治療方式是睪丸切除術或是定期注射激素針針劑;第二種是激素+化學治療以及阿位元龍治療(治療前列腺癌的口服藥物)等。
前列腺癌大多發展緩慢,但在出現症狀之後多數發展較快,發現時已有遠處轉移的患者,五年生存率只有四分之一。


82歲的拜登,作為一位年長的總統,在任期間曾備受健康問題困擾。
去年6月27日,拜登展現出了一個81歲高齡的老人,在聚光燈下令人沮喪的神態:清喉嚨、嗓子啞,說話出現口吃、忘詞,突然神秘“僵住”。講演結束時,73歲的第一夫人扶著81歲的拜登,步履蹣跚地走下講臺。這一幕震驚了美國。隨後拜登被指可能患有帕金森症前期,並已進行了早期干預。這次災難性的演講結束24天后,2024年7月21日,他宣佈退選,並表態支援副總統哈里斯成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

就在他確診前列腺癌前一週,一本關於他的新書《原罪》稱,助手們在大選期間,向公眾隱瞞了拜登在擔任總統時身體狀況惡化的程度。拜登否認了這些傳聞。
事實上,拜登在擔任總統前40年間,曾做過2次動脈瘤手術,切除了膽囊,做了2次鼻竇手術,切除了數個非黑素瘤皮膚癌病變。而他在擔任總統期間,也曾數次查出癌症。

2023年2月,拜登在體檢時,發現並切除了胸部一處皮膚病變,該病變病理顯示為基底細胞癌,這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癌。2021年11月,他切除了結腸息肉,該息肉被確定為癌前病變。
拜登家族也深陷癌症的困擾。在他擔任奧巴馬的副總統期間,大兒子博·拜登確診腦癌,2015年春季,博·拜登的腦腫瘤復發,進入沃爾特里德國家軍事醫療中心治療,一週後宣告不治,於5月30日病逝,終年46歲。
博去世後, 拜登發起了“癌症登月計劃” 。該計劃是在拜登擔任副總統期間創立的,並於2022年重新啟動,目標是“終結我們所知的癌症”。
拜登去年八月在宣佈將癌症死亡率減半的目標時表示表示:“我們正在動員全國的力量,力爭在20到25年內將美國癌症死亡人數減少一半,並加強對患者及其家屬的支援。我對我們的能力充滿信心。我知道我們能做到,但這不僅僅是個人問題,而是關乎一切皆有可能。”
但現在,是拜登自己渡過難關的時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