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載於《南方週末》,略有更新
美國參議院經過37小時激烈辯論後,以微弱優勢透過《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該法案在參議院民主黨人中,幾乎遇到同仇敵愾的反對。而共和黨這邊的邊界線卻沒有那麼整齊,有所分裂:一部分堅持削減政府預算的“鷹派”共和黨人要求更深的支出縮減;另一部分中間派則對Medicaid削減和取消綠色能源稅收優惠提出批評。參議院最終投票 在幾個長夜辯論和“vote-a-rama”(快速表決)後透過。三位共和黨參議員——湯姆·提利斯 (Thom Tillis)(北卡羅來納州)、蘇珊·柯林斯 (Susan Collins)(緬因州)、蘭德·保羅 (Rand Paul)(肯塔基州)冒著得罪川普,和所在選區選民的風險,寧可不再當選,還是珍惜歷史聲譽的羽毛,在黨內反水,投了反對票。在2025年7月1日晚以 50–50 平局 結束投票。副總統萬斯行使總統參議院席位的權力,投下決定性支援票,使法案在參議院得以透過,後在眾議院也以218:214票透過,並被簽署為正式法案。
這個《大而美法案》,是川普兌現競選承諾的一個一攬子方案,長達九百多頁,內容包羅永珍,法案的名字就很奇葩,叫《大而美法案》,而且川普希望獨立日之前完成,顯然是要實現川普實現“大美美國”(這個說法不知跟誰學的)的願景。
很多人關注此法案對醫療和美國債務上限等方面的強烈影響,這些都沒有錯。作為一個長期關注教育的人,我留意到,此法案也可能對美國的教育系統產生全面而深遠的影響。法案的某些條款在近期會有所調整以減輕衝擊,但對大學運營、學生資助、特定專業領域,乃至K-12基礎教育的影響仍不容小覷。
私立高等教育的稅務重負
在教育上,這個巨無霸法案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在推動整體減稅的同時,它大幅增加了對擁有鉅額捐贈基金的私立大學的稅收。目前,這類大學的捐贈基金收入通常享有免稅待遇,僅需繳納1.4%的稅。然而,新法案將針在校學生捐贈基金人均超過200萬美元的大學,將其捐贈基金收入的最高稅率提高到驚人的8%。這意味著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普林斯頓大學等頂尖學府運營成本增加,這無疑會給這些依賴捐贈基金維持運作的機構,帶來巨大財政負擔,搞不好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會提高學費,讓家庭負擔。
關於200萬俱樂部,我看到兩份資料:從College Raptor的資料上看,學生平均捐贈基金額超過200萬的只有普林斯頓、Soka University of America(一所加州私立大學,有點佛教背景)、耶魯、斯坦福、麻省理工幾家,連哈佛2025年都滑出了200萬俱樂部。

但CNBC的另外一份榜單上則看到,哈佛的學生人均仍在200萬之上。在這最有錢大學排行上排第二的,則是得克薩斯大學系統(學生平均則遠遠不到200萬)。

不過經歷過通貨膨脹的我們都知道,當幾個商家由於某種不可抗力的原因(如關稅上漲),其餘的商家哪怕不受這些原因直接影響,卻也會趁亂漲價。這個現象甚至有學名,叫Greedflation(貪婪漲價,或許翻譯為投機倒把更好)。我兒子的學校今年獎學金就少了,學費多了,其實他們根本不會受“大而美”法案影響。
量入為出的教育負擔計劃
對於數百萬學生貸款借款人而言,該法案計劃取消大部分收入驅動型還款計劃(亦即根據畢業後收入彈性劃款),只保留一項。也就是說,過去根據家庭收入來還款的彈性做法,將成為歷史。我們華人家庭,自己捨不得吃捨不得穿,供孩子讀書。有的美國家庭則放膽貸款,透支。而聯邦政府一旦民主黨執政,可能會像拜登那樣,動不動大筆一揮,取消學生貸款,讓其躺贏。這樣被保守派認為是用納稅人的錢鋪張浪費的好事,或者說是鑽空子的事,未來將難以重現。這對我們這些自己掏錢給孩子上學的人來說,是比較公平的做法。
此法案還為新的聯邦學生貸款設定統一的10年還款結構。法案還計劃取消2026年7月1日之後發放的本科貸款在學生在校期間的利息補貼,這意味著利息將從貸款發放之日開始累積,增加了畢業時的總還款額。法案還將減少延期還款和寬限期的機會,對兼職學生的貸款限制也會增多。新法案的還款選項將大幅縮減,這無疑會增加許多借款人的經濟壓力。還款期限縮短,是怕有一些聯邦貸款成為壞賬。美國很有意思的一點,就是有的人,無論是醫療還是教育,還款可以慢慢還,哪怕你一個月還五塊錢。我以前有個同事,一輩子讀了好幾個學位,全用貸款。他慢慢地一點點地還,一個月還個幾十塊,涓涓細流,後來他就死了。那麼沒還完的不會“父債子還,人死債不爛”,找子女是一點沒有用的,也違法,子女總不能給老父的教育選擇負責。最後這就成了壞賬,納稅人埋單。
法案還將減少延期還款和寬限期的機會,對兼職學生的貸款限制也會增多。與拜登政府時代側重貸款減免的政策大相徑庭,新法案的還款選項將大幅縮減,這無疑會增加許多借款人的經濟壓力。總的來說,法案在高等教育上的思路是不鼓勵家庭過度透支,而是把更多上大學的經濟壓力轉給家庭。這對於富人是有利的,但會粉碎一些普通家庭透過教育實現美國夢的機會。
對醫學、法律等高消費型專業的影響
法案將限制學生在聯邦學生貸款中借入的金額,特別是對研究生和專業學生的貸款,終身貸款總額可能分別限制在10萬美元和20萬美元。長期以來,依賴Grad PLUS貸款來支付高昂研究生學費的學生,將面臨資金來源的極大限制。這種貸款,過去聯邦政府是為研究生和醫生、律師等高消費型高回報型學生所提供的貸款,允許借貸高達教育成本減去其他經濟援助的金額,通常需要信用檢查且利率較高。
在美國,學習醫學、法律等專業,學費昂貴,學生通常需要大部分甚至全部依靠貸款,20萬可能都打不住。若貸款總額被嚴格限制,將不足以覆蓋這些高成本專案的全部教育費用。靠著貸款冒冒失失進入,最後沒讀完反倒欠了一屁股債的家庭和學生,以後要掂量掂量了,這未必都是壞訊息。家庭只能量入為出,而不是先吃了再說,埋不了單的爭取逃單。一分錢尚且可能難倒英雄漢,一萬五萬甚至十萬就更不用說。
這種影響,會讓一些有志於讀醫的學生打退堂鼓。或許讓人不能盡其才,比如無法去上自己心儀但學費昂貴的醫學院,只能找讀得起的。這會提高一些普通醫學院的吸引力。法律可能還好一些,因為週期比醫學短。
過去一些學醫的學生,如果畢業後從事一部分時間的公共服務,部分甚至全部學費可以減免。《大而美法案》將各種兜底一一取消。如此一來,許多有志於從事醫學、教學、社會工作和心理健康治療等高需求領域的學生,可能因無法承擔費用而被迫放棄學業,或轉向高成本的私人貸款,從而加劇這些關鍵領域的人才短缺。美國醫學協會(AMA)已對此表示嚴重關切,認為這可能阻礙未來醫生人才的培養。
梅哈里醫學院 (Meharry Medical College) 副校長兼教務長珍妮特·索斯-保羅 (Jeanette South-Paul)指出,如果這些變化生效,醫療保健領域的領導者將不得不“共同努力尋找創造性的解決方案,使學生能夠成功,擺脫經濟障礙,並追隨他們的熱情”。她強調,近一半的醫療保健專業人員來自普通家庭,他們致力於服務社群,並選擇需要長期教育路徑的職業,因此需要儘可能低的利率來管理教育成本,以保護醫療保健提供者的人才儲備。
職業和短期教育的調整與社群大學的挑戰
該法案對佩爾助學金的改革也值得關注。佩爾助學金是美國聯邦政府為有經濟需求但尚未獲得學士學位或專業學位的本科生提供的助學金,目前其金額取決於學生的經濟需求、教育成本、註冊狀態和就讀時間,多針對四年制的“正規高校”,也就是獲得認證的常規學校。新法案擴大了佩爾助學金對職業和技術課程的覆蓋範圍,體現了對德國式職業教育、替代教育途徑的重視。或許這會給各種另類教育,比如網路學校,提供新的生機。打個未必恰當的比方,川普的做法,好比是中國減少給清華北大的撥款,而將款項分流給藍翔和其他各地技校了。這麼做,和川普一向反感精英教育,重視類似於川普大學這樣的另類職業教育,思路是一致的。這種教育平民化的做法,其他總統,包括民主黨的奧巴馬總統,都倡導過,但川普是動了真格。
法案也可能提高獲得全額佩爾助學金的門檻 —— 主要是學分要求(從每年24個學分提高到30個學分,即每學期15個學分),並可能完全取消學分少於一半(例如,每學期少於7.5個學分或每年少於15個學分)的學生的佩爾助學金資格。總的來說,將佩爾獎學金髮放擴大到職業和技術教育,對側重於此類教育的社群大學是利好訊息。這麼做,可以鼓勵學生多快好省地完成社群或者另類大學,可對於邊打工邊上學的社群大學學生而言,這可能導致數十萬人失去至關重要的經濟援助,從而阻礙他們完成學業和獲得職業培訓。社群大學的領導者們並不是雙手贊成這個法案,很多社群大學的學生半工半讀,是沒有修30個學分的時間的。
對州立大學的財政影響
法案對州補貼的大規模削減的下游影響,可能具有波及效應。美國教育理事會政府關係和國家參與高階副總裁喬恩·範史密斯指出,當聯邦對州的資助被削減時,“州幾乎不可避免地會削減對高等教育的支援,因為高等教育能夠以執法、醫院和K-12教育無法做到的方式自行籌集收入。”他預計,提供給學生的成功專案數量將減少,州級援助將減少,甚至一些大學可能倒閉,因為學費收入的增長空間有限。
對K-12基礎教育的間接衝擊
《大而美法案》對於高等教育衝擊更大,沒有直接針對中小學(K-12)教育的具體條款,但其影響可能透過多種機制,間接延伸。例如,州政府資金的削減可能導致對K-12教育的撥款減少,進而影響師生比、課程設定、基礎設施維護以及教師薪資福利。法案削減醫療補助等方面的開支,也對教育有間接影響。對補充營養援助計劃(SNAP)和醫療補助(Medicaid)的削減,將直接影響低收入家庭的兒童。許多K-12學生依賴學校的免費或低價餐食,以及醫療補助提供的醫療服務。這些福利的減少可能導致更多兒童面臨食物不安全和醫療保障不足的風險,從而影響他們在校的健康、專注力和學習表現。
法案對高等教育(特別是研究生貸款和佩爾助學金)的改革,可能會減少攻讀教育專業學生的數量。教育和醫療、法律一樣,也屬本科後的專業教育,但是回報卻遠遠不及醫療和法律專業。投資更大,但是收效不變,這會削弱學習者選擇該專業的積極性。這可能加劇K-12教師短缺的問題,尤其是在高需求地區和特定學科領域。鑑於K-12教育的資金來源通常與當地社群的財產稅和州政府撥款密切相關,貧困地區的學校往往更容易受到州政府預算削減的衝擊。
社會反饋和未來展望
教育部長琳達·麥克馬洪和其他共和黨議員對這項立法表示讚揚,認為它透過設立貸款限額“關閉了聯邦補貼這個導致大學成本上漲並給家庭帶來負擔的開放水龍頭”,並“簡化和精簡了數百萬借款人的學生貸款還款”。參議員比爾·卡西迪和眾議員蒂姆·沃爾伯格也稱之為“降低成本的決定性行動”,並致力於“維護美國夢”。
然而,包括美國教師聯合會主席蘭迪·溫加滕在內的批評者則認為,這是一項“對美國工薪家庭的巨大、醜陋、可恥的背叛”,擔心其將使美國夢“遙不可及”。一些慈善團體如阿諾德風險投資公司雖然懷疑法案能否真正解決國家日益增長的債務,但卻支援其高等教育改革,認為這會“更好地使聯邦支出與經濟成果保持一致,以此來改善高等教育政策”。
總的來說,教育界對《大而美法案》的反映還不算太負面,基本上靜悄悄的。誰知道怎麼回事,或許這是一種震耳欲聾的沉默?至少我去看對教育政策十分敏感的《高教紀事報》上,沒有看到多少批評的聲音,不然早炸開鍋了。也可能是900多頁的法案,除了議員們和政治評論員之外,看的人還很少,真正的反映,還需要一段時間。目前,該立法已提交眾議院進行最終投票。最終版本如何,其教育影響大不大,美不美?我們繼續關注。
參考資料:
Blake, Jessica. “‘One Big Beautiful Bill’ Nears the Finish Line.” Inside Higher Ed,https://www.insidehighered.com/news/government/politics-elections/2025/07/01/some-higher-ed-experts-condemn-big-beautiful-bill. Accessed 1 July 2025.
Luhby, Zachary Wolf, Tami. “Analysis: Here’s How Trump’s Megabill Will Affect You | CNN Politics.” CNN, 1 July 2025,https://www.cnn.com/2025/07/01/politics/congress-senate-bill-tax-spending-trump-gop-explainer.
原載於《南方週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