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承諾將在1月20日就職日頒佈幾代人以來最大規模的關稅法案,他的關稅政策可能會讓許多美國企業付出沉重代價。
在競選期間,特朗普承諾將中國商品關稅提高至60%,並對所有其他國家商品徵收10%的關稅。大選結束後,特朗普稱他打算對墨西哥和加拿大額外徵收25%的關稅。2024年12月底,特朗普向歐盟發出威脅,稱如果歐盟成員國不增加對美國石油和天然氣的購買,從而減少與美國的“巨大”貿易逆差,那麼他將對歐盟徵收關稅。
根據稅收基金會(Tax Foundation)的估計,如果所有這些關稅提案都付諸實施,平均關稅稅率佔進口商品價值的比重將從2.4%升至17.7%,這將是1934年“大蕭條”以來的最高水平。
對進口材料和零部件依賴程度較高的美國企業受到的衝擊可能尤為嚴重,這其中包括了大多數美國製造商。一些企業可以把更高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但在經歷了數年重創家庭預算的通貨膨脹後,其他企業可能會發現很難做到這一點。
在短期內,美國企業可能會嘗試透過重新談判供應商合同、重新安排供應鏈、提前下訂單、增加庫存以及尋求豁免等措施來應對,但在長期內,躲避特朗普新關稅的影響可能會變得更加困難。穆迪分析(Moody 's Analytics)首席經濟學家馬克·贊迪(Mark Zandi)說:“和特朗普第一個任期一樣,這些關稅將對經濟產生影響。”
根據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衛局(U.S. 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的資料,2017年美國總共徵收了330億美元關稅。從2018年1月——也就是特朗普對中國發起貿易戰的那一年——到2024年10月,美國總共徵收了4860億美元關稅。貿易和經濟研究公司Trade Partnership Worldwide的董事總經理丹尼爾·安東尼(Daniel Anthony)估計,2018年以來美國徵收的所有關稅中,有一半以上是特朗普第一個任期內採取的關稅行動的結果。
如今的貿易條件和美國經濟和2018年之前不一樣,這可能意味著新關稅政策的實施方式有所不同。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的資料,2023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商品總額為4269億美元,比2018年下降了20.7%,2023年美國從墨西哥進口商品的總額為4752億美元,比2018年增長約38%。截至2024年10月,墨西哥商品佔到美國進口商品的近16%。
中國、墨西哥和加拿大已表示,如果特朗普堅持實施他的關稅提議,它們將透過對美國出口商品徵收關稅實施反制。
美國三大貿易伙伴
2023年,墨西哥超過中國成為對美最大出口國
對美出口總額

零售行業
新關稅政策帶來的影響因行業和企業規模而異。
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2019年的一項研究顯示,在美國零售業,約23%的耐用消費品支出和約19%的非耐用消費品支出和進口商品相關。零售商們也注意到了不斷變化的貿易動態,根據《巴倫週刊》進行的一項名為AlphaSense的分析,被納入SPDR S&P Retail ETF的78家零售商中,有近30家在最近的財報電話會議上提到了關稅問題,相比之下,一年前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提到這個問題。
投資公司Bycoff Group的CEO洛恩·拜科夫(Lorne Bycoff)指出,關稅帶來的全面影響將取決於企業會採取哪些措施來抵消額外關稅的影響。
Greenberg Traurig的國際貿易律師勞拉·西格爾·拉比諾維茨(Laura Siegel Rabinowitz)指出,受潛在關稅影響較大的零售商——包括一元店和消費電子產品、美容產品、玩具和家居用品零售商——已經開始尋找抵消關稅影響的辦法,一些零售商正在尋找替代品,或者嘗試在關稅到來之前進口商品。
零售行業可能會尋求豁免或者縮減關稅的涉及範圍。玩具行業曾經成功地將玩具漲價描繪成不受歡迎的政治舉措,從而在很大程度上躲開了上一輪關稅。
投資者應密切關注特朗普的最終決定,以及零售企業應對策略的有效程度。
科技行業
在科技行業,關稅對產品最終成本的影響的差異會非常大,因為它們只適用於產品中進口自外國的那些組成部分。產品的最終價格中也有大量美國國內的組成部分,包括進口商利潤,以及零售、運輸和營銷等國內服務。
毛利率較高的企業將比毛利率較低的企業更能承受關稅衝擊。晶片製造商英偉達(NVDA)高達76%的毛利率可以幫助該公司免受大多數關稅相關的痛苦,對中國進口依賴程度較高、毛利率比英偉達低得多的電腦硬體製造商將感受到更大的壓力。
蘋果(AAPL)產品的毛利率為37%,在消費類硬體製造商中算是比較高的。和英偉達的產品相比,蘋果產品的最終價格中有更大一部分將受到關稅的影響,這是因為蘋果產品大多在中國製造,這可能會導致該公司在美國銷售的大部分產品將受到關稅的影響。蘋果曾成功遊說特朗普第一屆政府並且獲得了關稅豁免。
微軟(MSFT)、Alphabet (GOOGL)旗下的谷歌、亞馬遜(AMZN)旗下的AWS雲業務和Meta Platforms (META)等軟體和服務供應商的產品主要出口外國,因此美國的關稅不會直接影響它們。不過,這四家公司都依賴進口技術來執行資料中心,如果特朗普提議的關稅生效,它們的成本會上升。在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四個季度中,它們的資本支出總計近2000億美元,其中約60%用於進口裝置。
美國零售和科技以外的行業也會受到關稅的衝擊。大量生產鋁、鋅和鎳的製造商尤其容易受到衝擊,因為大多數生產都在海外進行。在原料方面,美國企業嚴重依賴墨西哥和加拿大市場。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大宗商品策略主管大衛·威爾遜(David Wilson)舉例指出,美國的鋁產量僅佔國內需求的12%。
建築、家電和醫療裝置製造,甚至航空航天業領域的企業都可能面臨更高的投入成本。
汽車行業
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的資料顯示,在美國組裝的暢銷汽車中,約有50%至70%的零部件來自加拿大或在美國國內製造,其餘零部件則從墨西哥和其他地方進口。根據Cars.com的資料,進口零部件平均佔所有汽車零部件的50%。在美國銷售的汽車中,約有25%在國外組裝,它們可能會被徵收高額關稅。

中國製造的汽車在中國山東省煙臺港等待出口。
Wolfe Research分析師埃馬紐埃爾·羅斯納(Emmanuel Rosner)估計,關稅的總體影響可能為每輛進口汽車3000美元,約佔新車平均價格的6%。他的估計處於華爾街預測區間的中段。《巴倫週刊》此前估計,10%的普遍關稅可能會導致美國製造的新車價格上漲4%或5%,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徵收25%的關稅將導致價格上漲近8%。
美國從主要貿易伙伴國進口的關鍵產品

註釋:佔進口總額比重根據截至2024年10月過去12個月的資料計算。
來源:美國人口普查局
零部件和材料價格上漲還可能會影響美國汽車製造商的銷售額和利潤,尤其是在它們無法將增加的關稅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的情況下。伯恩斯坦(Bernstein)分析師丹尼爾·羅斯卡(Daniel Roeska)估計,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商品徵收關稅將影響福特汽車(F)、通用汽車(GM)和斯特蘭蒂斯(STLA)的利潤。他估計,通用汽車的營業利潤可能會下降30%,斯特蘭蒂斯和福特的營業利潤可能會分別下降20%和25%。
更昂貴的汽車可能會導致消費者需求下降。Baird分析師盧克·容克(Luke Junk)估計,在最壞的情況下,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徵收25%關稅將導致本已低迷的美國汽車需求減少約110萬輛,約佔總需求的7%。
美國企業的股票也會受到衝擊
歷史證明,關稅不僅會損害企業的利潤和購買力,還會損害它們的股價。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研究人員最近計算得出,在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宣佈關稅行動期間美國股市下跌的11個交易日里,累計跌幅達11.5%,損失了4.1萬億美元的市值。
現在要了解特朗普關稅的全部規模和範圍還為時過早,但歷史——以及美國企業對進口零部件和商品的依賴——表明,許多美國企業的日子可能會變得更加艱難。
文 | 梅根·萊昂哈特等
編輯 | 郭力群
版權宣告:
《巴倫週刊》(barronschina)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英文版見2025年1月3日報道“Trump’s Proposed Tariffs Could Cost U.S. Companies. Here Are the Most Vulnerable Industries.”。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和金融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