尷尬!六成美國人希望第三黨挑戰兩黨,但不包括馬斯克!馬斯克好感度降至-37%

《紐約華人資訊網》出品,轉載須徵求許可,規範署名(公號名/ID/作者),違者必究


CNN 7月23日報道 美國政壇上最不受歡迎的人物之一表示,他將成立一個新政黨,以挑戰民主黨和共和黨。不過,這項努力很可能會失敗。

CNN報道截圖
從關於埃隆·馬斯克及其新成立的“美國黨”的各項資料來看,這是唯一可以得出的結論。
根據CNN最新發布的一項民調,僅有25%的美國成年人和22%的選民支援由馬斯克領導的第三黨與民主、共和兩黨競爭。而絕大多數成年人(74%)和選民(77%)都反對這一舉動。
這並非CNN一家之言。昆尼皮亞克大學本週也就馬斯克的政黨進行民調,結果同樣慘淡,僅有17%的選民表示會考慮加入馬斯克發起的與兩黨競爭的新政治勢力。超過四分之三的受訪者(77%)明確表示反對。
美國公眾對一個以他們國家命名的政黨持否定態度,其實並不令人意外。
歷史對試圖打破政治格局的第三黨或獨立候選人從來都不太友善。喬治·華盛頓是美國曆史上唯一一位以獨立身份贏得總統選舉的人。那時,美國的政黨體系尚未真正成形。
馬斯克既未率領大陸軍橫渡特拉華河,也不是美國革命時期的總司令官。更重要的是,他出生於南非,並不具備競選總統的資格。
阿拉巴馬州的喬治·華萊士是上一次在總統選舉中以第三方候選人身份贏得州選舉的人。但那是1968年的事情了,當時美國甚至還未登上月球。
馬斯克似乎頗為聰明地將目光投向國會選舉,而非直接推出總統候選人來挑戰民主、共和兩黨。
不過,第三黨、獨立候選人在國會選舉中的戰績同樣乏善可陳。據統計,自1970年以來,美國共舉行了逾1.3萬場國會選舉,其中非主要政黨候選人贏得的席次大約只有24個。
這意味著,他們的勝率大約只有0.2%。
其中,緬因州參議員安格斯·金(Angus King)和佛蒙特州參議員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就佔了其中一半以上。
這樣的冷峻數字不禁讓人疑問,為什麼還會有人花時間敲鍵盤討論馬斯克籌建的第三黨。
答案是:金錢。許多第三黨失敗,是因為它們無法有效傳播自身的聲音。
但馬斯克領導的政黨不會面臨這個問題——他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然而,僅有金錢並不夠。
商人羅斯·佩羅(Ross Perot)也曾擁有雄厚資金,這讓他在1992年總統大選中贏得了近20%的普選票。然而,儘管表現亮眼,佩羅作為獨立候選人依舊未能在任何一個州獲勝。儘管如此,這一成績依然促使他創立了第三政黨。
佩羅的起點在政治上遠優於馬斯克。即便如此,他所創立的改革黨最終仍收效甚微。其高光時刻出現在1998年,當時傑西·文圖拉(Jesse Ventura)代表該黨贏得明尼蘇達州州長選舉。
如今,改革黨幾乎已被人遺忘。
早在1993年,CNN的一項民調顯示,有50%的美國人支援由羅斯·佩羅建立的第三黨,僅有37%表示反對。這與如今對馬斯克第三黨的態度形成鮮明對比——目前有近四分之三的美國人表示反對。而且在1993年,佩羅在多項民調中都展現出正向的淨好感度。
對馬斯克而言,潛在的好訊息是,從某種意義上說,當下或許是近年來對第三黨最為開放的時刻之一。
CNN的民調顯示,63%的美國人表示希望出現一個能夠挑戰民主黨和共和黨的新政黨。
問題在於,馬斯克並不是帶領這個過程的合適人選。正如前文所述,他是當今美國政壇最不受歡迎的人物之一。CNN的民調顯示,他的好感度僅為23%,而持負面看法的人則高達60%。
這意味著,馬斯克的淨好感度為負37個百分點。可以說,這個數字非常慘淡。
儘管其他民調對這位電動車與火箭製造商略顯寬容,但幾乎都反映出同一個事實:他距離“受歡迎”相去甚遠。
令人唏噓的是,馬斯克曾經是廣受歡迎的公眾人物。2016年大選期間,彭博社的一項調查顯示,馬斯克的淨好感度為正29個百分點。
當時,他在所有受訪人物中擁有最高的淨好感度。如今,他卻常常是所有民調中最不受歡迎的人物。
馬斯克的聲望並非一夜崩塌。這一過程在過去幾年中逐步顯現,尤其是在他開始涉足政治後加速惡化。自從他與川普分道揚鑣以來,馬斯克的政治困局也進入了“超速狀態”。
總體來看,在美國人看來,馬斯克在政壇上的曝光越多,喜歡他的人就越少。
而馬斯克的高度不受歡迎,使得本就異常艱難的第三黨建立之路幾乎變成了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