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中國2.0,IBM如何開啟下一個四十年?

經歷過震盪、選擇,
以全新的姿態面向未來,
這將是最好的時代!
以客戶為本,加碼夥伴生態,
共贏“混合雲+AI
這是最好的時代!
在近日舉行的IBM媒體及分析師會上,IBM大中華區董事長、總經理陳旭東直言:“經過過去幾年的準備、積澱,現在已經到了可以發力的時候。今年,我們提出了更高的增長目標。在中國,IBM已經接近一個新的拐點。”
四十不惑拐點已現
作為IT業界的風向標,IBM的一舉一動都讓人矚目。在充滿無限可能的新AI時代,那個曾經的“會跳舞的大象”,又將有怎樣的改變?
不得不說,最近IBM被外界的一些聲音所擾。IBM全球研發體系重新整合,IBM中國客戶數量減少,IBM“收縮”在國企客戶的“兵力部署”……IBM中國未來究竟要走向何方?
AI時代的到來,將加速包括IBM在內的每一家IT公司的嬗變。“優化了團隊、縮減了成本、獲得更多的資源後,你在向前發展時就擁有了更加強大的能力和動力。”陳旭東表示,“實際上,IBM員工的整體結構並沒有太大變化,只不過透過調崗等方式,更加強調貼近市場,儘可能快速地將價值傳遞給客戶。”
可能很多人已經注意到了,IBM中國的企業文化、組織架構和業務等做出了大量調整,以適應客戶群體的變化,即從原來專注於國有企業,轉向以民營企業為主。在這個轉變過程中,一定存在淘汰、矛盾甚至陣痛,但這些都是企業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和去努力適應的。

IBM大中華區董事長、總經理 陳旭東

IBM正在做出積極的變化,但是拐點又在哪裡呢?
IBM實現了逆勢增長。2024年,IBM全球收入628億美元,自由現金流127億美元,創歷史新高。過去一年,IBM的市值翻了近一倍。
IBM的業務結構發生了質變。今天,IBM的軟體業務佔比約45%,諮詢業務佔比35%,硬體業務降到了20%。這與20年前硬體業務佔比達80%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收購成為公司成長的推進器。憑藉充足的現金流,IBM透過不斷收購,重構面向混合雲+AI的聯合戰隊。從最初340億美元收購紅帽,到2023年底從Software AG收購StreamSetswebMethods平臺,再到2025年剛剛完成的對HashiCorp的收購,先進的技術組合成為IBM實現下一波增長的硬實力。
混合雲+AI的戰略清晰且不動搖。全球90%的財富500強企業都使用了IBM的混合雲產品和技術。DeepSeek的出現印證了,IBM關於“更精簡高效的模型無需龐大封閉系統也能取得實質突破”的觀點是正確的。IBM在混合雲和AI領域的技術領先性和市場領軍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
綜上,IBM自身的積累與沉澱,為其轉型做好了充足準備。拐點呼之欲出。
從市場大環境以及國家發展政策來看:企業數智化轉型加快走向深入,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顯示,2023年,我國規模以上企業在資訊科技相關的硬體裝置、軟體應用等方面投入比上年增長15.2%;中國民營經濟蓬勃發展,市場監管總局的資料顯示,截至20251月底,我國民營企業數量為5670.7萬戶,是2012年民營企業數量的5.2倍;在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發展新質生產力”與“現代化產業體系”再次入選年度十大任務,以生成式AI為代表的新一輪技術革命不斷演進,並與實體經濟加速融合。總之,客觀條件的成熟加速拐點出現。
“深耕中國41年,IBM正開啟在中國市場的新篇章。從業績表現和客戶反饋來看,IBM已經迎來‘拐點’時刻。”陳旭東表示,“未來,我們將延續深挖重點客戶、拓展新市場、大力發展渠道,在執行層面更強調IBM科技(IBM Technology)、IBM諮詢(IBM Consulting)和紅帽(Red Hat)的協同,以及與合作伙伴深度共創,加速AI技術的規模化應用。”
技術+諮詢 誰與爭鋒
2021年,IBM重新定義了諮詢業務,併成立IBM Consulting品牌,IBM業務也由此進一步簡化為IBM ConsultingIBM Technology兩大板塊。IBM諮詢大中華區及韓國市場總裁陳科典介紹說:“IBM諮詢的中國客戶數量儘管在過去兩年中減少了45%,但是IBM諮詢在中國市場仍獲得了連續五個季度的增長,且增長幅度領跑全球市場。”
1.服務好“對的人”
IBM中國諮詢業務的逆勢增長,主要得益於高效和專注地服務“對的”客戶。諮詢是服務於“人”。當IBM“主動”將客戶減少45%,就能夠更加聚焦於客戶的需求,以成熟的理念引導創新的商業實踐,細緻入微地服務好客戶。從中國到世界,幫助中國企業實現全球化佈局;從世界到中國,賦能跨國企業深耕大中華區。這是IBM持續增長的源泉。

IBM諮詢大中華區及韓國市場總裁 陳科典

擁有140多年曆史的香港馬會,如何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IBM諮詢以Watsonx為依託,用AI賦能香港賽馬,為騎師、賽事創造專屬內容,並且提供深度分析洞察、即時賽事分析與預測,以生成式AI增強互動體驗,提供個性化內容推薦等。當一匹匹活靈活現的“數字馬”躍然螢幕,香港賽馬文化的魅力也得以繼續傳播和傳承。
在過去一年中,IBM諮詢服務了各行業的24家中國頭部企業“出海”;同時,幫助更多的中國民營企業實現產業升級和業務轉型,這也成為IBM諮詢的主要發力點。
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此下簡稱“明陽集團”)業務遍及全國,並輻射歐洲、中東和亞洲地區,年收入達到300億元,管理著近千億元的資產。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雙碳”目標落地的急迫性,倒逼明陽集團進行深度的技術創新,強化端到端的生產和服務能力。集團領導對以AI為代表的數字化創新非常重視,將其視為塑造新的競爭力和實現彎道超車的好機會。
明陽集團資訊長潘睿剛介紹說:IBM作為一家百年老店,其管理體系、業務變革、數字化創新以及端到端的綜合能力,有助於推動我們正在進行的組織和流程變革。IBM在新能源行業領先的地位和諸多成功案例,對我們來說非常有借鑑價值,也更堅定了我們進行數字化創新的信心。”
明陽集團與IBM諮詢的合作可謂“長短結合”。所謂“短”,就是解決當務之急。在IBM的助力下,明陽集團建立起大區改制流程體系並持續最佳化。所謂“長”,就是著眼於未來,實現共創。新能源領域競爭激烈,市場、政策變化非常快。明陽集團在國內國外同時發力,需要高瞻遠矚,借IBM之力實現流程數字化、組織變革,以及體系化的IT應用落地和AI能力的提升。
潘睿剛特別強調了一點,就是技術與業務的結合。“沒有業務的支撐,技術就是空中樓閣。”潘睿剛表示,“我們在與IBM合作的過程中,深度思考了如何將數字化創新,包括大資料、AI等,與端到端的全產業鏈進行深度融合,讓技術能夠快速地體現業務價值。”
2.搭建好賦能的技術平臺
技術與業務的融合正好是IBM的優勢所在。在AI方面,IBM就是自己的“零號客戶”。透過比較“激進”地採用AI技術,IBM非常有效地簡化了HR流程等,實現了成本節約。

IBM大中華區科技事業部總經理、IBM中國總經理 侯淼

IBM大中華區科技事業部總經理、IBM中國總經理侯淼介紹,IBM圍繞完整的技術棧打造了端到端的解決方案,並且重塑了“平臺”的概念,透過AI賦能“混合雲平臺、自動化平臺、資料平臺、交易處理平臺”,提升技術變現能力。由IBM主機、Power伺服器、儲存及公有云組成的技術底座,為企業提供了開放、安全、可擴充套件的IT基礎架構;基於混合雲應用平臺紅帽OpenShift,企業可構建並靈活部署工作負載;企業級AI和資料平臺Watsonx為企業搭建了開放、可信的人工智慧底座。作為業內唯一背靠科技公司、全球運營的企業級諮詢團隊,IBM諮詢透過“陪伴式”的高定製化方式,為企業提供從戰略諮詢到混合雲與 AI 轉型的全方位企業級服務。
作為一家為製造業實現智慧化打造數字化解決方案的廠商,上海正受資訊科技從2019年開始就與IBM進行了合作,從客戶的下沉、商機保護到技術和專家團隊的支援,再到市場層面的鼎力相助,都讓上海正受資訊科技獲益匪淺。基於行業領先的IBM產品和技術平臺,上海正受資訊科技構建了行業化的解決方案。
面對全球供應鏈重塑、關稅以及全球經濟形勢的不斷變化,上海正受資訊科技在幫助客戶“出海”的過程中也面臨著更多挑戰,包括合規經營、人才獲取、文化差異等。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將中國的世界工廠快速地複製到全球?上海正受資訊科技堅定地選擇了IBM
上海正受資訊科技總經理徐海波介紹說:IBM收購紅帽以後打造出第一代混合雲平臺IBM Cloud Paks,讓我們可以像搭積木一樣按需構建整個產品能力。IBM的混合雲部署模式與我們的行業專長和經驗有機結合,幫助很多走向全球化的中國企業快速構建底層設施,從而將國內的成功應用快速複製到海外。去年底,我們與IBM合作助力一家超大型製造企業‘出海’,其業務部署覆蓋幾大洲。依託IBM的產品平臺,該客戶高效實現了內部整合,其中,資料應用在全球推廣的週期(從測試、上線再到效能監控與最佳化)從原來的半年甚至一年,縮短到最快一兩週內就能上線。”
談到2025年的發展目標,侯淼歸納說:“深耕重點客戶,擴充套件新市場,擴大合作伙伴生態,加強One IBM合力,技術、服務再加上紅帽,共同提高整體方案的價值。”
AI應用落地也到了拐點?
DeepSeek已經來了,AI的普惠時代還遠嗎?
可能有些人覺得,AI距規模化應用還有很遠。一項技術能不能大規模應用主要取決於以下三個方面:技術成熟度、應用效果,以及未來的價值。陳旭東認為,從這幾個角度去考量AI,其規模化應用的時代已近在眼前。IBM堅信,2025年會成為打破AI技術壟斷的破局之年。

IBM大中華區科技事業部技術銷售總經理、首席技術官 翟峰

企業在落地AI應用時,少數有能力的企業可以自主研發,然而術業有專攻,大部分的企業還是會選擇第三方成熟的技術平臺。但是,即使有了DeepSeek,也不是拿來就能用,還需要相關的軟體、工具、私域資料等。這就離不開像IBM這樣的專家。
“當AI應用開始步入‘深水區’,IBM最大的價值才會真正體現出來。”IBM大中華區科技事業部技術銷售總經理、首席技術官翟峰如是說。
從人們最關注的AI大模型說起,IBM始終秉承開放、開源的原則。IBM Watsonx平臺支援的模型有上千款,包括IBM自研的Granite,與IBM合作的第三方提供的模型,以及開源的模型。IBM Watsonx平臺不僅支援DeepSeek-R1等開源模型,而且是公有云、SaaS及本地化部署,一個也不少。
對於企業來說,AI應用落地的難點在於,很多企業並不是從零開始,因為企業往往擁有大量的資訊化系統、基礎設施和應用,AI如何有效地將這些系統連線起來並賦能,這才是推動AI普及的關鍵所在。
“對於企業級AI的落地,IBM提供了全棧能力。”翟峰舉例說,“首先,要打通訊息孤島,將資訊以最快最高效的方式連線起來;其次,對資料進行管理、治理,讓它可用、敢用,併為AI應用賦能;再次,藉助豐富的AI中介軟體,構建和強化AI工作流;最後,將大量應用透過智慧體的方式,打通企業的流程、資料,並且實現自動化。”
對於IBM Watsonx人們已經耳熟能詳。與時俱進的Watsonx OrchestrateAI智慧體平臺)成了企業級AI落地不可或缺的一個抓手。它內建了IBM大量開箱即用的智慧體,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在模板上直接修改;它還提供了大量的低程式碼工具,能夠快速進行應用開發;最關鍵的是,它可以對不斷增加的AI應用進行管理和編排。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技術和產品之外,IBM諮詢可以為企業提供大量的專業知識、技能和經驗,讓AI在企業中的落地事半功倍。
翟峰表示,AI在企業中落地不是簡單的技術、產品和工具的落地,而是必須結合行業、企業的場景,以及具體的應用和痛點進行打造、最佳化。IBM在場景化和實踐經驗方面可以助企業一臂之力。
人們常說,四十不惑。進入中國已經40年的IBM看得更加透徹。憑藉獨一無二的“技術+諮詢”全棧能力,IBM致力於幫助中國企業築牢數字化根基,共贏“AI+轉型”,並在“出海”中覓得新機。
拐點已來!未來已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