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控低密度脂蛋白還不夠!這4個指標升高,會帶來心血管殘餘風險,很多人還不知道!

在心血管疾病風險控制方面,很多朋友都知道,要嚴格的控制血壓,血脂,血糖等指標,在血脂控制方面,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又是我們經常強調的首要控制目標。
很多朋友為了降低心血管風險,已經把升高的血壓血糖控制好了,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也控制到了1.8mmol/L以下的達標範圍,但還是發生了心梗,腦卒中等心腦血管事件,這種情況,讓人禁不住要問:已經嚴格控制了各種危險因素的前提下,為何還會出現這樣的事情呢?
要想說明白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知道一個概念,那就是心血管疾病殘餘風險,這種殘餘風險的概念,是指在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壓,血糖均在達標範圍的前提下,但仍然可能導致心血管事件發生的風險因素。
如果說在血壓,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之外,還有哪些導致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的危險因素的話,今天為大家總結4個指標,以及如何調理降低這4個指標的一些個人觀點,供大家參考。
甘油三酯
對於血脂指標來說,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除了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血脂指標,也會加速動脈粥樣硬化,加大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其中甘油三酯就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指標。

甘油三酯是人體血脂代謝的初級產物的主要成分,這個指標的高低,主要指徵的是人體極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高低,甘油三酯升高,同樣也會對血管壁內皮造成慢性炎症反應,而且會導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帶來更大的血栓形成風險。
因此,我們對於血脂指標,要注重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控制,也要注意甘油三酯水平的控制。甘油三酯一般超過1.7mmol/L就是超標,在1.7到2.3之間為邊緣升高,2.3到5.6為輕中度升高,而超過5.6mmol/L的情況,則屬於重度升高了。
甘油三酯輕中度升高的情況,我們可以考慮不用藥物,透過生活中清淡飲食,加強運動鍛鍊,戒飲烈性酒等方式進行調理改善,並做好定期監測,儘量把升高的甘油三酯水平控制下來。
對於重度升高的朋友,則應該考慮在生活調理基礎上,加用藥物控制,貝特類藥物,如非諾貝特,佩瑪貝特等藥物,以及單組分的不飽和脂肪酸製劑,如二十碳五烯酸乙酯(IPE)等,都是有效降低甘油三酯的藥物,可以結合情況合理選用。
脂蛋白a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脂蛋白a升高是一個獨立的心血管風險因素。該指標基本不受飲食,生活習慣等外界因素的影響,而是與基因,遺傳等因素密切相關,因此,一般只需要做一次血脂七項檢查,就能夠了解自身的脂蛋白a情況。

脂蛋白a是一種獨立於其他血脂指標以外的血脂成分,它的每個分子上有一個類似於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結構的脂質結構,同時結合了一個載脂蛋白a,這個成分升高,同樣也預示著血液中的膽固醇水平升高,會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程序,加大心血管疾病風險。
脂蛋白a的正常值水平為300mg/L(相當於30mg/dL)以下,超過300為超標水平,而如果超過500mg/L(50mg/dL)則屬於高危風險。應當引起積極重視。
對於脂蛋白a升高的問題,飲食調節,運動鍛鍊,都基本上無法有效改善,目前還沒有專門針對性降低脂蛋白a的藥物,好訊息是,已經有兩個小核酸RNA藥物和一個口服藥物進入了三期臨床階段。
目前的降脂藥物中,PCSK9抑制劑類藥物除了能夠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以外,也能夠使脂蛋白a降低30%到50%左右,如果是輕度脂蛋白a升高同時合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的朋友,可以選擇此類藥物,同時控制兩個血脂指標。

基於目前的現狀,對於很多脂蛋白a升高幅度較大的朋友,目前最好的辦法不是用藥,還是應該做好健康生活方式的保持,和進一步積極的控制其他的風險因素,例如更嚴格的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從1.8降到1.4的水平,也能夠相對抵消一部分脂蛋白a升高帶來的心血管風險。
同型半胱氨酸
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種氨基酸代謝的中間產物,如果正常代謝,它應該會迅速的被進一步轉化為蛋氨酸或甲硫氨酸,為人體提供氨基酸營養,但如果它的代謝途徑受阻,就會形成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升高,危害心血管血管健康。
高同型半胱氨酸問題,會傷害血管壁內皮細胞的健康,加大炎症反應,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程序,同時高同型半胱氨酸還會增加血液中凝血物質聚集形成血栓的風險,因此,高同型半胱氨酸,特別是合併高血壓時,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也越大,特別是腦卒中的發生風險,值得特別注意。
同型半胱氨酸的正常水平是小於15μmol/L,如果是合併高血壓問題,一般超過10μmol/L就應該引起注意,有些朋友這個值可能遠高於正常值,這種情況下,就更要注意做好心腦血管疾病風險的控制和預防。

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謝與多種B族維生素密切相關,葉酸(維生素B9)的活性代謝產物是同型半胱氨酸進一步代謝的甲基供體,而維生素B6,維生素B12又是該物質進一步代謝的重要輔酶,維生素B2又是維生素B6代謝的基礎物質。
因此,對於高同型半胱氨酸問題,想要積極控制降低,這四種B族維生素,維生素B2,B6,B9和B12,應該同時進行評估和合理補充。透過合理的膳食安排,加上合理使用的補充劑,來加強B族維生素營養的全面補充,有助於全面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高敏C反應蛋白
除了上述指標之外,慢性炎症也是導致血管內皮損傷,加速動脈血管硬化的重要風險因素,升高的血脂,血糖,血壓等,會加大血管內皮的慢性炎症,積極控制三高之外,血管的慢性炎症是否得到了有效控制,這可以透過高敏C反應蛋白來了解。

一般高敏感C反應蛋白水平在1.0mg/L以下為正常水平,如果在1.0到3.0之間則可評估為中等風險,超過3.0mg/L則屬於高危風險。
慢性炎症水平的控制,還是需要在嚴格控制三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前提下,進一步的加強健康生活方式的保持,健康的飲食,長期堅持的運動鍛鍊,戒菸限酒,保持良好優質的睡眠,接觸焦慮,保持平和心態,這些健康生活方式的保持,都能夠有助於增強身體的免疫力,降低身體的慢性炎症水平。
在藥物治療方面,低劑量的秋水仙鹼已經在美國FDA獲批用於對抗慢性炎症,降低心血管風險,但目前的臨床資料來看,選好該藥物的應用時機,對於其心血管疾病預防效果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目前國內尚無控制慢性炎症心血管風險藥物獲批的情況下,還是應該先從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入手,降低和控制我們身體的慢性炎症水平。  #心血管健康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讓大家對導致心血管疾病殘餘風險的各種危險因素能夠有所瞭解,也歡迎大家積極轉發分享,讓更多人看到更靠譜的健康科普知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