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關注公眾號, 點選上邊藍字——皮皮蝦。
龐貝古城 — 一覺睡了上千年
作者:劉向紅
(所有發表於本公眾號的劉向紅的文章均經作者授權)
二月初地中海郵輪之旅的第四站是義大利南部那不勒斯城。這是一個看起來很安靜、慢節奏的城市,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晨霧下若隱若現的海島使它更添神秘色彩。導遊說,這裡盛產紅酒、乳酪、西紅柿。這點我不意外,適宜的溫度,肥沃的土地,豐富的水資源,遍地的綠草,自然會有豐富的物產。
我們只有不到一天的時間,在那不勒斯多個遊玩選項中選了龐貝古城(Pompeii),主要是被它的神秘歷史所吸引。
坐上旅遊巴士,來自龐貝的導遊就開始給我們介紹龐貝的歷史。
最初龐貝只是那不勒斯附近的一個火山腳下的小漁村,公元前6世紀開始建造城市,直到公元前89年龐貝還歸屬羅馬。後因氣候和物產等天然條件,吸引了很多有錢人到龐貝造花園,建別墅,開發娛樂區,迅速發展為僅次於古羅馬的第二大城市,聞名遐邇的酒色之都。
龐貝古城入口
不料,公元79年的一次火山大噴發,灼熱的岩石流和火山灰燼,將這個兩萬人的繁華古城毀於一旦,隨之消聲匿跡。被火山灰燼掩埋了一千多年後,直到十八世紀中葉,考古學家才把它從數米甚至十數米厚的火山灰中挖掘出來。
導遊說,挖掘出的古城遺址慘不忍睹,許多人是窒息而死,遺骨形態千奇百怪。一切都來得太突然,很多人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呆在那裡想等待事情過去,結果失去了逃生的機會,沒弄明白怎麼回事就窒息而亡了。也有人反應過來後試圖逃走,鋪天蓋地的火山灰壓將過來,古城瞬間暗無天日,分不清東南西北,逃無可逃。
其實火山在大噴發之前有過連續幾天的小地震和小噴發,當時那裡的人們對地震習以為常,對火山沒有很多瞭解。沉迷於享樂的龐貝人壓根都沒有注意到火山的異動,在尋歡作樂之時,大噴發就發生了,併產生了巨大的蘑菇雲。這讓我聯想到日本廣島、長崎上空的蘑菇雲,那火山噴發的威力或許與原子彈爆炸差不多,甚至爆發力更大吧。
這座摧毀古城的火山就是著名的維蘇威火山(Vesuvius),過去被稱為蘇馬山或索馬山。它位於義大利南部那不勒斯灣東海岸,距龐貝古城只五英里,是世界著名的火山之一,被譽為“歐洲最危險的火山”,世界上最大的火山觀測所就設於此處。維蘇威火山在歷史上多次噴發,最為著名的一次就是公元79年的那次大規模噴發,除了龐貝古城,還摧毀了附近的其它城市。
導遊指著前方一座高高的被雲霧繚繞著的山說,那就是維蘇威火山。這座火山隨時都可能噴發,火山周圍所環繞的城鎮被定為紅色區域,這個區域的居民是分分鐘準備撤離的。自1944年最後一次大噴發後,幾十年過去了,它一直很安靜。
等火山靠近一點後我透過車窗仔細看了看,那山頂似乎光禿禿的,有一個口子,周圍植被也不多。它靜靜的立在那裡,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要不是導遊介紹,我壓根不會注意到它。可謂真人不露相,自然界也是一樣。越是危險的東西看起來越普通,這樣才能在意想不到之中產生可怕的後果。想想這座火山如果每天吞雲吐霧,搖搖晃晃,電閃雷鳴,當年的羅馬人不會不注意到它。或許它安靜的時間越長,地底下積蓄的能量越多,一旦爆發,威力會越大,這就是所謂的在沉默中爆發。
龐貝古城還沒被完全挖掘岀來,已經挖掘出的部分就已十分浩大。我們只有幾個小時的參觀時間,來不及走遍全城,只能跟著導遊轉了一小圈,看了幾個點
還未挖掘的古城一角
古城其實只是遺址,沒有一座完整的建築,斷壁殘垣,滿目瘡痍。但這些都掩蓋不了它昔日的輝煌、雄偉和浩大。
眾所周知的古羅馬盛極一時的輝煌歷史,在龐貝古城裡體現得淋漓盡致。貴族和富豪們無所不用其極來彰顯自己的財富,攀比顯擺之習一點也不比現代人遜色。房屋及庭院的設計,面積大小以及室內外的裝飾,擁有奴隸的數目,這些都成為當時貴族們身份、財富和地位的象徵。
居宅區
牆壁上的壁畫和雕塑,大都破損了,但仍然掩蓋不住它的生動和精美。人物飛鳥、動物花草都很逼真,羅馬人敬仰的神的雕塑和畫像也很傳神。畫的顏色大抵都是當時的黑紅黃三色,鉅富的家裡會加上藍色。因當地不產藍色,所以藍色為外來顏色,壁畫裡有藍色表明主人很富有。
馬賽克也是財富的象徵,羅馬人喜歡在房子的地面鋪上顏色鮮豔做工精細的馬賽克作為裝飾。那時的馬賽克需要用很小很小的圓形石塊拼砌而成,一間飯廳地面的馬賽克需要很多奴隸一起辛苦工作幾個月才能完成。龐貝古城裡的馬賽克雖大多被損壞,但仍然能想像出它精美的原貌。
地面上的馬賽克
貴族們住的是高大寬敞、裝飾精美的房子,吃的是精細食品,過著寄生生活。他們只管飲酒縱慾,吃喝玩樂,其生活之驕奢淫穢,令人瞠目結舌。奴隸們則辛苦勞作,吃的是粗糧,住的是低矮潮溼的偏屋,很多人擠在一起,牲口不如。羅馬貴族還掌握著奴隸的生殺大權,隨意買賣奴隸。
奴隸們勞作的地方
奴隸的住處
龐貝古城的居民似乎沒進化好,個子很矮,這從遺留下來的門框的高度可以看出,那門框的高度遠遠低於現代人的平均身高。門雖不高,房子的空間卻非常寬敞高大。
身材嬌小的導遊站在門框中間邊講邊比劃
古城的人無論貴賤生命都是短暫的,尤其是女性,大都只能活到十幾歲到二十多歲,男士壽命相對較長,但最高也就40歲左右。當時的衛生條件很差,飲水汙染,蚊蟲叮咬,瘧疾橫行,性病氾濫。女性除了面臨所有疾病的風險,還有懷孕生育的風險,也是性病的最大受害者。那時的女性地位很低,龐貝古城裡就有不少妓院,平民百姓家的女子往往倫為性奴,受盡催殘。在那種醫學知識和技術都缺失的年代,生了病基本上是聽天由命,自生自滅了。
龐貝古城從建築材料到設計和建造風格幾乎與古羅馬無異。它的排水蓄水設施給我印象很深,由石頭砌成的一條條長長的排水溝,兩邊高中間低,可以把城裡的水排到城外的低窪處。排水溝還可兼做馬路,人可以在上面的石頭上走。它們每隔一段距離就砌有幾塊高出溝面的石頭,下雨的時候人可以踩在石頭上跨到溝對面去。城內的地下管道系統也非常完善,供水、排水和排汙管道縱橫交織,十分現代。羅馬人還普遍用上了抽水馬桶。
排水溝
房子周圍的排水管
幾乎每座豪宅前面都有蓄水池,奴隸們到城外把水引進蓄水池。蓄水池用石頭砌成,有的表面還刻有各種不同的圖案,出水口飾以人物或動物雕塑,蓄水池的大小和精美程度是房屋主人的財富的象徵。有的房子室內還有收集屋頂雨水的導管和池子,用來澆灌院子裡的花草樹木。庭院在房子的中央,方方正正,種滿了花草樹木,有點像中國以前的四合院。
蓄水池
最讓我驚訝的是古城裡的取暖方式,屋子的地面和牆壁都有供暖系統。一到冬天,奴隸在室外牆壁下的坑裡燒火,暖氣則透過牆壁和地面磚與磚之間的縫隙傳進去,整個屋子就暖和了。這是因為建房的時候,牆壁和地面的磚用犬牙交錯的方式砌成,形成一條條規則的通道,暖氣透過通道進去。帶有地暖的房子如今也不多見,想不到古羅馬時期就有了。這種取暖方式比我們用的壁爐效率高多了,也不會有煙汙染室內空氣。
主道上的拱門
主要街道
廣場一角
廣場一角
商業區
龐貝古城除了眾多高大上的住宅,公共設施也非常完善,商貿娛樂兩不誤。商業街、跑馬場、鬥獸場、露天音樂會場、舞廳、劇院、會議廳等等一應俱全。我們只看了其中的一些地方,來不及一一光顧。我們在主要街道和廣場周圍溜了一圈,就已震憾不已了。距今2600多年的古城,被火山噴發毀壞掩埋了近兩千年之後,仍然如此大氣磅礴。如果還原古城原貌,不知道會被驚豔到何種地步!即使我做一萬次努力來想象還原這座古城,也會為自己極受限制的想象力感到萬分的沮喪。罷了,我還是不去做那種徒勞的想象了。
圓形露天劇院一角
露天劇院的觀眾席
從龐貝古城出來,腦袋裡灌滿了龐貝歷史及現狀的精彩和糟粕,紛紛擾擾。其實,我這種追求簡單快樂的人出來旅遊就是為了看些賞心悅目的東西,像龐貝古城這類地方對我來說太沉重太蒼涼了,看完之後心裡有一種莫名的失落和悲憫。突然消失的城市和生命,如過眼雲煙的繁華,自然災害的不可預測和毀滅力,野蠻放縱的古羅馬人,奢侈糜爛的社會生活,牲口不如的奴隸,被欺凌的女子……這一道道陰影在我心中久久揮之不去,需要長時間來消化。而我,是不想在消化種種陰影中浪費生命的。
如果讓我再次選擇,我會選擇遊覽美麗的那不勒斯城,輕鬆自如,心曠神怡,沒有任何精神負擔。就像遊巴黎時很多有內涵的朋友都去了名人公墓,地下墳場等等有歷史價值的地方,我是不會去的,對我來說盧浮宮的有些部分都過於陰暗和血腥了。大女兒大女婿他們去了巴黎下水道博物館,捏著鼻子看完後稱其有趣,此等地方我也是萬萬不會去的。我只想去那些令我身心愉悅的地方,我沒有那麼多的求知慾和好奇心。這或許也是我把龐貝古城放在最後來寫的緣由。淺薄也好,脆弱也罷,這就是我。
向紅03/17/2025 於舊金山灣區
劉向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