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關注公眾號, 點選上邊藍字——皮皮蝦。
四月中國行之——武岡尋根(續)
作者:劉向紅
(所有發表於本公眾號的劉向紅的文章均經作者授權)
4月24日這天在武岡的行程,真是滴水不漏,環環相扣。絲瓜大概也感覺到了時間的緊迫,問我:你們每次回中國都是這樣子的嗎?我說:不是。
剛剛從先生出生的老宅出來,我們就直奔唐氏祠堂。
這個先生父親經常提到的祠堂,我們都是第一次來。以我的理解,但
凡祠堂都是有藝術含量的,祠堂是為傳承文化和傳統應運而生的,這兩個都離不開藝術,唐氏祠堂應該也不例外。果然不出所料,祠堂正面,是按照古代牌坊的形式設計的。人物駿馬圖,山川湖泊圖,花草水鳥圖,都是國畫體;正楷體的名家書法,對仗工整、氣勢磅礴的對聯,神氣活現的雙龍圖騰,一切的一切都彰顯著唐氏宗族對傳統文化和藝術的熱衷追求。在眾多的畫像裡,我一眼就發現了家喻戶曉的唐伯虎,位於大門左側靠中間的位置,一派古代才子的風範。

祠堂的正面
解放叔叔指著大門兩邊最大的一副對聯告訴我,那是女兒們的爺爺的作品。進了祠堂院子,又指著院子當中的一個紅漆木亭子告訴我,這是當年祠堂峻工典禮上女兒們的爺爺主持發言的地方。
謨益叔叔也指著祠堂裡大紅木柱子上的一副非常醒目的金色字型的對聯對我和先生說,這是你爸爸和叔叔合作擬出的對聯。
謨益叔叔也指著祠堂裡大紅木柱子上的一副非常醒目的金色字型的對聯對我和先生說,這是你爸爸和叔叔合作擬出的對聯。

祠堂大廳
先生父親一生讀書萬卷,尤其愛讀古今中國歷史,他的書房簡直就是一個小型圖書館。這些對聯出自他之手我毫不意外。他還寫得一手好字,龍飛鳳舞,剛勁飄逸。只是我認不全那些字,差不多有一半靠猜。
儘管先生有著最高學歷,但無論是在唐家大家庭還是我們的小家庭,都是“文盲”級別的人物,我則是次“文盲”級別的。記得年輕的時候先生父親叫我們學點歷史,這算是點中要害了。歷史是我的硬傷,加上分不清南北東西的地理盲,平仄混亂的古詩盲,這就是我一窮二白的知識結構。在這文氣逼人的祠堂裡,我和先生都是名副其實的小白。
離開祠堂時,族長交給我們一本族譜,我掂了一下,這本大紅封面字體燙金的族譜十分厚重。我想,這份重量,是唐氏先輩一代一代的精神傳承和積澱吧。
參觀完祠堂,已到晩飯時分,按計劃來到武岡城裡的餐館吃飯。
餐館名叫“八大碗”,這個名字一聽就很厚道很接地氣。結果卻遠超我的預期,用兩個字來概括就是:高檔。無論是菜的品種、食材的質量還是廚藝都是武岡家鄉菜的天花板。血醬鴨,雷公菌,臘肉豬血丸這些經典的武岡菜也做到了極致。
儘管先生有著最高學歷,但無論是在唐家大家庭還是我們的小家庭,都是“文盲”級別的人物,我則是次“文盲”級別的。記得年輕的時候先生父親叫我們學點歷史,這算是點中要害了。歷史是我的硬傷,加上分不清南北東西的地理盲,平仄混亂的古詩盲,這就是我一窮二白的知識結構。在這文氣逼人的祠堂裡,我和先生都是名副其實的小白。
離開祠堂時,族長交給我們一本族譜,我掂了一下,這本大紅封面字體燙金的族譜十分厚重。我想,這份重量,是唐氏先輩一代一代的精神傳承和積澱吧。
參觀完祠堂,已到晩飯時分,按計劃來到武岡城裡的餐館吃飯。
餐館名叫“八大碗”,這個名字一聽就很厚道很接地氣。結果卻遠超我的預期,用兩個字來概括就是:高檔。無論是菜的品種、食材的質量還是廚藝都是武岡家鄉菜的天花板。血醬鴨,雷公菌,臘肉豬血丸這些經典的武岡菜也做到了極致。

餐館前門

八大碗的標配
兩個女兒和奧瑪、絲瓜都是第一次吃雷公菌,似乎是先生家鄉特有的餐桌上的美食,清脆滑嫩,鮮美爽口。它又叫地木耳,往往貼敷于山間石頭上,薄薄的,深綠色,半透明膠狀,純天然野生。它對環境和溼度要求很高,只有在南方潮溼陰涼的地方才有,產量極其有限,可遇而不可求。這是表妹夫按照先生的要求特意準備的。

雷公菌
數不清上了多少道菜,只知道遠遠超過八大碗。最後大廚出來亮相,竟然是先生弟弟的小學同學。
表妹周英兩口子和她父母,即小舅舅、小舅媽也都來了。婆婆有兄弟姐妹七個,來往最多的是大姨娘和小舅舅。小舅舅話不多,性格和長相都很像婆婆,看著就親切。小舅媽是我最喜歡的人,臉上總是帶著笑容,見了面和她總有話說。我們和表妹也十分親近,她的真情實意總是體現在每個細節上,十分暖心。表妹夫為人大方講義氣,記得那年開了一整天的車,陪著我和先生去看武岡的近鄰、當地著名的城步南山大草原,了卻了我多年的心願。
晚飯後表妹一行陪我們在城裡走了走,這些地方都是2019年先生帶我走過的。記得2019年那次還去了武岡的象徵—雲山,在先生小時候和爺爺奶奶生活過的屋子外面看了看,似乎裡面還住著人;看了婆婆教過書、先生讀過書的紅星小學,分別拜訪了先生的兩個遠房姑姑,先生叫她們榮華娘娘、東郊娘娘。
表妹周英兩口子和她父母,即小舅舅、小舅媽也都來了。婆婆有兄弟姐妹七個,來往最多的是大姨娘和小舅舅。小舅舅話不多,性格和長相都很像婆婆,看著就親切。小舅媽是我最喜歡的人,臉上總是帶著笑容,見了面和她總有話說。我們和表妹也十分親近,她的真情實意總是體現在每個細節上,十分暖心。表妹夫為人大方講義氣,記得那年開了一整天的車,陪著我和先生去看武岡的近鄰、當地著名的城步南山大草原,了卻了我多年的心願。
晚飯後表妹一行陪我們在城裡走了走,這些地方都是2019年先生帶我走過的。記得2019年那次還去了武岡的象徵—雲山,在先生小時候和爺爺奶奶生活過的屋子外面看了看,似乎裡面還住著人;看了婆婆教過書、先生讀過書的紅星小學,分別拜訪了先生的兩個遠房姑姑,先生叫她們榮華娘娘、東郊娘娘。

紅星小學老門前合影
榮華娘娘是我在武岡的忘年之交,和我一見如故,我們經常會說些悄悄話。她中年的時候做點點小生意,到長沙去過幾次,每次都住我們家。我們第一次分到單位的小平房,娘娘給我們買了一張沙發,當時可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我至今還記得那沙發淺灰色帶花紋,靠背中間是漂亮的山水圖案。娘娘說以後來我們家就睡這沙發。那沙發一直用到我們出國,婆婆把它送給了娘娘的侄女,也算物歸其主了。
那時,娘娘在談話中總是提到兩個名字:大叫化,細叫化,我琢磨一陣才明白,那是她兩個兒子的小名。看我笑得喘不過氣來,娘娘神秘地說:當著面可不能這麼叫,他們會不高興的。我記住了娘娘的話,後來有機會見了娘娘的大兒子,心裡叫他大叫化,
沿著青石臺階來到城門頂端,見到一個木製結構的亭子,頂上掛著的一排大紅燈籠吸引了奧瑪和絲瓜,他們爭相跳起來試圖用手碰觸燈籠下那一束火紅的流蘇,還真讓他們給碰著了。
那時,娘娘在談話中總是提到兩個名字:大叫化,細叫化,我琢磨一陣才明白,那是她兩個兒子的小名。看我笑得喘不過氣來,娘娘神秘地說:當著面可不能這麼叫,他們會不高興的。我記住了娘娘的話,後來有機會見了娘娘的大兒子,心裡叫他大叫化,
口裡則叫他的學名。
原來,這是武岡的風俗,給小孩子起的名字越賤越好,雖然給孩子起
“叫化子”小名的並不多見,但起豬兒狗兒名字的大有人在。武岡人誇小孩子的方式也很特別,越是長得好長得健康的孩子越會誇
他們“長得醜”。
2019年我們看望榮華娘娘時,她已住進了養老院,性情較以前大
不一樣了,儘管還認識我,但已經沒有什麼生氣了。我不禁悲從心來,當年那個健康高大,熱情開朗,笑聲爽朗,每次見了我都特別興奮的娘娘哪去了?更可悲的是,這次娘娘的大兒子告訴我們,她老人家已經去世兩年了。歲月的車輪會記錄一切的美好,
也會碾壓美好的一切。
走了一會兒來到了武岡著名的城牆邊。拱形的城門很
厚很厚,下面來來往往的車輛不斷。如今武岡很多地方都變了,老城區正在改建中,唯獨這厚厚的城門和城牆沒變。沿著青石臺階來到城門頂端,見到一個木製結構的亭子,頂上掛著的一排大紅燈籠吸引了奧瑪和絲瓜,他們爭相跳起來試圖用手碰觸燈籠下那一束火紅的流蘇,還真讓他們給碰著了。

四個年輕人在武岡逛街
我對大紅燈寵司空見慣,心裡想的是先生以前給我講過的古城牆裡的故事。據記載,這座由青石構成的古城牆建於宋代,後屬朱元璋第十八子的封地。它曾擋住太平天國翼王石開達兩次率軍猛攻。當年侵華日軍也曾慘敗於此城牆之下,未能攻進武岡城。依靠這座城牆,以及牆外的護城河,武岡古城固若金湯。
正在沉思之中,突然聽到女兒們的笑聲,原來絲瓜從城牆的拐角跳到了城牆上,還不斷地跳上跳下。我暗暗驚歎他的彈跳能力,但擔心他受傷,示意他不要再跳,這一趟中國行,絲瓜是我們中最興奮的人,從上飛機的那一刻開始就激動不已了,到哪他都覺得新奇。
離開城牆時,俯視夜幕下的城市,這座古城在一片金燦燦的燈光映照下顯得有些神秘,可以令人生出許多遐想。
正在沉思之中,突然聽到女兒們的笑聲,原來絲瓜從城牆的拐角跳到了城牆上,還不斷地跳上跳下。我暗暗驚歎他的彈跳能力,但擔心他受傷,示意他不要再跳,這一趟中國行,絲瓜是我們中最興奮的人,從上飛機的那一刻開始就激動不已了,到哪他都覺得新奇。
離開城牆時,俯視夜幕下的城市,這座古城在一片金燦燦的燈光映照下顯得有些神秘,可以令人生出許多遐想。

武岡城牆上的夜景
表妹說,武岡城牆下的夜景有點像雲南大理。我沒去過大理,一直很嚮往。
向紅 05/30/2024 於舊金山灣區
向紅 05/30/2024 於舊金山灣區
劉向紅的文章:
劉向紅:風雨中的冰島溫泉
劉向紅:極光——千呼萬喚始出來
劉向紅:暴風雪驚魂
劉向紅:一天享受冰的四種美法
劉向紅:吃在冰島
劉向紅:車陷路旁
劉向紅:煙雨草帽山
劉向紅:瀑布!瀑布!
劉向紅:美景美片無人機
劉向紅:撿乾柴
劉向紅:算命
劉向紅:牌迷心竅
劉向紅:那些隨風飄落的日子
劉向紅:新年第一天徒步穿越舊金山
劉向紅:情人節週末阿拉米爾瀑布行
劉向紅:美國華人執業醫生協會東灣活動散記
劉向紅:牡丹村的美食和杏花雨
劉向紅:加州怒放的野花
劉向紅:從走“紅地毯“開始的長週末
劉向紅:巴黎印象之遊凡爾賽宮
劉向紅:巴黎印象之從盧浮宮到奧賽博物館
劉向紅:從地中海到大西洋,從巴塞羅那到巴黎— 盡在高鐵中
劉向紅:香榭麗舍大道覓茶花女卻巧遇英國王
劉向紅:踏青大菠蘿山
劉向紅:“腳都”長沙
劉向紅:武岡尋根
劉向紅:極光——千呼萬喚始出來
劉向紅:暴風雪驚魂
劉向紅:一天享受冰的四種美法
劉向紅:吃在冰島
劉向紅:車陷路旁
劉向紅:煙雨草帽山
劉向紅:瀑布!瀑布!
劉向紅:美景美片無人機
劉向紅:撿乾柴
劉向紅:算命
劉向紅:牌迷心竅
劉向紅:那些隨風飄落的日子
劉向紅:新年第一天徒步穿越舊金山
劉向紅:情人節週末阿拉米爾瀑布行
劉向紅:美國華人執業醫生協會東灣活動散記
劉向紅:牡丹村的美食和杏花雨
劉向紅:加州怒放的野花
劉向紅:從走“紅地毯“開始的長週末
劉向紅:巴黎印象之遊凡爾賽宮
劉向紅:巴黎印象之從盧浮宮到奧賽博物館
劉向紅:從地中海到大西洋,從巴塞羅那到巴黎— 盡在高鐵中
劉向紅:香榭麗舍大道覓茶花女卻巧遇英國王
劉向紅:踏青大菠蘿山
劉向紅:“腳都”長沙
劉向紅:武岡尋根
